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速度依从性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栗绪娥;郝素革;王丽;郭晓蓉

关键词:门诊患者, 输液滴注速度依从性, 药物疗效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滴注速度的依从性情况以及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方法 对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该院一日病房输液的360例门诊患者,进行有关输液滴注速度依从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门诊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依从性差,曾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的患者141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9.17%. 依从性好的患者219例药物疗效好,治疗天数少,恢复健康快. 依从性差的患者141例,治疗天数多,药物疗效差. 结论 改进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静脉输液滴注速度的依从性,从而促进药物疗效的发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变化. 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是否伴发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组)94例和单纯糖尿病组(B组)92例,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 C组) ,分别观察3组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 结果 A组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与C组;B组血清TSP-1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血清Cys-C、β2-M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TSP-1及β2-M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和单纯糖尿病患者组,可作为糖尿病肾病辅助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齐孝越;贾红丽;贾立川;李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HIT)是指使用肝素或肝素类似物抗凝治疗中,产生针对血小板因子4/肝素复合物的抗体,并引起血小板减少甚至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会致死. 对HIT抗体检测有免疫学试验和功能性试验,免疫学方法有特异性差、假阳性高等缺点;功能性试验虽特异性好,但耗时、技术要求高,并涉及放射线及需新鲜血小板而无法广泛使用. 特异、敏感的HIT抗体检测方法,将实现对HIT抗体快速准确检测,避免对HIT过度诊断和误诊,对开展HIT疾病防治和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对现有HIT抗体检测方法进行详尽综述,并对其新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作者:陈晔洲;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克林霉素注射液不良反应21例分析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被氯取代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其抗菌作用强大,且使用前无需皮试,因此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了解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现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克林霉素不良反应2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师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压氧联合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联合应用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三种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 观察2组治疗效果,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血清血栓素B2 和内皮素-1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血栓素B2 和血清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高压氧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降低血清血栓素B2 和内皮素-1水平,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希梅;石蕾;宋海斌;张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参与术后严重感染1例的药学监护

    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规定药学部门应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组织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1-2]. 我院临床药师深入临床,通过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运用掌握的药学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以下针对1例术后严重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讨论药师在临床治疗方面的作用.

    作者:张美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抗血栓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女,80岁,因反复胸痛20余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 十几年前曾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冠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左室造影示左室扩大、前壁见大室壁瘤.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40余年,高达180/100mm Hg,6 个月前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就诊我院,因夜间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缓解时间延长,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3d后血小板降低至10 ×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停用抗凝药物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查体: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A2>P2 ,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脏B型超声: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钙化并轻—中度反流. 胸片无特殊, 血常规示白细胞5.08 ×109/L, 红细胞3.71 ×1012/L,血红蛋白91g/L, 血小板176 ×109/L. 肝肾功能及血液生化、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无异常.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功能Ⅳ级( CCS分级). 入院后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抗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d后,因心绞痛难以控制,停用低分子肝素改为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栓,次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3 ×109/L,白细胞7.5 ×109/L, 红细胞3.81 ×1012/L,血红蛋白95g/L,3h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2 ×109/L,余检验未见异常. 查体未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 结合患者6个月前于我科住院时即出现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替罗非班药物后发生血小板极重度减低情况,经血小板、激素治疗后好转,院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多次复查血常规未再出现血小板减少,现使用替罗非班仅1d,初步考虑为抗栓药物相关性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立即停用抗凝、抗栓及扩血管药物,并给予激素治疗. 2014年10月10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29 ×109/L,红细胞4.19 ×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5 ×109/L,予输注1治疗量血小板治疗. 此后10月10日-10月15 日血小板( PLT)逐渐由18 ×109/L、106 ×109/L 升至283 ×109/L,之后血小板未继续降低,整个治疗观察期间凝血功能及其他各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波动.

    作者:王记培;田野;田龙海;刘晓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 将6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和氨溴索雾化吸入,对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 .3%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联用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了解和分析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中成药联用情况. 方法 采集该中心2015年1~3月门诊电子处方,统计中成药联用处方的基本信息,并对处方合理性进行专项点评. 结果 6329张中成药联合应用门诊处方中,妇产科占6.81%,全科占48.79%,中医科占44.40%. 各科室均以二联处方为主,其次为三联处方.6329张中成药联合使用处方合理的仅占63.63%. 结论 中成药联合使用情况比较不合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海珍;金志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时阿托品中毒2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的危重抢救病例,而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解救用药,主要是通过拮抗胆碱能受体,改善患者的毒蕈碱症状,常需大剂量使用,必须让患者尽快达到阿托品化,而阿托品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间距较小,治疗过程中常可能出现阿托品中毒,很多有机磷中毒的后期死亡可能是由于阿托品过量、中毒引起. 阿托品中毒的表现较为复杂,特别是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神志改变,双下肺的湿啰音,是有机磷中毒本身引起的反跳、阿托品用量不足,还是阿托品过量中毒,需医师的密切观察病情与慎重的鉴别. 现就本院收治抢救过程中出现的2例阿托品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冒子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猫抓病3例误诊分析

    猫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 ,CSD )是经宠物(猫、狗等)抓或咬伤人体后,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伤口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局部皮肤损伤病变和局部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1]. 我国既往临床少见,近年来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宠物饲养人数增加,该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004 年至今,我院共收治猫抓病患者3例,均有猫抓伤史,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艳玲;贺丽亚;张洪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子痫患者中的应用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在预防和处理子痫发作中是迄今为止有效的药物,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应用还需改进.1 药理毒理正常血清镁离子浓度是0.75~1.25mmol/L,有1/3~1/2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清镁离子的浓度超过3.5mmol/L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当血清镁离子浓度达5mmol/L时,膝腱反射消失,>5 mmol/L时将会呼吸抑制,>6 mmol/L将会呼吸麻痹和停止,但只要预防低氧血症,感觉中枢的抑制并不严重. 高浓度硫酸镁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并不常见,心功能障碍通常是因镁离子导致的呼吸停止和缺氧. 在血镁浓度过高时,适度通气可避免一定的心功能障碍.

    作者:曹竞;许汪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 试验组给予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Ⅱb期例数高于对照组,而Ⅲ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Ⅳ期例数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血流量及血容量均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拟消症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病变血流量和血容量均显著降低.

    作者:刘晓鹏;张志伟;王国兴;张维;杨文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自制降脂胶囊中大黄蒽醌衍生物的含量

    目的 总结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HPLC)测定自制降脂胶囊中大黄蒽醌衍生物含量,建立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合理检测方法. 方法 选用自制降脂胶囊,提取胶囊中大黄成分,采用HPLC检测方法,以乙腈—甲醇—1%磷酸溶液(44:46:3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依次测定重要中蒽醌衍生物含量. 结果 依据要求完成实验品制备后,经HPLC法测定显示其精密度与重复性良好,5份胶囊样品的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含量测定结果基本相当. 结论 HPLC法测定蒽醌衍生物含量具有良好的精密性与灵敏度,适用于含大黄制剂的蒽醌衍生物测定.

    作者:戴作波;张建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检验危险值标准的制定方法及其临床运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精神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精神病患者,按照检验危急值判定标准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 试验组采用新型的判定方法进行检验危急值判定;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检验危急值判定方法进行判定. 观察2组治疗后的病情变化. 结果 试验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44.7%优于对照组的23.7%,试验组治疗过程中无1例医疗事故发生,远低于对照组的4例(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合该院新型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判定标准,能有效判定精神病患者在持续用药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其检验危急值的临界点,防止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廖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牙痛症状1例的误诊分析

    临床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在诊断、鉴别、治疗及护理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但 AMI 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1] ,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或内科消化系疾病等. 笔者总结我院临床上表现为牙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丁胜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FURS)与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 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结石直径6~10 mm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失败结石直径10~20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17例236侧. 采用FURS 97例(104侧)作为FURS组,采用PCNL 120例(132侧)作为PCNL组. 比较2组治疗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 FURS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8例(2.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PCNL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热9例(7.5%),术中、术后明显出血3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愈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无效,行患侧肾切除1例. FURS组手术时间长于PCNL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PCNL组,住院天数短于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结石直径6~10mm行ESWL失败及结石直径10~20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FURS碎石与PCNL疗效相近,均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FURS取石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作者:段瑞华;梅力;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1例

    患者,男,35岁,于2015年2月6日因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主诉咳嗽、咯痰、胸痛并发热,检查体温39 .7℃,外周白细胞计数15.6 ×109/L,中性粒细胞93%,行肺部CT检查后,经临床医师诊断为肺炎,既往无过敏史,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皮试结果阴性)4.5g每8小时1次进行抗感染治疗. 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实验室指标均已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第8天突起高热并寒颤,体温高可达40 .3℃,立刻给予地塞米松2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为巩固治疗继续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后再次高热,急查血常规,示WBC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寒冷、寒颤,排除感染加重及其他有关因素,且症状发生在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考虑是由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的药物热,遂遵医嘱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停止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后观察未再出现发热情况.

    作者:宋芳;常姗;王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及护理.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宫口开大2~3cm伴宫颈质硬或水肿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分娩潜伏期静脉推注地西泮,观察组在分娩潜伏期静脉推注间苯三酚,观察对比2组剖宫产率,宫口扩张3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情况. 结果 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宫口扩张3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苯三酚在分娩过程中能有效安全地缩短产程.

    作者:高会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考察临床药师干预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对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和抗菌药物会诊例次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送检率和5个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符合国家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人均费用分别降低了12.72%、16.98%和16.82%,抗菌药物相关会诊分别增加262.32%、668.12%和434.06%. 结论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和效果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子辉;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 exogenous lipoid pneumonia )是指油脂类物(植物油、矿物油、动物油等)误吸入肺内所致,可引起肺部急慢性炎性反应、局部肺纤维化或肉芽肿,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 虽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本病,但其呼吸系统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却缺乏特异性,导致本病的误诊率高[2]. 故本文回顾性分析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凯跃;姚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