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陈京雁

关键词:疏血通, 纤溶酶, 脑梗死,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6例,治疗组8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纤溶酶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34%,高于对照组8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疏血通和纤溶酶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伏立康唑片致皮肤疱疹一例护理体会

    伏立康唑为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对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及少见的霉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文献报道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和肝胆系统ADR 常见,引发皮肤疱疹较为少见.通过1例口服伏立康唑片致皮肤疱疹病例,讨论皮肤疱疹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陈婧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1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给予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正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214例,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结果 214例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入院前提高,经放疗治疗后患者的病灶范围均有缩小.结论 正确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薛骏;才会敏;刘秋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脑肿瘤术后首次放射治疗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术后首次放射治疗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肿瘤患者105例,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105例脑肿瘤患者,完成照射疗程的97例,占92.38%(97/105);中断放射治疗8例,占7.62%(8/105).完成照射中症状完全缓解39例,症状部分缓解55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96.91%.结论 护理人员及时、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预防脑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谭阳;赵慧;宋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兰索拉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综合治疗,较单纯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谭立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08例喉癌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感染,1例发生咽瘘.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能够显著提高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才会敏;刘秋红;薛骏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碘普罗胺注射液致持续言语障碍和肌无力病例分析

    对碘普罗胺致持续言语障碍和肌无力一例分析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57岁,发现颈部包块1月,彩超示甲状腺长大回声不均于2013-06-24入院,入院前曾于6月21日于我院门诊行实验室检查,T3 4.35 pmol/L,T4 10.06 pmol/L,提示轻微甲状腺功能减退.入院后查体:包块均质稍硬,无明显压痛,边界尚清,包块随吞咽上下活动,双侧颈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无突眼,双上肢无静止性震颤,无胫前黏液性水肿,排除甲状腺炎和Graves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CT颈部平扫+增强,并排除造影剂使用禁忌.

    作者:袁琳;顾平;李钟勇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观察组口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差异,同时计算比较治疗后24h 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谷峰比值(T/P 值)差异.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平均舒张压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态血压SBP及DBP的T/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DBP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降压效果平稳.

    作者:邹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贲门癌经腹切除术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经腹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患者79例,均行经腹切口手术.结果 79例患者术后均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平均住院时间为11d.41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8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气囊扩张术后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予以胸腔穿刺抽液后康复.1例患者术后5d发生应激性溃疡,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抑酸等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出现吻合口瘘,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后顺利康复.79例患者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淋巴结转移72例,其中贲门周围淋巴结转移68例,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30例.结论 经腹手术比经胸手术优点多.经腹手术对贲门癌根治更彻底,并发症更好,适应证更广.

    作者:杨佐治;康洁;王海文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2012年度临床收集的51例ADR病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高,有33例,占64.7%,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占31.37%;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加强ADR监测、报告、诊断、处理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至关重要.

    作者:钱海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成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本研究就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成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成因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各个科室在使用抗生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剂量、用量不当,给药方式不当,药物使用时间不当,滥用药物.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和原则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复杂,目前比较明确的有遗传因素、解剖畸形、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有近50%的习惯性流产原因不明.现将近期国内外关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因素整理如下.

    作者:李洋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水溶性维生素辅佐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讨水溶性维生素辅佐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4月我院儿科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常规进行抗病毒、补液、退热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溶性维生素辅佐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可缩短病程.

    作者:胡旭东;龚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胎盘多肽注射液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吴川市妇幼保健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对粉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畅迪(粉尘螨滴剂)治疗,治疗组在使用畅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胎盘多肽注射液8ml静脉滴注10d,之后畅迪维持治疗,并随访观察过敏性鼻炎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症状改善百分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症状记分总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时的症状改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过敏性鼻炎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欠佳,建议6个月后重复治疗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作者:刘敏军;邓聪;曾海生;刘冬菊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医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 调查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在外科围术期的473例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分析.结果 选取的473例患者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其中预防用药79.2%,治疗用药29.8%;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75.9%,两个药物合用比例20.1%,3种及以上用药比例4.0%.结论 在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药物的给药时间过长、给药指征过宽、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因此应该在医院加大宣传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的使用原则,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

    作者:胡爱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 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慢性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0例血吸虫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肝治疗,予以复方益肝灵、各种维生素和清蛋白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GSH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粪便虫卵转阴率、肝生化指标、胆汁酸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粪便虫卵转阴率为87.6%(438/500),对照组的粪便虫卵转阴率为80.0%(400/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水平较对照组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在血、尿、血生化、肾功能和心电图等都在参考范围,观察组中有1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结论 GSH为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保护肝脏细胞;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继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发病特点研究

    目的 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识率.方法 对2009-2013年本院收治的63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冠心病心绞痛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临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具有高识别率的发病特点为疼痛部位在心前区,疼痛性质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程度以中或轻度疼痛为主,疼痛发作特点多为卒痛,疼痛时间大多持续1~5min,疼痛可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或等效品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在大概1~2次/周,多数是由于体力活动而诱发.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识率与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特点、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发作频率、发作诱因密切相关.

    作者:牟宗毅;张茂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单纯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采取护理配合,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护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漏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漏的观察和恰当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心理护理、引流护理、饮食护理、恰当的药物疗法以及对出院患者的正确指导等护理措施,并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6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患者全部痊愈,平均愈合时间为12d,在院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细心恰当的术后护理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曼娜;曹春阳;周丽萌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各24例.A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疼痛感评分.结果 A、B、C 3组患者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拔管时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3.01±0.39)分、(3.47±0.58)分、(3.68±0.42)分,A、B、C 3组患者拔管1h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28±0.31)分、(4.56±0.50)分、(4.83±0.53)分,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获得更好的苏醒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蒋博雁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