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李少明;高岭;任文豪;薛令法;许尧祥;岳金;郅克谦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FND)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dissection,RN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FND组(n=30)和RND组(n=33),FND组保留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内静脉及耳大神经,术后随访2组患者的肩外展功能、耳大神经功能、颈部是否明显凹陷及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x2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FND与RND组之间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为N0或N1期,FND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耳垂感觉麻木及颈部凹陷改善程度显著优于RND组(P<0.05);术后随访2年,FND组的颈部复发率与RND组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对于N0或N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FND与RND相比,患者颈部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其并发症显著减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槽嵴裂手术修复技术改进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牙槽突裂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2016年收治的41例牙槽突裂患者,从手术切口、植骨床制备、取骨、植骨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总结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2.8%;术后随访6~12个月,无明显供骨区并发症.结论:微创制取的条块状髂骨松质骨块成骨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植骨床应用“Z”瓣,可提高成骨效果,降低术后植骨区并发症.

    作者:吴烨;谢福平;刘欢欢;牛刚;陈嘉民;林李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低氧调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PG/RANKL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低氧处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培养rBMSCs,应用化学低氧剂氯化钴(CoCl2)建立低氧模型,分别以0、50、100、200、400μmol/L浓度的CoCl2孵育细胞,首先采用MTT法检测CoCl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情况.rBMSCs经低氧处理0、12、24、48、72、96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μmol/L的CoGl2抑制rBMSCs增殖(P<0.05),而50、100 μmol/L CoCl2实验组的增殖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50、100 μmol/L CoCl2实验组,rBMSCs表达HIF-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0 μmol/L CoCl2组较50 μmol/L CoCl2组高.100 μmol/L CoCl2孵育12h时,低氧组和对照组rBMSCs的OPG、RANKL mRNA的表达无变化(P>0.05);24、48、72、96 h时,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OPG mRNA表达水平升高,RANKL mRNA表达水平下降,OPG/RANKL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100 μmol/L CoCl2低氧处理可通过调控rBMSCs OPG、RANKL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成骨分化.

    作者:史新连;胡碧波;任曼曼;喻文彬;邓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种镍钛器械对根管充填物清除效率比较

    目的:比较Mtwo R再治疗锉、Reciproc锉与手动器械在根管再治疗过程中对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效率.方法:取45颗离体下前牙,清理根管后,预备至40#.牙胶尖和AH Plus糊剂以冷侧压法充填根管.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手用器械、Mtwo R和Reciproc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收集推出根尖孔的碎屑,称重,记录所用时间.样本沿长轴颊舌向劈开,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评分.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方法碎屑推出量和管壁清洁度无显著差异(P>0.05),Mtwo R组和Reciproc组用时更少(P<0.05).结论:镍钛器械并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充填物,但可以提高效率.

    作者:李金恒;伍甜甜;何宏;韩俊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牙髓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对小鼠成骨细胞表达MIP-1α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成骨细胞产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1d,MIP-1α)mRNA和蛋白分泌的影响,以及姜黄素对此过程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以20 mg/L P.e-LPS作用细胞不同时间(0-48 h)后,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MIP-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同样方法检测姜黄素对20 mg/L P.e-LPS刺激MC3T3-El细胞后MIP-1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结果:在观察时间内(0~48 h),20 mg/L P.e-LPS作用MC3T3-El细胞后,MIP-1α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分泌具有时间依赖性.10 mol/L姜黄素预处理细胞1h,可以降低P.e-LPS诱导的MIP-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P.e-LPS可以诱导成骨细胞表达和分泌MIP-1α,姜黄素对此过程发挥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于雅琼;李晓琳;仇丽鸿;郭佳杰;杨谛;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七氟烷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随机分为4组(每组包含4个直径为10 cm的培养皿),对照组、七氟烷暴露组0.5 h组、lh组和2h组.对照组为正常环境培养的细胞,七氟烷暴露组培养环境包括5% CO2、21% 02和2%七氟烷(相当于1.6个MAC);对4组细胞分别进行划痕实验,观察HUVECs的迁移能力,并对各组HUVECs采用RT-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mRNA (VE-cadherin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划痕实验12h后,与对照组相比,在2%七氟烷中暴露2h的HUVECs迁移距离显著缩短(P<0.01),细胞迁移功能受到显著抑制,而在2%七氟烷中暴露0.5 h和lh的HUVECs迁移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RT-PCR实验结果显示,在2%七氟烷中暴露2h的HUVECs与对照组相比,V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2%七氟烷暴露2h对HUVECs迁移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七氟烷上调VE-cadher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元青;梁冰;张磊;徐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轻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轻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诊断为轻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799例患者(试验组)和76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比较2组人群的检测阳性率有无差异;对试验组按年龄、性别、患病时间、间隔期、溃疡数目、过敏史等情况进行分类,分别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x2检验,分析其检测阳性率有无差异;对部分检测阳性患者进行食物轮替,观察其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5.2%和40.9% (P=0.101);对试验组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低龄人群和短间隔人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3%和83.9%)显著高于其他人群;食物轮替可明显延长溃疡间隔总天数(轮替前均值13.00 d,轮替后均值14.77 d,P=0.007),但对溃疡数目(轮替前均值为6.63个,轮替后均值为5.95个,P=-0.057)无显著影响.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于年轻、频繁发作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杜岩;邢跃雷;季磊;杨洋;欧龙;刘荣森;张贤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体内成骨发育和体外诱导成骨分化的比较

    目的:比较体外成骨诱导培养的小鼠胚胎10.5 d(E10.5)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与体内发育的上颌突间充质细胞的成骨分化差异.方法:体外培养E10.5和E17.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取体外培养3d的E10.5原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7d,然后应用免疫荧光、qPCR等方法比较其与体外培养3d的E17.5原代细胞的成骨分化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成组样本t检验.结果:E10.5和E17.5的小鼠上颌突细胞在体外呈贴壁生长,细胞呈多边形、椭圆形.E17.5的小鼠上颌突原代间充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速度较E10.5的小鼠上颌突细胞快.E10.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成骨诱导7d后,成骨标志物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与未成骨诱导的E17.5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表达相似,成骨标志物Runx2、OCN和OPN的mRNA表达和未成骨诱导的E17.5上颌突细胞表达相似.成骨诱导培养14d的E10.5的小鼠上颌突细胞与成骨诱导7d的E17.5上颌突细胞形成的钙结节无显著差异.结论:E10.5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培养,能较好模拟上颌突细胞体内成骨发育过程,为研究颌骨发育提供了合适的细胞模型.

    作者:郑军;王雷;母东亮;杜玉芳;刘丽佳;郑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疼痛管理对口腔种植围术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法,提高对口腔门诊种植手术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纳入100例口腔门诊种植手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采用疼痛管理干预手段进行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评价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在2组紧张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管理组患者的疼痛率降低,满意率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口腔种植患者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可有效减轻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及早康复.

    作者:张凌怡;滕梅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免费龋齿充填干预对上海嘉定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影响

    目的:为上海市嘉定区儿童口腔预防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明确嘉定区儿童中浅度龋齿免费充填活动的效果.方法:使用整体抽样方法,对2所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相似的幼儿园中的918名儿童连续观察3 a.一所幼儿园连续3年免费充填中、浅度龋齿,一所幼儿园作为对照.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r检验.结果:基线时2所幼儿园患龋率、龋均(dft)、龋蚀严重度指数(CSI)均无显著差异.经过3年干预,2组幼儿园儿童患龋率、dft、CSI均有显著差异.经过3年干预,干预组幼儿患龋率(43.90%)、dft(2.86)、CSI(7.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4.08%、3.51、10.17).结论:免费充填干预提高了儿童龋病充填率,降低了患龋率、龋均、CSI,早期抑制了龋病的发展.

    作者:董华;张书宇;李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根尖狭窄破坏对Propex Ⅱ电子根尖定位仪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根尖狭窄破坏的情况下,PropexⅡ测量准确性与根尖孔大小的相关性.方法:磨除40颗单直根管离体牙根尖l mm,采用2%液态琼脂凝胶注入卡斯特罗模型,使用PropexⅡ电子根尖定位仪进行根管长度测量,记录测量值(LP),计算实际测量的根管工作长度(L)与电测法测量的根管工作长度(LP)的差值(△L).显微镜下拍摄根尖孔图像,利用Photoshop CS 6.0软件测量根尖孔面积(S).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以±0.5 mm作为△L的允许范围,△L均为正值.在根尖狭窄破坏的情况下,PropexⅡ的测量准确率为52.5%.R值为0.903,S与△L呈线性相关.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S=0.04+0.11×△L.结论:在根尖狭窄破坏的情况下,电子根尖定位仪准确性下降;根尖孔面积越大,准确性越差.

    作者:胡玉凤;金文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氟对大鼠牙胚发育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survivin蛋白在氟中毒SD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氟对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取妊娠10d孕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饮水中含氟浓度分别为0、50、150 mg/L.每组分别在E18.5 d(妊娠18.5 d)、E20.5 d、P1.5 d(出生后1.5 d)、P3.5 d、P5.5 d时取材、固定、包埋,选择P1.5 d标本做H-E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每组切片染色.利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A)进行图像采集.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牙胚发育的不同时期,各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呈“M”形变化趋势.E18.5d组F=1.050,P>0.05;E20.5 d组F=2.232,P>0.05,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1.5 d组正=3.538,P<0.05,P3.5 d组F=3.820,P<0.05,P5.5 d组F=5.096,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新生鼠各组经SNK法比较,对照组与实验1组之间的survivin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实验2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使新生鼠survivin蛋白表达量减少,且氟浓度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可能是氟牙症发生的一条途径.

    作者:钟翠翠;田剑刚;黄瑞哲;齐红;邓转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种植体和传统支抗治疗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和传统支抗在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与实验组(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支抗,实验组采取微种植体支抗,对比2组临床应用效果.应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U1-NA、L1-NB、U1-APg、U6-PtPNS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能改善双(牙合)前突以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畸疗效理想,作为有效的支抗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钱毅;周华杰;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TA根尖屏障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评价

    目的:比较MTA根尖屏障术和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将75例年轻恒牙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实验组(n=38),对照组患者行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患者行MTA根尖屏障术,比较2组患者在3、6、9个月及1年复查时的临床疗效,以及接受治疗的平均次数和平均周期,并对2组患者在就医环境、医护服务、后期保健指导、治疗费用、治疗周期及治疗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次数和周期以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9个月和1年复查时,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94.74%,P=0.037;75.68%:97.37%,P=0.006).实验组的治疗次数和治疗周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别为(3.24±0.39)次、(0.68±0.23)个月和(7.78±0.65)次、(8.24±2.95)个月.2组患者对就医环境、医护服务、后期保健指导及治疗周期的满意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费用和治疗效果2个调查项目上,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MTA根尖屏障术较使用Vitapex根尖诱导成形术临床疗效更优、治疗次数更少、治疗周期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左园林;李朝晖;刘莞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功能性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FND)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dissection,RN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FND组(n=30)和RND组(n=33),FND组保留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内静脉及耳大神经,术后随访2组患者的肩外展功能、耳大神经功能、颈部是否明显凹陷及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x2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FND与RND组之间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前化疗及术后化疗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为N0或N1期,FND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耳垂感觉麻木及颈部凹陷改善程度显著优于RND组(P<0.05);术后随访2年,FND组的颈部复发率与RND组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对于N0或N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FND与RND相比,患者颈部复发率无显著差异,但其并发症显著减少,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少明;高岭;任文豪;薛令法;许尧祥;岳金;郅克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上颌前牙区2种即刻种植术对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2种即刻种植术对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的影响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翻瓣组(80例)和不翻瓣组(80例),分别运用翻瓣和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随访1年,观察2组牙槽骨长度、软硬组织变化及手术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翻瓣组种植体成功63例,不翻瓣组为78例,成功率分别为78.75%和9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出现疼痛、出血、肿胀等并发症,翻瓣组分别为23.75%、16.25%、20%,总发生率为60%;不翻瓣组分别为11.25%、6.25%、8.75%,总发生率为26.25%,2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龈沟深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牙槽骨长度和嵴顶吸收均较种植前下降,且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翻瓣即刻种植在降低牙槽骨长度和手术并发症,以及改善软、硬组织等方面均优于翻瓣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杨立;陆卫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沟液中TNF-α、IL-6、IL-8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8(IL-6、IL-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牙列缺失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实验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TNF-α、IL-6、IL-8,牙龈状态、牙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4%:80.85%,P<0.05).实验组TNF-α、IL-6、IL-8[(3.55±0.42)μg/L、(25.90±3.24)μg/L、(69.34±8.65)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4.69±0.58)μg/L、(41.37±5.19)μg/L、(108.72±13.56)μg/L] (P<0.05).实验组牙龈状态、牙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抑制龈沟液中TNF-α、IL-6、IL-8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牙的功能.

    作者:罗蓉;罗军;夏罗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部分去龋法治疗恒磨牙深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部分去龋治疗恒磨牙深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颗恒牙深龋进行部分去龋法结合树脂严密充填,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其牙髓存留率及治疗主观感受.结果:随访到的97颗患牙中,90颗充填物完好,牙髓活力正常,治疗成功率为92.8%;79.9%的患者治疗感受为轻度不适或无反应.结论:部分去龋法治疗恒牙深龋,可以减少牙髓暴露的风险,减轻患者治疗时的不适,获得较好的充填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青;区跃坚;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反复熔铸对钴铬烤瓷合金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反复熔铸对钴铬烤瓷合金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钴铬烤瓷合金分别经过1~3次熔铸,使用DMEM细胞培养液进行浸提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浸提液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水平,使用合金浸提液培养小鼠肺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929细胞周期的改变,Annexin-V-FITC/PI法检测L-929细胞凋亡与死亡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反复熔铸后,第3代合金与第1、第2代相比,除镓(Ga)的析出量增高外(P<0.05),其他金属离子的析出量及金属离子析出的总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第1~3代合金对L-929细胞周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与坏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1~3次熔铸的钴铬烤瓷合金生物相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

    作者:林泓磊;江磊;张长源;林东红;程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泰州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泰州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为泰州市儿童口腔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WHO龋齿调查标准,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从全市158所小学随机抽取20所学校7~9岁儿童3653名,进行第一恒磨牙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恒磨牙总患龋率为24.99%,龋均为0.49,龋齿充填率为3.62%.儿童患龋率从7岁的15.37%增长到9岁的39.67%.女生患龋率为27.61%,男生患龋率为21.84%,男女患龋率有显著差异(P<0.05).下颌牙患龋率高于上颌牙.结论:泰州市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高,建议对适龄儿童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早期防龋,降低龋病发生率.

    作者:钟先梅;贾春梅;段义峰;燕小勤;乔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铁代谢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铁代谢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的内在联系.方法:检测100例ROU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铁、铁蛋白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比较2组间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铁蛋白及细胞免疫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关系.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OU组男、女血清铁、铁蛋白、CD3+、CD4+及CD4+/CD8+比值浓度均出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铁蛋白及CD3+、CD4+降低均为ROU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铁缺乏、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ROU发病关系密切.

    作者:蓝余炼;唐亮;崔日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