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丽妨;隋国良
目的 比较单片联合制剂( SPC)与自由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和氢氯噻嗪片治疗. 2组患者每天接受药物的剂量和服药次数均相同. 12个月后统计2组的依从性,测量治疗前后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 结果 观察组100例中因药物过敏退出试验1例,失访1例,剩余98例,对照组100例中因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剩余99例. 随访12个月,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经12个月治疗后血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单片联合制剂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血压达标率.
作者:苏贻洲;王莉;王正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普通胰岛素伤口换药治疗胆道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方法 将肝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观察组采用普通胰岛素浸润纱条换药及引流;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纱布引流伤口,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疼痛程度、伤口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伤口换药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伤口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普通胰岛素局部应用于胆道术后感染切口换药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质量,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治疗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三虎;陈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88岁. 主因右下肢疼痛6d于2015年3月7日08:50收住院. 查体:T 36.0℃,P 72次/min,R 17次/min,BP 110/80mm 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查体合作,心肺腹查体( -). 专科查体:双下肢无浮肿,左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足趾血运及感觉正常,足趾屈伸活动正常,右足背动脉搏动力弱,远端血运尚可,足趾屈伸活动正常,右下肢小腿前外侧疼痛无麻木,足背疼痛无麻木,足底无疼痛及麻木,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余未见异常. 腰椎间盘CT片示L3~4、L4~5椎间盘变性、膨出;L4~5椎间盘椎管狭窄;胸片未见异常;双下肢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侧股、腘、足背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尿、血常规正常,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低平(Ⅱ、Ⅲ aVF V5、V6 ) ,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椎管狭窄症( L4~5 )、腰椎间盘膨出症( L3~4、L4~5 ). 入院后给予活血改善微循环治疗. 3月13日07:30患者诉恶心,欲吐,给予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mg肌内注射对症治疗,于07:40患者突然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寒颤,给予Ⅰ级护理,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吸氧,测血压146/86mm Hg,血氧饱和度0.90,立即给予氟美松10 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于08:10再次给予氟美松 10 mg 肌内注射,监测血压 140/90 mm Hg,给予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患者症状好转,意识逐渐好转,于 08:20 测 P 84 次/min, R 22 次/min, BP 140/90 mm Hg,血氧饱和度0.99,于08:30测T 38.9℃,P 80次/min,R 18次/min,给予乳酸钠林格液500ml静脉滴注,于08:50 给予氟美松5 mg静脉注射,患者症状缓解,意识好转. 考虑为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过敏所致.
作者:王开亮;王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对各型均有效,尤其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治疗明显. 丙戊酸钠作为广谱抗癫痫药物,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相对于其他同类抗癫痫药物,疗效和耐受性较好,但关于其ADR报道也增多,本文对2005年以来医药学期刊报道的60例丙戊酸钠所致不良反应( ADR)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作者:卓实;单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目前尚未阐明,是一种始于直肠后可累积至全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为弥漫性连续性的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临床以血性腹泻、腹痛、便血、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 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多见.至21世纪开始,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刺激,该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病程迁延难愈,愈后易复发. 中药灌肠在治疗本病有明显优势,临床报道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中药灌肠的选方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胡倩;罗怀岗;李五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充气式加压止血带. 2组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师在相同麻醉方法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中全程行气带加压包扎止血,术后放置引流管夹闭6h,屈髋屈膝90°3h,麻醉恢复后由康复功能科指导规范训练. 术后第1、3、5、7天观察2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计算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人数. 结果 术后第1、3、5、7天2组髌上10 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呈先升后降变化,同时间点比较2组患肢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及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肢体缺血预适应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减少术后隐性失血.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心肌病的影响. 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尿毒症心肌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19例及对照组17例,分别于透析治疗前、透析3个月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常规指标左室舒张末径(LVEDD)、收缩功能(EF)及舒张功能(E/A);同时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BP)、血肌酐( CRE)、甲状旁腺激素( iPTH)、红细胞( RBC)及血红蛋白( HGB). 结果 治疗前后2组患者CRE、iPTH、HGB、RBC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D、EF及E/A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组治疗后LVEDD明显减小,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A无显著性差异(P>0.05). 缬沙坦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VEDD及EF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缬沙坦有减少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LVEDD、提高EF,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向元兵;徐秀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预防和处理子痫发作中是迄今为止有效的药物,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还需改进.1 药理毒理正常血清镁离子浓度是0.75~1.25mmol/L,有1/3~1/2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清镁离子的浓度超过3.5mmol/L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当血清镁离子浓度达5mmol/L时,膝腱反射消失,>5 mmol/L时将会呼吸抑制,>6 mmol/L将会呼吸麻痹和停止,但只要预防低氧血症,感觉中枢的抑制并不严重. 高浓度硫酸镁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并不常见,心功能障碍通常是因镁离子导致的呼吸停止和缺氧. 在血镁浓度过高时,适度通气可避免一定的心功能障碍.
作者:曹竞;许汪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变化. 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是否伴发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组)94例和单纯糖尿病组(B组)92例,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 C组) ,分别观察3组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 结果 A组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B组血清TSP-1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血清Cys-C、β2-M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单纯糖尿病患者组,可作为糖尿病肾病辅助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齐孝越;贾红丽;贾立川;李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在诊断、鉴别、治疗及护理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但 AMI 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1] ,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或内科消化系疾病等. 笔者总结我院临床上表现为牙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丁胜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应用自制琼脂垫与传统海绵垫进行压疮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择10 137例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以术中应用海绵垫进行压疮预防者为对照组,患者1 869例,以术中应用自制琼脂垫进行压疮预防者为试验组,患者8 268例. 比较2组压疮发生率、发生程度及压疮面积和治疗时间. 结果 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 1.40%( 116/8 26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4%(40/1 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Ⅰ级压疮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Ⅱ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发生压疮患者的压疮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压疮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制琼脂垫可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且可缩短发生压疮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丽华;李红霞;黄海丽;连海燕;王晓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被氯取代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其抗菌作用强大,且使用前无需皮试,因此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解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克林霉素不良反应2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师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 ,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 ,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 结论 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谢金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及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了母婴妊娠结局,提高了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可在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开展.
作者:张同玲;刘伟杰;王丽娟;周颖;杨坤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配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对改善患者咳、痰、喘、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该院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各32例. 在消炎抗菌、解痉平喘、氧疗等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1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法,对照组2给予穴位按摩法,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 3组均以7d为1 个疗程. 治疗后应用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5%,对照组1为68.75%,对照组2为7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氧驱动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咳、痰、喘等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裴燕;王晔琳;瞿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女,80岁,因反复胸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 十几年前曾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左室造影示左室扩大、前壁见大室壁瘤.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40余年,高达180/100mm Hg,6 个月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我院,因夜间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缓解时间延长,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3d后血小板降低至10 ×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停用抗凝药物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查体: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A2>P2 ,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脏B型超声: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钙化并轻—中度反流. 胸片无特殊, 血常规示白细胞5.08 ×109/L, 红细胞3.71 ×1012/L,血红蛋白91g/L, 血小板176 ×109/L. 肝肾功能及血液生化、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无异常.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Ⅳ级( CCS分级). 入院后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d后,因心绞痛难以控制,停用低分子肝素改为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栓,次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3 ×109/L,白细胞7.5 ×109/L, 红细胞3.81 ×1012/L,血红蛋白95g/L,3h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2 ×109/L,余检验未见异常. 查体未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 结合患者6个月前于我科住院时即出现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替罗非班药物后发生血小板极重度减低情况,经血小板、激素治疗后好转,院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多次复查血常规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现使用替罗非班仅1d,初步考虑为抗栓药物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立即停用抗凝、抗栓及扩血管药物,并给予激素治疗. 2014年10月10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29 ×109/L,红细胞4.19 ×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5 ×109/L,予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治疗. 此后10月10日-10月15 日血小板( PLT)逐渐由18 ×109/L、106 ×109/L 升至283 ×109/L,之后血小板未继续降低,整个治疗观察期间凝血功能及其他各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波动.
作者:王记培;田野;田龙海;刘晓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拟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入院后即刻行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AMI合并CS患者52例,即刻IABP组27例,未行即刻IABP组25例,分析2组患者的门—球囊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即刻IABP组在行PCI术前(具体指置入支架前)死亡3例(11.1%),未行即刻IABP组在行PCI术前死亡6例(24.0%),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即刻IABP组门—球囊时间为(93.5 ±10.7)min显著短于未行即刻IABP组的(127.9 ±15.4)mi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即刻IABP组死亡6例(22.2%),未行即刻IABP组死亡10例(40.0%),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 在可能会发生PCI手术延迟的情况下,对AMI合并CS的患者应及早,尽快使用IABP治疗,以缩短门—球囊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仪坚;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试验组给予常规联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许秀芳;黄玲;张静;张会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对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干扰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和血清S100B、NSE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脑脊液和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能有效地降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S100B、NSE水平.
作者: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孙淑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药汤剂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块璀璨国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认可和好评,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剂型,具有易被机体吸收,副作用较少,显效快,并可灵活地随症加减配伍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作用和疗效与下面七因素相关联,为促使汤剂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本文就影响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总结如下.中药汤剂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块璀璨国宝,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认可和好评,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剂型,具有易被机体吸收,副作用较少,显效快,并可灵活地随症加减配伍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作用和疗效与下面七因素相关联,为促使汤剂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本文就影响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梁锦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