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罗晓菡

关键词:卡维地洛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 应用, 药物治疗, 死亡原因, 抑制剂, 临床, 利尿
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传统的药物治疗是给予强心、利尿、ACE抑制剂的应用,近年来主张应用β受体阻滞剂.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肿瘤48例临床分析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2002~2006年我院共收治膀胱肿瘤48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升;田新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合并迟发性癫痫大发作36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一氧化碳(CO)中毒后遗症期出现的记忆障碍、精神错乱、感觉和运动障碍、震颤麻痹、肢体偏瘫等脑病较多,但合并迟发性癫痫发作的报道较少.我们在1998年~2005年对260例CO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后遗症期迟发性癫痫发作患者36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引发的精神问题也日益突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也逐年增多.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作者:阎淑君;朱萍;管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前,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居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列,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凡已确诊而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应争取早期手术.临床护理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2005年9月~2006年8月25例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黄霜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部应用生物蛋白胶和加替沙星对手及前臂屈肌腱粘连及感染的预防

    目的 评价生物蛋白胶和加替沙星对肌腱吻合后预防粘连及局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12例肌腱断裂患者肌腱吻合后喷涂生物蛋白胶和加替沙星混合剂,观察患指功能恢复及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2~10个月.结果 应用生物蛋白胶和加替沙星混合剂的患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33%,较好为16.67%.结论 生物蛋白胶和加替沙星对肌腱吻合后功能恢复和伤口愈合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帅;曹斌;张守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规范化指导语在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刘兴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36例病人住院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以幻觉症状为首位,多数在饮酒10年以上才发病.其并发的躯体疾病与酒龄密切相关,精神症状与酒量无直接关系.结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存在个体素质的差异,既是一个医学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除对疾病进行治疗外,戒酒才是减少本病的发生及治疗本病的根本措施.

    作者:王玉明;李增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治疗的成功率,促进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方法 将我院自2000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对病人进行跟踪观察,分别于实施高压氧治疗一疗程后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加用高压氧治疗一疗程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病死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秀杰;单际翠;杨培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四肢显微血管外科手术配合体会

    显微血管外科手术可使断残的肢体(指、趾)及破裂的血管再造、再生.手术前物品的准备、手术中护士很好的配合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樊建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6年青岛市内分泌学·糖尿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青岛市内分泌学·糖尿病学2006年学术会议于2006年11月24日在青岛华天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8篇.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作者:贾兆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肿瘤科护士心理品质要求及卫生保健

    护士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质量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理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动力.目前,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心情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

    作者:邵玲玲;孙淼龙;苑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临床分析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并伴有心率小于100次/分及紫绀的现象,多见于早产儿.如果不伴有其他疾病称之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如果继发于某些病理因素称之为继发性呼吸暂停.本文对2003~2005年我院收治的15例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分析,以探讨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治疗措施.

    作者:马素芳;石兰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传统的药物治疗是给予强心、利尿、ACE抑制剂的应用,近年来主张应用β受体阻滞剂.

    作者:罗晓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治疗.方法 全麻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及扁桃体切除术,结合缝合腭舌弓腭咽弓扩大咽腔.结果 术后120例患者中睡眠及夜间憋气、鼻堵等症状明显缓解者117例,约占98 9%.结论 手术切除扁桃体及腺样体,结合腭咽弓腭舌弓缝合扩大咽腔,彻底解除阻塞原因,其有效率达90%以上,是小儿OSAHS的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管恩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论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学人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教育体系.继续医学教育将跟踪医学科学的新进展,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才和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精深的技术专家群体,这正是历史赋予继续医学教育的使命.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对比观察96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卫晓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湿润烧伤膏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35例

    糖尿病足坏疽是目前外科领域非常棘手的疾病之一.我们采用创面敷用胰岛素及湿润烧伤膏同时控制血糖、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综合治疗糖尿病足3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任海萍;刘洪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临床观察价值

    目的 对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及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采用脑脊液细胞直接玻片沉淀法,利用细胞自然沉淀趋势和滤纸的毛细管作用,使水分吸出.自然沉淀10~15分钟,细胞后筛滤在玻片上,取出风干后进行MGG染色,光学显微油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全部异常,其中43例呈混合细胞反应,5例呈嗜中性粒细胞反应.2例呈淋巴细胞和转化型或淋巴样细胞反应.与病程长短有关.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

    作者:陈中丽;马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可评价疗效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6例,治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胸腔内注射,第1天,28天为1个周期;对照组13例,治疗方案为顺铂100mg/m2胸腔内注射,第1天,28天为1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0.0%和53.8%(P=0.9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2个月和4.8个月(P=O.218),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1.2%)低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组的Ⅰ~Ⅱ度感觉异常发生率(62.5%)明显高于对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22).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沙利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翁韵琦;邱文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偏瘫患者静注20%甘露醇致血管损伤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致偏瘫患者健侧、患侧输注20%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120例脑出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遵医嘱给予常温下20%甘露醇每8小时1次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瘫痪肢体行20%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采用健康肢体进行甘露醇快速滴注,时间40分钟.比较两组输液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3%,χ2=4.9,P<O.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出血致偏瘫患者,患肢给予甘露醇静滴较健肢更易发生血管损伤,导致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姚永新;杨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青岛市卫生局

主办:青岛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