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李广伟;刘平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上半年剖宫产术出院病历162份,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单一用药率82.10%、二联用药率17.90%,未发现有三联用药;预防用药以1代、2代头孢类药物为主,98.77%患者夹住脐带后预防给药,近40%的患者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选药起点稍高价格偏贵、联合用药不合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玉林市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阻断新生儿感染提供防护措施.方法 对2012年玉林市产妇HBV感染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896例住院分娩产妇接受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检测阳性6619例,阳性率为5.39%.其中,北流市检测阳性率为6.29%,容县为5.11%,博白县为6.22%,兴业县为5.34%,陆川县为5.25%,玉州区为2.41%,福绵区为2.74%.结论 加强孕产妇HBV检测可为阻断新生儿感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黎秋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蓝光疗法中对患儿进行哭闹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患儿哭闹,使家长对小孩接受治疗护理感到放心、安心,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和护士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海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将1893例门诊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9例、中年组528例、老年组1266例,对比3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3组间在高舒张压、高收缩压、肥胖、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吸烟、饮酒等疾病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类型、三酰甘油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 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家族史、病变类型均存在差异,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规律性,可在门诊接诊中起到预警、判断作用.
作者:张令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单胎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与孕妇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2年11~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病历,按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查单胎分娩产妇925例,其中脐带绕颈159例,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7.19%.不同年龄组产妇脐带绕颈发生率比较,15~19岁组[35.71%(10/28)]>25~29岁组[27.86%(100/359)]>20~24岁组[13.69%(33/241)]>30岁以上组[5.39%(16/2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由度为3,χ2=66.58,P<0.01).结论 单胎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与孕妇年龄密切相关.
作者:谢喜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习惯改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和发病机制复杂且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治疗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与盐酸屈他维林联合治疗IBS 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多数为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其发病与该年龄段小儿的支气管解剖学特点有关[1].该年龄段小婴儿支气管和肺处于生长、发育的薄弱时期,感染后,细小的管腔易因炎性分泌物、水肿和肌肉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引致肺气肿和肺不张.其临床症状似肺炎,但喘憋更为突出.国外认为是一种特殊型肺炎,也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1].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引起,现就其病因及临床治疗探讨如下.
作者:杜向军;许丽丽;张爱月;张聪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9月儿童传染门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21例(治疗组)与同期常规西医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3例(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3d内退热18例(85.7%),7d内治愈17例(80.9%);对照组3d内退热7例(53.8%),7d内治愈8例(6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不论在退热、治愈方面都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孟力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7.6%,高于对照组的41.9%、7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
作者:张有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我科是老年病综合病房,收治的患者年龄在65~90岁之间,中位年龄达81岁.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为多系统/器官功能下降,导致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较为复杂,合并症多,护理工作难度大.因此,除了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细心的观察能力.临床上,经常可见患者在餐后出现头晕、晕厥、跌倒等症状,初期认为与基础疾病有关.通过临床观察,并查阅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老年患者的这种症状属于餐后低血压,可继发于多系统疾病;同时,通过学习,采用循证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卜鸿翔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的HIS、PACS和LIS 等信息系统陆续建立起来,我院采用将门诊西药房、住院药房和急诊药房整合在一起,并实现住院和门诊患者药品按处方和医嘱信息进行发药的调剂模式.现对整合式药房工作流程和资源分配管理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住院和门诊整合式药房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黄桂波;吴美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献血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寻找出献血者的HIV感染高危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本站接收的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的血液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并针对其中的不同人群进行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无偿献血者初检阳性率为0.0665%(39/58621),复检阳性率为0.0478%(28/58621);男性阳性率为0.0494%(18/36458),女性阳性率为0.0451%(10/22163);复检确认阳性的28例次均是首次献血者.不同性别、首次与非首次献血的HIV复检确认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务员、医务工作者、在校学生人群中均无HIV抗体阳性者;其他人群HIV抗体检出的阳性率由低到高排序分别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地务农者、其他人员、外来流动人口.结论 血站人员应加强对HIV感染高危人群的HIV抗体检测,同时鼓励首次献血人群再次献血,有利于增加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作者:段全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其中,骨折不愈合和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直是骨科领域中重点研究对象.我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50例),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50例).观察并记录2组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中扩宫颈时(T2)、术毕意识恢复(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SpO2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无差异,但呼吸抑制率D组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2种方麻醉效果均满意,但地佐辛组对呼吸的影响小,更为安全.
作者:吴张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分离培养的肺炎链球菌223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23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无耐药菌株;而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的耐药率.223株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结论 可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经验治疗首选药物.应做好肺炎链球菌的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陆国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重症哮喘为哮喘突发性严重发作,常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合理的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收治重症哮喘6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斌;杨京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由于B型超声的普及,胆石症的临床诊断率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非手术治疗及各种溶石,排石治疗仍具有不彻底性.本文通过运用B型超声对采用中药治疗与采用针灸及中药共同治疗的2组胆石症患者的治疗的监测.通过对照比较,针刺治疗不仅能促使结石排出,且有良好的止痛功能.此项研究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可行的治疗方案[1].
作者:张晓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57 例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过敏反应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双硫仑反应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
作者:宋涛;李广伟;刘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4.0%,高于对照组的13.5%、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莉伟;郭浩杰;刘洪波;王洪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比较服药前后血压、心功能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且0周与8周LVEF值、E/A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于占庆;吕福周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