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亮;罗艳荣;张小平
目的:探讨利用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06-2012-03期间收治的9例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大75岁,小54岁,平均62.2岁.均采用以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主的脓肿切开术,术前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术后以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创口.结果:术后随访至所有创面完全愈合后2个月,均效果良好.创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0.1 d.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磺胺米隆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能够早期控制感染,并刺激创腔早期愈合,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作者:潘璐璐;方一鸣;林崇翔;谢静;余耀辉;刘梦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科收治1例舌根部鳞状细胞癌,行舌根癌扩大根治及颈淋巴清扫术治疗,术后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咽瘘,通过积极的全身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及局部特殊换药,患者痊愈出院.本文结合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探讨舌根癌根治术后发生咽瘘的原因、诊治及预防.
作者:张兴安;吴蜀江;卢海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精确的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方法:采用螺旋CT收集30例正常成年人上颌骨三维数据,应用SimPlant 11.04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建、定点、建立三维坐标系,验证标志点可重复性、测量点到坐标平面的距离,应用SAS 6.12软件初步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个标志点具良好的可重复性(P>0.05);获得标志点到三维坐标的平均距离、标准差;左右对称标志点的三维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中的标志点在矢状坐标平面上(P>0.05);经用非对称率公式:Q=(G-K)/G×100%验证,均Q<10%,左右对称标志点在三维上无不对称畸形.结论:本研究建立一套应用螺旋CT及软件精确三维测量上颌骨形态的方法,为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成年患者的上颌骨形态提供了方法基础.
作者:李宏权;杨育生;王国民;余锦豪;唐小山;杨华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非编码RNA(ncRNAs)中研究广泛的一类,它们通过转录后调控基因的沉默,而达到调控基因从mRNA到蛋白的转录翻译.研究预测,miRNAs调控超过60%编码蛋白的转录,它们的功能涉及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还涉及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对口腔颌面部癌ncRNAs异常表达和作用的研究,有望促进分子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基于ncRNAs的定量检测和表达调控技术的应用,ncRNAs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得以鉴定和明确.当然,ncRNAs的靶基因以及miRNAs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还仅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对于ncRNAs的病理作用范围、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阐明,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陈万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表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在22q11.2区的DNA拷贝数变异类型,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55例临床诊断为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的DNA,经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记录临床表型.结果:44例(80.0%)患者在22q11.2区有DNA拷贝数变异,其中43例(78.2%)出现22q11.2杂合性缺失,1例(1.8%)为22q11.2复制.在43例22q11.2缺失患者中,40例(93.0%)为3Mb典型缺失,3例(7.0%)为1.5Mb的近端缺失.另外,这43例患者均表现为典型面容和腭咽部畸形,37例(86.0%)表现出认知和行为障碍,23例(53.5%)有自身免疫功能缺陷,10例(23.3%)表现先天性心脏病.所有表现典型面容的患者均出现了22q11.2缺失,但3Mb缺失和1.5Mb缺失患者的临床表型没有明显不同.结论:典型面容可被认为是临床直接诊断腭心面综合征22q11.2缺失的重要依据.
作者:乌丹旦;王国民;徐晨;马端;王慧君;郑枫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嗜酸性腺瘤也称嗜酸细胞腺瘤、嗜酸细胞瘤、大嗜酸颗粒细胞瘤,是涎腺肿瘤中极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腮腺肿瘤的0.1%~ 1%[1-2].该肿瘤临床极少见,且无特殊症状及表现,易误诊.我科于2011-02收治该病患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志亮;罗艳荣;张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前牙区骨下种植与软组织水平种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5-06-2010-10笔者接诊治疗的前牙缺失患者共136例,65例使用软组织水平种植体(Straumann/RN.SP/NN)计87枚,71例使用骨下种植体(Ankylos)计92枚.3~6个月后永久修复.结果:观察1~5年后,两种植体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前牙区是美学区,骨下种植体在骨量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可优先选择.
作者:杨群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牙科就诊焦虑(dental-visiting anxiety,DA)是指患者就诊时产生的焦虑情绪.早期认为就诊焦虑主要是牙科就诊时的疼痛所导致的一系列焦虑甚至恐惧反应,针对其采取的措施也很有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干预方法除镇痛、镇静外,口腔医学工作者加强了心理学方面的干预,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现在普遍认为牙科就诊焦虑主要与5个因素有关,即对疼痛的恐惧、缺乏信任、害怕失控、对未知因素的畏惧和对侵入性治疗的畏惧[1].
作者:薛中秀;龚弟平;傅梓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 (checkpoint kinase 1,CHK1)和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5例舌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上皮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HK1和RAD51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行x2检验.结果:舌鳞状细胞癌中CHK1和RAD5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上皮(x2=3.67,P=0.05).组织学分级Ⅰ~Ⅱ级、临床分期Ⅰ~Ⅱ期及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其CHK1和RAD5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Ⅳ级、临床分期Ⅲ~Ⅳ期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0.05).结论:CHK1和RAD51的表达水平,对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可能有重要影响,CHK1和(或)RAD51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
作者:邓年丰;冯云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了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对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管理与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尽管这些改革是局部的和有限的,但对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尧;罗恩;胡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在牙科诊治过程中或其中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忧虑、紧张和害怕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逃避治疗的现象.牙科焦虑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并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危害,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引起牙科焦虑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对降低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有所帮助.
作者:汤玉红;金辰怡;郑剑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分析ZO-1相关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参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情况.方法:取20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10例口腔疣状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ZO-1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口腔疣状癌与鳞癌组织中ZO-1基因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与癌旁组织(P<0.05);口腔疣状癌中ZO-1基因mRNA的表达高于鳞癌(P<0.05).结论:ZO-1作为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其在口腔疣状癌与鳞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表明口腔鳞癌与口腔疣状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
作者:王木;唐瞻贵;刘欧胜;邓智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够形成一种生物材料,既具有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同时又具有降解性,而且能够被新生骨组织完全替代[1].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和生物玻璃(Bioactive glass,BAG)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陶瓷,虽然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有的与骨结合能力优异,但因为机械力学性能和可控的降解性等方面的不足并不能完全满足骨组织工程的需要[2-3].美国著名生物材料学家Hench教授在《Science》杂志上将第三代生物材料定义为具有生物活性并可降解的生物材料[4].近年来,通过对生物陶瓷基础上的元素改性研究从而提高材料各方面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王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种植义齿在行使咬合功能时,受到的咬合力经由种植体上部结构传递至种植体,再进入周围骨组织,然后分散入颌骨内.颌骨组织有对轴向力负荷能力强,对侧向力、剪切力和张力承受极限低的特点[1].咬合运动中产生的侧向力、剪切力会在种植体-骨界面产生应力集中,使种植体与骨界面有相对位移的趋势,影响骨结合的稳定,不当的咬合力会在种植体-骨界面产生过大的应力,破坏骨结合[2],这是影响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汪一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夜磨牙(sleep bruxism,SB)患者睡眠期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MMA)发生的微觉醒机制.方法:对30名夜磨牙患者、30名正常人进行连续2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研究RMMA事件与微觉醒(MA)的时间相关性;比较2组间RMMA指数及MA指数的差异;RMMA事件发生前60 s、前40 s、前20 s、前5s,共5个时间点的各连续1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心率,以及RMMA事件发生前后各5个心动周期的心率变化.结果:夜磨牙症患者微觉醒指数(7.72±1.21)与正常对照相似(7.53±1.33,P=0.5641);但咀嚼肌节律性运动频率,即磨牙指数[(6.10±1.05)次/h]约3倍于正常对照组[(1.81±0.39)次/h,P<0.0001)].RMMA事件与MA存在高度时间相关性.夜磨牙患者RMMA事件发生前1个心动周期开始心率明显加快.结论:夜磨牙患者较正常人群有较高的RMMA频率,RMMA与睡眠微觉醒相关,磨牙事件发生时伴随明显的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作者:刘伟才;王海波;陈威;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联合检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MMP-9、CD147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腺样囊性癌组织标本21例(癌组),正常涎腺组织6例(对照组).21例腺样囊性癌分别依据临床分期、有无侵犯神经进行分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MMP-9、CD147,结果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MMP-9及CD147在腺样囊性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和81.0%)明显高于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Ⅲ+Ⅳ期腺样囊性癌病例MMP-9及CD147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例(分别为44.4%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有无侵犯神经的病例组间比较,MMP-9及CD147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CD147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均呈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者分别为4、5、7和3例,表达一致率为90.5%,Kappa值为0.870.结论:MMP-9和CD147均可作为反映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的表达有正相关.
作者:任洁琼;赵艳琴;范熙明;南欣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