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忠;苏娟;王龙
突触可塑性即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指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突触活动受到调控引起突触传递效率的易化或抑制,使得从单个神经元到整个神经环路均发生适应性变化以维持神经功能的相对稳定.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突触可塑性是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1].机体可通过多种细胞分子途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者:孙浩;陈明明;廖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调查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效果的影响,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干预前(2014年)317例和干预后(2016年)500例出院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眼科围术期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9.37%下降至5.00%,使用合理率从8.25%上升至64.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基本合理、术后24 h停药率明显升高、用药疗程长问题明显改善.结论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相关干预后使用率明显下降,合理率明显上升,但仍存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的问题.
作者:张剑;林彩琴;汪洋清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科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儿科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M组(n=45)和N组(n=45).N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M组患儿在N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气喘、胸闷、咳嗽、咯痰)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M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N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54,P<0.01).M组气喘、胸闷、咳嗽、咯痰症状消失时间短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残气量/肺总量(RV/TLC)、大呼气量(PEF)、残气量(RV)、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FEV 1)均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科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儿肺功能,缩短了患儿的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婷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有创机械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序贯疗法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入住呼吸监护室(RICU)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28例,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常规组,每组14例,2组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PRVC-SIMV+PSV)模式通气,序贯组达到早期拔管指征时(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拔除气管内插管(ETI),改为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FNC);常规组达到传统拔管指征时撤机.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住RICU时间等指标.结果 序贯组患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短于常规组,VAP发生率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TI次数≥2次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明显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HFNC疗法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邹外龙;刘仲楠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保留灌肠,2组均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2组患者Souther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outherland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林志金;弭希峰;洪顺忠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行肠道准备,对照组24例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比较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优等肠道观察时间占比和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7).观察组清洁程度积分、优等肠道观察时间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耐受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4,P=0.01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能够提供更好的肠道清洁度、更清晰的视野;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依从性高,为检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范先靖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医院合理用药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的数据作为新医改前的研究资料,将2016年的数据作为新医改后的研究资料,对比分析新医改前后的药占比、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处方合格率及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结果 新医改后前药占比低于新医改前,处方合格率高于新医改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医改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比下降25.8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下降,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2.93%.新医改后门诊均次总费用和住院均次总费用均有明显下降,且均次药品费用下降百分比明显高于均次总费用(P<0.05),以住院均次药品费用下降幅度大.结论 新医改政策显著降低了药占比和医疗费用,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但还未达到启东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要求,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深化改革.
作者:徐慧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分散片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与48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TBIL、HBV-DNA、HBeA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后血清ALT、TBIL、HBV-DNA、HBeA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48周后血清ALT、TBIL、HBV-DNA、HBeAg水平较治疗24周后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和48周后血清ALT、TBIL、HBV-DNA、HBe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患者肝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龙承明;唐海云;彭文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肝癌患者行切除术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肝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全身麻醉,而观察组则运用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运用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别于术后6 h、1 d以及3 d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观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睡眠时间及总液体丧失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00%(6/60)低于对照组的28.3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 h、1 d以及3 d的CASI和MMSE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总液体丧失量和睡眠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不容易影响术后认知功能,有助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甘志强 刊期: 2017年第25期
近年来,随着各类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而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是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师的专业缺陷、防范医疗风险等诸多原因,通常在此类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1],而临床药师作为临床治疗团队中的成员,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专业优势,在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情报、辅助临床医师决定药物治疗决策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陶敏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每组48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利多卡因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率、QPR波群时限、QTc周期及PR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QPR波群时限、QTc周期及PR间期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治疗后胺碘酮组心率低于利多卡因组(P<0.05),QPR波群时限、QTc周期及PR间期长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利多卡因组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为可靠,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慧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对比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经济学.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左氧氟沙星(LVLX)治疗,B组给予头孢呋辛治疗,C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3组治疗效果,待疗程结束后计算成本—效果比(C/E)及价格敏感度,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50%,B组总有效率为90.00%,C组总有效率为90.00%,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E低为8.23,C组高为17.67,B组为12.48.假设药价下降15%,分析其敏感度,结果显示药价下降对C/E影响不显著.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3种药物中,左氧氟沙星C/E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金凤;张越;魏巍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BPA6 PC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对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确定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的患者66例,无心房颤动者92例,共158例,采用金标准心电图(12导联)和电子血压计同步盲法进行测定比较,将结果进行比较,并用一系列指标评价BPA6 PC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对心房颤动的辅助诊断价值,以评价产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BPA6 PC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诊断与金标准心电图(12导联)诊断的灵敏度92.42%,特异度98.91%,粗符合率96.23%;P=0.1025>0.05,Kappa=0.9213,95%置信区间[0.8596,0.9830],>0.75,认为两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结论 BPA6 PC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辅助诊断心房颤动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作者:陈萍玲;廖红玲;梁艳明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淮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54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97例(36.08%)超出说明书推荐的大剂量;418例(76.56%)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用药部位损害;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8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规范用药剂量和适用范围,密切注意30 min内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秦影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监测在早产儿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该科住院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炎患儿41例,监测患儿的动脉血气、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 2)及氧分压(TcPO 2),比较TcPCO 2及TcPO 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度.结果 所有患儿的TcPCO 2和动脉血气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 TcPCO 2测定在机械通气早产儿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连续、无创的优点,同时可以预测PaCO 2,安全性良好.
作者:杨丽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医院2014-2016年口服降糖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结果 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三种药物的用药频度稳居前三位.结论 医院口服降糖药品种较齐全,用药量呈上升趋势,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赖志荣;梁雪文 刊期: 2017年第25期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合并的肾脏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恢复肾组织血流,减轻或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仍是目前研究的方向.其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坏死与凋亡及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增多[ 1]、多种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炎性递质的表达增加.寻找有效的多靶点药物防治肾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热点.研究已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还可发挥其抗炎作用[ 2],因此,探讨辛伐他汀在对脓毒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武云娜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用药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中医组给予辨证施治用药和针灸治疗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根据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进行判定,并观察2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 治疗后中医组ADL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指数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积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积分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能力分级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辨证施治结合针灸相对于单纯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更有益.
作者:尹涛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8周后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三酰甘油(TG).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TC、LDL-C、HDL-C及T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患者的TC、LDL-C、TG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血糖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明显,同时联合降糖药物使用时还有降低血糖的疗效.
作者:钟方 刊期: 2017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医院围术期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性,为肠外营养处方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12月行手术治疗的309例患者的围术期肠外营养处方784张,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处方中葡萄糖、氨基酸、热氮比等物质的占比情况,分析处方的合理性.结果 784张肠外营养处方中,制剂品种使用量占前3位的为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440、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Ⅶ).不合理肠外营养处方中,氨基酸<2.5%占88.65%,糖脂比有糖无脂或<1:1或>2:1占19.90%,热氮比>200:1占33.42%,未使用谷氨酰胺占89.16%,谷氨酰胺/总氨基酸供给量>20%占56.47%.结论 围术期患者肠外营养处方中存在较多的不合理之处,如糖脂比、热氮比不合理等,应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减少肠外营养处方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升围术期中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作者:卓莹;翁爱彬;崔国通 刊期: 201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