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致重度中毒反应1例

黎爽;赵红波;李剑;祝秀华;彭明沙;汪明;李东平

关键词:利多卡因, 重度, 中毒反应
摘要:患者,男,49 岁.因反复便血 1 年入院,肠镜提示直肠息肉,病检提示直肠管状腺瘤.以直肠息肉、混合痔收入院.入院后查体:T 37. 2 ℃,P 71 次/ min,R 19 次/ min,BP 130 / 86 mmHg,体质量 66 kg.自述发现高血压 1 年,一直正规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无肝炎、结核、心脏病、糖尿病、癫痫、精神病及药物过敏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会诊1例苯巴比妥钠致多形性红斑的体会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是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之一,自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以来,药师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的职责从收集、上报数据转向直接面对患者,参与 ADR的处置转变.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的优势,对发生ADR的患者提出合理化诊治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现将笔者会诊的 1 例药源性皮肤损害的诊治过程叙述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行肠道准备,对照组24例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比较2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优等肠道观察时间占比和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7).观察组清洁程度积分、优等肠道观察时间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耐受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4,P=0.01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能够提供更好的肠道清洁度、更清晰的视野;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依从性高,为检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范先靖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甘露醇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Ⅰ在普通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甘露醇联合口服补液盐散Ⅰ(ORSⅠ)在普通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例,观察组服用甘露醇联合ORSⅠ,对照组服用复方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散.比较2组肠道清洁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和药品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93.75%,2组排便次数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和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12%和1.04%,对照组呕吐和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21%和1.0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费比对照组总费用便宜68.62元.结论 甘露醇联合ORSⅠ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行普通结肠镜检查前良好的肠道清洁剂.

    作者:陈青青;王新艳;范惠珍;袁芸;高小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辨证施治用药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用药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中医组给予辨证施治用药和针灸治疗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根据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进行判定,并观察2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结果 治疗后中医组ADL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指数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积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积分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行能力分级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辨证施治结合针灸相对于单纯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更有益.

    作者:尹涛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我院脂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报告49例分析

    目的 分析脂溶性维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上报的49例脂溶性维生素ADR报告.结果 49例患儿中2013年5例(10.21%),2014年25例(51.02%),2015年15例(30.61%),2016年4例(8.16%);发生ADR的季节以冬季为主28例(57.14%),其次为春季18例(36.73%);脂溶性维生素(Ⅰ)发生ADR 40例(81.63%);性别男24例(48.98%),女25例(51.02%);年龄1.7~12.0岁;感染性疾病38例(77.55%);患儿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因素39例(79.59%).49例ADR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或)系统157例次,其中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8例次(43.31%).49例患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抗过敏、抗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等综合治疗,全部转归良好,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脂溶性维生素是易致敏药物,ADR易在有过敏性因素的患儿中出现,感染本身可能是诱发ADR的一个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脂溶性维生素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月红;赵洁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个体化治疗实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PCI术)患者的治疗基石[1].然而,随着氯吡格雷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变异性受到关注,细胞色素 P4502C19(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尤其是氯吡格雷抵抗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3].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 1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典型案例,临床药师个体化检测技术多角度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临床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治疗方案调整策略,为优化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戴春乐;苗苗;刘俊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静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效果的影响,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干预前(2014年)317例和干预后(2016年)500例出院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眼科围术期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9.37%下降至5.00%,使用合理率从8.25%上升至64.0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基本合理、术后24 h停药率明显升高、用药疗程长问题明显改善.结论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相关干预后使用率明显下降,合理率明显上升,但仍存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的问题.

    作者:张剑;林彩琴;汪洋清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5例临床特点及迟发性脑病发生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因素.方法 对25例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儿童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迟发性脑病高危因素.结果 (1)25例患儿中位年龄9.48岁,出现迟发性脑病3例,年龄9~11岁.(2)未发生迟发性脑病与迟发性脑病患儿昏迷时间、首次高压氧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脑病患儿抽搐次数多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儿(P<0.05).(3)迟发性脑病患儿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儿(P<0.01).结论 儿童一氧化碳中毒后抽搐发生次数及WBC明显升高,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异常越明显,发生迟发性脑病危险性越大.

    作者:黄宏彪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3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2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和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吸痰和体位引流排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每隔3~4天治疗1次.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和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4%高于对照组的6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CPI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继发脏器功能衰竭数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洗前氧合指数为(238.45±95.76)mmHg,CPIS评分为(7.27±1.34)分,灌洗后第1天氧合指数为(268.96±92.11)mmHg,灌洗后第3天CPIS评分为(6.56±1.41)分,灌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注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比较安全,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CPIS评分和氧合指数,进一步降低老年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12月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分析导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于2016年1月由药剂科实施干预措施对临床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将干预前设置为对照组,干预后设置为试验组,随机选择样本进行比较,2组以每月抽取病历100份为基数,累积抽取12个月共1200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药物性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试验组发生抗菌药不合理应用213份,其发生率为17.75%,对照组发生抗菌药不合理应用386份,其发生率为32.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在用药指征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疗程不合理及药物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病历中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7例,其发生率为0.58%,对照组患者病历中出现药物性不良反应37例,其发生率为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剂科的有效干预能显著改善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不但能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伍剑锋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辅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46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服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钠肽(BNP)、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NP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NP水平均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辅治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建广;韩玉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中药熏洗辅治骨折后期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辅治骨折后期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折后期关节僵硬患者150例,利用数字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2组关节僵硬改善疗效、关节活动优良率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僵硬改善总有效率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HAMD抑郁评分及HAMA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辅治骨折后期关节僵硬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青杰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即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的能力,是指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突触活动受到调控引起突触传递效率的易化或抑制,使得从单个神经元到整个神经环路均发生适应性变化以维持神经功能的相对稳定.其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突触可塑性是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分子学基础[1].机体可通过多种细胞分子途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其中神经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调节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者:孙浩;陈明明;廖红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地佐辛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全麻拔管前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50例择期全麻下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组(D组)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组(F组)各25例.F组患者术后橼酸舒芬太尼2~3μg/kg,持续微量泵泵入,D组患者在橼酸舒芬太尼2~3μg/kg基础上给予地佐辛10 mg肌内注射,间隔12 h 1次.手术完毕后停止镇静用药,记录苏醒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 2)时点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值.结果 D组T 1、T 2各时点HR、RR、SBP、DBP值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拔管前后,效果优于单用枸橼酸舒芬太尼.

    作者:柴瑞峰;马倩;马龙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诊治的确诊为D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VSD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者在感染期切开脓腔并采用脂质水胶体敷料引流.比较2组临床疗效、溃疡面积、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9,P<0.01).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溃疡面积、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局部冲洗显著减少了创面的换药次数,患者痛苦较小,更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兴;谭万寿;刘辉文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病例组进行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沉、关节压痛指数、僵硬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53/55)远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4,P<0.05).病例组的血沉、关节压痛指数、僵硬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2/55)远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95,P<0.05).结论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见显著的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吴焱兵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艾司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艾司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为主的Hp根除三联方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症状总积分、Hp根除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P<0.05).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8周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的78.7%(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郭永华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赛肤润早期干预对盆腔野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赛肤润对盆腔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盆腔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放射治疗,观察组放疗开始后即使用赛肤润涂抹放射野内皮肤,对照组按传统处理方法,即保持皮肤清洁、干净,不使用皮肤防护剂,对比2组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Ⅰ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Ⅱ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Ⅲ级放射性皮炎发生,对照组发生Ⅲ级放射性皮炎3例,2组均无Ⅳ级放射性皮炎发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8,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赛肤润早期干预能减少盆腔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进而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谢惠英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神经内科老年脑梗死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纳洛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6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8.70%高于对照组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许研杰;杨志强 刊期: 2017年第25期

  • PEG-rhG-CSF在5例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癌症患者采用PEG-rhG-CSF化疗致血液变化情况分析.方法 收集和分析临床上5例不同身高体质量,不同临床诊断,不同化疗方案、不同使用阶段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降低患者应用PEG-rhG-CSF后的血液变化情况.结果 PEG-rhG-CSF 3 mg单次用药即可改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 PEG-rhG-CSF能及时升高患者的血液指标,降低因ANC降低所引发的风险,减少患者的注射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化疗进行.

    作者:吕亚青 刊期: 2017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