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酪酸梭菌活菌散佐治婴儿湿疹38例疗效观察

赵景岩

关键词:酪酸梭菌活菌散, 湿疹, 婴儿,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散佐治婴儿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湿疹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处予3%的硼酸外洗,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每次0.3~0.5袋;对照组仅予等量硼酸外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用药物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儿湿疹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愈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对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推动特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500例患者建立档案,开展药学服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师亲自了解患者的特点,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改善医疗质量。

    作者:袁湘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监护的探讨

    药学监护(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PC 是一种过程,它包括了3种功能:(1)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2)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3)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的发生。药学监护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直接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大中城市三级以上医院药学监护工作开展得很好,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进展缓慢[1]。凭借多年基层医院工作经验,结合基层不合理用药现状,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作者:黎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ω-3鱼油脂肪乳在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1],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因素,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脓毒症人群中,AKI 的发生率随着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上升而增加。在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患者中,AKI 的发病率分别达23%、51%[2]。一项多国多中心研究显示在1753例 AKI 患者中,脓毒症导致的占47.5%,脓毒症性 AKI 住院病死率为70.2%,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性 AKI(51.8%)[3]。脓毒症引起肾脏功能损伤的原因复杂多样,研究表明,大量炎症介质释放、肾脏低灌注是造成脓毒症患者 AKI 的重要原因[4、5],降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循环灌注,有利于改善预后。近年来,ω-3鱼油脂肪乳由于具有抗炎作用而备受关注,在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取得了的显著作用,对于肾脏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治疗作用。以下就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及鱼油脂肪乳用于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洪澄英;张卫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更是 COPD 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在实际临床工作中,AECOPD 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5%或更高[2]。但 AECOPD 患者中﹥40%不伴有细菌感染[3]。抗生素滥用导致的问题如二重感染、耐药菌产生、经济浪费等日益严峻。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炎性指标来指导AECOPD 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及对病情的评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清降钙素原(PCT)已经成为了预测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重点就在于系统总结血清 PCT 水平在AECOPD 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作者:黄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水凝胶角膜植入物显示了极高的患者满意度

    Raindrop 是一种水凝胶角膜植入物,目前在美国尚处于临床研究中。但据参与研究的医师报道,植入 Raindrop 植入物的患者中,98%对效果表示满意。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

    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甚至伴有精神障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笔者对我院66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明确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维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D-二聚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前景,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莫超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于试验体分析流感嗜血杆菌对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目的:分析流感嗜血杆菌对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得到1873株流感嗜血杆菌,采取药敏试验及β-内酰胺酶检测了解其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于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药物耐药性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药物;流感嗜血杆菌对于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性不高。结论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对于现今所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有效进行临床指导用药,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藻酸盐联合泡沫敷料用于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伤口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藻酸盐联合泡沫敷料用于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伤口的效果。方法对腹部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伤口的150例随机纳入新型敷料组(藻酸盐联合泡沫敷料)和传统敷料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减轻创面疼痛、平均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及患者舒适情况。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新型敷料组81例,传统敷料组69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型敷料组创面疼痛程度较传统敷料组明显减轻(P ﹤0.05),新型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敷料组( P ﹤0.05);新型敷料组平均换药时间较传统敷料组长( P ﹤0.05);新型敷料组患者不适例数少于传统敷料组(P ﹤0.05)。结论新型敷料组能有效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换药次数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新型敷料用于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伤口的换药方法优于传统的换药方法。

    作者:刘丽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同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实际负担。

    作者:蔡静;刘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调查

    目的:调查该院门诊处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内容,对该院2013年1~3月的34526份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部分进行讨论。结果共有2837份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发生率为8.2%,主要为超适应证(2.6%)和超用量(2.2%)用药;合理用药的比例中超适应证项(79.0%)高,超禁忌证项(35.0%)低。结论临床医师应严谨对待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任何医疗决定都应建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作者:朱建东;孔飞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56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29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27髋)。利伐沙班组术后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 口服,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 皮下注射,持续2周;治疗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 APTT、PT、PLT 的各项指标并记录手术后的引流量。结果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3.7%),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 APTT、PT、PL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全必春;谭克赞;肖启平;胡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并发症的药学服务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并发症的药学服务。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多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并发症患者治疗,归纳总结药学服务。结果根据不同并发症,要进行个体化用药服务。结论临床药师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进行药学服务,可使患者减轻不适,增加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的正常进行。

    作者:陆路;严寓均;董乃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35例临床分析

    脑膜瘤是中枢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矢状窦旁又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脑膜瘤的17%~20%[1]。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丰富,由颈内、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与矢状窦、大脑皮层静脉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自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大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诊断宫外孕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诊断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此方法在病灶发现率、病灶内部回声分辨率及病灶全貌探查等方面的优劣。结果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诊断,诊断宫外孕46例,手术确诊宫外孕42例,确诊准确率为91.3%。结论临床中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诊断宫外孕,有效快速,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用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长林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药房药品调配差错分析与控制措施

    目的:通过对医院近几年药房药品调配的差错分析,降低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控制临床用药风险。方法对医院住院药房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差错登记本记载的药品调配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药师如何在药品调配过程预防或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师调剂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结果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08例,差错未造成患者伤害;出门差错与药房内部差错比例为1:4,其中药物数量差错30例,药物品种差错20例,药物剂量与剂型差错13例,包装相似差错12例,生产厂家差错12例,划价差错7例,退药差错5例,医师处方差错4例,发错科室3例,位置相近取错药2例。分析表明:药师自身问题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逐步规范了药房药师调配工作各个环节操作过程,并对药师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交流经验,增强调配药品中的风险意识与防范措施,并在实践中总结实际有效的控制措施,争取大化减少因药品调配错误所造成的损失与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王佳;侯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0.9%氯化钠溶液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冲封管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0.9%氯化钠溶液冲管封管方式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10ml 注射器抽8~10ml 0.9%氯化钠溶液,先用6~8ml 脉冲式冲管,剩余2ml 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5ml 注射器抽肝素盐水3ml,先用2ml 脉冲式冲管,1ml 正压封管。2组平均观察72~96h,观察2组患者留置针堵管情况、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静脉留置时间。结果2组患者堵管率、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静脉炎发生2例(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0.9%氯化钠溶液封管具有和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同样的效果,而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封管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更安全有效。

    作者:张趁欣;崔占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用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份回收的处理器械578件设为观察组,2011年12月份回收的处理器械582件设为对照组,比较医院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前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士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国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炎琥宁与阿奇霉素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评价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炎琥宁粉针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2种成分配伍后0~8h 外观、pH 值、不溶性微粒及含量的变化。结果室温、自然光条件下,门冬氨酸阿奇霉素与注射用炎琥宁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8h 配伍液颜色、pH 值、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8h 内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在2种配伍液中含量无明显变化,注射用炎琥宁在2种配伍液中4h 后含量下降明显。结论0~4h 内阿奇霉素、炎琥宁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张成湘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