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致双下肢浮肿1例

唐伟

关键词:利培酮, 失眠, 门诊就诊, 服药治疗, 过敏史, 主诉, 药物, 脾气, 监视, 患者
摘要:患者,女,30岁.于2003年11月2日以自言自语,自笑,失眠为主诉到我院门诊就诊,半年前无明显原因慢性起病,表现失眠,脾气大,渐加重出现自语,内容不清,自笑,有时想打人.并出现认为别人在怀疑她,监视她.从未服药治疗.即往史: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
综合精神医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58例抑郁症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游离T3、T4、TSH、IL-2、sIL-2R、IL-10、IL-12水平. 结果抑郁症患者组和对照组间血清T3、T4、TSH 、IL-2、sIL-2R、IL-10、IL-1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分型比较发现,双相组血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单相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与T3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论单、双相抑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存在免疫或内分泌方面的异质性, 双相抑郁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单相抑郁存在由IL-2介导的免疫激活现象.

    作者:贾福军;张海燕;郭新胜;李鹤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理解与解释

    解释是精神分析重要、确切的工具.解释是治疗师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生活的理解,把来访者的心理感受与自己的心理感受相联系(将心比心),完成对来访者的理解,再把这样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反馈给来访者,就形成了对来访者的心理解释.

    作者:丛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循证医学及其在精神科的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近年来出现并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巨大的变化.EBM概念的提出已10余年,仍有不少医生对它仍感到陌生,但实际上在他们的临床医疗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着EBM.EBM的产生是传统经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现就循证医学及其在精神科应用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翟金国;赵靖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氯氟(艹卓)乙酯治疗焦虑障碍的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氯氟(艹卓)乙酯治疗焦虑障碍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共观察患者163例,其中试验组(氯氟(艹卓)乙酯组)82例,对照组(地西泮组)81例.试验组早、午餐后同时服用一片氯氟(艹卓)乙酯安慰剂片衣一片地西泮安慰剂片,晚餐后同时服用一片氯氟(艹卓)乙酯片2 mg及一片地西泮安慰剂片;对照组早、午、晚餐后同时服用一片氯氟(艹卓)乙酯安慰剂片及一片地西泮片2.5 mg,疗程为4 wk. 结果治疗4 wk后,试验组出现至少1项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为25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可能与药物有关的病例数为10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头昏、困倦、厌食、口干等;对照组出现至少1项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为27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可能与药物有关的病例数为7例,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头昏、困倦、衰弱、口干等. 结论氯氟(艹卓)乙酯治疗焦虑障碍有明显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南达元;王祖承;顾牛范;张海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的fMEI研究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36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以倒背数字作业(backward digit span task, BDST)作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block)设计的fMRI检查,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功能图像.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 结果 (1)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脑区的范围均较广泛,健康志愿者的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枕颞外侧回等脑区均有明显激活.两组激活的脑区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的分布,以及各脑区内部分布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2)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计数:左侧额上回分别为16和11,左侧额下回分别为15和12,左侧中央前回分别为16和17,左侧颞下回分别为14和12,左侧顶上小叶分别为14和14,左侧缘上回分别为14和7,左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14和7,右侧中央前回分别为13和7,右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11和8,两组上述部位激活计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3)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叶背外侧的激活平均体积分别为(362±296)个体素和(79±101)个体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右侧顶叶后下部的激活平均体积分别为(448±273)个体素和(193±236)个体素,差异有显著性(P=0.039). 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工作记忆缺陷,包括激活信息的保持及执行控制过程,激活信息的保持缺陷可能与左侧额叶腹外侧及顶叶后下部的功能低下有关,而执行控制缺陷可能与左侧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低下有关.

    作者:刘登堂;徐一峰;凌政;刘含秋;姚振宇;江开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抑郁障碍者凶杀行为的心理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抑郁性障碍杀人的病理心理机制对辨认、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本院10年间鉴定的10例抑郁性障碍杀人案例资料的医学诊断复核讨论,分析杀人时的病理心理状态与当时辨认、控制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 10例均维持原诊断.病理心理类型:激越冲动4例(40%),有报复情节4例(40%),扩大自杀1例,幻觉妄想1例.辨认与控制能力:扩大自杀和幻觉妄想支配均辨认能力丧失,激越冲动使控制能力削弱. 结论抑郁性障碍发生杀人的病理心理类型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的病理心理状态对辨认、控制能力的影响差别较大,只有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才能准确评定责任能力.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量化评定工具在刑事责任能力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精神疾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是司法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定人员的任务是运用精神科的专业知识来回答一个同法律有关的问题,即被鉴定人在作案当时的精神状态以及这种精神状态是如何影响其作案行为的.然而由于精神疾病同作案行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如果凭经验式的鉴定方式,难免会产生较多的争议和分歧[1,2].为此,一系列评定工具被陆续引入了司法鉴定工作.目前,对责任能力评定工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传统精神科评定工具(包括精神症状评定工具和心理测验)在有关责任能力的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以及(2)开发使用专门的责任能力评定工具.

    作者:邵阳;谢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利培酮致双下肢浮肿1例

    患者,女,30岁.于2003年11月2日以自言自语,自笑,失眠为主诉到我院门诊就诊,半年前无明显原因慢性起病,表现失眠,脾气大,渐加重出现自语,内容不清,自笑,有时想打人.并出现认为别人在怀疑她,监视她.从未服药治疗.即往史: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

    作者:唐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禅修与精神分析的自我探寻

    佛教禅修与精神分析在人类探寻心灵的旅程中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深远意义,都是人类用以消除心灵痛苦的切实方法,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一直以来也备受关注,不少学者曾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对于所得结论却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诚然,从表面来看两者具有相似的实践形式,却又有截然不同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在对于自我的态度上更是南辕北辙.前者强调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认为有关自我的一切是幻象.在佛教禅修的经验中显现,执着于个体恒定的自我认同,是导致心理冲突的根源.

    作者:薛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探索性眼球活动试验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用新仪器验证探索性眼球活动试验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给11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探索性眼球活动检查.测定凝视点数( NEF)和反应性探索分(RSS),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期值.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NEF和RSS有极显著差别(P<0.0001).NEF和RS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好,阳性预期值很好. 结论探索性眼球运动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项志清;陈月敏;颜文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及其临床特征

    目的了解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分别于入院3天内评定PANSS、HAMD、TESS量表. 结果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0.7%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性别、婚姻、文化、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平均住院次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多于非抑郁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阴性量表、思维障碍症状群、反应缺乏症状群负相关,与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抑郁症状群正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急性期较常见、较严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作者:焦玉梅;王立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性厌食症的社会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以体重明显减轻、闭经、体像障碍和极端追求瘦为特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1].患者的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2].AN主要见于13~2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发病的两个高峰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1].AN患病率估计在1/1000[3];新近研究显示,患亚临床进食障碍(具有AN的一些症状,但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超过5%[4].虽然AN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高达20%[1].

    作者:陈珏;张明岛;肖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奥氮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奥氮平组30例,剂量范围10~20 mg/d;氯氮平组25例,剂量范围150~400 mg/d,两组均以PANSS量表,TESS量表评定观察8周. 结果 (1)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有效率为76.67%和72%(P>0.05).(2) PANSS总分减分在第1,2周末(P<0.05),PANSS阴性因子分减分在第1,2,4周末(P<0.01)及第8周末(P<0.05)奥氮平组优于氯氮平组.(3)奥氮平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少. 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对急性期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优于氯氮平.

    作者:刘微波;李惠春;郑磊磊;禹华良;郭公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透射电镜对7例AD患者背部皮肤组织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对照组基底细胞的胞核大,卵圆形,占细胞的大部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线粒体较多无肿胀,粗面内质网较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胞质中有较多的黑素颗粒,可见较丰富的微管,其横切面为中空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纵切面为中空而无分支的圆柱状结构,常分布于胞核周围,并呈放射状伸向细胞质.AD组微管较对照组减少,每个基底细胞可观察到0~3个横切微管,纵切微管和微丝少见,微管偶有肿胀;细胞内核糖体、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肿胀.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数量为(3.62±0.67)个/细胞,而AD组为(1.06±0.98)个/细胞,差异显著(P<0.01). 结论 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的微管存在结构的破坏,其数量明显减少,这种改变可能间接反映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有助于AD的诊断.

    作者:查彩慧;肖计划;郭国庆;贾艳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的严重精神疾患.在临床上约有30%~50%的抑郁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疗效或疗效不完全,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难治性抑郁症已成为近年来精神医学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陈静;陆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473例过量服用精神科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病人服用精神科药物过量的情况,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服用精神科药物过量住院病人的病史,进行均数及发生率统计分析. 结果 18年间服用精神科药物过量住院病人共有473例.女性和青壮年者较多;中学学历、体力劳动多见;服用氯丙嗪、镇静安眠剂、氯氮平在过量病人中占较高比例;且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者较多.常见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发作.服药原因:受精神病性症状支配者多见,其次受消极情绪支配. 结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门诊病人的治疗,重视对家属进行药品管理的宣教, 是防止精神科药物过量的预防措施.

    作者:沈莉莉;潘令仪;陆明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际精神分析简析

    精神分析自诞生后的一百多年中,它的理论和实践经历着不断的变迁、修正,甚至于裂变.尤其在过去数十年里,我们处在精神分析理论多元化的环境中,经典弗洛伊德理论学家、自体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学家、客体关系学家等百家争鸣.无形中造成一种倾向:各种理论的支持者将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视为终极真理的竞争,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他们各自的理论已经完全指出了精神分析的真理.然而当我们仔细考证精神分析理论每一次演变发生的时机和背景,就会发现其实分析师和患者、治疗和治愈、疾病与健康的概念都属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特定时代和地点.于是精神分析就像一条承载着各种观点、理论、思想的河流,它的每一点都反映了精神分析经验的一个侧面,以及这个快速发展世界的变换瞬间.本文所要聚焦的是人际精神分析,它形成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是经典精神分析到了美国以后的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它与形成于英伦大陆的客体关系理论遥相呼应,促成了现代精神分析向客体和人际关系分析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仇剑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动力学取向的住院式治疗

    1 理论回顾为了促进疾病的康复和痊愈,精神病院的功能是作为一种私密、安全、可预测、温暖、照料、有营养的环境[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精神分析的理念开始应用到精神疾病的住院治疗当中,如Menninger和Sullivan等,Menninger根据病人的需要设计了一套个体化的治疗道路,但这种方式并没有成为一种主流,原因之一也在于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动力学方法的效果有限.

    作者:缪绍疆;童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综合精神医学(医学)杂志

综合精神医学(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