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曾珍
药物临床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研究,主要揭示试验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不良反应、验证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药物临床试验是针对特定患者的一类研究,是通过改善特定患者人群的健康而进行的一种有利的医疗干预.
作者:张聪;孙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尚未阐明,是一种始于直肠后可累积至全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为弥漫性连续性的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临床以血性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多见.至21世纪开始,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刺激,该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病程迁延难愈,愈后易复发. 中药灌肠在治疗本病有明显优势,临床报道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中药灌肠的选方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倩;罗怀岗;李五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腕管综合征(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在上肢嵌压性周围神经病变中非常常见,国外报道CTS的发病率为2.1%,男女比率为1:9.6[1]. 致病因素造成腕管内空间变小,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缺血,继而出现髓鞘脱失甚至轴索变性,出现CTS典型的症状体征. CTS已逐渐成为中国常见的神经性疾病之一,应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足够的重视[2]. 本文回顾分析60例CTS患者肌电图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普通胰岛素伤口换药治疗胆道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将肝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采用普通胰岛素浸润纱条换药及引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纱布引流伤口,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伤口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伤口换药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伤口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普通胰岛素局部应用于胆道术后感染切口换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质量,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治疗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三虎;陈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接受无痛分娩的足月产妇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研究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 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产后24h泌乳量、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妇下肢肌力等. 结果 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4h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起效快,有利于产妇产后多泌乳,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母婴结局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金彩;吴春秀;张乐;葛俊芳;赵金花;李桂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 将6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CON组)和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 UEN组)各40例.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IL-8和IL-10水平.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hs-CRP、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均低于治疗前, IL-10高于治疗前,且UEN组变化幅度大于CO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状态,疗效显著高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
作者:韩从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试验组给予常规联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滴注速度的依从性情况以及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该院一日病房输液的360例门诊患者,进行有关输液滴注速度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依从性差,曾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患者141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9.17%. 依从性好的患者219例药物疗效好,治疗天数少,恢复健康快. 依从性差的患者141例,治疗天数多,药物疗效差. 结论 改进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滴注速度的依从性,从而促进药物疗效的发挥.
作者:栗绪娥;郝素革;王丽;郭晓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对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分别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个性化循证护理联合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 将204例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联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方案的对照组和接受个性化循证护理及药物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每组102例. 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结果 2 组2 周治疗时间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2组ADL评分及F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DL评分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循证护理及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改善重症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
作者:张艳玲;靳立新;秦玲;邸艳花;孟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子宫血管淋巴管瘤是妇科一种极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上罕见,故临床一线医师对其诊断及治疗缺乏基本的认识,易发生误诊和治疗不彻底等情况.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2月6日因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主诉咳嗽、咯痰、胸痛并发热,检查体温39 .7℃,外周白细胞计数15.6 ×109/L,中性粒细胞93%,行肺部CT检查后,经临床医师诊断为肺炎,既往无过敏史,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皮试结果阴性)4.5g每8小时1次进行抗感染治疗. 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实验室指标均已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第8天突起高热并寒颤,体温高可达40 .3℃,立刻给予地塞米松2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后再次高热,急查血常规,示WBC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寒冷、寒颤,排除感染加重及其他有关因素,且症状发生在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考虑是由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的药物热,遂遵医嘱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停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观察未再出现发热情况.
作者:宋芳;常姗;王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及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股骨颈骨折患者28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96例. A组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治疗,C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观察3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A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组次之,C组麻醉有效率低,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较腰硬联合和全身麻醉显著.
作者:谷永浩;陈晶;齐杰;高二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预防和处理子痫发作中是迄今为止有效的药物,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还需改进.1 药理毒理正常血清镁离子浓度是0.75~1.25mmol/L,有1/3~1/2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清镁离子的浓度超过3.5mmol/L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当血清镁离子浓度达5mmol/L时,膝腱反射消失,>5 mmol/L时将会呼吸抑制,>6 mmol/L将会呼吸麻痹和停止,但只要预防低氧血症,感觉中枢的抑制并不严重. 高浓度硫酸镁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并不常见,心功能障碍通常是因镁离子导致的呼吸停止和缺氧. 在血镁浓度过高时,适度通气可避免一定的心功能障碍.
作者:曹竞;许汪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猫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 ,CSD )是经宠物(猫、狗等)抓或咬伤人体后,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伤口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局部皮肤损伤病变和局部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1]. 我国既往临床少见,近年来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宠物饲养人数增加,该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004 年至今,我院共收治猫抓病患者3例,均有猫抓伤史,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玲;贺丽亚;张洪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严重创伤是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创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 ,而交通事故是导致创伤的主要原因. 每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0 万人,在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排第1 位[2].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平均每起交通事故导致死亡0 .2 人,而同期平均每起特大交通事故导致死亡15.4人[3]. 因此,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交通事故病死率仍较高[4].据统计75%~95%的致死性交通伤员死于院前,若能有效地救治这些伤员,约1/3可免于死亡[5]. 故有必要探讨交通伤概况及救治的研究进展,从而提高交通伤的急诊救治能力.
作者:欧阳后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超声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中的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120例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观察室管膜下出血的诊出率及特征. 结果 120 例新生儿经超声检查,诊出室管膜下出血者28 例(23.33%);其SPV、DPV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检查可有效避免颅内出血漏诊,可联合头颅B超检查.
作者:李金辉;王海申;李四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 研究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时(T3)、切皮时(T4)、拔管时(T5)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变化及血气指标pH、PaO2 及PCO2变化. 结果 2组患者在T1 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大,在T2 ~T5 时间点的SBP、DBP及HR变化与T1 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T2 ~T5 时间点的SBP、DBP及HR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在T1 的血气分析变化不大,在T2 ~T3 时间点的pH和T2 ~T5 时间点的PaO2 及PCO2 变化与T1 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T2 ~T5 时间点的pH、PaO2 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CO2 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状况,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王冬梅;徐亮;刘送军;梁彦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