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东;侯新国;宋君;李文娟;校娟;肖芳;王美建;邓楠;周晓莹;陈丽
目的 观察排铅聚糖对醋酸铅染毒小鼠的驱铅作用及对体内必需元素的影响.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组,排铅聚糖高(1 600 mg/kg)、中(800 mg/kg)、低(400 mg/kg)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染毒造成中毒模型,后各剂量组用不同剂量排铅聚糖灌胃,阴性对照组及醋酸铅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的血液、肝、肾、骨、脑组织进行消解,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及各组织中铅及钙、镁、铁、锌、铜、锰的含量.结果 血液及各组织脏器中铅的含量,排铅聚糖各剂量组均低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排铅聚糖高剂量组血液、骨中镁的含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肝铁含量中、高剂量组高于醋酸铅模型组(P<0.05),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铅聚糖各剂量组中钙、铜、锌、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肝、肾、骨、脑中含量差异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铅聚糖能有效地排出血液、肝、肾、骨、脑中的铅,但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用排铅聚糖排出小鼠体内的铅时,除高剂量对血镁、骨镁有促排作用外,对机体内其他必需元素基本无损失,同时中、高剂量对肝内的铁有保护作用.
作者:冯国昌;朱振平;刘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携带NT4-SAC-HA2-TAT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感染前列腺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移植瘤,观察目的基因前列腺凋亡反应基因-4(par-4)选择性癌细胞凋亡结构域(SAC)的表达及其对CAM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包装质粒pAAV/Ad、腺病毒辅助质粒pFG140及重组穿梭质粒pSSCMV/NT4 -SAC-HA2 -TAT共转染293细胞,制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滴度.取孵育9d龄健康鸡胚,CAM接种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建立前列腺癌的CAM移植瘤模型,接种3d后挑选成瘤鸡胚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BS),空病毒组(AAV)和重组病毒组(rAAV),观察瘤体生长情况,上述处理4d后测量比较不同组移植瘤体积,并切片染色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瘤中SAC融合肽的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pSSCMV/NT4 -SAC-HA2-TAT,斑点杂交法检测重组病毒滴度约为3.34 × 1010 ~3.34×1011 cfu/mL.免疫荧光法证实SAC融合肽表达.移植瘤能在CAM上生长,可见瘤周围丰富毛细血管汇集,rAAV组瘤体显著缩小,病理HE染色可见瘤细胞局限及侵袭抑制.结论 成功构建SAC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感染前列腺癌CAM移植瘤,重组病毒表达分泌的SAC融合肽对前列腺癌CAM移植瘤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性增殖等作用.
作者:于张健;张士宝;刘庆勇;阮喜云;杨广笑;王全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肺叶切除术患者七氟醚预处理对术侧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拟行单纯肺叶切除术患者30名,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0 ~60岁,体质量50~75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S组单肺通气前吸入1% ~2%七氟醚30 min,模拟七氟醚预处理,P组在此阶段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作为对照.分别于诱导开始前即刻(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2),双肺通气30 min(T3)抽取肘静脉血4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浓度.从切除肺叶取小块正常肺组织,测定肺组织HO-1的含量.术后2h抽取桡动脉血1 mL,测定肺氧合指教.结果 术侧肺叶组织HO-1浓度S组高于P组(P<0.05),T3时刻血清MDA浓度S组低于P组(P<0.05).术后2h时肺氧合指数S组高于P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通过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水平,减轻单肺通气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产生肺保护作用.
作者:胡凡艳;王公明;张孟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D2-40在胸腺上皮肿瘤(TET)中的表达,分析D2-40表达与肿瘤侵袭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D2-40在160例胸腺上皮肿瘤和40例正常胸腺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术后连续随访5年以上.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D2-40表达与肿瘤侵袭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D2-40在TET及正常胸腺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 (94/160)和20% (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2-40在TET中的表达与TET侵袭性有关(P<0.01).D2-40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2%、90%(P<0.01).结论 D2-40在TET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胸腺组织,且随着侵袭性的增强,表达也增强.D2-40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袁东风;江华;刘凡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并分为SAP组和非SAP组,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率为13.2%,其中71.8%为早发性肺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10.9%、19.4%、29.4%(P均<0.01);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脑卒中的SAP发生率分别为8.3%、22.3%、24.6%(P均<0.01);SAP患者的死亡率为31.7%.年龄≥65岁、糖尿病、吸烟史、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脱水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鼻饲治疗为SAP的危险因素.其中,有吸烟史及鼻饲治疗的患者,早发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P<0.01).有低蛋白血症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晚发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1).培养出菌株65例,革兰阴性菌67.7%,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6.2%,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6.2%,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SAP多发生在入院72 h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SAP增加患者死亡率;不同卒中类型和部位的SAP发生率不同;早发性肺炎和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作者:刘莹莹;刘持善;付秀丽;杜怡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42例散发性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PARK2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以及DNA直接测序方法,对42例EOPD患者进行PARK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在42例EOPD患者中共发现5例PARK2基因突变,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外显子纯合双重重复突变、复合杂合点突变各1例,另外2例存在相同的杂合小片段缺失突变.c.850G>C和c.968-973delGTGTCC为已经报道的突变,c.925G>T为未报道新突变.PARK2基因突变EOPD患者发病年龄比无PARK2基因突变者小.但是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3.0版第Ⅲ部分关期评分和Hoehr-Yahr关期评分上无差异.结论 散发性EOPDPARK2基因突变率为11.9%;点突变是散发性EOPD的主要突变类型;PARK2基因突变组和无突变组的EOPD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和病情严重程度上无明显差异,但PARK2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小,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
作者:陈思;刘艺鸣;任楠楠;陈良;李佳珍;宁翔;王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 (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 (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 (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冯珊珊;姜军梅;刘吉勇;杨崇美;张俊勇;张安忠;王冠华;许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影像导航技术施行鼻腔鼻窦、前中颅底的手术,避免颅底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内镜下影像导航技术共施行鼻腔鼻窦、前中颅底手术1 250例,其中鼻息肉/鼻窦炎549例,鼻窦炎256例,鼻窦囊肿68例,后鼻孔闭缩及粘连14例,外伤性眶壁、视神经管骨折29例,脑脊液鼻漏19例,前中颅底肿瘤315例,其中垂体瘤32例、良性肿瘤250例、恶性肿瘤33例.结果 1 250例均顺利、准确地配准(部分病例在配准时因计算机原因延迟至30min),内镜下均能顺利找到骨折部位、痿口或者窦口位置,顺利确定肿瘤边界,明确周围重要结构位置,避免了损伤.结论 内镜下影像导航在前中颅底外科手术中有定位准确、标志清楚、降低手术并发症、可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等优点,可以弥补单纯鼻内镜下操作缺乏层次感的局限性.配准精确是导航手术的关键,一旦对应关系破坏将出现严重后果,所以术中应定时检查配准情况.
作者:张庆泉;宋西成;张华;王强;孙岩;陈秀梅;姜绍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因子基因(FTO) rs993960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18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者256例(T2DM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262例(T2DM+ CHD组),正常对照组(NC组)242例.所有研究对象应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分析法检测FTO rs9939609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FTO rs9939609 TT、TA、AA3种基因型在该人群的表达频率分别为75.92%、22.37%、1.71%,A等位基因频率为12.89%.T2DM组及T2DM+ CHD组FTO基因rs9939609 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风险为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62倍(OR=1.62,95% CI:1.04~2.35,P<0.05).结论 FTO基因rs9939609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相关性,该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陈静;耿厚法;孙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1A因子(E1AF)、基质溶解素(MMP-7)、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NSCLC组织及其癌旁配对正常肺组织中MMP-7、uPA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El AFmRNA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配对正常肺组织相比,NSCLC中El AFmRNA、MMP-7和uPA表达明显升高(P<0.01),E1AF表达与MMP-7及uPA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5);MMP-7与uPA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E1AF、MMP-7、uPA表达均与组织类型无关,E1AF、MMP-7与分化程度有关,uPA与肿瘤大小有关,三者均与TNM合并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EIAF、MMP-7和uP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EIAF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MMP-7和uPA的表达,EIAF基因可作为肺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吉霞;李贵新;黄琰;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羞怯心理状况,以探索羞怯心理、应对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羞怯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240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中医院校大学生羞怯平均分为35.5,略低于理论中间值;②大学生羞怯在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统计学差异;③人际信任与羞怯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羞怯心理有重要影响.
作者:李楠;张伯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困扰着许多女性患者,临床上对其缺乏充分认识,易出现误诊.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介导该疾病的发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保守治疗或可避免手术.近研究发现GLM病变处IgG4*浆细胞及CD4+或CD8+淋巴细胞浸润并伴有血清高水平IgG4,为研究GLM与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提出了是否应重新界定GLM的问题.本文综述了GLM的病因假说、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为认识这一疾病展开新的视野.
作者:孙博睿;江立玉;马婷婷;杨其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乙醇引起肝细胞脂肪性病变的机制.方法 以5d龄KM乳小鼠肝细胞为实验材料,分为未分离纯化与分离纯化两大组原代培养,每大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实验组(50、100、200、300、400 mmol/L 5个乙醇浓度),采用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RT-PCR检测PPARα与PPARγmRNA水平,以及TNF-α、IL-6mRNA水平的变化,综合评价乙醇引起细胞脂肪性病变的机制.结果 未分离纯化的肝细胞发生了向脂肪细胞转变的现象;其pPARγ、TNF-α和IL-6的mRNA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纯化的肝细胞不易形成脂细胞;而乙醇处理肝脏细胞时,可能是肝细胞在非实质细胞及其产生的因子(包括免疫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即去分化或转分化的现象.
作者:王冬梅;王兵;于聪;吴琦;李霞;王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精确示踪并分离中脑皮层多巴胺(DA)能神经元,检测帕潘立酮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荧光逆行性示踪剂注射至鼠脑内嗅皮层区,灌注取脑,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依据荧光强度分选示踪标记的神经细胞并培养,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进行电流注射,并加入抗精神病药物帕潘立酮,检测加药前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变化.结果 准确标记向脑皮质投射的中脑DA能神经元,呈TH阳性,位于腹侧被盖区;筛选出标记的DA能神经元,电流刺激可诱发出DA神经元典型的动作电位,加入抗精神病药物帕潘立酮后,动作电位幅度降低(P<0.05)、宽度变小(P<0.01).结论 精确分离出向脑额叶投射的中脑皮层DA神经元,帕潘立酮可降低此类细胞动作电位幅度及宽度,从而降低细胞的兴奋性.
作者:董海曼;高青;张静;暴丽华;李贵宝;彭雷;冯晓雯;岳庆伟;刘增训;孙晋浩;高英茂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大鼠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Lewis大鼠制造重症肌无力(MG)模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Lennon评分标准评价大鼠病情,采用双盲法隔天评估大鼠肌力并记录体质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胸腺抑制性转录调节因子Foxp3的表达,以此反映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CCK-8检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增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4及血清抗R97-116抗体的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大鼠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胸腺Foxp3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IL-4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抗R97-116抗体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上调Treg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从而降低血清中抗R97-116抗体水平,缓解EAMG病情.
作者:刘莹;李晓丽;徐华;王杉;张民;李亨;段瑞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体质量指数(BMI)、总睾酮(T)、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关系.方法 对1016例PCOS患者(PCOS组)和1016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人体测量研究结果和基础内分泌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外周血WBC总数及其分类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计数,并分析PCOS患者外周血WBC总数及其分类N、L计数与BMI、T、E2、LH的相关性.结果 PCOS患者的外周血WBC总数和L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女性(P<0.05),WBC总数和L计数的升高与PCOS患者的BMI增加有关,与高水平E2和高水平LH不相关(P>0.05),WBC总数的升高与T呈正相关性(r=0.073,P<0.05),L计数的升高与T不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的WBC总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女性.
作者:郑荣华;石玉华;盛燕;高芹;高选;陈子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母亲甲硫氨酸合成酶(MTR)基因A2756G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多态性与子代神经管畸形(NTD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和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中自1990年1月到2011年10月的有关MTR A2756G和MTRR A66G位点多态性与子代NTDs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学位论文及其引文.采用RevMan5.0软件对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得到合并后的OR值及其95% CI.结果 共有18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MTR A2756G(907例病例和1 978例对照)和MTRR A66G(1 123例病例和1 700例对照)基因多态性的文献各1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亲MTR基因A2756G位点各遗传模型与子代NTDs易感性之间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而MTRR基因A66G位点GG/AG vs AA、GG vs AA、AG vs AA、GG vs AG/AA和G vsA各遗传模型与子代NTDs易感性之间关联性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及95%CI分别为1.89(1.28~2.78)、1.68(1.31~2.16)、1.77(1.18 ~2.66)、1.28(1.06~1.55)和1.35(1.12~1.63).结论 母亲MTRR基因A66G位点多态性是子代NTD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炳珍;代炳芹;张兴亮;王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SPOP蛋白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肾癌细胞株A498中SPOP的表达情况.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肾癌患者手术标本,采用HE染色明确肿瘤病理分级,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蛋白质印迹法定性及定量检测肾透明细胞癌及正常肾组织中SPOP的表达水平.结果 SPOP在人肾癌细胞株A498、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正常肾组织中SPOP表达为阴性.结论 SPOP可能是一种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标记物,对其监测将有可能协助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
作者:卢国栋;袁明振;俎树禄;赵升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原花青素(PC)对瘦素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TIMP-1)产生的影响.方法 磺基罗丹明B法检测HSC增殖,利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酯检测RO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TIMP-1的浓度.结果 PC在50、100、200μg/mL时能够抑制瘦素诱导的HSC的增殖(P<0.05),同时能够抑制瘦素诱导的ROS的产生(P<0.05),上述PC各浓度组亦能够抑制TIMP-1的产生(P<0.05),浓度之间抑制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可能通过抑制瘦素诱导的氧化应激,抑制HSC的增殖以及TIMP-1的产生.
作者:赵正斌;薛双林;张立婷;李俊峰;赵荣荣;周海莲;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比较聚蛋白多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骨关节炎(OA)不同时期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选择144例膝关节OA患者,软骨退变根据MRI Recht分级标准和关节镜下Outerbridge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分为早、中、晚期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对3组关节液ADAMTS-4、5和MMP-1、3及其降解产物ARGxx、FFGxx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 ADAMTS-4、5在早期和晚期OA关节液中表达明显升高,且ADAMTS-4在早期OA组表达显著高于晚期OA组(P<0.01);与中期OA组相比,MMP-1在晚期OA关节液中高表达,而MMP-3在早期OA关节液中高表达(P<0.05);ARGxx在早期OA关节液中显著高表达(P<0.01),而FFGxx则主要表现在晚期OA关节液中(P<0.01);3组OA关节液中ADAMTS-5、MMP-3、ARGxx的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相应各组关节液中ADAMTS-4、MMP-1、FFGxx的表达(P<0.01).ADAMTS-4和ADAMTS-5的表达均与ARGxx呈正相关(P<0.01),但ADAMTS-4与ARGxx的相关性(r=0.530)高于ADAMTS-5(r=0.258).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ADAMTS-4在早期OA组高表达(P<0.05),ADAMTS-5在早期和晚期OA组高表达(P<0.05);MMP-1及FFGxx在晚期OA组高表达(P<0.05);MMP-3在早期OA组的表达量高于中期OA组(P<0.05);ARGxx在早、晚期OA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期OA组(P<0.05).结论 聚蛋白多糖酶在骨关节炎早期和晚期软骨破坏中均起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主要在晚期起作用.
作者:张恩水;闫新峰;张明;吕士红;白正武;贺业腾;袁振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