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β1-40、S-100β与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梁冰;孙元青;蒋珏;徐辉

关键词:口腔肿瘤,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Aβ1-40, S-100β
摘要:目的:观察行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浆中Aβ1-40及S-100β在围术期的浓度变化及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10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d、术后7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测定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4 h、7d血浆中Aβ1-40及S-100β蛋白的含量,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观察Aβ1-40及S-100β蛋白的含量与POCD的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OCD组术后7 d POCD的发病例数为37例(32.2%).与术前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4 h POCD组患者S-100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血浆中S-100β及Aβ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非POCD组相比,POCD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中S-100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7d血浆中Aβ1-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Aβ1-40、S-100β在术后升高可能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切除术后POCD发病密切相关,术后血浆Aβ1-10和S-100β浓度较术前持久增高明显者,发生POCD的可能性增加.Aβ1-40、S-100β或许可作为行口腔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POCD发病的预测指标.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症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科拉牙科焦虑量表对口腔种植门诊226例患者进行牙科焦虑症相关内容调查,按患者性别、年龄、学历、待修复缺牙数、有无系统性疾病等情况分组,并对患者牙科焦虑程度和焦虑来源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历、待修复缺牙数目、有无系统性疾病影响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程度.不同分组因素患者主要焦虑来源有所区别,女性患者对医务人员及医疗器械焦虑较男性患者更高;低学历患者对医务人员、疗效更为焦虑,年轻患者对医务人员较为畏惧;患者待修复缺失牙数目越多,对疗效畏惧越明显;有系统性疾病患者,也表现出对疗效方面的担忧.结论:不同学历、待修复缺牙数目、有无系统疾病的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程度分布有所差异,临床上对高发牙科焦虑患者应注意预防.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待修复缺牙数、有无系统性疾病患者主要牙科焦虑构成因素有所差异,应区别对待,针对性开展临床预防工作.

    作者:陈阳;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双层透明压膜片转移托盘间接粘结托槽的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双层透明压膜片法间接粘结托槽时,使用全牙弓转移托盘及分段牙弓转移托盘所耗时间及粘结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5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根据粘结方法及转移托盘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共计270个托槽,120个颊管.A、B组均使用双层透明压膜片法间接粘结托槽,其中A组为全牙弓托盘,B组为分段牙弓托盘,C组为直接粘结托槽.后牙垫高以咬合时不影响下颌托槽为准.记录A、B组口外托槽粘结耗时T1(口外托槽定位粘结及光固化结束),转移托盘制作时间T2(从压膜开始到转移托盘制作结束备用),A、B、C各组平均椅旁时间T3(从口内开始酸蚀到口内托槽全部粘结固化结束),比较A、B组各阶段耗时及A、B、C各组即刻托槽脱落率及即刻颊管脱落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均值方程t检验,A、B2组的T1及T3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A、B2组T2比较,A组显著小于B组(P<0.05),A、B、C3组间颊管即刻脱落情况及托槽即刻脱落情况为A组显著大于B、C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层透明压膜片法粘结托槽简单便捷,分段牙弓转移托盘较全牙弓转移托盘耗时多,但托槽即刻脱落率较低.

    作者:黄晓红;许亮;林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Aβ1-40、S-100β与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行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血浆中Aβ1-40及S-100β在围术期的浓度变化及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10月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d、术后7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测定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后24 h、7d血浆中Aβ1-40及S-100β蛋白的含量,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观察Aβ1-40及S-100β蛋白的含量与POCD的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OCD组术后7 d POCD的发病例数为37例(32.2%).与术前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4 h POCD组患者S-100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血浆中S-100β及Aβ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非POCD组相比,POCD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中S-100β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7d血浆中Aβ1-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Aβ1-40、S-100β在术后升高可能与口腔颌面外科肿瘤切除术后POCD发病密切相关,术后血浆Aβ1-10和S-100β浓度较术前持久增高明显者,发生POCD的可能性增加.Aβ1-40、S-100β或许可作为行口腔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POCD发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梁冰;孙元青;蒋珏;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沉默Grb7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7 (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7,Grb7)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培养hNOK和Cal27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Grb7的蛋白表达.采用siRNA沉默Grb7并转染至Cal27细胞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失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Cyclin D1、Rb、E2F1、Caspase3、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沉默Grb7对ERKl/2和FOXM1蛋白表达的影响.Cal27细胞经转染siGrb7后接种于裸鼠,建立口腔鳞癌移植瘤模型,测量移植瘤体积及重量.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rb7在Cal27细胞中高表达,沉默Grb7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阻滞G1/S期转换、促进细胞凋亡.沉默Grb7下调Cyclin D1、Rb和Bcl-2表达,上调E2F1、c-caspase3和Bax表达.敲减Grb7显著抑制p-ERKl/2和FOXM1的表达.此外,沉默Grb7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减少.结论:Grb7通过ERK/FOXMl通路抑制Cal2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减少移植瘤增长.

    作者:刘秉尧;曹罡;董震;陈伟;徐金科;张森林;翁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Survivin和hsa-miR-542-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survivin和hsa-miR-542-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OSCC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hsa-miR-542-3p的表达水平,在OSCC细胞系中验证hsa-miR-542-3p对survivin表达的调控作用;检测30例OSCC患者和30例正常成人血浆中hsa-miR-542-3p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OSCC样本中survivin表达上升,而hsa-miR-542-3p表达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在SCC-15细胞系中,hsa-miR-542-3p对survivin的mRNA和蛋白水平起负调控作用.OSCC患者血浆中hsa-miR-542-3p比正常人显著下降,ROC曲线分析显示其AUC=0.82.结论:在OSCC中,hsa-miR-542-3p降低与survivin上升相关.血浆hsa-miR-542-3p是潜在的OSCC诊断标志物.

    作者:吴宁;陆瑛;梁继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治疗后牙周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治疗结束后切牙的牙周状况.方法:采用导杆式矫治器联合固定正畸,矫治16例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在治疗结束约2年后进行随访牙周检查并拍摄锥形束CT (conebeam CT,CBCT).中切牙分为埋伏牙组和同名牙组,临床检查项目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龈宽度(AW)及临床牙冠长度(CL);应用Mimics16.0系统测量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ha及fc),唇、腭侧牙槽嵴顶至相应釉-牙骨质界(CEJ)的距离(ab及cd)和牙根唇、腭侧骨支持比例(LBP)、(PBP)及中切牙的唇倾度(U1-SN).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埋伏侧牙组与同名牙组间PLI、GI、PD、U1-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埋伏组AW、ha、fc、LBP及PBP较小(P<0.01);埋伏组CL、ab及cd较大(P<0.01).结论: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矫治后牙周支持情况虽较对侧同名牙稍差,牙龈形态不对称,但总体情况良好,无松动,无感染.不对称的牙龈形态提示需后期植骨及牙龈形态修整.

    作者:姜慧茜;曹真胜;孙浩;胡涵;方宇;胡荣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在正畸力介导的骨改建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6周龄大鼠20只,构建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于牙移动0、1、3、7d各处死大鼠5只,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周围牙周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及STAT3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在正畸力作用下不断近中移动.正畸力作用后,压力区破骨细胞显著增加(P<0.05),张力区成骨细胞亦显著上升,牙槽骨改建增强.正畸力作用后,STAT3高表达于张力区成骨细胞内.统计学分析显示,正畸牙移动3、7d的张力区,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0 d(P<0.05).结论:正畸力可增强牙槽骨改建,张力区STAT3的表达改变可能与正畸牙移动的骨改建相关.

    作者:周巳入;代庆刚;张鹏;河奈玲;杨树亮;江凌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上颌恒磨牙MB2根管遗漏原因分析:附2例报告

    上颌磨牙近颊多存在第2根管(MB2),然而临床上MB2的发现率却较低,常常由于根管遗漏而造成根管治疗失败.本文报告2例上颌磨牙MB2根管遗漏病例,总结分析MB2根管遗漏原因以及临床上避免MB2遗漏的方法.

    作者:魏俨培;樊红霞;陈亮;张雪;于静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雷奈酸锶对大鼠快速扩弓过程中腭中缝B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奈酸锶对大鼠快速扩弓过程中腭中缝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将机械扩弓装置置于B、C2组大鼠上颌两侧第一、二磨牙之间,并加力100 g,A组不做处理.C组大鼠每天灌服600 mg/kg雷奈酸锶溶液,B组灌服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加力后4、7、10 d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腭中缝组织中BMP-2的表达,并利用Image-pro plus粘结对切片吸光度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组大鼠腭中缝组织中BMP-2的表达量在第4天时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第7天和第10天时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C组大鼠腭中缝组织中BMP-2的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雷奈酸锶能够促进大鼠快速扩弓过程中BMP-2的表达量和表达时长,可能促进了快速扩弓过程中腭中缝的新骨形成.

    作者:徐超;王旭霞;王英姿;杨盼盼;赵姝亚;张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辅助咬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错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咬合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来无锡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术前记录咬合关系,术后辅助垫或固定矫正治疗,定期随访,评价咬合关系及关节盘-髁突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全部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均出现患侧后牙开、中线偏向对侧情况,戴用垫3~6个月后,后牙开情况改善,针对有牙列拥挤、上前牙舌倾等情况的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术后长期随访患者关节盘-髁关系良好.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常出现后牙开,可使用功能矫正器进行治疗,而后视具体错畸形情况进行固定矫治器治疗.

    作者:殷治国;邹茵;龚中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骨劈开技术在上颌前牙明显骨凹陷患者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适用于前牙唇侧骨倒凹明显的牙缺失病例的骨劈开技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健康成年上前牙缺失伴唇侧牙槽骨骨凹陷的患者行微创骨劈开术,将常规骨劈开的唇侧骨切口减小,仅做牙槽骨凹陷区的骨切口,其余操作同常规骨劈开术.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植牙区行锥形束CT(CBCT)检查,自行设计定点方式,对术区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区骨凹陷在术后及术后6个月显著改善,牙槽嵴顶骨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骨宽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微创骨劈开技术在保留前牙唇侧牙槽骨的基础上,能获得良好的种植区檀骨效果,有利于种植体的植入及后期美学效果改善,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鲍济波;肖旭辉;谢志刚;谢亮焜;李自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iR-142-3p通过靶向IRAK1抑制LPS诱导人牙周膜细胞的炎症反应

    目的:研究miR-142-3p过表达对脂多糖(LPS)诱导人牙周膜细胞(hPDLCs)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原代正常hPDLCs,以不同浓度的LPS处理hPDLCs 6、12、24和48 h;ELISA检测miR-142-3p mimics对2.0 μg/mL LPS诱导的hPDLCs作用24 h后炎症因子(TNF-o、IL-6及IL-1β)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42-3p与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1 kinase1,IRAK1)的靶标关系,qRT-PCR检测miR-142-3p和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IRAK1、Toll样受体4(toll likereceptor 4,TLR4)及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 μg/mL LPS作用24 h后,hPDLCs表达miR-142-3p低,存在显著差异(P<0.01);加入miR-142-3p mimics后,miR-142-3p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miR-142-3p过表达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表达水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42-3p与IRAK1存在直接的靶标关系;miR-142-3p过表达可抑制IRAK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IRAK1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iR-142-3p过表达显著下调TLR4蛋白和NF-κB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142-3p过表达可减轻LPS诱导的hPDLCs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抑制IRAK1进而抑制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

    作者:呼海燕;王军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目的:利用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多肽制备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获得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大的结构亚基ureC的克隆,IPTG诱导表达、纯化并定量,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获得了纯化UreC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制备出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识别UreC目的蛋白条带,其相对分子量约为62 kD,与预测分子量相符.结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识别UreC蛋白,能够与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抗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尿素酶的功能及其与龋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力工具.

    作者:王艳;陶丹英;冯希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正常(牙合)青少年颅面形态与上气道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正常青少年上气道各部位的形态特征,比较不同生长型青少年上气道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正常(牙合)、恒牙初期样本116例(男52例,女64例).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所获得的数字化头影测量数据进行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生长型、不同性别组间上气道矢状径的差异;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反映颅面结构的不同指标与上气道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获得上气道、舌骨及颈椎的相关测量指标共30项.其中,反映上气道矢状径的4项指标鼻咽气道间隙(PNS-UPW)、上口咽气道间隙(U-MPW)、下口咽气道间隙(PAS)、喉咽气道间隙(V-LPW)在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在高、中、低角各组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PNS-UPW与颅底角(Ba-SN)、下颌支高度(Ar-Go)呈正相关,而与舌骨颈椎前平面距(H-VL)呈负相关;U-MPW与全颅底长(Ba-N)呈正相关,与软腭长度(PNS-U)呈负相关;PAS与下颌总长度(Ar-Gn)呈正相关,与PNS-U、舌骨蝶鞍距(H-S)呈负相关;V-LPW与H-VL呈正相关,与H-S呈负相关.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青少年上气道及周围组织形态的均值和变异范围.在正常(牙合)青少年中,虽然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并无显著差异,但颅面形态仍与上气道结构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张奇峰;金莉;姚华;李志勇;黄旭;王慧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FR 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硬组织变化

    目的:比较FR 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SNA、S-Ptm、ANS-Ptm、Go-Po无显著改变(P>0.05).ANB、ANS-Me、ANS-Me/N-Me显著增大(P<0.01),SNB、L1-NB角、L1-MP显著减小(P<0.05),MP-FH、Y轴角、U1-NA角、U1-NA距、U1-SN显著增大(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的位置发生了向下、向后的顺时针旋转,下切牙舌倾,上切牙唇倾.

    作者:张楠;汪隼;郑为;陈敏;沈玉凤;闫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口腔修复手术电刀烟雾的粒径检测与防护

    目的:检测口腔修复科龈切手术中高频电刀产生的烟雾扩散及颗粒大小.方法:高频电刀治疗时开启可移动式吸烟机,检测空气中PM2.5与PMI0的浓度变化值.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吸烟机海绵滤芯吸附的烟雾颗粒大小及分布.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龈切手术电刀产生的烟雾可使局部空间内PM2.5与PM10的浓度显著上升,扫描电镜显示,电刀烟雾颗粒平均直径值为3.3 μm.结论:高频电刀龈切治疗时产生的烟雾颗粒与PM2.5微粒大小相当,属于对肺有损害的细微颗粒,建议治疗时增强相应的防护措施与防范意识.

    作者:唐军;聂溶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恒牙(牙合)Angle Ⅲ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髁突运动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对正常(牙合)、AngleⅢ类错(牙合)和AngleⅢ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 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牙合)畸形及TM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ngle Ⅲ类错(牙合)伴TMD患者(实验组)、单纯Angle Ⅲ类错(牙合)(对照1组)、正常者(对照2组)各30例,采用计算机化髁突轴图描记仪(CADIAXⅢ)记录下颌功能运动时的髁突运动情况,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并做定性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髁突各项运动大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1组相比,开、闭口,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各项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尤其在垂直向上,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各项运动在Y轴上变异大.除左、右侧方运动工作侧大于正常组外,其他各个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尤其在开、闭口运动水平向上和上、右侧方向运动大空间位移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AngleⅢ类错(牙合)伴TMD患者较Angle 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在三维方向有较典型的髁突运动轨迹.

    作者:常忠福;陈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青少年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比较

    目的:应用锥体束CT(CBCT)测量青少年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比较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实验设计的安氏Ⅰ、Ⅱ类患者共90例,其中Ⅰ类30例,Ⅱ类1分类30例,2分类亦为30例.研究对象摄取CBCT,使用Exam Vision软件进行关节间隙的测量,测量出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利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位置,安氏Ⅱ类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前间隙大,后间隙小;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较1分类患者上间隙、前间隙明显增大,后间隙缩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安氏Ⅱ类患者髁突长度显著小于安氏Ⅰ类患者,安氏Ⅱ类2分类者尤其短(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患者较Ⅰ类患者髁突位置明显靠后下且髁突长度变短,Ⅱ类2分类患者尤为明显,应尽早进行正畸治疗,引导髁突回归正常位置.

    作者:顾永佳;陆胜男;高美琴;顾鑫宇;石慧;马俊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反复烧结对选择性激光熔覆钴铬合金烤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研究反复烧结对选择性激光熔覆钴铬合金烤瓷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个离体磨牙,随机平均分成2组,A组设计135°浅凹状肩台,B组设计90°直角肩台,常规牙备并制作SLM钴铬合金基底冠.在预氧化,第1次遮色瓷烧结、第2次遮色瓷烧结和体瓷烧结后将各组25个试件随机分为5组,分别予以1~5次釉瓷烧结.所有试件用玻璃离子粘固并进行5000次冷热循环,采用染料渗入法,用体式显微镜观察边缘微渗漏.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浅凹形肩台组试件在5次烧结前、后微渗漏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直角肩台组试件在反复烧结前、后微渗漏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5次烧结后,浅凹形肩台组试件(A5)边缘微渗漏显著小于直角形肩台组试件(B5)(P<0.05).结论:反复釉瓷烧结(少于5次)不会对选择性激光熔覆钴铬合金烤瓷冠的边缘微渗漏形成明显影响;相比于直角肩台,浅凹形肩台设计的选择性激光熔覆钴铬合金烤瓷冠更能耐受反复釉瓷烧结.

    作者:钟群;彭艳;邬雪颖;翁佳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87例汉族成人颏孔区锥形束CT测量分析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患者下颌骨颏孔、副颏孔、下颌神经前环等结构进行测量分析,为颏孔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的287例汉族患者的CBCT图像,对颏孔区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颏孔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及下颌前磨牙之间(分别为60.80%、30.14%);副颏孔的发生率为4.88%,多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方,颏孔上方及远中;下颌神经前环的发生率为89.20%,长度为(1.99±1.39)mm;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到下颌神经前环或下颌管的距离为(5.21±2.50)mm.结论:颏孔区域可有副颏孔;中国汉族人下颌神经前环的出现率较高,变异大,颏孔区手术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曾婷雯;高清平;高筱萌;余慧敏;伍艺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