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跃;姚志刚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及全身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股骨颈骨折患者28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96例. A组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治疗,C组给予全身麻醉治疗,观察3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A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组次之,C组麻醉有效率低,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较腰硬联合和全身麻醉显著.
作者:谷永浩;陈晶;齐杰;高二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中成药联用情况. 方法 采集该中心2015年1~3月门诊电子处方,统计中成药联用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 结果 6329张中成药联合应用门诊处方中,妇产科占6.81%,全科占48.79%,中医科占44.40%. 各科室均以二联处方为主,其次为三联处方.6329张中成药联合使用处方合理的仅占63.63%. 结论 中成药联合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海珍;金志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0年4月,原卫生部发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其中提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1].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为符合《规范》要求,我院将管理模式定位在全药师结构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IVAS) ,现配备药师25人,工人5人. 服务全院32个病区,日配置量在3300~3800袋,包括长期医嘱和临时化疗医嘱、全胃肠外营养等. 众所周知,药学人员因受本专业教育体系所限,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数均是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等与药物有关的专业知识,而对医师如何用药,护士如何执行医嘱、药物配置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则基本不涉及,然而静脉用药调配涉及药品调剂、药物配置、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使用监测等[2]. 传统的病区药房汇总发药模式中,静脉用药的责任在医师和护士,药师对药品在临床中如何应用知之甚少. 实施PIVAS后药师与医师一起承担静脉用药的责任[3] ,因此,纯药学团队开展此项工作难度较大. 我院PIVAS经过两年多的运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院PIVAS药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作者: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因波动性双下肢无力1年于2014年2月24日入院. 患者1年前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同时出现右下肢无力,行走受限,行走百米左右出现劳累感,后患者自觉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右侧为重,行走困难,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复发性脊髓炎,给予激素冲击及丙球注射液静脉滴注和积极康复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0级,双乳突以下深浅感觉减退,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腱反射减退,双侧病理征阴性,余检查无异常. 3月18日胸椎MR:胸椎T4~6胸髓中央管扩张,考虑脱髓鞘脊髓病;MR增强:胸5~6脊髓内病变;脊髓MR血管:约T5、T6 椎体水平脊髓条片状强化区、炎性或脱髓鞘改变;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潘氏试验( +) ,脑脊液 IgG 111mg/L,脑脊液白蛋白358mg/L,脑脊液IgG合成指数0.29, PETCT阴性. 本次入院胸椎MR:胸段脊髓长条状高信号,考虑脊髓空洞征可能. 同时因患者发热行腹部增强CT:左侧肾盂MT,肾髓质广泛侵犯,肾皮质尚完整. 给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左肾)弥漫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浸润肾皮质,髓质及肾盂,累犯肾门多个淋巴结及肾门周围脂肪组织,浸润部分输尿管壁,输尿管切缘阴性.
作者:瞿杭炯;方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6 (IL-6)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后酶法检测Hcy,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Hcy与IL-6、CRP水平间相关性. 以血浆Hcy≥10μmol/L为基准,将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高值组) 54例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正常组)66例. 比较2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价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高值组血清IL-6、CRP水平及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IL-6、CRP水平成直线相关(r1 =0.471,r2 =0.517,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关系密切,机体炎性反应越明显,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作者:张燕;李永梅;范永新;刘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考察临床药师干预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对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和抗菌药物会诊例次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和5个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符合国家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分别降低了12.72%、16.98%和16.82%,抗菌药物相关会诊分别增加262.32%、668.12%和434.06%. 结论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效果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子辉;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0例,取同时期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为感染组,再选取同时期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新生儿PCT、hs-CRP、WBC三项指标. 结果 败血症组新生儿的PCT数值明显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s-CRP、WBC与感染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败血症组hs-CRP及WB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败血症组新生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WBC的阳性率,感染组新生儿PCT阳性率低于hs-CRP、WBC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败血症组新生儿的在治疗第7天后PCT、WBC指标下降至正常范围,而hs-CRP指标则仍明显高于正常. 结论 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疗效监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杨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肺孢子菌肺炎是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的机会感染,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人免疫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和主要的致死原因. 此外,肺孢子菌肺炎尚可见于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营养不良、胶原性疾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及放射线照射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低下者[1]. 临床对PCP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准确率仍有待提高. 一般认为,对肺孢子菌肺炎应尽早尽快治疗. 目前,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复方新诺明,SMZ-TMP)仍是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其他药物及联合用药作为TMP-SMX的挽救治疗措施尚需进一步验证疗效. 尽管肺孢子菌不能在体外培养生长,但分子乍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对肺孢子菌肺炎诊断和治疗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1 病原学
作者:魏月霞;相巧丽;姚彦芬;马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心肌病的影响. 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尿毒症心肌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19例及对照组17例,分别于透析治疗前、透析3个月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常规指标左室舒张末径(LVEDD)、收缩功能(EF)及舒张功能(E/A);同时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BP)、血肌酐( CRE)、甲状旁腺激素( iPTH)、红细胞( RBC)及血红蛋白( HGB). 结果 治疗前后2组患者CRE、iPTH、HGB、RBC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D、EF及E/A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组治疗后LVEDD明显减小,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A无显著性差异(P>0.05). 缬沙坦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LVEDD及EF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缬沙坦有减少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LVEDD、提高EF,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向元兵;徐秀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小儿肠套叠患儿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2例. 2组患儿均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评价2组手术质量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手术质量评估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 2组患儿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7.17%,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7.61%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聂向荣;刘艳红;武剑磊;武永庆;武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大肠息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试验组给予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评价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肠镜联合腹腔镜摘除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大肠息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可靠安全.
作者:沈彦军;郭秀清;张宏煜;张鑫;李绍英;吕元军;周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94例,随机分A、B、C 3组,每组98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A组给予20μg/ml臭氧;B给予40μg/ml臭氧;C组给予60μg/ml臭氧. 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61%,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92%,C组总有效率为87.76%,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0μg/ml臭氧联合玻璃酸钠与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刘利;王爱巧;颜继英;崔树北;贾晓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联合应用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三种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 观察2组治疗效果,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血栓素B2 和内皮素-1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血栓素B2 和血清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高压氧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血清血栓素B2 和内皮素-1水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希梅;石蕾;宋海斌;张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该院2014年临床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状况,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度临床分离培养的病原菌1292株,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培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924株占71.52%,革兰阳性球菌213株占16.49%,真菌155株占12.00%;临床前5位分离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低的为碳氢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等);在革兰阳性菌中耐药率低的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结论 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治疗、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通过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及时掌握其新变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何伶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中老年常见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病常伴发膝关节疼痛、肿胀,同时随着疾病的加重,患肢常伴有不同程度内翻畸形、下肢力线改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被公认为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该手术存在创伤大、花费高等缺点,有学者提出不均匀沉降理论,应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 ,此外还有相关解剖学研究并提出弓弦理论[3] ,为该术式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医疗花费,我科自2014年5月来行腓骨近端截骨术24例,其中2例患者术中截断腓骨后出血增多,术后我科经讨论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腾;陈佳;翟金帅;田志;张隆;郑旺;时莉芳;李西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CT、MR为常见的方式. 通常在进行CT、MR增强扫描时,需通过静脉注入大量对比剂辅助检查. 因患者体质的差异性,部分患者注入对比剂后,在检查过程或检查结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包括血管毒性、神经毒性或肾毒性、过敏等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高[ 1 ]. 现阶段CT扫描中使用较多的对比剂有两种,一种是含碘离子型,另一种是含碘非离子型,而MR造影中使用较多的是钆类对比剂. 为合理使用相关对比剂,减少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损害,工作人员需了解掌握对比剂的理化性能、毒副作用及出现不良症状后的处理方式. 本文主要就CT碘对比剂与MR轧对比剂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式进行阐述,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药物临床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研究,主要揭示试验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不良反应、验证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药物临床试验是针对特定患者的一类研究,是通过改善特定患者人群的健康而进行的一种有利的医疗干预.
作者:张聪;孙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基于运动训练探究DHS、PFNA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2例. 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进行治疗,统计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等. 统计2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肺炎、褥疮、关节僵硬、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2%(11/112)低于对照组的22.32%(25/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优于DHS治疗,PFNA具有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武卫平;白杰;郑清圈;赵永泽;李卫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血清中儿茶酚胺( CA)含量与血清钠尿肽( BNP)水平变化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4月诊断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急性脑血管病不伴有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 入院后24h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A含量,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BNP水平,利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比较CA与BNP之间相关性. 入院后于6h、12h、24h、48h、7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 结果 观察组血清CA与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与BNP之间呈中度直线相关(r=0.715,P<0.05). 入院后6h、12h、24h、48h、72h观察组IL-6、TNF-α水平呈逐渐上升变化,于24h达峰后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血清CA与BNP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中度直线相关,发病后血清IL-6与TNF-α呈逐渐升高后下降趋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唐占军;段凯强;梁立;崔真;周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方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对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重症冻结期肩周炎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 对照组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综合法治疗,分别于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麻醉下手法松解综合方法对重症冻结期肩周炎进行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
作者:任红艳;刘建利;高长敏;王营;曹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