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自拟方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研究

丁英钧;潘莉;王月华;蔡冀民;赵玉庸

关键词:IgA肾病, 肾络通, 蛋白尿
摘要:目的 探讨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肾络通方,对照组予洛丁新,均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和中医症候积分、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AL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ALB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络通具有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抗炎修复液含漱内服对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 寻找一种无毒、价廉、高效、易实施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炎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方法,发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86例头颈部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放疗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抗炎修复液含漱内服;对照组每日给予多贝尔氏液漱口.评价两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0 d后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情况:实验组Ⅰ级8例(18.2%),Ⅱ级4例(9.1%),Ⅲ级1例(2.3%),Ⅳ级0例,总发生率为24.5%;对照组Ⅰ级14例(33.3%),Ⅱ级12例(28.6%),Ⅲ级8例(19.0%),Ⅳ1例(2.4%),总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P<0.01).当照射剂量为10~20 Gy时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对照组有9例(21.4%)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当照射剂量>20 Gy时,实验组有13例(29.5%)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对照组有31例(73.8%)发生放射性口腔炎.实验组44例均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对照组42例中5例因口腔溃疡无法进食暂停放疗.结论 预防性应用该药可推迟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均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能促进放射性口腔炎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洪丽;王天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合理使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多种细胞参与其炎症过程,属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哮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及呼吸不畅等,儿童比成年人更易感染此症,目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增长趋势.本文就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吴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8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的88例ACST病人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 全组88例,治愈83例,手术期死亡5例(占5.7%).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者死亡4例.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简单、迅速、有效的手术方式,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寒晖;李祖成;包汉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70例)及治疗组(80例)CRF患者均采用非透析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PGE1 150~200μg加入5%葡萄糖250ml内静脉滴注,5周为1个疗程.并及时观察临床征状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经过对比,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1可改善肾功能,具有保护残余肾单位、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是CRF患者保守治疗较为理想的、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他克莫司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他克莫司和其他临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以国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对他克莫司和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他克莫司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药效学两个方面,从而使药物血药浓度或免疫抑制作用发生改变.结论 他克莫司与各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尽量避免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王志宏;刘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管腔器械清洗的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专业清洗手术器械的科室,每天要清洗大量的手术器械来满足各临床科室和手术室的需要.其中,管腔器械约占手术器械的2%,如侧孔吸引器头、人流吸引器头等.由于吸引器头较长,呈管状,且管径小,管腔狭窄,不容易与清洗剂、清洗刷接触,故清洗难度大.我科采取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洗涤方法,保证了手术管腔器械的彻底清洗,通过每月定期抽检,以及临床科室和手术室的反馈意见,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月红;王惠;田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咖啡酸片方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环孢素A、司坦唑醇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初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发挥疗效的机制.方法 将92例CA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环孢素A、司坦唑醇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环孢素A、司坦唑醇治疗方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无效2例,稍缓解25例,部分缓解20例,完全缓解2例;对照组治疗后,无效8例,稍缓解18例,部分缓解16例,完全缓解1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9,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和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和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粒细胞系所占比例和巨核细胞数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骨髓粒细胞系所占比例和巨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咖啡酸片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很好的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冯;肖丁华;莫东华;文飞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50例临床分析

    胺碘酮是苯丙呋喃的衍生物,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药物作用快、副作用轻,可长期应用,归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使外向钾电流受抑,动作电位(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而起抗心律失常作用.多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1].而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各科均能见到的急性疾病,故本研究重点观察了5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探讨胺碘酮的疗效.

    作者:陈永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加防旋钉治疗

    目的 讨论DHS加防旋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行DHS加拉力螺钉防旋内固定治疗.结果 45例全部随访3~24个月以上,骨折均愈合,功能良好,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DHS加防旋钉内固定具有设计合理,固定可靠,操作简易等特点,并能有效防止骨折近端旋转移位,有利于早期活动及骨折愈合,是治疗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吕金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减少糖尿病肾病(DN)早期尿蛋白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DN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限制饮食量,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治疗组另接受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30ml/次,1次/d,14d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尿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肌酐、尿素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显著降低DN早期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

    作者:钱宏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甘露醇在持续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对持续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995-2001年的持续性头痛(头痛持续时间均超过4h)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另给予20%甘露醇和非甾体类解热止痛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12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39例,无效17例.结论 甘露醇对持续性头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头痛症状.

    作者:李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阑尾周围脓肿病灶清除的体会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转归的一个病理类型,多采用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月收治阑尾炎37例,手术治疗35例,其中阑尾周围脓肿5例,现将5例阑尾周围脓肿病灶清除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巩怀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184株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和其药敏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10年4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铜绿假单胞菌184株.对所选菌株进行分类和鉴定,进行相关药敏试验.结果 标本来源科室主要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标本来源于痰液占多数.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塞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16.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有多重耐药特性,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耐药机制,选用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减少耐药株出现.

    作者:沙蕾;沈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抗血小板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巨大危害在于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糖尿病血栓性事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其中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田杰;刘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双黄连粉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疗效观察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抗生素治疗无效.因此,笔者探索使用双黄连粉针治疗本病,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月、2009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腹泻患儿,均参照文献[1]中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年龄<3岁,发病时间<3d,腹泻次数>4次/d,未治疗或未经正规治疗.

    作者:尹秀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干预对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304)及健康人外周血分离的单核细胞用于实验.用(0.6×104,1.2×105,6×105,1.2×106,6×106)单核细胞与1.2×106HUVEC-304共同培养24 h;1.2×106单核细胞与1.2×106HUVEC-304共同培养(6 h,12 h,24 h,48 h);1.2×106单核细胞与1.2×106HUVEC-304共同培养加(0.01、0.05、0.10、0.50、1.00 μmol/L)阿托伐他汀孵育24 h后,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MMP-1表达水平.结果 单核细胞不分泌MMP-1,单核细胞刺激HUVEC-304分泌MMP-1显著增加(P<0.05),单核细胞与HUVEC-304 1:1共同培养时HUVEC-304 MMP-1分泌达高峰(P<0.001).单核细胞与HUVEC-304 1:1共同培养,HUVEC-304 MMP-1分泌呈时间依赖性,但24 h与48 h MMP-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1 μmol/L阿托伐他汀对HUVEC-304表达MMP-1无影响(P>0.05),0.05、0.10、0.50、1.00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抑制HUVEC-304表达MMP-1(P<0.05),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使MMP-1表达上调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斑块破裂.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单核细胞刺激HUVEC-304表达MMP-1.

    作者:孙恕;幸志强;邱丽红;陈芳明;丁春平;易祥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6月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士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在患眼球后及颞浅动脉旁交替注射,1次/d,15d为1个疗程.结果 50例65眼经2~3个疗程,显效35眼,有效22眼,无效8眼,总有效率为87.6%.结论 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明善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艾迪治疗原发性肝癌11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介入术后联合应用艾迪治疗.以术后1个月、3个月症状及肝功能好转情况,CT平扫及增强肿瘤缩小率,甲胎蛋白(AFP)下降50%的比例,1年、2年生存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肝功能好转率、肿瘤缩小率、AFP下降50%比例以及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艾迪注射液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肝脏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故其容易遭遇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尤其是肝脏有病时更易发生肝损害.本研究显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中药为常见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

    作者:李忱;胡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