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意义

涂春美;刘洪英;孙睿杰;蔡晓岚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持续正压通气, 外科,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手术期的影响,探讨其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OSAHS患者行术前诊断性及CPAP治疗下的多道睡眠监测,分析CPAP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微觉醒等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CPAP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患者睡眠结构趋于正常,1期浅睡眠减少,3+4期深睡眠及REM期睡眠明显增加;微觉醒、呼吸事件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明显减少;轻、中、重度OSAHS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有一定差异.经CPAP治疗后张口呼吸减少,同时,通过术前咽腔局部药物雾化治疗,患者咽腔充血明显减轻,术中、术后出血量不多,无高血压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围手术期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OSHAS患者的睡眠结构,并通过纠正呼吸紊乱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目的 ,对提高手术和麻醉耐受性,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学特点的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 手册(EPQ)、Achenbach 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联合型瑞文测验(CRT)、适应能力商数(SAB)量表对113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进行个性、行为、智力及适应能力的心理检测.选取100名与CHD患儿一般特征相匹配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儿童N质个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HD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D患儿心理行为总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行为粗分均值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男孩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患儿平均智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D单元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适应能力商数低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 CHD患儿表现出情绪不稳的个性特点,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虽然患儿智商正常,但独立功能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

    作者:张坤;王振先;夏伟;孙若鹏;李福海;王一彪;郝芳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 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 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结论 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作者:王荣海;杨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对胎儿免疫机制的影响及引起乙肝病毒(HBV)宫内垂直传播和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将5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分为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对母血和脐血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查,并检测脐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孕妇HBeAg阳性和阴性者分别为27例和23例,其新生儿脐血HBeAg阳性者分别为22例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HBeAg阴性组(27例)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新生儿HBeAg阳性组(23例)脐血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而IL-4、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BeAg阴性组(27例)和正常对照组间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体内的HBeAg可由母体传播而来,并可能通过Th1/Th2细胞亚群失衡引起胎儿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及宫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马丽娟;马玉燕;王磊一;田美荣;高凌雪;刘振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3、层粘连蛋白及Ⅲ型胶原在人眼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人眼翼状胬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col Ⅲ)及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表达.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例翼状胬肉组织及8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MMP-3、LN、col Ⅲ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情况,用Masson及VG染色法检测各标本中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分布情况.结果 HE染色: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下基质中存在结缔组织的增生和血管形成;基质浅层存在一无定形物质透明区及粗糙的颗粒样嗜酸性物质,在翼状胬肉体部深层基质中存在粗糙的纤维组织;正常球结膜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基质为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其间可见成纤维细胞,散在少量中性粒细胞、毛细血管;Masson染色:翼状胬肉浅层基质中存在致密的胶原纤维染色,深层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存在变性样改变;VG染色:翼状胬肉组织深层基质中存在大量变性的胶原纤维,其间夹杂黑色的弹性纤维;免疫组化染色法:MMP-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呈强表达,成纤维细胞中呈中等强度表达,血管内皮细胞中未见表达;LN在血管壁中呈强表达,在上皮细胞基底膜中呈中等强度表达,在整个基质中未见明显表达;col Ⅲ在整个翼状胬肉基质中呈强表达.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ECM的成分较正常球结膜发生改变,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col Ⅲ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增加,LN及胶原纤维可能对翼状胬肉中血管形成、细胞粘附和迁移及ECM重建起作用;MMP-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增加,其对ECM成分的降解作用可能有助于翼状胬肉的形成和向角膜中央侵袭.

    作者:申家泉;战伟娇;唐侠;吕晓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中国人群HLA-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HLA-A、B位点HLA的空间遗传结构, 为研究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等群体遗传学和人类学问题、揭示HLA与疾病关联性以及合理设计多表位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插值技术,从基因频率矩阵中提取综合指标,用以反映中国人群HLA- 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结果 中国人群HLA-A位点的第一主成分自北向南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地理梯度变异.在黄河流域以南,第一主成分梯度呈南北走向;在西北地区,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华北及东北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HLA-B位点第一主成分自北向南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地理梯度变异;HL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的异质性程度高,而 HLA-A位点空间遗传结构的异质性程度相对较低.结论 中国群体HLA-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梯度变异性;南方人群HLA-A、B位点空间遗传结构异质性程度高,群体之间差异较大;中国人群HLA-B位点空间异质性程度高于HLA-A位点空间异质性程度.

    作者:成玉;薛付忠;季晓康;胡平;邵琦;张桂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绞股蓝总皂苷对谷氨酸所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 GP)对大鼠侧脑室注射谷氨酸(glutamate, Glu)引起的海马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Glu损伤组、GP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GP组预先灌胃给药100d.大鼠经侧脑室注射Glu后2 h取脑,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活性及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制备海马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形态学变化.结果 Glu损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和羟自由基生成能力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GP组MDA含量和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降低(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增强(P<0.01);HE染色显示, GP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及坏死较Glu损伤组明显减少.GP 400 mg/kg对Glu所致海马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明显.结论 GP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羟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而减轻Glu介导的氧化性神经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韩玉霞;魏欣冰;李霞;丁燕;辛华;丁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MIF)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以及促进凋亡的机制.方法 分别在24、48、72 h时观察不同浓度的MIF(1.25、2.50、5.00、10.00、20.00、40.00 mg/L)在体外环境下对ER(+)/ PR(+)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凋亡及与之相关的VEGF、bcl-2、Ki67、CerbB-2、p53等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空白对照组细胞贴壁均匀,状态良好,各干预组贴壁细胞明显减少,培养液内细胞碎片增多,且随MIF剂量的增加和干预时间的延长效果更趋明显;②各剂量组四唑盐(MTT)比色试验OD值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与干预剂量、干预时间成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早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1),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而VEGF、bcl-2、Ki67、CerbB-2、p53表达10.00、20.00 mg/L组与2.50、5.00 mg/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 MIF干预后,ER(+)/PR(+)细胞各项凋亡指标较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结论 ① MIF能够抑制ER(+)/PR(+)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② MIF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与促进癌细胞凋亡有关,而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③ MIF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与其降低相关因子水平及调降微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田兴松;吴国君;周文红;孙靖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ARα和β-catenin在过量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RARα和β-catenin在过量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维甲酸致畸小鼠和相应对照组小鼠腭板中RARα和β-catenin的表达状况.结果 实验组RARα在腭板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β-catenin在腭板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RARα在腭板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中表达的下调和β-catenin在腭板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上调与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相关.

    作者:尹海燕;刘凯;张艳萍;段淑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直接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不经过拟胚体(EB)阶段,直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阶段诱导的方法,首先由孤雌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通过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神经前体细胞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撤除丝裂原,加入5%胎牛血清,观察已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否进一步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对分化出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经选择培养基培养3 d后的孤雌干细胞绝大多数可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nestin呈阳性.加入血清进一步诱导,可分化出β-Ⅲ-tubline阳性的神经细胞.结论 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不经EB培养阶段,可直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且前期可得到大量的神经前体细胞.

    作者:韦多;王彦;高选;沈芸;徐凯;赵跃然;赵力新;陈子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对全身高温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全身高温(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导致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300~350 g的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3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1只:空白对照组(A组)、WBH异丙酚麻醉组(B组)和WBH水合氯醛麻醉组(C组).采用热辐射法建立大鼠WBH模型,6 h后处死大鼠,其中每组20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海马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并计算其灰度值,每组1只大鼠用电镜观察其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A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无Caspase-3表达,B、C两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有Caspase-3表达,B组较C组Caspase-3表达平均灰度值减小.B、C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器水肿,部分线粒体空化,内质网稀疏,突触前膜、后膜结构不完整,可见自噬体结构;B组大鼠的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较C组轻.结论 异丙酚能减轻WBH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和超微结构的损害.

    作者:卜祥梅;赵鑫;王志刚;王端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

    目的 小剂量(40 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 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 120 mg);2组:半剂量灌注组(BCG 60 mg);3组:小剂量灌注组(BCG 40 mg).术后1周开始BCG+生理盐水50 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等随访监测,比较各组间膀胱癌的复发率及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2、3组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2%、14.3%、18.0%,2、3组分别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vs1=0.02,P>0.05;χ23vs1=0.13, P>0.05).1、2、3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0%、6%,3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χ2=4.07,P<0.05).结论 小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等同于常规剂量,而灌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怀强;周春文;马天加;王绍勇;葛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围手术期的影响,探讨其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OSAHS患者行术前诊断性及CPAP治疗下的多道睡眠监测,分析CPAP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微觉醒等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CPAP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患者睡眠结构趋于正常,1期浅睡眠减少,3+4期深睡眠及REM期睡眠明显增加;微觉醒、呼吸事件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明显减少;轻、中、重度OSAHS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有一定差异.经CPAP治疗后张口呼吸减少,同时,通过术前咽腔局部药物雾化治疗,患者咽腔充血明显减轻,术中、术后出血量不多,无高血压危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围手术期CPAP治疗可有效改善OSHAS患者的睡眠结构,并通过纠正呼吸紊乱和血氧饱和度下降,达到稳定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目的 ,对提高手术和麻醉耐受性,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涂春美;刘洪英;孙睿杰;蔡晓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D4+T淋巴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D4+ 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在小鼠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70只BALB/c健康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病毒感染组(n=55),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接种不含病毒的eagle氏液0.15 mL,病毒感染组小鼠腹腔接种0.15?mL TCID50 为109/mL的CVB3 Nancy株病毒液.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7、10、14、21、28 d随机取正常对照组小鼠3只、病毒感染组小鼠8只断髓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心脏,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算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 T细胞在心肌中的表达,并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肌可见CD4+ T细胞的表达,且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成显著正相关(r=0.98,P<0.01),不同时期CD4+ T细胞表达强弱不同,以第10~14 d强(P<0.01).结论 CD4+ T细胞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清除病毒的同时还引起了自身心肌损伤.

    作者:刘振虎;韩波;郭春燕;常红;张捷;韩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p53突变型胃癌细胞株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顺铂作用于p53野生型AGS、p53突变型MGC-803、SGC-7901 3种胃癌细胞株后,引起细胞凋亡及p53下游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不同浓度顺铂(0、1、2 μg/mL)作用24 h后AGS、MGC-803、SGC-7901 3种胃癌细胞株,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RT-PCR法检测上述不同浓度顺铂分别作用于3种胃癌细胞株,p53下游基因p21、bax、puma、bcl-2、bcl-xl表达的变化.结果 FCM显示,顺铂可引起3种细胞细胞周期发生改变:S+G2期比例均明显升高,同时3种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多(P<0.01);RT-PCR结果显示,AGS细胞的p53、bax、p21表达均随顺铂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puma变化不明显(P>0.05);bcl-2、bcl-xl的表达随顺铂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MGC-803、SGC-7901细胞的bcl-2、bcl-xl表达均随顺铂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而bax、p21、pum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p53突变细胞株中,DNA损伤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凋亡调控因子的表达也发生改变.其机制可能与p53突变的具体位点有关,亦可能与p53非依赖性途径的信号传递有关.

    作者:徐淑媛;肖东杰;栾英姿;汪运山;王琳;石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血脂及其脑梗死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136例山东汉族T2DM患者为T2DM组,其中64例合并脑梗死(ACI)者为T2DM合并ACI组、72例未合并ACI者为T2DM未合并ACI组;6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并探讨ApoE 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和脑梗死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① 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② T2DM患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等位基因∈4组高,在∈2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 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中∈4组11例,与无脑梗死糖尿病患者中∈4组4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2,P<0.05).结论 ApoE∈4等位基因与高脂血症有关,且∈4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子.

    作者:韩峰;任建民;刘晓丽;郑淑婷;杨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过去一直将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作为手术禁忌.随着外科操作的进步,手术已成为不可替代的SVCS治疗手段,但迄今尚无一种适合各种情况的手术方法,本组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术式,成功治疗了3例由胸部恶性肿瘤引起的SVCS,报告如下.

    作者:韩振国;辛华;黄海波;王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探讨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实验组、对照组取血,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纤维蛋白原水平,ELISA方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TIA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抵抗素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抵抗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影响凝血系统参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用于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的新靶点.

    作者:王允;毕建忠;孙昭辉;谢兆宏;来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MAGE-3抗原肽致敏DC疫苗抗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实验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MAGE-3抗原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抗膀胱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Ficoll法从HLA-A2型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细胞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 诱导扩增DC细胞后经MAGE-3抗原肽致敏,致敏DC细胞和同型T淋巴细胞共培养法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TT法检测抗原肽致敏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CTL对靶细胞BIU-87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 MAGE-3抗原肽致敏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率具有明显提高作用,高于无关抗原致敏DC及未致敏DC.经MAGE-3九肽冲击的DC可有效诱导对MAGE-3阳性细胞BIU-87杀伤的CTL活性,而无关抗原肽及未经抗原肽致敏的DC则不具备其杀伤能力.结论 MAGE-3九肽致敏DC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有效杀伤靶细胞的CTL作用.

    作者:马鸣;李秀真;王超;郭洪敏;马鑫;张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EMI)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17例,分为实验组60例,术前给予替罗非班10 μg/kg静脉3 min内推注,随后以0.15 μg/(kg·min)持续泵入36 h;对照组57例,未给予替罗非班.手术结束前取冠状静脉窦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组织因子(TF)及内皮细胞凋亡数;围术期检测外周静脉血黏附分子sICAM-1和sVCAM-1含量;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WF、TF水平显著降低(P<0.05),内皮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sICAM-1、sVCAM-1浓度降低(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期间难治性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30 d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可保护冠脉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李媛媛;来庆友;商德亚;刘东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舌根平面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舌根平面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30例OSAHS患者的上气道阻塞情况,并根据是否存在舌根平面阻塞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PSG主要监测指标.结果 ① 230例OSAH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腭咽平面阻塞,其中120例存在舌根平面的阻塞,105例存在各种鼻阻塞性疾病,53例同时存在舌根平面阻塞与鼻阻塞病变.②两组患者比较,存在舌根平面阻塞者整体年龄偏大,NREMⅠ期睡眠较多,NREMⅡ期睡眠较少,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 AI)较大,低通气指数(hypopnea index, HI)较小;而体质指数、NREM Ⅲ期、Ⅳ期睡眠、REM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微觉醒指数、长呼吸紊乱事件、低血氧饱和度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伴有舌根平面阻塞的患者整体年龄偏大,睡眠结构紊乱较重,呼吸事件中呼吸暂停较多,低通气较少.

    作者:尹伟;李延忠;王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