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联合并食疗治疗痔疮失血所致贫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郭淑芳;李志祥;陈艳红;王军民;宁桂彩;王贵青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治疗, 食疗, 痔疮性失血, 贫血, 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并食疗治疗慢性痔疮性失血所致贫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效果,以期为临床推广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因痔疮失血所致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同时配合桂圆蛋方食疗,疗程均为2周.B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对2组的住院天数、治疗前后Hb、RBC、HCT的变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RBC、Hb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西医联合并食疗治疗慢性痔疮失血所致贫血,结合整体护理,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能普及健康教育,达到患者满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90例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并准备分娩的孕妇(人工流产组)作定期随访检查直至妊娠终止,观察其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无人工流产史的93例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组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人工流产分娩期并发症中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及残留、胎膜不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再次分娩基本上是安全的,但作为一种宫腔手术,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故应强调要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

    作者:王萍;高田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实习医学生医院感染特点与培训

    近年,医院感染学成为医院管理学等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医护人员有必要掌握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技能.实习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也亟待提高医院感染知识及技能培训,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1,2].因此,管理者有必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以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程度.笔者总结医学生医院感染特点及培训措施如下.

    作者:孙万军;孟宪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口服降糖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许多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已成为危害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调节血糖的首选药物,因此,选择和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赵小萍;王豫;王晓岚;王晓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和地佐辛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50例),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50例).观察并记录2组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中扩宫颈时(T2)、术毕意识恢复(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SpO2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无差异,但呼吸抑制率D组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0.1mg/kg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麻醉,2种方麻醉效果均满意,但地佐辛组对呼吸的影响小,更为安全.

    作者:吴张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胸部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胸部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术中连续监测收缩压(SPB)、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2组患者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结果 A组T2时间点MAP、HR稳定于基础水平,而B组T2时间点MAP、HR仍呈上升趋势,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清醒躁动发生率为12.5%(5/40),低于B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部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减轻各种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谢永和;王淑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血药浓度分析

    目的 探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血药浓度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Agilent 110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的血药浓度.结果 甲氧苄胺嘧啶的线性方程为Y=6.25×10-4X+1.08×10-2,线性范围为0.05~10.00μg/ml.甲氧苄胺嘧啶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和4.5%,提取回收率为92.1%,平均血药浓度为0.260μg/ml.结论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人体甲氧苄胺嘧啶血药浓度,方法简单、可行、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

    作者:王宏钊;冯琴琴;李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颌面部骨折临床常见,单纯轴位影像观察局限性明显.随着MS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采集的信息量明显增加,增大了成像的扫描范围,并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拓宽了CT的诊断范围和能力[1].2010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对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探讨其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国权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中哭闹的护理干预

    蓝光疗法中对患儿进行哭闹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患儿哭闹,使家长对小孩接受治疗护理感到放心、安心,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和护士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海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PDCA循环理论在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PDCA)在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级162名本科实习生的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模式进行改革,实习结束后评价、比较PDCA循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PDCA循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P<0.05).结论 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的应对能力,并能持续改进技能培训的教学质量,使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教学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作者:陈信浩;纪俊标;吕纯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4.0%,高于对照组的13.5%、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莉伟;郭浩杰;刘洪波;王洪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重症监护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从该院病案室资料库中选取6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对真菌菌种类型、菌种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ICU深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67%);发生真菌感染共82例次,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常见,共28例次(34.15%);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9.23%)、治疗15d后留置尿管(73.33%)、接受治疗7d后行中心静脉置管(71.39%)、术后留置引流管(71.39%)、接受治疗7d后行机械通气(70.00%);感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主(68.32%).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王荣辉;黄捷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3种不同引产方法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利凡诺尔、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3种引产方法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孕12~28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70例.A组予以利凡诺尔引产,B组予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C组予以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引产.比较3组的引产情况.结果 3组在引产有效率、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引产后宫内残留率、排胎时间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以C组为显著(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是一种理想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具有安全高效、痛苦小、引产时间短等特点.

    作者:姜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替硝唑致不良反应57例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57 例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替硝唑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过敏反应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双硫仑反应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替硝唑所致不良反应.

    作者:宋涛;李广伟;刘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椎病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笔者采用自拟的一套综合疗法(对症选用)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现将近年来113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3例患者中,男60例,女53例;年龄26~57岁;病程为3个月~11年;神经根型61例,椎动脉型39例,交感神经型7例,混合型6例;从事体力工作52例,从事非体力工作61例.

    作者:代劲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颈椎间盘退变早,并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组织退变,成为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因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但对于有明显的脊髓、神经根等损害,或者受到外伤或其他原因的作用下症状突然加重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颈椎部位特殊,难度大,极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对1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在预防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黄清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分离自医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尿液中的病原菌168株,对分离菌株采用MicroScan(R) AutoScan-4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2010年CLSI推荐的MIC法折点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168株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13株(67.3%),革兰阳性球菌43株(25.6%),真菌12株(7.1%).居前4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16.7%、11.3%、9.5%;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老年患者CAUTI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细菌多重耐药和真菌感染等问题不容忽视,临床治疗时应尽量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作者:王巧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诊重症哮喘64例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重症哮喘为哮喘突发性严重发作,常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合理的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收治重症哮喘6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斌;杨京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临床药物选择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因素、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现阶段治疗对策.方法 对9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院内感染95例,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多数为呼吸道感染.药敏试验表明该菌高度耐药,敏感性列前4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多黏菌素E,临床以往经验治疗多数效果不理想.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常发生于住院周期长、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呼吸机等有创治疗的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治疗较困难,可选用复方新诺明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联用作为目前的经验性用药.

    作者:李雷;刘健;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常规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伴抑郁、焦虑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埃索美拉唑+磷酸铝凝胶+多潘立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6.7%,高于对照组的33.3%、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红芬;常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与2009版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与2009版的异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比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与2009版在药物分类、剂型、数量及品种方面的差异.结果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较2009版增加190种药物,其中中成药增补103种,主要是内科用药增补63种与民族药21种;西药增补87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增补22种,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增补9种,消化系统用药增补12种及专科用药(含中成药)增补37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与2009版剂型增加2种,为滴剂和含片.结论 虽然2012版目录比2009版增加了190种药物,与第一批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150种)重合41种,但是和现在的用药习惯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全面实施2012版目录还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