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和
目的:同期观察分析生物可吸收接骨板(BAP)和钛板(TP)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2012年6年内,同期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共286例.其中BAP治疗组127例,占总病例数44.4%,以六孔板10 mm螺钉为主,占该组73.35%,人均3.1块.TP组159例,占总病例数55.6%,人均2.3块.两组的部分病例术后辅以颌间弹力牵引.结果:术后创口近期均呈一期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无受限;X线表现从术后4~8周的动态观察表现为渐进性修复重建样影像.4周以后的中期观察在BAP和TP分组分别有4和6例出现类似排异状改变,经换药后治愈.结论:BAP和TP内固定后,排异反应、机械强度及固位作用是相同的,但BAP避免了TP组的二次手术和应力遮挡的弊端.对于机械强度较TP弱的缺点,BAP可通过双板以上的固定、紧密贴合的塑形能力、其本身具有的较强延伸弹性和机械强度等得到解决,并为此提高和延伸了其临床适应证.
作者:朱伟政;叶茂昌;王来平;李容新;周瑜;王祎;左雁;刘守红;金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BPs)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对颌骨和颧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60只8~12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每周2次腹腔注射唑来膦酸和地塞米松,以腹腔注射缓冲液为对照组.1周后将小鼠右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右侧颧骨制造骨创伤,后继续给药分别至术后第1天、第3周和第8周.小鼠安乐死后,取颌骨和颧骨,经不同处理后进行Micro-CT扫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谱-色谱联用检测.结果:经双膦酸盐联合地塞米松处理后,颌骨和颧骨的骨改建均被抑制,出现骨细胞凋亡、辐射不透性死骨形成、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态紊乱等现象,同时颌骨沉积的唑来膦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颧骨(P<0.05).结论:双膦酸盐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引起小鼠颌骨和颧骨创伤后的骨改建被抑制.
作者:冯沐;苏俭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局部晚期、切缘阳性和颈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影响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疗效,即适合化疗的、具有上述一或二项危险因素的患者.研究提示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是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绝对适应证.本文在同步放化疗协同提高疗效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同步放化疗药物的选择、使用方法、与放疗联合应用的次序、治疗毒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阐述,以进一步推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实践.
作者:王中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体外模拟糖尿病病人高血糖状态,观察高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使用不同含糖量培养液体外培养的hMSCs分为5.5mmol/L生理糖浓度组、25 mmol/L高糖组、44 mmol/L高糖组.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hMSCs的增殖速度;骨诱导7、14、21 d时分别观察高糖对hMSCs骨向分化相关基因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x相关因子2(Runx-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量的影响.结果:两个高糖组相对生理糖组,有抑制hMSCs的增殖能力(P<0.05),且抑制ALP活性及细胞外钙基质沉积,下调了骨向分化相关基因OCN、OPN、Runx-2表达水平(P<0.01),该抑制作用随糖的浓度升高而加强.结论:高糖显著抑制了hMSCs生物矿化过程,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hMSCs的增殖及成骨能力.
作者:杜杰;史久慧;王屹博;丁超;董淑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kv 3.4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和30例OSCC组织中kv 3.4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α=0.05.结果:kv 3.4在OSCC 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kv 3.4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v 3.4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缪克红;聂敏海;宋成成;宋萍萍;伍宝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灌注5-FU后,犬舌及颌下淋巴结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16只健康家犬称重后随机分为A组(舌动脉给药)和B组(股静脉给药).分别行经舌动脉及股静脉持续24 h灌注5-FU.在12、24 h采集2组灌注侧舌体组织及下颌下淋巴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以上采集组织标本中5-FU含量.结果:全麻状态下,犬能耐受24 h舌动脉持续灌注5-FU并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舌动脉灌注组舌体组织及颌下淋巴结内5-FU浓度,明显高于股静脉给药组.结论:5-FU舌动脉持续灌注后,舌及下颌下淋巴结的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股静脉持续灌注.
作者:乔薪瑾;易杰;胡晓华;张霓霓;黄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组织工程骨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进行复合,利用生物技术并加入生长因子,具有取材方便、可塑性强、组织相容性好、快速修复缺损等特性,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入体内后,如果仅依靠周围渗透的组织液只能够营养100 μm以内的细胞[1].植入的种子细胞吸取营养物质(如氧气、葡萄糖、氨基酸等)和清除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乳酸)的能力有限,中央的细胞供血和供氧不足,就会出现成骨不良或成骨质量不佳等问题[2].因此,成骨区血管化是解决组织工程骨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3].近年来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在组织工程骨中的运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李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皮肤斑贴试验和口内金属修复体成分检测,探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齿科金属过敏的相关性.方法:对2例可疑齿科金属过敏患者进行齿科金属系列斑贴试验,并同时检查患者金属修复体成分,结合二者判断2例患者的皮肤或者黏膜过敏症状与齿科金属修复体的相关性.结果:2例患者的斑贴实验阳性反应过敏原与口内金属修复体成分相一致,因而推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齿科金属致敏性具有相关性.经拆除患者的金属修复体,改用全瓷材料治疗牙列缺损,随访观察发现临床过敏症状好转.结论:齿科金属的致敏性可导致一些口腔黏膜或者皮肤的过敏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口腔科医生在进行修复治疗的时候应充分了解所使用金属合金的致敏率,减少高致敏率合金的临床应用,或在修复前采用斑贴试验,指导患者更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作者:刘月;王晓萍;吴斌;窦侠;胡跃;丁亚通;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张口受限为颌面外科的常见疾患,但颌面部异物引起张口受限多为个案报道[1-3].准确定位异物位置及其形状大小,是外科手术取出异物,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因其独特的三维成像特点,可以精确定位,更好地引导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4-6].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颌面部异物引起的张口受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回顾对CBCT在颌面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作者:刘颖;石超吉;孟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高度分化,行使不同功能,组成复杂的人体结构.一部分组织器官仍保留着一定再生功能.如上皮组织、肝组织等,而大部分组织器官只具有部分再生能力.如骨、软骨、神经组织.这些组织器官在创伤、感染、肿瘤等疾病破坏后再生能力较弱,给医学带来极大的挑战.近年来,组织再生及细胞治疗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及细胞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1].干细胞拥有较强的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
作者:张茂林;蒋欣泉;张志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临床检查、血清学、病理学和B超检查资料,并观察随访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结果:10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均表现为双侧唾液腺持续、对称、无痛性肿大,血清IgG4浓度异常升高,可伴有腺体IgG4+浆细胞浸润合并组织纤维化或硬化;自身抗体均为阴性;B超表现腺体常呈蜂窝状弥漫性病变;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短期疗效明显.结论:IgG4相关唾液腺炎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应注意与舍格伦综合征(简称SS)和唾液腺肿瘤相鉴别,短期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王知俊;俞创奇;郑凌艳;浦益萍;谢李松;石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较准确的三维头影测量定点方法,为面部不对称畸形的临床三维测量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系统,对10例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全头颅扫描,并进行CT影像三维重建,描绘测量16个相关解剖标志点.采用SAS8.02软件进行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各标志点三维坐标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16个标志点的48个三维坐标数据的直线相关系数r、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b都在0.99000~1.01000以内.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三维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该套定位要求及标志点,可以为面部不对称患者的硬组织形态特征改变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盛潇;聂萍;朱敏;赵彦惠;徐晓珑;陶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