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护理的临床观察

魏培培;张蕾;郝亚涛;翟丽芳

关键词:饮食护理, 胃癌, 根治术, 围术期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用于胃癌根治术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 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体质量情况. 结果 出院时2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体质量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针对性饮食护理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恢复,利于患者正常营养摄入,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方块式缝合术止血治疗,而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治疗. 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及术后子宫出血量,并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跟踪观察.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 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24h患者的阴道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邓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时阿托品中毒2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的危重抢救病例,而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救用药,主要是通过拮抗胆碱能受体,改善患者的毒蕈碱症状,常需大剂量使用,必须让患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而阿托品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间距较小,治疗过程中常可能出现阿托品中毒,很多有机磷中毒的后期死亡可能是由于阿托品过量、中毒引起. 阿托品中毒的表现较为复杂,特别是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神志改变,双下肺的湿啰音,是有机磷中毒本身引起的反跳、阿托品用量不足,还是阿托品过量中毒,需医师的密切观察病情与慎重的鉴别. 现就本院收治抢救过程中出现的2例阿托品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冒子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 将6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丙戊酸钠所致不良反应60例临床分析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对各型均有效,尤其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治疗明显. 丙戊酸钠作为广谱抗癫痫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相对于其他同类抗癫痫药物,疗效和耐受性较好,但关于其ADR报道也增多,本文对2005年以来医药学期刊报道的60例丙戊酸钠所致不良反应( ADR)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卓实;单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21例分析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被氯取代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其抗菌作用强大,且使用前无需皮试,因此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解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克林霉素不良反应2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师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疗效. 方法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 试验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LAD、LVDD、LVSD、RVDD、IVSD和RVOT等指标均降低,而LVEF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及疗效.

    作者:张立平;迟玉君;王永超;毕雁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奥沙西泮与地西泮对酒精依赖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奥沙西泮与地西泮在酒精依赖替代治疗过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84例酒精依赖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 采用酒精戒断状态评定量表( AWS)评定替代治疗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出现轻度戒断状态8例,中度戒断状态24例,重度戒断状态11例,对照组出现轻度戒断状态9例,中度戒断状态23例,重度戒断状态10例,2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经替代治疗后第3天疗效显著,第5天有效,第7天为显效. 经治疗后第3、5、7天2组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第3天研究组戒断反应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7天2组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8.674,P<0.05). 2组均在减少药物剂量后不良反应缓解. 结论 奥沙西泮在治疗酒精戒断过程中比地西泮更安全.

    作者:王海明;赵青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联用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和分析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中成药联用情况. 方法 采集该中心2015年1~3月门诊电子处方,统计中成药联用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 结果 6329张中成药联合应用门诊处方中,妇产科占6.81%,全科占48.79%,中医科占44.40%. 各科室均以二联处方为主,其次为三联处方.6329张中成药联合使用处方合理的仅占63.63%. 结论 中成药联合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海珍;金志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年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2014年临床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度临床分离培养的病原菌1292株,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培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924株占71.52%,革兰阳性球菌213株占16.49%,真菌155株占12.00%;临床前5位分离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低的为碳氢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等);在革兰阳性菌中耐药率低的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结论 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通过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及时掌握其新变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何伶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制琼脂垫与传统海绵垫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压疮预防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应用自制琼脂垫与传统海绵垫进行压疮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择10 137例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以术中应用海绵垫进行压疮预防者为对照组,患者1 869例,以术中应用自制琼脂垫进行压疮预防者为试验组,患者8 268例. 比较2组压疮发生率、发生程度及压疮面积和治疗时间. 结果 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 1.40%( 116/8 26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4%(40/1 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Ⅰ级压疮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Ⅱ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发生压疮患者的压疮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压疮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制琼脂垫可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且可缩短发生压疮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丽华;李红霞;黄海丽;连海燕;王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1例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2月6日因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主诉咳嗽、咯痰、胸痛并发热,检查体温39 .7℃,外周白细胞计数15.6 ×109/L,中性粒细胞93%,行肺部CT检查后,经临床医师诊断为肺炎,既往无过敏史,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皮试结果阴性)4.5g每8小时1次进行抗感染治疗. 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实验室指标均已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第8天突起高热并寒颤,体温高可达40 .3℃,立刻给予地塞米松2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后再次高热,急查血常规,示WBC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寒冷、寒颤,排除感染加重及其他有关因素,且症状发生在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考虑是由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的药物热,遂遵医嘱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停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观察未再出现发热情况.

    作者:宋芳;常姗;王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血清儿茶酚胺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血清中儿茶酚胺( CA)含量与血清钠尿肽( BNP)水平变化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4月诊断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急性脑血管病不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 入院后24h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A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BNP水平,利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比较CA与BNP之间相关性. 入院后于6h、12h、24h、48h、7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 观察组血清CA与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与BNP之间呈中度直线相关(r=0.715,P<0.05). 入院后6h、12h、24h、48h、72h观察组IL-6、TNF-α水平呈逐渐上升变化,于24h达峰后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血清CA与BNP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中度直线相关,发病后血清IL-6与TNF-α呈逐渐升高后下降趋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唐占军;段凯强;梁立;崔真;周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的超声变化特点

    目的 观察超声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中的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120例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观察室管膜下出血的诊出率及特征. 结果 120 例新生儿经超声检查,诊出室管膜下出血者28 例(23.33%);其SPV、DPV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应用于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检查可有效避免颅内出血漏诊,可联合头颅B超检查.

    作者:李金辉;王海申;李四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100β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诊断为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依据患者昏迷程度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轻症组( GCS≥8分) 75例与重症组( GCS≤7分) 45例. 对于轻症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高分组38例与低分组37例. 入院24h给予罗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水平,应用ELISA检测S100β蛋白水平,对血清NSE、S100β蛋白与GCS、NIHSS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重症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分组与低分组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与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但其水平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李小亮;刘文进;田书娟;王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情况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 研究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时(T3)、切皮时(T4)、拔管时(T5)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变化及血气指标pH、PaO2 及PCO2变化. 结果 2组患者在T1 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大,在T2 ~T5 时间点的SBP、DBP及HR变化与T1 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T2 ~T5 时间点的SBP、DBP及HR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在T1 的血气分析变化不大,在T2 ~T3 时间点的pH和T2 ~T5 时间点的PaO2 及PCO2 变化与T1 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在T2 ~T5 时间点的pH、PaO2 变化均高于对照组,PCO2 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状况,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王冬梅;徐亮;刘送军;梁彦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矫正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对患儿血清无机元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小儿远视内斜合并弱视对患儿血清无机元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就诊的远视内斜合并弱视患儿62例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对照组儿童、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Zn、Fe、Cu、Ca、Mn、Se水平. 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Zn、Ca、Mn、Se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Fe、Cu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Zn、Fe、Cu、Ca、Mn、Se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手术联合自律空间频率刺激法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Ca、Mn水平,增高血清Zn、Se水平,且对血清Fe、Cu水平无影响.

    作者:赵秋富;刘静;田春慧;班景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FURS)与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 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结石直径6~10 mm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失败结石直径10~20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17例236侧. 采用FURS 97例(104侧)作为FURS组,采用PCNL 120例(132侧)作为PCNL组. 比较2组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 FURS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8例(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PCNL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9例(7.5%),术中、术后明显出血3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无效,行患侧肾切除1例. FURS组手术时间长于PCNL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PCNL组,住院天数短于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结石直径6~10mm行ESWL失败及结石直径10~20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碎石与PCNL疗效相近,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FURS取石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段瑞华;梅力;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HIT)是指使用肝素或肝素类似物抗凝治疗中,产生针对血小板因子4/肝素复合物的抗体,并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会致死. 对HIT抗体检测有免疫学试验和功能性试验,免疫学方法有特异性差、假阳性高等缺点;功能性试验虽特异性好,但耗时、技术要求高,并涉及放射线及需新鲜血小板而无法广泛使用. 特异、敏感的HIT抗体检测方法,将实现对HIT抗体快速准确检测,避免对HIT过度诊断和误诊,对开展HIT疾病防治和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对现有HIT抗体检测方法进行详尽综述,并对其新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陈晔洲;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性化循证护理联合药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个性化循证护理联合药物治疗重症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 将204例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联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方案的对照组和接受个性化循证护理及药物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每组102例. 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结果 2 组2 周治疗时间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2组ADL评分及F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DL评分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循证护理及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改善重症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

    作者:张艳玲;靳立新;秦玲;邸艳花;孟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对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对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 对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分别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NTx、ICTP和BAP水平.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