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柳兵;王仑;丁小珍

关键词:痤疮, 寻常, 一清胶囊,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摘要:目的 观察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采用一清胶囊口服,每天3次,每次2粒,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天2次,连用4周;对照组间断服用阿奇霉素,每周前3天服药,每天1次,每次0.5g,同时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天2次,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9.3%和88.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1.43%和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芎芷石膏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当前中医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1].芎芷石膏汤出自<金鉴>卷四十三,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组成,主治头痛眩晕.黄芪注射液有很好地扩张血管作用,鉴于此我院采用芎芷石膏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偏头痛,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芳;刘海燕;李宏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对359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生存者改良后APACHE Ⅱ评分为(11.3±6.9)分低于死亡者的(20.5±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APACHEⅡ系统与传统A-PACHEⅡ系统同样能够可靠地评估和预测急诊内科疾病,且改良后APACHEⅡ评分系统参数能够快速获得,更能体现急诊抢救患者快捷、高效的特点,适合急诊科应用.

    作者:田宝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1%利巴韦林滴鼻液滴鼻,每侧鼻腔滴2滴,每天3~4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天10~15mg/kg,每天2次,5~7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同样有效且方便、简单、依从性好.

    作者:王惠英;盛明生;田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肥胖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肥胖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以体质量指数(BMI)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肥胖组20例和正常组28例.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同样的常规抗炎、抑酸、抑酶、补液、支持等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可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预后的指标之一,对于肥胖患者的急性胰腺炎要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陈佩;刘锦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在高龄患者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库铵)行短小手术的高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5例患者返回病房后,心率(HR)明显升高(P<0.01),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15~135(73.71±29.69)min,手术结束至气管拔管时间为6~35(17.94±6.13)min,手术结束至返回病房时间为15~50(30.00±9.78)min.结论 高龄患者短小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阿曲库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庆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年,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压能够同时发挥中西医的优势,达到好的降压效果.

    作者:崔云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妊高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做好妊高征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我院收治妊高征患者43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霞;朱锡颜;麦少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氨曲南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氨曲南与头孢他啶联合用药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疗效,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体外实验选用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利用棋盘法测定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以判断氨曲南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体外实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FIC值为2,表明为无关作用.结论 氨曲南与头孢他啶联合用药在体外表现为无关作用,可作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经验性治疗的参考.

    作者:孙金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胡萝卜素血症12例临床观察

    胡萝卜素血症又称假黄疸.当过量食用有黄色或深绿色生物色素的食物,可使血清或组织中的胡萝卜素浓度明显升高,皮肤可出现可逆性黄疸.近几年,我区大力发展柑橘,由于大量食用无核橘,致使胡萝卜素血症在我地散在发生的现象.现将我院内科门诊接诊的资料比较齐全的12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天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药学教育改革探讨

    我国的药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接触到大量的化学知识,他们的专业素质是由各种化学知识构成,这种化学知识结构的专业素质对于保障药品质量、供给合格药品很必要.这一模式为药学教育的化学模式.随着药学的发展,这一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药学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保障公民合理安全使用药品的药师,确保患者合理安全使用药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计用药方案,帮助医师准确掌握药学信息.因此,需要药师具备相应的生理、生化、临床诊断、药理、药物治疗学、患者心理学的知识,由这一知识结构所构成的药学教育模式称之为药学教育的生物模式.根据药学水平较发达国家标准,药师不是医师附属物,而是保障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独立的专业团体.而化学模式的药学教育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所以药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余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后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再通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每天80g;通心络胶囊3粒,每天3次.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每天20g.随访观察1年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DL-C水平为(2.27±0.09)mmol/L,低于对照组的(2.75±0.1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73%低于对照组的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有3例出现转氨酶一过性升高3例,对照组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经减量或停药后均恢复正常.2组均未发现肌溶解等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即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及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又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申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术中心理护理作用探讨

    术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稳定的情绪,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于2003年3月-2006年3月进修时对50例手术患者实施术中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绪洋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疗效观察及年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并按年龄因素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贫血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支皮下注射,剂量每周100~150U/kg,分2~3次给药.分析其疗效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238例患者中有效224例(94.12%),无效14例(5.88%).治疗后238例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改善(P<0.01),贫血改善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对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b上升值及年龄因素呈负相关(r=-0.682).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安全有效,但疗效随年龄增加而下降.

    作者:霍永生;蒋静涵;章辉;杨沿浪;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骨外露的疗效观察

    隐神经从缝匠肌胫骨体近端内侧面止点下缘穿出进入小腿,在小腿一直位于皮下组织中,与膝降动脉的分支隐动脉伴行,隐动脉位置恒定,至小腿中上1/3交界处,一直位于隐神经前方之后围绕隐神经形成血管丛.这一血管轴不但发出许多细小分支至隐神经表面营养神经,而且还发出5~16个皮支至小腿内侧面膝踝之间的皮肤,隐神经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之间有2~7个吻合支,低的吻合支在内踝近端3~5cm处.我科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骨外露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头孢吡肟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37岁,主因腹痛、腹胀1d,伴恶心、呕吐,不排气、不排便入院,入院后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部分小肠切除约15cm、端端吻合术,术后2d给予头孢呋辛钠输入,术后第3天改为:头孢吡肟皮肤敏感试验阴性,头孢吡肟2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之前未用其他药物,当输入5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寒颤、大汗、四肢湿冷,脉搏细数不清,血压88/48mm Hg(1mm Hg=0.133kPa),血氧饱和度81%,随即意识模糊,迅速更换液体及输液器,去枕平卧,面罩吸氧,同时通知医师,给予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苯海拉明20mg肌内注射,持续心电监测,5min测量血压1次.约15min患者逐渐好转,2h恢复正常,神志清楚,血压120/76mm Hg,脉搏82次/min,血氧饱和度99%,观察1周未发现其他并发症.

    作者:蒲玉婷;齐利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3例给予阿魏酸钠钠0.3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24例给予肌苷0.4g、维生素B<,6>0.2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泉崧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新生儿抚触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抚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现将我院产科2009年1~10月开展新生儿抚触取得的良好护理效果及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魏清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急性阑尾炎207例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临床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含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手术情况、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涉及6类22种抗菌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占71.98%,以第2、3代头孢菌素类联合硝咪唑类为主.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8±2.3)d;住院时间2~16d,平均4.81d.用药合理性评价:药物选择、给药剂量及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率仅为31.40%、19.81%和22.71%,给药时机、术前给药地点、给药途径、病程记录有用药分析等合理率较高.平均抗菌药费为731.62元,占平均总药费的48.23%.结论 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给药时机、给药地点及给药途径较合理,但存在预防用药档次偏高、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莹;李玉英;关永冠;庞月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骶管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骶管注射、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治疗1个月后、1年后对其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注射加蚣蝎五倍膏联合松腰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疗效迅速,近远期预后较好.

    作者:李军领;陈伟强;高谦;苌永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