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前霞
目的 分析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该院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手足口病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对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岁、体温>39℃且持续≥3d、血糖>9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结论 早期检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能够大程度地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作者:刘康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正趋于年轻化,外科手术是根治乳腺癌的重要手段[1].保乳手术是指原发癌灶的局部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放疗、化疗,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进行治疗.2002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早期乳腺癌患者28例,均行保乳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乃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基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标准,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LAA)脑梗死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亚型危险因素的具体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7~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设定严格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梗死患者按照CISS分型标准,筛选出颅内外LAA脑梗死进入本研究,并进一步分为4个不同发病机制亚型: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及混合机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颈部动脉低回声斑块等危险因素.对各亚型在住院病例中的分布进行描述性研究,比较4个不同亚型之间各危险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 在入选的LAA脑梗死患者中,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病变型多见(43例,43.4%),其他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型(37例,37.4%)、混合机制型(18例,18.2%)、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1例,1.0%);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及低回声斑块在颅内外LAA脑梗死各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LAA脑梗死发病机制以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多见,常见危险因素及低回声斑块在各机制分布无差异.
作者:周林涛;钟池;许晓伟;王晓琳;邢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42例和度洛西汀组38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抗抑郁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2种药物的抗抑郁疗效相仿.度洛西汀组治疗后1、2周未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症总体疗效与度洛西汀相当,但治疗早期度洛西汀对患者主观睡眠的改善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陈巧平;卢莘生;汪丽莎;黎宏庄;梁勇前;侯蕴祈;李国兴;关纪红;吴劲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CHF合并PA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2组均以5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PAF发作频率、心电图P波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wd)、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PAF发作频率、Pmax和Pwd、6min步行距离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用于CHF合并PAF,可使患者Pmax及Pwd显著改善,使房颤发作减少,并有利于改善因PAF发作导致的CHF患者心功能恶化.
作者:曹东;杨晰晰;石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检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AVP和尿液AQP2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腹水组60例,无腹水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的血浆AVP水平和24h尿液AQP2水平测定值.结果 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血浆AVP水平和尿液AQP2含量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血浆AVP和肾脏AQP2含量的增加,而且血浆AVP的含量影响肾脏AQP2的表达.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丽水市性病门诊疑似生殖器疱疹(GH)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312例疑似GH患者进行HSV-2检测,其中男192例,女12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1例疑似GH患者中,HSV-2阳性163例,阳性率为52.24%.其中男性患者HSV-2阳性率为57.29%(110/192),女性阳性率为44.17%(53/120),男、女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段,即<18岁、18~40岁、>40岁的患者HSV-2阳性率分别为28.57%(6/21)、55.20%(138/250)、46.34%(1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丽水市疑似GH患者HSV-2感染率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感染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尤其以18~40岁感染率高.
作者:程聪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以探讨药物治疗RE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49例RE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奥美拉唑口服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0%、100.0%,高于对照组的33.3%、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RE具有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春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电子处方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向临床发展的需要,它对医院的内部管理、国家医疗保障、患者信息的异地共享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服务于医师的临床活动,是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临床信息系统,是电子病历思想的直接、集中的体现者.狭义的电子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通过电脑软件系统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作者:李莉;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为CVA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34例CVA患儿根据有无选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记录2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2组咳嗽明显好转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为2.8%(2/71),低于对照组的12.7%(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VA患儿治疗中,孟鲁司特钠在咳嗽症状消失及复发方面具有明确疗效,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用药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志虹;孔卫乾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研制吗替麦考酚酯(MMF)分散片.方法 以崩解时限、硬度、分散均匀性、颗粒流动性和可压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合适的辅料;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各辅料的用量;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生产工艺.结果 以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为崩解剂、5%聚维酮-K30(5%PVP)3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分散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通过处方优化、工艺优化制备的MMF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工艺简单易控,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作者:付前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并对此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该院内科系统出院的高血压患者病历357份,对其使用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类别、品种、金额、用药频度、联合用药以及合理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院常用抗高血压药按使用频度排前5位的分别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品种使用频度高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Ⅱ;联合用药占比为59.4%,以二联、三联为主.结论 该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联合用药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作者:兰方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实施预防措施的过程.方法 对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7例事件过程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进行暴露后的预防措施(PEP)的实施,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后,均未发生HIV病毒感染.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有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风险,进行暴露后的预防措施(PEP)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
作者:黄珊凤;林雪君;李颖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金蝉止痒胶囊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湿疹患者440例,240例采用金蝉止痒胶囊和西替利嗪治疗作为试验组,200例单用西替利嗪治疗作为对照组,疗程3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皮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蝉止痒胶囊在湿疹中治疗有重要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铀;闫文厅;李东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孕三烯酮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该院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应用孕三烯酮组60例,应用GnRH-a组60例及未用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比较3组症状缓解情况、复发率等.结果 孕三烯酮组与GnRH-a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67%及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三烯酮组与GnRH-a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0.0%及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三烯酮组与GnR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三烯酮或GnRH-a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治疗有效、方便、价廉、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缓;潘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趋于年轻化.在乳腺方面,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是目前惟一被证实为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检查手段.同时,对于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有重要意义.回顾性总结乳腺癌钼靶X线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医师对乳腺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的认识,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萍;张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DA受体根据其不同信号转导机制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D1样受体与Gs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提高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水平,这类受体包括D1和D5 2种亚型; D2样受体与Gi 蛋白偶联,受刺激后能降低AC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包括D2、D3、D4受体.D1受体是体内分布广泛的、受关注的多巴胺受体亚型之一,而且D1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依赖、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中枢系统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 D1受体的分布、信号传导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连燕霞;何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糖皮质激素的隔日疗法是临床治疗学上一个重要进展,尤其适用于需用激素进行中程与长程的疾病.实验证明,隔日疗法是一种既可收到临床上预期的治疗效果,又可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较理想给药方法[1,2].本文通过调查孙逸仙纪念医院2011年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的处方,统计出使用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这种给药方法的处方数量,以得出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应用百分率.在所有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处方中,统计出不同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例数,通过比较可知道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对哪种疾病应用较为普遍,从侧面可推出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针对哪种疾病比较有效并指出使用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相较其他给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陈清霞;余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较差,并发症较多,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等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停服、多服等现象,在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细节问题,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服药护理,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刘安静;张淑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检查前5min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意识状态、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术后随访术中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即刻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力波动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应激反应及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遗忘情况:观察组32例患者不能完全回忆术中过程(66.7%),16例对术中情况无记忆(33.3%);对照组均能清晰记忆检查过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检查中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周宏伟;曾红;范忠惠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