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子痫患者中的应用

曹竞;许汪斌

关键词:硫酸镁, 子痫前期, 子痫
摘要: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预防和处理子痫发作中是迄今为止有效的药物,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还需改进.1 药理毒理正常血清镁离子浓度是0.75~1.25mmol/L,有1/3~1/2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清镁离子的浓度超过3.5mmol/L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当血清镁离子浓度达5mmol/L时,膝腱反射消失,>5 mmol/L时将会呼吸抑制,>6 mmol/L将会呼吸麻痹和停止,但只要预防低氧血症,感觉中枢的抑制并不严重. 高浓度硫酸镁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并不常见,心功能障碍通常是因镁离子导致的呼吸停止和缺氧. 在血镁浓度过高时,适度通气可避免一定的心功能障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患儿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患儿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84例脑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联合高压氧治疗,2组患儿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GF-1、GH、sICAM-1水平. 结果 2组治疗前血清IGF-1、GH、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2组经过治疗后血清IGF-1、G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 P<0.05),且血清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后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有效地增高患儿血清IGF-1、GH水平和降低血清sICAM-1水平.

    作者:苗耐英;温慧敏;刘新建;梁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及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了母婴妊娠结局,提高了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可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开展.

    作者:张同玲;刘伟杰;王丽娟;周颖;杨坤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洛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 将20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2组均给予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骨密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增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骨代谢生化指标BALP、BGP、PICP、TRACP-5b、25-OH-VD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洛伐他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亚学;王建东;王沐;王永琴;许静;董艳玲;王印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大肠息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试验组给予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评价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息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可靠安全.

    作者:沈彦军;郭秀清;张宏煜;张鑫;李绍英;吕元军;周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两种给药方式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单片联合制剂( SPC)与自由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和氢氯噻嗪片治疗. 2组患者每天接受药物的剂量和服药次数均相同. 12个月后统计2组的依从性,测量治疗前后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 结果 观察组100例中因药物过敏退出试验1例,失访1例,剩余98例,对照组100例中因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剩余99例. 随访12个月,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经12个月治疗后血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片联合制剂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血压达标率.

    作者:苏贻洲;王莉;王正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及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及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股骨颈骨折患者28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96例. A组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治疗,C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观察3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A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组次之,C组麻醉有效率低,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较腰硬联合和全身麻醉显著.

    作者:谷永浩;陈晶;齐杰;高二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 exogenous lipoid pneumonia )是指油脂类物(植物油、矿物油、动物油等)误吸入肺内所致,可引起肺部急慢性炎性反应、局部肺纤维化或肉芽肿,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 虽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本病,但其呼吸系统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却缺乏特异性,导致本病的误诊率高[2]. 故本文回顾性分析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凯跃;姚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联用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和分析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中成药联用情况. 方法 采集该中心2015年1~3月门诊电子处方,统计中成药联用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 结果 6329张中成药联合应用门诊处方中,妇产科占6.81%,全科占48.79%,中医科占44.40%. 各科室均以二联处方为主,其次为三联处方.6329张中成药联合使用处方合理的仅占63.63%. 结论 中成药联合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海珍;金志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该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手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治疗. 结果 术后1例患者出现皮瓣切口远端部分皮缘坏死,面积为2.0cm ×2.5cm,重新换药后,创面愈合. 其他患者皮瓣成活良好,Ⅰ期愈合. 住院时间(55.4 ±21.3)d. 术后随访6~12(7.8 ±1.5)个月. 恢复状况良好. 皮瓣发育质地正常,外观未出现明显臃肿,无显著瘢痕挛缩,整体耐磨性较为理想. 以手外科学会功能评定标准(中华医学会制定)对患者手部功能进行评分,肌腱功能良5例,肌腱功能优31例,手掌感觉功能S1 3例,S2 7例,S3 14例, S3 +6例,S4 6例. 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控制创面软组织感染,促进创面血运,加速创面愈合,患者术后创面美观程度及手部功能恢复程度均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清;高志红;高克;薛惠玲;吕春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均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治疗,消炎、祛痰、扩张支气管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麻杏石甘汤. 比较2组患者的总疗效、抗生素使用强度、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总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2.5%,抗生素使用强度大于对照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的损害,无皮疹、皮肤瘙痒,无嗜睡、心悸,无食欲不振、恶心、口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血栓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女,80岁,因反复胸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 十几年前曾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左室造影示左室扩大、前壁见大室壁瘤.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40余年,高达180/100mm Hg,6 个月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我院,因夜间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缓解时间延长,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3d后血小板降低至10 ×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停用抗凝药物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查体: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A2>P2 ,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脏B型超声: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钙化并轻—中度反流. 胸片无特殊, 血常规示白细胞5.08 ×109/L, 红细胞3.71 ×1012/L,血红蛋白91g/L, 血小板176 ×109/L. 肝肾功能及血液生化、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无异常.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Ⅳ级( CCS分级). 入院后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d后,因心绞痛难以控制,停用低分子肝素改为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栓,次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3 ×109/L,白细胞7.5 ×109/L, 红细胞3.81 ×1012/L,血红蛋白95g/L,3h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2 ×109/L,余检验未见异常. 查体未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 结合患者6个月前于我科住院时即出现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替罗非班药物后发生血小板极重度减低情况,经血小板、激素治疗后好转,院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多次复查血常规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现使用替罗非班仅1d,初步考虑为抗栓药物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立即停用抗凝、抗栓及扩血管药物,并给予激素治疗. 2014年10月10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29 ×109/L,红细胞4.19 ×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5 ×109/L,予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治疗. 此后10月10日-10月15 日血小板( PLT)逐渐由18 ×109/L、106 ×109/L 升至283 ×109/L,之后血小板未继续降低,整个治疗观察期间凝血功能及其他各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波动.

    作者:王记培;田野;田龙海;刘晓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0-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772株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该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对2010-2014年该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772株,这些菌株分别来自痰、尿、血液、胆汁等,以痰标本多见.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上升较快.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逐年上升,2010-2014年分别达33.6%, 36.5%,64.6%,54.1%和59.2%.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逐年升高,应加强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监管及耐药性监测,以遏制耐药株的增长.

    作者:邝咏云;周建明;高冬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两种药物分别联合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咪唑斯汀缓释片和氯雷他定片分别联合自拟中药方、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7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在自拟中药方、针刺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鼻部症状及机体常规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症状鼻部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体质量及QTc无显著差异(P>0.05),且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自拟中药方、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基础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氯雷他定片.

    作者:张毅;普薇;李娜;李艳平;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目的 分析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充气式加压止血带. 2组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在相同麻醉方法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中全程行气带加压包扎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夹闭6h,屈髋屈膝90°3h,麻醉恢复后由康复功能科指导规范训练. 术后第1、3、5、7天观察2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计算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人数. 结果 术后第1、3、5、7天2组髌上10 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呈先升后降变化,同时间点比较2组患肢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肢体缺血预适应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1例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2月6日因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主诉咳嗽、咯痰、胸痛并发热,检查体温39 .7℃,外周白细胞计数15.6 ×109/L,中性粒细胞93%,行肺部CT检查后,经临床医师诊断为肺炎,既往无过敏史,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皮试结果阴性)4.5g每8小时1次进行抗感染治疗. 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实验室指标均已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第8天突起高热并寒颤,体温高可达40 .3℃,立刻给予地塞米松2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后再次高热,急查血常规,示WBC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寒冷、寒颤,排除感染加重及其他有关因素,且症状发生在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考虑是由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的药物热,遂遵医嘱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停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观察未再出现发热情况.

    作者:宋芳;常姗;王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制琼脂垫与传统海绵垫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压疮预防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应用自制琼脂垫与传统海绵垫进行压疮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择10 137例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以术中应用海绵垫进行压疮预防者为对照组,患者1 869例,以术中应用自制琼脂垫进行压疮预防者为试验组,患者8 268例. 比较2组压疮发生率、发生程度及压疮面积和治疗时间. 结果 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 1.40%( 116/8 26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4%(40/1 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Ⅰ级压疮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Ⅱ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发生压疮患者的压疮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压疮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制琼脂垫可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且可缩短发生压疮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丽华;李红霞;黄海丽;连海燕;王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疗效优势. 方法 抽选2012年3月-2014年4月该院治疗的5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宫、腹腔镜联合诊断的病因,比较手术前、后输卵管再通率及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 宫、腹腔镜联合检测显示输卵管阻塞、盆腔粘连及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 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术前(P<0.05). 术后妊娠率高达42%.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集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诊断率,明确病因,且手术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疗效. 方法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 试验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LAD、LVDD、LVSD、RVDD、IVSD和RVOT等指标均降低,而LVEF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及疗效.

    作者:张立平;迟玉君;王永超;毕雁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 APN)、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对APN、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方法 选取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50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与50例正常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APN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Hcy水平,参照Celermajer等方法测定血管舒张功能.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叶酸片对其APN、Hcy的影响. 结果 三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Hcy水平高,APN水平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后,Hcy水平降低,而APN水平升高. 血管内皮功能水平与血清APN呈正相关,与Hcy、BMI、TG、HBA1c呈负相关. 结论 血清APN水平降低及Hcy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Hcy水平,升高APN水平,进而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毕丽妨;隋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HIT)是指使用肝素或肝素类似物抗凝治疗中,产生针对血小板因子4/肝素复合物的抗体,并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会致死. 对HIT抗体检测有免疫学试验和功能性试验,免疫学方法有特异性差、假阳性高等缺点;功能性试验虽特异性好,但耗时、技术要求高,并涉及放射线及需新鲜血小板而无法广泛使用. 特异、敏感的HIT抗体检测方法,将实现对HIT抗体快速准确检测,避免对HIT过度诊断和误诊,对开展HIT疾病防治和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对现有HIT抗体检测方法进行详尽综述,并对其新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陈晔洲;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