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记培;田野;田龙海;刘晓桥
严重创伤是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创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 ,而交通事故是导致创伤的主要原因. 每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0 万人,在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排第1 位[2].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平均每起交通事故导致死亡0 .2 人,而同期平均每起特大交通事故导致死亡15.4人[3]. 因此,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交通事故病死率仍较高[4].据统计75%~95%的致死性交通伤员死于院前,若能有效地救治这些伤员,约1/3可免于死亡[5]. 故有必要探讨交通伤概况及救治的研究进展,从而提高交通伤的急诊救治能力.
作者:欧阳后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基于运动训练探究DHS、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例. 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等. 统计2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肺炎、褥疮、关节僵硬、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2%(11/112)低于对照组的22.32%(25/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优于DHS治疗,PFNA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武卫平;白杰;郑清圈;赵永泽;李卫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的危重抢救病例,而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救用药,主要是通过拮抗胆碱能受体,改善患者的毒蕈碱症状,常需大剂量使用,必须让患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而阿托品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间距较小,治疗过程中常可能出现阿托品中毒,很多有机磷中毒的后期死亡可能是由于阿托品过量、中毒引起. 阿托品中毒的表现较为复杂,特别是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神志改变,双下肺的湿啰音,是有机磷中毒本身引起的反跳、阿托品用量不足,还是阿托品过量中毒,需医师的密切观察病情与慎重的鉴别. 现就本院收治抢救过程中出现的2例阿托品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冒子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针对性时机选择按压对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急诊抢救病例156例(对照组)与2013年7月-2014年6月急诊抢救的病例256例(研究组). 2组人工呼吸、电击除颤、药物治疗均按统一标准施行,对照组患者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研究组患者按压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比较2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16.41%(42/256)高于对照组的5.13%(8/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性的时机选择可组合成佳的抢救方案,治疗效果更为迅速有效,按压频率100~120次/min较按压频率80~100次/min更为有效,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时采用.
作者:郑清圈;王凤英;毕艳平;张春艳;李小梅;李卫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方块式缝合术止血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治疗. 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及术后子宫出血量,并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跟踪观察.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 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4h患者的阴道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邓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子宫血管淋巴管瘤是妇科一种极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上罕见,故临床一线医师对其诊断及治疗缺乏基本的认识,易发生误诊和治疗不彻底等情况.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超声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中的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120例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观察室管膜下出血的诊出率及特征. 结果 120 例新生儿经超声检查,诊出室管膜下出血者28 例(23.33%);其SPV、DPV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检查可有效避免颅内出血漏诊,可联合头颅B超检查.
作者:李金辉;王海申;李四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对患者骨代谢及精神心理影响. 方法 选取因子宫良性病变行三角形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为研究组,子宫附件正常的妇女50例为对照组. 采用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1年患者及对照组妇女血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DPD)水平. 采用中国健康问卷( CHQ-12)测评术前及术后1年精神心理状况. 结果 三角形子宫切除组术后1年ALP、BGP、DPD水平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心理方面术前、术后CH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绝经前三角形子宫切除对患者骨代谢及精神心理无明显影响.
作者:褚兆苹;李红艳;杨艳艳;王新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80岁,因反复胸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 十几年前曾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左室造影示左室扩大、前壁见大室壁瘤.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40余年,高达180/100mm Hg,6 个月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我院,因夜间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缓解时间延长,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3d后血小板降低至10 ×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停用抗凝药物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查体: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A2>P2 ,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脏B型超声: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钙化并轻—中度反流. 胸片无特殊, 血常规示白细胞5.08 ×109/L, 红细胞3.71 ×1012/L,血红蛋白91g/L, 血小板176 ×109/L. 肝肾功能及血液生化、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无异常.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Ⅳ级( CCS分级). 入院后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d后,因心绞痛难以控制,停用低分子肝素改为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栓,次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3 ×109/L,白细胞7.5 ×109/L, 红细胞3.81 ×1012/L,血红蛋白95g/L,3h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2 ×109/L,余检验未见异常. 查体未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 结合患者6个月前于我科住院时即出现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替罗非班药物后发生血小板极重度减低情况,经血小板、激素治疗后好转,院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多次复查血常规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现使用替罗非班仅1d,初步考虑为抗栓药物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立即停用抗凝、抗栓及扩血管药物,并给予激素治疗. 2014年10月10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29 ×109/L,红细胞4.19 ×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5 ×109/L,予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治疗. 此后10月10日-10月15 日血小板( PLT)逐渐由18 ×109/L、106 ×109/L 升至283 ×109/L,之后血小板未继续降低,整个治疗观察期间凝血功能及其他各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波动.
作者:王记培;田野;田龙海;刘晓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68岁. 因乏力、潮热、消瘦半年,反复咳嗽4个月,胸闷气促心悸半月,于2015年3月23日入院治疗. 患者半年来自觉乏力,怕热多汗,体质量减轻15kg,4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咯白脓痰,呈阵发性连声咳,伴饮水呛咳,多次于外院予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后,咳嗽咯痰较前好转. 半月前患者感胸闷气促心悸,活动后为主,休息后好转,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有咳嗽,饮水呛咳,无痰,伴双下肢中度水肿. 既往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年余,一直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护肝利胆,有高血压病史8年,2型糖尿病3年余,否认病毒性肝炎病史,否认甲状腺疾病家族史.
作者:俞诚虹;陆建洪;陈月辉;张树鑫;陈捷;章瑾瑜;朱芳英;沈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对患儿血清无机元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就诊的远视内斜合并弱视患儿62例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对照组儿童、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Zn、Fe、Cu、Ca、Mn、Se水平. 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Zn、Ca、Mn、Se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Fe、Cu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Zn、Fe、Cu、Ca、Mn、Se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Ca、Mn水平,增高血清Zn、Se水平,且对血清Fe、Cu水平无影响.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 ,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 ,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 结论 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谢金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预防和处理子痫发作中是迄今为止有效的药物,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还需改进.1 药理毒理正常血清镁离子浓度是0.75~1.25mmol/L,有1/3~1/2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清镁离子的浓度超过3.5mmol/L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当血清镁离子浓度达5mmol/L时,膝腱反射消失,>5 mmol/L时将会呼吸抑制,>6 mmol/L将会呼吸麻痹和停止,但只要预防低氧血症,感觉中枢的抑制并不严重. 高浓度硫酸镁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并不常见,心功能障碍通常是因镁离子导致的呼吸停止和缺氧. 在血镁浓度过高时,适度通气可避免一定的心功能障碍.
作者:曹竞;许汪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指一系列因素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30%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该类患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横纹肌溶解症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诱因,早期应输入大量晶体液,促进肌红蛋白排出,并碱化尿液,维持尿pH 6.5~7.0. 一旦发现肌酐和尿素逐渐升高,即使尿量无明显减少,也应给予预防性血液透析治疗[1]. 本文就急性脑梗死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李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在诊断、鉴别、治疗及护理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但 AMI 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1] ,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或内科消化系疾病等. 笔者总结我院临床上表现为牙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丁胜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因波动性双下肢无力1年于2014年2月24日入院. 患者1年前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同时出现右下肢无力,行走受限,行走百米左右出现劳累感,后患者自觉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右侧为重,行走困难,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复发性脊髓炎,给予激素冲击及丙球注射液静脉滴注和积极康复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乳突以下深浅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腱反射减退,双侧病理征阴性,余检查无异常. 3月18日胸椎MR:胸椎T4~6胸髓中央管扩张,考虑脱髓鞘脊髓病;MR增强:胸5~6脊髓内病变;脊髓MR血管:约T5、T6 椎体水平脊髓条片状强化区、炎性或脱髓鞘改变;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潘氏试验( +) ,脑脊液 IgG 111mg/L,脑脊液白蛋白358mg/L,脑脊液IgG合成指数0.29, PETCT阴性. 本次入院胸椎MR:胸段脊髓长条状高信号,考虑脊髓空洞征可能. 同时因患者发热行腹部增强CT:左侧肾盂MT,肾髓质广泛侵犯,肾皮质尚完整. 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左肾)弥漫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浸润肾皮质,髓质及肾盂,累犯肾门多个淋巴结及肾门周围脂肪组织,浸润部分输尿管壁,输尿管切缘阴性.
作者:瞿杭炯;方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 (IL-6)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后酶法检测Hcy,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Hcy与IL-6、CRP水平间相关性. 以血浆Hcy≥10μmol/L为基准,将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高值组) 54例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正常组)66例. 比较2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高值组血清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IL-6、CRP水平成直线相关(r1 =0.471,r2 =0.517,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关系密切,机体炎性反应越明显,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作者:张燕;李永梅;范永新;刘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均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治疗,消炎、祛痰、扩张支气管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麻杏石甘汤. 比较2组患者的总疗效、抗生素使用强度、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总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5%,抗生素使用强度大于对照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无皮疹、皮肤瘙痒,无嗜睡、心悸,无食欲不振、恶心、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各科室临床医护人员3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65例,对照组医护人员给予常规教导,研究组医护人员给予专门的健康教育培训,评价2组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考察中各知识点知晓率及平均知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患者手卫生洗手正确率及平均正确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患者在手卫生依从性考察中各环节依从率及平均依从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研究期间医院感染率为4.94%(359/726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2%(332/59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洗手正确率、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作者:李静雅;刘雪娟;杨桂苓;高阁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CT、MR为常见的方式. 通常在进行CT、MR增强扫描时,需通过静脉注入大量对比剂辅助检查. 因患者体质的差异性,部分患者注入对比剂后,在检查过程或检查结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包括血管毒性、神经毒性或肾毒性、过敏等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高[ 1 ]. 现阶段CT扫描中使用较多的对比剂有两种,一种是含碘离子型,另一种是含碘非离子型,而MR造影中使用较多的是钆类对比剂. 为合理使用相关对比剂,减少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损害,工作人员需了解掌握对比剂的理化性能、毒副作用及出现不良症状后的处理方式. 本文主要就CT碘对比剂与MR轧对比剂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式进行阐述,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