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宗波;付春兰;王丙琼;程庆钦
目的 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LA-G在54例宫颈肿瘤组织及16例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特点,观察其与宫颈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HLA-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0%(36/54),而在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表达(0/16).HLA-G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但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HLA-G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正常组织,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郑妮;王传新;邓小梅;张建;阚士峰;张欣;李伟;杜鲁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预后.方法 本组63例均证实为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栓塞结束后临床随访结果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间、急性脑积水程度、迟发性脑积水程度、术后颅内压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栓塞治疗中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瘤腔,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无动脉栓塞或血栓发生.临床随访恢复良好39例,轻、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或死亡2例,均无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影像学随访42例,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复发,41例动脉瘤均保持手术栓塞结束当时的状态.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因素依次是: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②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③术后颅内压力.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王立江;段传志;何旭英;文军;李西锋;李铁林;王建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72例上述患者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作为观察组;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匹配、无糖尿病家族史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S)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SOD、NO、GSH-PX和T-AOS明显降低(P<0.05),MDA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SOD有降低趋势(P=0.058),MDA有升高趋势(P=0.052),NO、GSH-PX、T-AOS无明显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其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抗氧化能力亦有降低趋势.
作者:刘新凤;魏凌云;王平;王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确定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探讨各代谢指标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为进一步防治M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T)、听觉词语学习(AVMT)、连线测验(TMT)、Sunderland画钟试验(CDT)、词汇流畅性测验(VFT)等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对74例MS患者(MS组)、45例具有单一或两种血管危险因素非MS患者(非MS组)及32例无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测量其腹围、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等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①MS组与NMS组惠者MCI的发病率分别为52.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MCI患者的腹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非MCI患者(P<0.05);③MS组与非MS组整体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MS组在记忆、定向、注意、执行等认知方面均明显差于非MS组(P<0.01);④MS组与非MS组的MCI患者在MoCA、DST、AVMT、TMT的测定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影响MCI患者认知领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FBG、血脂、SBP、腹围,并且随着代谢指标水平的增高认知损害的程度加重.结论 老年MS患者存在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视觉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而且代谢异常指标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孟媛媛;单培彦;刘爱芬;麻琳;程梅;戴廷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根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将人群分为有糖尿病家族史者(A组,n=1 145)、无糖尿病家族史者(B组,n=4 203)两组.分别对两组人群的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IGT)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值确定不同变量的积分值,以累计积分值的大小判断个体患病的危险性.结果 A组糖尿病患病率为9.9%,IGT患病率为20.1%;B组糖尿病患病率为2.1%,IGT患病率为9.9%,趋势性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肥胖成为主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有望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娄能俊;杜书玉;辛颖;廖琳;董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克隆不同长度红系分化相关因子(EDRF)基因启动子,驱动GFP基因的表达,探讨EDRF启动子的特点.方法 利用PCR扩增5种不同长度的EDRF启动子(长度分别为697、496、484、372、283 bp),并将启动子分别克隆至pcDNA-GFP栽体上,构建驱动GFP表达载体后,转染NIH3T3和MEL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比较不同长度启动子的活性.结果 经荧光检测,在NIH3T3和MEL细胞中,372 bp长的启动子(EDRF基因的-116~+256 bp区)驱动GFP荧光强度亮、阳性细胞多.FACS分析发现,在MEL细胞中,372 bp启动子组GFP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度启动子组(P<0.01);在NIH3T3细胞中,372 bp启动子组GFP细胞的阳性率为(31.0±0.7)%,高于其他长度启动子组(P<0.01),但其他长度启动子组GFP阳性率均高于20%,说明在NIH3T3细胞中EDRF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特异性差,而在MEL细胞(红细胞系)中该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特异性较强.结论 EDRF启动子(-116~+256)bp区为有效的驱动基因表达区域,可以用于驱动基因表达的后续研究.
作者:王萍玉;迟永良;李有杰;马颖;岳真;杨建;谢书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胎盘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细胞HLX1基因的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HTR-8/SVneo细胞,用不同浓度HGF(0、10、20、50、100ng/mL)处理细胞48h.设0浓度组为对照组;用HLX1 siRNA转染细胞24h后继续以20 ng/mL HGF刺激48h,分空白对照组(MC)、siRNA+HGF组、MC+HGF 3个实验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中HL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测定上清中MMP-2的表达;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① HGF处理组细胞HLX1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调了90%~475%(P<0.01),且与HGF呈剂量依赖性;20ng/mL HGF使HLX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156.7±6.4)%,P<0.01;② siRNA+HGF组与MC组比较.细胞HL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54.57±0.31)%及(68.44±2.48)%,P<0.01;③ 20ng/mL HGF处理组细胞其上清MMP-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上调(394.6±2.9)%,P<0.01;siRNA+HGF组与MC组比较MMP-2表达水平下降(81.5±0.6)%,P<0.01;④ 20ng/mL HGF处理的HTR-8/SVneo细胞穿过Matrigel的细胞数为(71±5)个,与对照组(50±3)个比较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1);siRNA+HGF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为(20±4)个,MC组为(43±3)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GF可提高HTR-8/SVneo细胞HLX1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的侵袭力,且侵袭力的增加可能与HLX1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贾雪芹;刘海英;马玉燕;高凌雪;刘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p19/p40)(interleukin 23,IL23p19/p40)等在小鼠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Wistar大鼠前列腺组织制作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联合弗氏完全佐剂及百白破疫苗,多点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制作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模型,对小鼠前列腺组织行HE染色,检测小鼠成炎情况;采用SYBR Green Ⅰ一步嵌合荧光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3p19、IL23p40等mR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上述细胞因子表达的区别.结果 成功制作C57BL/6小鼠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前列腺炎组织内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IL17A、IL23p19、IL23p40等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0.053 0±0.026 5、0.017 7±0.006 5、0.028 9±0.028 3;对照组分别为0.003 6±0.0029、0.005 1±0.002 5、0.004 1±0.002 8,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3等表达明显增高,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了免疫性前列腺炎的发病.
作者:周玉海;赵升田;袁明振;张旭峰;陈友根;黄生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过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并对微创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脑出血微创术患者及非手术患者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于入院时及发病后2、7、14d测定血清IL-6及MMP-9的含量,分析微创术对脑出血患者其二者表达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血清MMP-9和IL-6水平增高,在2d时血清MMP-9和IL-6水平均达到高峰,对照组升高幅度不明显(P<0.05),微创组在7、14d血清MMP-9和IL-6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维持较高水平,微创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创术后血清IL-6和MMP-9含量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于兆昂;崔元孝;张清华;田敏;唐茜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化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27例,采用标准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方案,化疗2个周期.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化疗前后患者血糖均值、胰岛素均值、血糖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结果 化疗后,患者血糖曲线各点血糖均值较化疗前有所增高,其中以空腹、0.5h、1h增高明显(P<0.05);胰岛素曲线各点胰岛素均值较化疗前有所减少(P<0.05);血糖曲线下面积较化疗前明显增大(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较化疗前减小(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 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非糖尿病白血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损伤,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杨杰;滕清良;张春梅;赵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noggin时6-羟基多巴胺(6-OHDA)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及其对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治疗组.采用脑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OHDA构建帕金森病(PD)模型,模型治疗组纹状体内注射noggin,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d于行为检测完毕后行尼氏染色、TH、TUNEL与GFAP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3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计量分析,电镜下观察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治疗组大鼠的旋转次数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TH阳性神经元较模型组增多,凋亡神经元显著减少(P<0.05),GFAP阳性神经元较模型组减少,胞浆内GFAP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亦明显降低(P<0.05);TH、TUNEL与GFAP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电镜下对照组黑质神经元结构清晰,胞核形态规则,核膜光滑、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电子密度中等,细胞器丰富;模型组黑质神经元胞核皱缩,核膜凸凹不整、异染色质减少,胞浆内大量线粒体嵴断裂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模型治疗组黑质神经元细胞核形态规则,部分线粒体肿胀.细胞器丰富.结论 noggin可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使凋亡神经元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减少.这些变化可能与noggin能促进黑质内部分神经元再生有关.
作者:朱俊德;余资江;戈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色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烧伤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等非心源性疾病作用下,以色性呼吸窘迫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危重症,机械通气是纠正ARDS患者顽固性低氧血症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1]).
作者:丁士芳;吴大玮;许复郁;鹿伟;李盛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来自同一前体的肾上腺髓质素(ADM)及肾上腺髓质素N末端20肽(PAMP)在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变化及作用途径.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2组.将实验组(n=9)大鼠的左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用套管进行连接,对照组大鼠仅切开颈部皮肤分别分离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后缝合皮肤,不进行血管连接术.术后12周,经右心导管测取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RV/(LV+SP))重量比、中等肺动脉壁厚度所占管径百分比(MT%).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ADM、PAMP在大鼠肺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ADM、应力活化蛋白激酶(S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基因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mPA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1);RV/(LV+SP)和MT%比例明显增加(P<0.001和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M和PAMP棕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层;累积光密度(OD)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肺内ADM及PAMP蛋白表达量增加.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肺组织ADM、SAPK、ERK1 mRNA与对照组比较表达增强(P<0.01,P<0.001).结论 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存在来自同一前体的ADM与PAMP之间的分子内调控现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
作者:王丽娟;赵翠芬;常萍;夏伟;王荣;孙若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下丘脑在不同时间凋亡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枕大池内新鲜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凋亡分子caspase-3和bax以及抗凋亡分子bcl-2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并在变化明显的时间点用Western blot和尼氏染色的方法进一步验证此变化.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下丘脑凋亡分子caspase-3和bax基因表达量升高且在术后第2天达到高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量也有所升高(P<0.05);同时在第2天3种分子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也有明显的升高趋势.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凋亡及抗凋亡途径均在下丘脑内起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48h后达到高峰.由此推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部分激素分泌紊乱可能与下丘脑凋亡有关.
作者:刘殿玮;姜勇;韩向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Ad-BMP-2)部基因转移对兔下颌升支外侧骨膜处异位成骨的诱导作用.方法 选用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在一侧下颌升支外侧骨膜处注射0.2mL Ad-BMP-2(共含病毒滴度2×10~9 pfu)为实验组,对侧注射等量的PBS为对照组,术后2、5、10周分别处死6只动物,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结果 Ad-BMP-2局部注射引起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第2周,注射区域的细胞开始增生和分化,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聚集;第5周,类骨基质开始形成,部分区域开始矿化;第10周,有编织骨和髓腔样结构形成.骨化程度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对照组始终没有新骨形成.结论 一定浓度的Ad-BMP-2可以诱导下颌升支外侧骨膜处的异位骨形成,增加皮质骨的厚度.
作者:谈万业;孙明霞;彭化海;王克涛;魏奉才;孙善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法舒地尔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75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2个分流组和2个分流+法舒地尔干预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于第4周测量右心室平均收缩压(RVSP)、2个分流组和2个分流+法舒地尔干预组分别于第2周和第4周测量RVSP.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动脉中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以及Rho激酶的活性.结果 分流组大鼠第2周及第4周肺动脉明显增厚(P<0.01)、重塑,RVSP增加(P<0.01),CTGF及TGF-β1表达增加(P<0.01),且Rho激酶活性增强(P<0.01).应用法舒地尔干预后,肺动脉Rho激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且CTGF和TGF-β1在肺动脉中的表达较分流组明显降低(P<0.01)、肺血管重塑较分流组显著减轻(P<0.01).结论 CTGF,TGF-β1参与了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且Rho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对肺血管的重塑及CTGF,TGF-β1的表达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苏宏;王一彪;马宇;朱晓波;王进;陈鸥;冯晓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培哚普利的干预结果.方法 18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高血压组(SHR-C组)和培哚普利组(SHR-P组),每组9只;另取9只同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作为正常组(WKY组),SHR-P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24周.实验前后测量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背向散射积分平均强度(AII)、校正的声学强度(CAI)与峰峰强度(PPI)等超声心动图指标.24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心脏重量指数(HWI),masson染色检测胶原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Fn14的表达.结果 30周龄时,与WKY组相比,SHR-C组HWI显著升高、Fn14表达增高(P均<0.01),室间隔及左室后壁AII、CAI明显增大(P均<0.01),PPI明显减小(P<0.01);与SHR-C组相比,SHR-P组HWI显著降低、Fn14表达降低(P均<0.01),室间隔及左室后壁AII、CAI减小(P<0.05),PPI增大(P<0.05).Fn14表达量与胶原纤维的量呈正相关(r=0.954,P<0.01).结论 Fn14可能参与SHR心肌纤维化,培哚普利可能通过抑制其表达来减轻心肌纤维化.
作者:卢淑霞;任满意;魏峰涛;王荣;马伟红;许复郁;杜贻萌;徐冬玲;刘平;隋树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7例脾脏占位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17例,女10例,22-67岁,平均46.5.病变直径1.0-11cm,平均5.2cm.10例为单发病灶,17例为多发病灶.
作者:杲利华;张慧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肾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TACE)治疗肾细胞癌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9例肾癌患者,均经TACE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规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前比较,TACE治疗后2周,CD3~+、CD4~+、CD4~+/CD8~+及NK降低,CD8~+升高(P均<0.01).TACE后4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中CD4~+值较术前升高(P<0.01),CD3~+、CD4~+/CD8~+及CD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术后2周与4周各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血尿、腰疼等症状逐渐缓解至完全消失;术前肿瘤平均大直径为(12.335±2.072)cm,术后30~40d复查,平均缩小(3.025±1.1 849)cm(P<0.01).结论 TACE治疗肾癌安全、有效,但短期内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在TACE治疗同时,应辅以免疫增强治疗.
作者:李彩霞;谢富波;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负载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冻融抗原(Ag)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SKOV3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12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常规诱导出DE及CIK细胞,以SKOV3冻融Ag负载DC,经Ag负载与未经Ag负我的DC分别和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分析DC、Ag-DC、Ag-DC-CIK 3组DC细胞表型,CIK、DC-CIK、Ag-DC-CIK组CIK细胞表型;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CIK组、DC-CIK组、Ag-DC-CIK组对SKOV3杀伤活性.结果 Ag-DC-CIK组中DC细胞成熟表型高于DC及Ag-DC组(P<0.01);Ag-DC-CIK组中CIK细胞成熟表型高于CIK及DC-CIK组(P<0.01);Ag-DC-CIK组对SKOV3杀伤率高于CIK及DC-CIK组(P<0.01).结论 负载SKOV3冻融Ag的DC与CIK共培养可促进DC、CIK的成熟,且可提高对SKOV3的杀伤作用.
作者:崔莹莹;周婷;张蓓;荣风年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