沈丽娟;张寿华;贾骏;王辉
目的研究人牙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i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为探讨牙髓局部免疫系统如何参与牙髓的各种病理改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牙髓中CGRP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正常及龋病牙髓中均存在CGRP,牙髓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数量随龋病进展而增多,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正常牙髓中存在CGRP并与龋坏深度相关.龋坏早期,神经肽对龋源性刺激做出了反应,随着龋坏的发展,局部反应增强,提示CGRP可能参与了牙髓炎症修复过程.
作者:郝玉梅;杨若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透明质酸是关节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它在关节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价值[1,2].本研究通过对比的方法,评价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疗效.
作者:齐东元;潘巨利;刘成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粘结剂的粘结强度以指导临床粘结桥修复治疗.方法用三种粘结剂将48颗离体牙与镍-铬合金粘结,生理盐水中储存72小时后测量抗拉及抗剪切粘结强度.结果 All-Bond 2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Superbond C&B,剪切向强度无明显差别.DM正畸釉质粘结剂的抗剪切强度高,抗拉强度明显高于Superbond C&B,与All-Bond 2无明显差别.结论 All-Bond 2的综合粘结效果好于Superbond C&BDM釉质粘结剂粘结效果较好,建议临床使用.
作者:孙旸;高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研究对47例口腔癌患者颈淋巴结超声检查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触诊检查进行对比,初步评价超声检查在转移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胡晓文;孙宏晨;王淑艳;王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NOE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CT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7例NOE骨折进行分析,应用Hopkins及Gruss分类法对骨折进行分类.结果仅1例为单纯的NOE骨折,其余均合并其他颅面骨折.HopkinsⅠ类为51侧,Ⅱ类为22侧,由Gruss分类可见,本组NOE骨折多联合单侧或双侧颧上颌复合体(16例)及Le fortⅡ、Le fortⅢ骨折(15例).结论本组NOE病例中心骨段整体骨折及其粉碎性骨折但内眦韧带无撕脱这两种情况占大多数.轴位结合冠状位CT检查即可达到对NOE骨折明确诊断的目的.
作者:安金刚;张益;孙勇刚;张震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及粘附抑制作用效果,以探讨蜂胶防龋的机制.方法①用不同浓度的蜂胶溶液,采用杯碟法检测蜂胶溶液抑菌活性,并测出其小抑菌浓度;②用0.04%、0.01%蜂胶溶液采用毛细管法检测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粘附抑制效果,设置空白对照及2%氟化钠阳性对照.结果①蜂胶溶液对变形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小抑菌浓度为0.025%;②0.04%、0.01%两个浓度的蜂胶溶液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蜂胶对变形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及抑制变形链球菌粘附作用,提示蜂胶具有较强的防龋效果.
作者:侯晓薇;杨更森;郭兰英;刘春梅;葛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组病例80例,其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15岁~75岁,平均26岁.溃疡的深度、面积、数目不等,但无腺周口疮病例,所有患者除采用本法治疗外,停用其他的治疗方法,并能按时复诊检查.
作者:陈旗;吴士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和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对32例口腔鳞癌标本、15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和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端粒酶在口腔鳞癌标本中阳性检出率71.8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且和鳞癌的病理分级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卫星;张朝霞;张秀清;刘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维甲酸在体外对Tca8113(人舌癌细胞系)细胞系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进行诱导,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同时应用光镜、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RA对Tca8113细胞凋亡率为23%,细胞周期时相变化以 G1期细胞为显著.光镜下观察经RA诱导后的Tca8113细胞变圆、细胞间隙变大,游离细胞增多.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凝固变小、凋亡小体增加,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性.结论 RA能够诱导Tca8113细胞发生凋亡,G1期细胞受阻,不能进入S期.
作者:张茹慧;张莉;马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程度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以JSB-1为Ⅰ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8例口腔癌患者的化疗前后共56例标本进行研究.结果在28例化疗前标本中,13例表达P-gp阳性,占46.4%,而化疗后有17例表达阳性,占60.7%,无统计意义.根据化疗效果分组,有效组11例中只有4例P-gp表达阳性,而无效组17例中则有10例表达P-gp阳性,前者占36.4%,后者占58.8%,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gp在口腔癌中的表达较高,且化疗后表达较化疗前高,提示了部分口腔癌患者化疗效果不佳可能与之有关.
作者:张杰;张建国;赵福运;章魁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碧兰麻(PRIMACAINE)是一种口腔专用麻醉剂,主要成份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1:100000).该药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小,我们用于口腔门诊治疗106例,效果较好.
作者:张金良;杨文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世纪60年代初,Bowen合成了Bis-GMA(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树脂.1986年,以Bis-GMA为基质的复合树脂被厂家推荐用于Ⅱ类洞的修复,但因材料内填料颗粒大,理化性能不佳,未能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1].70年代,光固化复合树脂的引入促进了复合树脂在牙体修复方面的应用,随后,研制出了小颗粒的复合树脂和早期的粘接剂.80年代初,复合树脂开始用于后牙修复,近几年来,复合树脂的理化性能得到显著改进,加之患者对修复美观要求的增加及人们对汞合金修复中汞污染的顾虑,后牙复合树脂修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将后牙复合树脂修复的材料类型、材料性能和修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付少平;范兵;乐进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干髓术目前虽然有争论,但鉴于我国国情仍是后牙牙髓病的一种治疗手段.作者针对干髓术治疗中所积累的131例失败患牙作一原因分析.
作者:潘恒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曾遇7例经医院专科诊断慢性咽炎久治不愈的患者,经根治牙病后,慢性咽炎的一切症状全部消失,笔者认为这种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非咽部慢性炎症,而是由于牙病引起咽部感觉紊乱所致,故应称为牙源性咽部感觉紊乱症.
作者:冯伟星;冯秋霞;冯立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局部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术中镇痛不完全的缺点,特别是现在已普遍使用电刀作为常规的的手术工具,所以在目前尚不能进行基础麻醉(如笑气吸入)+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采用术前使用镇痛药物,达到术中和术后减轻疼痛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在术前应用曲马多缓释片(Tramcontin简称曲马多),并对照未用药组,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李乐乐;刘丽;李幼华;吴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用钛材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极好的耐蚀性,适宜的机械强度,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价格等优势.目前已成功地用于牙冠桥、活动义齿的金属支架、基托、桩冠钉、牙体种植体及上部结构[1,2].由于钛制修复体具有X线透射能力,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口腔修复材料.
作者:张慧兰;王永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感染颌骨骨折在清创同期进行坚强内固定的疗效调查,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感染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89年~1999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感染颌骨骨折在清创同期行钛板植入坚强内固定者14例,根据术前、术后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除1例未随诊外,其余13例均发生正常骨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者4例,其中3例再次感染,1例下齿槽神经麻木.结论感染的颌骨骨折在清创的同期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随丽娜;孙勇刚;张益;郑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以前研究龋病、牙髓炎和正常组织的神经支配关系时多采用动物模型,人牙的资料较少.有研究证实S-100蛋白可以有效地显示牙髓组织的神经支配情况[1,2].本研究目的是更进一步地理解神经组织在牙髓组织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汪平;张俊祥;范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改良Tennison法、Millard法是两种常用的唇裂术式,婴儿全身血容量少,对失血、缺氧耐受性差,为此,本文对3个月~12个月婴儿两种唇裂术式术中失血量进行分析.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Artglass是德国古莎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的修复材料,临床称玻璃瓷,它结合了陶瓷和传统复合树脂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磨耗性,1999年-2000年我们使用该材料对54例后牙冠进行了无金属基底Artglass烤塑树脂冠修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沈丽娟;张寿华;贾骏;王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