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硝唑致不良反应57例文献分析

宋涛;李广伟;刘平

关键词:替硝唑,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57 例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过敏反应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双硫仑反应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合并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30岁,主因右下腹痛3h余于2012年9月10日以妊娠合并阑尾炎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腹轻压痛,轻微反跳痛及肌紧张.彩色超声:单活胎臀位.血常规:白细胞10.40×109,中性87.9%,血红蛋白124g/L.初步诊断: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末次月经2012-06-05,于2012-06-21行IVF-ET,术后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黄体支持治疗至孕3个月.既往妇科检查输卵管造影示: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2d后右下腹痛症状消失.9月13日晚19:10患者排便后突然晕倒,自诉下腹痛,血压90/5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70次/min,血红蛋白104g/L.

    作者:张爱群;王海波;徐振辕;逯彩虹;李秀娟;闫西红;齐生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镇痛与抗焦虑药物联用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加巴喷丁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8例患者(联合组)在术前30~60min给予塞来昔布400mg联合加巴喷丁1200mg治疗,从手术日到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其他镇痛剂的使用剂量,并与单独使用塞来昔布治疗的11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术后6、12、25、49、73h时点VAS评分及术后吗啡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加用吗啡5例(4.2%),而对照组有23例(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出现了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荐术前30~60min联合使用塞来昔布400mg和加巴喷丁1200mg,以减轻骨折术后的疼痛及减少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作者:周敦;姚存锁;董红华;周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银锌霜治疗婴幼儿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银锌霜治疗放射性核素32P敷贴用于血管瘤所致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3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银锌霜涂于创面治疗,对照组采用1%龙胆紫外涂处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皮损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6.7%(13/15),高于对照组的26.7%(4/15);且皮损恢复正常时间为(4.8±1.0)d,短于对照组的(10.4±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因放射性核素32P敷贴治疗血管瘤导致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银锌霜处理,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晨光;范雯;林肃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做前期调研.方法 对2010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种类、用药金额、数量、DDDs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品种48种,金额占住院患用药金额的11.8%;共7个类别,金额比例高的是祛瘀剂占65.2%,其次是开窍类占12.3%,肿瘤类占8.8%;DDDs排序前3位分别是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结论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在临床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做到辨证用药、超说明书用量、随意延长疗程、溶媒选择不合理等.

    作者: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临床药物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的特殊性,心肺功能差,对痛觉反应不敏感,末梢循环差,皮下组织松弛,皮肤血管弹性差,听力下降等原因,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尽量避免医疗事故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近年来我科加强了对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环节进行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老年患者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昆;李文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住院门诊整合式药房工作模式与管理

    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的HIS、PACS和LIS 等信息系统陆续建立起来,我院采用将门诊西药房、住院药房和急诊药房整合在一起,并实现住院和门诊患者药品按处方和医嘱信息进行发药的调剂模式.现对整合式药房工作流程和资源分配管理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住院和门诊整合式药房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黄桂波;吴美妮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胰腺炎73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以及胰腺血液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胰腺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升高,约半数患者伴有胆道疾病.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型2种,水肿型病变较轻,临床较常见;出血型又称坏死型,约占AP的10%,临床病变严重,易发生休克,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由于AP的病因、病理较复杂,而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因此,早期正确评价AP的严重程度是治疗的关键环节.CT检查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图像的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可以进一步明确疑似病例的诊断、评估病变的范围及并发症情况,能较准确早期判断AP的病情及预后,对其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73例AP患者的CT征象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从该院病案室资料库中选取6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对真菌菌种类型、菌种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ICU深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67%);发生真菌感染共82例次,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常见,共28例次(34.15%);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9.23%)、治疗15d后留置尿管(73.33%)、接受治疗7d后行中心静脉置管(71.39%)、术后留置引流管(71.39%)、接受治疗7d后行机械通气(70.00%);感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主(68.32%).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王荣辉;黄捷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长春瑞滨、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治疗复合性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异环磷酰胺(IFO)、顺铂(PDD)三药联合治疗复合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2月,入组初治Ⅲ~Ⅳ期复合性小细胞肺癌39例,其中小细胞伴鳞癌33例,小细胞伴腺癌1例,复合性小细胞癌未分型5例;Ⅲ期17例,Ⅳ期22例.方案:NVB 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IF0 1.2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用药后第0、4、8小时给予美司钠解毒;DDP 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d为1个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按照WH0标准.结果 3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15例,稳定18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40.5%(15/37),临床受益率为89.2%(33/37).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37.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绝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NIP方案治疗复合性小细胞肺癌有效且安全.

    作者:顾蔚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治疗护理要点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胰瘘的严重性在于胰液外溢后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的侵袭和消化作用,并可能引起腹腔内感染、大出血及其他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 年1月-2008年12月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加强胰酶抑制、营养支持、引流管的护理,有效防止了胰瘘的发生.

    作者:郑永波;苏秀霞;齐生伟;王红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及血栓通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作者:王忠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4.0%,高于对照组的13.5%、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莉伟;郭浩杰;刘洪波;王洪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愈蛇串疮2例

    例1.女,70岁,于2010年9月28日就诊.患者就诊时自述前几日出现右胁肋、右腹部、右侧乳房处有带索状皮肤刺痛,继则出现带片状红色斑丘疹,很快即成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3~5个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聚集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期透明,后转为浑浊,疼痛剧烈伴灼热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在当地社区给予清开灵液体输入并配合外用利巴韦林软膏外用,同时自服止痛药无效,随来我院中医科,见患者精神倦怠,痛苦面容,伴轻度发热,胃纳不佳,时有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辩证属肝胆湿热,热毒炽盛.治以清肝胆湿热的龙胆泻肝汤加减,佐以清热解毒之品[2].遂拟处方:龙胆草15g、柴胡12g、黄芩15g、栀子12g、生地黄15g、车前子12g、白芍15g、紫草20g、板蓝根35g、苍术10g、黄柏15g、丹参20g、延胡索2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分2次口服.同时以生大黄40g、冰片10g、蜈蚣5条、降香5g,元胡10g,共研细末,香油调敷,涂擦患处,每天2次.患者内服1剂,外用2次后,疼痛缓解,热退,能够入睡.3剂后水疱基本消失并结痂,红肿疼痛及诸症基本缓解,调整处方服药共计7剂而愈.

    作者:尹金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献血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献血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寻找出献血者的HIV感染高危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本站接收的无偿献血者58621例次的血液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并针对其中的不同人群进行检测结果的比较.结果 无偿献血者初检阳性率为0.0665%(39/58621),复检阳性率为0.0478%(28/58621);男性阳性率为0.0494%(18/36458),女性阳性率为0.0451%(10/22163);复检确认阳性的28例次均是首次献血者.不同性别、首次与非首次献血的HIV复检确认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务员、医务工作者、在校学生人群中均无HIV抗体阳性者;其他人群HIV抗体检出的阳性率由低到高排序分别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地务农者、其他人员、外来流动人口.结论 血站人员应加强对HIV感染高危人群的HIV抗体检测,同时鼓励首次献血人群再次献血,有利于增加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作者:段全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23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检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分离培养的肺炎链球菌223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23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无耐药菌株;而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的耐药率.223株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结论 可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经验治疗首选药物.应做好肺炎链球菌的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陆国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护理治疗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中小医院呼吸内科所接诊的哮喘疾病患者的接诊率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好,造成抵抗力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环境污染严重,诱发许多疾病.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地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水平,进而减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患者进行有效地健康护理对治疗疾病有着非常重大作用[1].

    作者:徐雪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高压氧(HBO)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发病后6h内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于发病3d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的S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后S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机给予HBO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有明显的影响,发病后6h内给予HBO疗效优于3d后给予HBO治疗.

    作者:李勇;李春雪;王尊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椎病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笔者采用自拟的一套综合疗法(对症选用)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现将近年来113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3例患者中,男60例,女53例;年龄26~57岁;病程为3个月~11年;神经根型61例,椎动脉型39例,交感神经型7例,混合型6例;从事体力工作52例,从事非体力工作61例.

    作者:代劲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卡培他滨维持性口服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性口服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维持组、低剂量维持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高剂量维持组应用卡培他滨1000mg/m2进行维持性治疗,低剂量维持组应用卡培他滨500mg/m2进行维持性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高剂量维持组、低剂量维持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0.0%、46.9%、46.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生存率、中位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方面,均为低剂量维持组>高剂量维持组>对照组(P<0.05).且低剂量维持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高剂量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维持性口服治疗晚期宫颈癌疗效佳,且低剂量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较高剂量轻,临床应用方便,利于长期使用.

    作者:谭洁媚;李明毅;梁颖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90例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孕妇(人工流产组)作定期随访检查直至妊娠终止,观察其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无人工流产史的93例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组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人工流产分娩期并发症中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残留、胎膜不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再次分娩基本上是安全的,但作为一种宫腔手术,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强调要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

    作者:王萍;高田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