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疗效观察

张立平;迟玉君;王永超;毕雁茹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三维超声心动图,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疗效. 方法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 试验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LAD、LVDD、LVSD、RVDD、IVSD和RVOT等指标均降低,而LVEF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及疗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 试验组给予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Ⅱb期例数高于对照组,而Ⅲ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Ⅳ期例数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血流量及血容量均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病变血流量和血容量均显著降低.

    作者:刘晓鹏;张志伟;王国兴;张维;杨文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交通伤概况与救治的研究进展

    严重创伤是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创伤、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一[1] ,而交通事故是导致创伤的主要原因. 每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0 万人,在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排第1 位[2]. 2002年至2011年我国平均每起交通事故导致死亡0 .2 人,而同期平均每起特大交通事故导致死亡15.4人[3]. 因此,我国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虽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交通事故病死率仍较高[4].据统计75%~95%的致死性交通伤员死于院前,若能有效地救治这些伤员,约1/3可免于死亡[5]. 故有必要探讨交通伤概况及救治的研究进展,从而提高交通伤的急诊救治能力.

    作者:欧阳后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猫抓病3例误诊分析

    猫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 ,CSD )是经宠物(猫、狗等)抓或咬伤人体后,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伤口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局部皮肤损伤病变和局部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1]. 我国既往临床少见,近年来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宠物饲养人数增加,该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004 年至今,我院共收治猫抓病患者3例,均有猫抓伤史,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玲;贺丽亚;张洪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 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情况. 结果 出院时2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体质量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恢复,利于患者正常营养摄入,值得推广.

    作者:魏培培;张蕾;郝亚涛;翟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T碘对比剂与MR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处理

    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CT、MR为常见的方式. 通常在进行CT、MR增强扫描时,需通过静脉注入大量对比剂辅助检查. 因患者体质的差异性,部分患者注入对比剂后,在检查过程或检查结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包括血管毒性、神经毒性或肾毒性、过敏等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高[ 1 ]. 现阶段CT扫描中使用较多的对比剂有两种,一种是含碘离子型,另一种是含碘非离子型,而MR造影中使用较多的是钆类对比剂. 为合理使用相关对比剂,减少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损害,工作人员需了解掌握对比剂的理化性能、毒副作用及出现不良症状后的处理方式. 本文主要就CT碘对比剂与MR轧对比剂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式进行阐述,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血管淋巴管瘤1例

    子宫血管淋巴管瘤是妇科一种极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上罕见,故临床一线医师对其诊断及治疗缺乏基本的认识,易发生误诊和治疗不彻底等情况.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Lp-PLA2 )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AMI且行冠脉造影患者74例为AMI组,同期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A除外冠心病的患者61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患者Lp-PLA2水平. 根据冠脉损害严重程度用Gensini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再以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AMI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Lp-PLA2水平的不同. 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Lp-PLA2 水平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13,P<0.01). 结论 AMI患者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弥漫程度无明显关系,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管腔狭窄程度.

    作者:李琳;李琦;赵培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21例分析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被氯取代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其抗菌作用强大,且使用前无需皮试,因此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解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克林霉素不良反应2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师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ICU病死率的常见因素. 方法 采集该院ICU住院患者191例常用临床指标25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ROC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 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大血小板比率( P<0.03)、微量白蛋白尿(P<0.022),是影响ICU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血肌酐、血清钠离子、血红蛋白浓度、大血小板比率、微量蛋白尿7项因子乘积对病死率做ROC曲线分析( P<0.04). 血清钠离子及微量蛋白尿乘积ROC曲线分析(P<0.008). 结论 大血小板比率、微量蛋白尿、血清钠离子及微量蛋白尿乘积是影响ICU病死率的重要危险因素;肌酐、血清钠离子、大血小板比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7项因子乘积是影响ICU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于战备;张巧敏;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考察临床药师干预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对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和抗菌药物会诊例次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和5个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符合国家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分别降低了12.72%、16.98%和16.82%,抗菌药物相关会诊分别增加262.32%、668.12%和434.06%. 结论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效果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子辉;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100β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诊断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昏迷程度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症组( GCS≥8分) 75例与重症组( GCS≤7分) 45例. 对于轻症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高分组38例与低分组37例. 入院24h给予罗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应用ELISA检测S100β蛋白水平,对血清NSE、S100β蛋白与GCS、NIHSS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重症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分组与低分组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与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但其水平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李小亮;刘文进;田书娟;王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对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对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重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 对照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综合法治疗,分别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方法对重症冻结期肩周炎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

    作者:任红艳;刘建利;高长敏;王营;曹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药物临床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研究,主要揭示试验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不良反应、验证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药物临床试验是针对特定患者的一类研究,是通过改善特定患者人群的健康而进行的一种有利的医疗干预.

    作者:张聪;孙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时阿托品中毒2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的危重抢救病例,而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救用药,主要是通过拮抗胆碱能受体,改善患者的毒蕈碱症状,常需大剂量使用,必须让患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而阿托品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间距较小,治疗过程中常可能出现阿托品中毒,很多有机磷中毒的后期死亡可能是由于阿托品过量、中毒引起. 阿托品中毒的表现较为复杂,特别是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神志改变,双下肺的湿啰音,是有机磷中毒本身引起的反跳、阿托品用量不足,还是阿托品过量中毒,需医师的密切观察病情与慎重的鉴别. 现就本院收治抢救过程中出现的2例阿托品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冒子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疗效优势. 方法 抽选2012年3月-2014年4月该院治疗的5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宫、腹腔镜联合诊断的病因,比较手术前、后输卵管再通率及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 宫、腹腔镜联合检测显示输卵管阻塞、盆腔粘连及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 术后患者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术前(P<0.05). 术后妊娠率高达42%. 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集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互补,可显著提高诊断率,明确病因,且手术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试验组给予常规联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方块式缝合术止血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治疗. 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及术后子宫出血量,并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跟踪观察.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 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4h患者的阴道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邓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即刻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拟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入院后即刻行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AMI合并CS患者52例,即刻IABP组27例,未行即刻IABP组25例,分析2组患者的门—球囊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即刻IABP组在行PCI术前(具体指置入支架前)死亡3例(11.1%),未行即刻IABP组在行PCI术前死亡6例(24.0%),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即刻IABP组门—球囊时间为(93.5 ±10.7)min显著短于未行即刻IABP组的(127.9 ±15.4)mi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即刻IABP组死亡6例(22.2%),未行即刻IABP组死亡10例(40.0%),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 在可能会发生PCI手术延迟的情况下,对AMI合并CS的患者应及早,尽快使用IABP治疗,以缩短门—球囊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仪坚;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目的 分析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充气式加压止血带. 2组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在相同麻醉方法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中全程行气带加压包扎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夹闭6h,屈髋屈膝90°3h,麻醉恢复后由康复功能科指导规范训练. 术后第1、3、5、7天观察2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计算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人数. 结果 术后第1、3、5、7天2组髌上10 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呈先升后降变化,同时间点比较2组患肢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肢体缺血预适应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超声变化特点

    目的 观察超声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中的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120例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观察室管膜下出血的诊出率及特征. 结果 120 例新生儿经超声检查,诊出室管膜下出血者28 例(23.33%);其SPV、DPV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检查可有效避免颅内出血漏诊,可联合头颅B超检查.

    作者:李金辉;王海申;李四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