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年轻化病因学研究新进展

孙丹丹;陈骊珠

关键词:子宫颈癌, 年轻化, 年轻女性, 恶性肿瘤, 生命健康, 年轻妇女, 高峰年龄, 发病率, 癌患者, 危害, 疾病
摘要: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常见的肿瘤中占第2位,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高峰年龄多在45~55岁(1).但近20年来,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与常见宫颈癌相区别,习惯将年龄<35岁的官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2).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经济发展应适合自身特点

    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民营医院的崛起也在医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作为医疗机构的主流-非营利性医院,特别是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发展受地域性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的医院,经济如何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作者:许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52例肾损伤诊治体会

    我们自2000~2005年共收治肾外伤5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蓝月梅;刘桂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1例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7岁,因发现左足第三趾肿物3年,于2006年5月19日到本院外科门诊就诊.3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足第三趾隆起一肿物,直径约1cm,呈缓慢进行性生长,初起无疼痛,近半年出现轻微疼痛,行走无障碍.初步诊断:左足第三趾腱鞘巨细胞瘤.于2006年5月20日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第三趾伸肌腱深部一肿物,界不清,质韧,近节趾受压变细.

    作者:郝俊梅;郎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侵袭性胸腺肿瘤累及胸部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肿瘤累及胸部大血管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43例经手术治疗的侵袭性胸腺肿瘤累及胸部大血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结论 对于累及胸部大血管的侵袭性胸腺肿瘤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即使是姑息性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预后也优于单纯放、化疗.

    作者:孔军;魏煜程;沈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长期输液者静脉留置针应用及封管方法的探讨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新型的输液器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持续或间断静脉输液、输血、肿瘤化疗及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因而对于长期输液者静脉的保护极为重要.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华蟾素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观察

    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中药制剂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及内镜下注射治疗Ⅲ、Ⅳ期胃癌80例,配对分为四组:1组单纯用化疗,2组用化疗加华蟾素,3组化疗+内镜下局部注射顺铂,4组化疗+华蟾素+内镜下局部注射顺铂和华蟾素5ml/次.结果 2组的生存质量和化疗耐受性高于1组(P<0.05),4组生存质量(Karnofsky评分)和生存期明显优于其他组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2、4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无明显下降,1、3组治疗后白细胞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及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方案治疗Ⅲ~Ⅳ期胃癌疗效较好,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郑英兰;马宝华;杨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T引导下多靶点置管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多靶点置管治疗脑出血的经验,探讨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21例痛人在局麻下行多靶点置管治疗脑出血,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12.5天,术后无再出血、梗塞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恢复生活自理12例占60.3%,部分恢复7例占36.8%,死亡3例.结论 CT引导下多靶点置管治疗脑出血,简单易行,置管准确,损伤小,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可用较短时间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少病人的并发症.

    作者:丁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献血者隐私权保护

    随着法律的逐步健全,献血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献血者隐私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高度重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本文将在阐明隐私权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献血者隐私权现状和法律对其进行的保护,找出其中的不足,提出保护献血者隐私权的建议.

    作者:宋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对预防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74例宫颈癌性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试验组采用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定期开放尿管预防尿潴留.结果 试验组术后排尿困难、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患者进行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加强心理护理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可促进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姜振娟;徐华;于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迪可罗眼膏置入探通后泪道治疗泪道阻塞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迪可罗眼膏置入探通后的泪道中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109眼)在泪道探通术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2例(56眼)泪道中推注迪可罗眼膏为A组(治疗组);48例(53眼)单纯用抗生素冲洗为B组(对照组),应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治愈47眼,好转6眼;B组治愈10眼,好转5眼;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迪可罗眼膏置入探通后的泪道中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俊;张素珍;刘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1例治疗体会

    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1).我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3月对11例膀胱肿瘤i用经尿道电切术(TURBT),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春霞;田新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穿琥宁注射剂引起皮肤过敏及血小板减少1例

    穿琥宁注射剂主要成分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作为抗病毒药应用于临床,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小儿腹泻、肝功能损害、呼吸困难、寒战、发热等.

    作者:石清华;刘志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肛肠手术后大出血原因分析

    我科1995年~2006年共做各种肛肠手术15000余例,发生术后大出血10例,另有外院转来肛肠术后大出血22者例,共救治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田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精索静脉曲张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126例临床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症,能导致男性不育而引起人们的重视(1).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126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病人进行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穿刺单纯性肾囊肿的应用

    单纯性肾囊肿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既往对直径大于4cm的肾囊肿主张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治疗有创性、术后并发症、费用高.自2004年以来,我科在B超引导下行肾囊肿介入治疗23例,经过6~9月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战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28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危及生命、死亡率很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我科自2002年10月~2004年1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病人128例,均实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曹风霞;刘金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脊柱转移瘤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在脊柱转移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4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瘤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40例中,肿瘤侵犯胸椎17例、腰椎10例、颈椎8例、多椎体受肿瘤侵犯5例.原发肿瘤中,肺癌14例,肝癌8例,结肠癌4例,食管癌4例,膀胱癌2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3例,宫颈癌3例.结论 MRI对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作者:高强;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甲硝唑、乳酸菌阴道胶囊对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 研究细菌性阴道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12月就诊于门诊的24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12例,阴道给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B组)12例,阴道给予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应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有同等疗效.

    作者:全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007年青岛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试题(四)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研究国产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和麻醉作用.方法 200例拟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异丙酚或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后,给予琥珀胆碱,肌松后行电休克治疗.记录基础、给药后2分钟、电治疗2~3秒、电治疗结束、意识恢复时的SBP、DBP、MAP、HR、SpO2、动态心电图.结果 与硫喷妥钠组相比,异丙酚麻醉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更小,麻醉效能更安全.结论 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效果优于硫喷妥纳.

    作者:许世福;项春晓;孙红印;张红岩;王尚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青岛市卫生局

主办:青岛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