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ance弓与横腭杆在直丝弓矫治中的联合应用

袁爽;唐莉红;李天豪;翁思恩

关键词:Nance弓, 横腭杆,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支抗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MRT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治病例中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2~16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19例,分析应用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及记存模型测量值的变化,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97±0.696)mm未超过拔牙间隙的1/3,UI-SN减小10.97°±3.81°;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Ls-E、Ls-Supg和Cm-Sn-Ls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应用能在三维方向上起到可靠的支抗控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支抗系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rotaper根管预备器械折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机用镍钛Protaper预备弯曲根管时的折断情况及原因,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因牙周病松动需要拔除的后磨牙169颗,采用机用Protaper预备根管,记录发生折断的器械使用的次数和完成的根管数,汇总折断器械的型号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使用器械43套,其中17套使用至预期目标15 个根管后抛弃且完好无折断;而另外26套,每套器械均有不同数目的折断或弯曲扭转.结论机用镍肽器械Protapcr预备弯曲根管成形效果好,Protaper快速高效,临床操作中须注意预防器械折断.在弯曲根管中,F2折断率较高,提示临床应用时不应过于追求较大的锥度.

    作者:高明津;周洁;姜晓钟;梁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缱钛表面微弧氧化法制备含钙锌涂层的抗菌性能研究

    目的:应用微弧氧化法对纯钛进行表面改性,形成含不同浓度钙离子、锌离子的涂层,探讨涂层对变形链球菌黏附和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微弧氧化法在肽表面制备含不同浓度钙离子、锌离子涂层的5组样品,即低钙组(L-Ca)、高钙组(H-Ca)、低锌组(L-Zn)、中锌组(M-Zn)和高锌组(H Zn),以未涂层机械抛光组(CP)作为对照组;用贴膜法平价6组钛样品对变形链球菌抗菌性能的影响;以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菌在样品表面黏附数量和菌体形态的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贴膜法实验表明,与CP组相比,L-Ca、H-Ca组抗菌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含锌组抗菌效果显著(P<0.01),H -Zn组抗菌性显著高于L-Zn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含锌组可影响细菌的黏附数量和菌体形态,且与锌的含量有关.结论:微弧氧化法制备的含锌离子涂层可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的黏附并影响其菌体形态,其具有的抗菌性能随锌含量的升高而增强.

    作者:赵宝红;封伟;尚德浩;张伟;杜克勤;钟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纳米金刚石表面改性对义齿黏附剂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金刚石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高分子树脂类义齿黏附剂中,对义齿黏附剂黏度产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比侧配方的改性和非改性纳米金刚石作为功能填料,加入到义齿黏附剂中,测试其黏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添加比例在01wt%以下时,义齿黏附剂黏度随着比例的增加而下降;0.1wt%时,黏度降低显著;添加比例在0.1 wt%以上时,义齿黏附剂黏度随着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金刚石改性与否对黏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论:偶联剂化学接枝到金刚石表面,改性后的金刚石在乙醇中的分散稳定性得到提高;适当比例的纳米金刚石能显著降低义齿黏附剂的黏度,增加其流动性;同时,改性纳米金刚石的作用显著高于未经改性的金刚石.

    作者:罗娟;梁洁;胡爱云;刘学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应用效果初步报告

    目的:介绍标准型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重建的方法,初步评价其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6例(10侧)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年龄49~66岁,平均59岁.3例(5侧)有既往颞下颌关节手术治疗史,3例(5侧)为内紊乱伴骨关节炎.术前均有明显开口受限及关节区疼痛,开口度1 0~2.9cm,平均1. 9cm.采用标准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定期观察开口度及关节疼痛等变化,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完成6例(10侧)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7~49个月,平均17.5个月.植入关节未出现因感染、排异、松动或断裂等导致的失败.有既往手术的病例中、1例(2侧)发生假体内侧异位成骨,1例(2侧)耳颞区疼痛无法缓解,其余4例(6侧)开口受限及关节区疼痛均有较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假体松动等异常情况.结论:标准型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对缓解关节疼痛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改善开口度及提高咀嚼能力,但对咀嚼肌疼痛的缓解效果不理想.

    作者:张晓虎;陈敏洁;邱亚汀;杨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颌前牵引联合扩弓对唇腭裂植骨患者上颌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对前牵引联合扩弓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研究植骨前、后上颌前牵引联合扩弓对唇腭裂颅上颌复合体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前牵引治疗唇腭裂患者上颌发育不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已建立的完全性唇腭裂上颌复合体有限元模型中模拟植骨,用Ansvs12.0软件,分别对植骨前后的模型在双侧上颌尖牙牙槽骨处施加与(牙合)平面成30°的力,大小为5N/侧.同时,在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上各加载5mm的横向水平位移,模拟临床上上颌前牵引方式以及扩弓器的作用对其进行前牵引联合扩弓,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在相同前牵引力作用下,植骨后,上颌复合体患侧、健侧的位移分布较植骨前均匀.无论是植骨前还是植骨后,在前牵引联合扩弓的作用下,患侧健侧各标志点的位移值较不扩弓时均增大,各骨缝的应力值显著大于前牵引力单独作用下骨缝的应力值.结论:对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而言,上颌前牵引联合上颌扩弓治疗,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前牵引效果.若配合植骨术则可使上颌前牵引矫治力分布趋于均匀.

    作者:陈铮晰;潘晓岗;陈振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牙槽突裂植骨吸收率的测量分析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比较牙槽突裂植骨术后不同时间骨量的变化及吸收率.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患者术前牙槽突裂隙,利用GEAW4.1软件感兴趣区(ROI)体积测量法对其术后l周、3 个月、6个月的牙槽部植骨进行体积测量,获得体积变化数据.结果:术后3个月,植入骨量丧失35.74%;术后6个月,植入骨量丧失55.89%,且在牙槽部颊例形成良好骨桥的前提下,植入骨在空间上仍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在腭侧较少有骨桥形成.结论:牙槽突裂植入骨存在一定吸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骨量吸收相应增加.

    作者:张勇;杨育生;吴忆来;梁赟;王国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增长速率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和分析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增长速率及其早期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剜除术后X线显示复发并随访6~36个月的3例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在X线片上测量比较囊肿大直径,计算其年均增长速率,并评估其早期影像学特征.结果:8个复发性囊肿增长速率为0.67~22.0mm/a,平均为4.79mm/a.术后短期内的复发病变生长较快,且病变一般无明显硬化缘.此外,早期发现的多个独立的小的复发病变可逐渐增长,融合成多房性囊肿.结论:复发性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增长速率与其复发时间密切相关,多个独立的小囊肿在迅速增大后可形成多房性病变.

    作者:陈刚;赵熠;刘冰;赵怡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extran-DTPA-Gd磁共振舌间质颈淋巴造影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Dextran-DTPA-Gd兔舌黏膜下注射后,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中颈淋巴显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纯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每只大白兔双侧舌缘黏膜下各注射02 mL Dextrn-DTPA-Gd,按摩注射部位30s c分别于造影剂注射之前及注射按摩后10、15、20、25、30、35,40、50、90min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成像.测量不同延迟时间引流区颈淋巴结的信号强度,计算不同时间信号强化率(E%),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化率曲线.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extran-DTPA-Gd能够特异性显影兔颈部淋巴结及一、二级淋巴管,显像清晰,血管无显影.颈部淋巴结在注射造影剂后约30min信号强度达到峰值,E%为344%;注射后20~50min可获得佳强化效果.结论:Dextran-DTPA-Gd作为IMRLG的造影剂,能快速有效地显示颈部引流淋巴管的走行及颈淋巴结形态.

    作者:王增峰;冯元勇;刘世恩;李薇;万升标;徐文坚;江涛;尚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4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效果评价

    目的:比较4种机用镍肽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40个单弯(弯曲度38 5°)树脂根管,随机编号分4组(Hero642、Protaper、K3及Mtwo).按厂家推荐方法预备,记录预备时间,扫描仪获取图像,使用图像分析、测量软件将预备前、后的图像重叠,测量根管内、外侧壁树脂去际量、弯曲度及弯曲半径等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K3预备速度慢,Mtwo快(P<0.05).在根管弯曲起始点(BC)、根管口( O)和两者中点(HO)处内侧壁以及弯曲凸点(AC)、HO和O处外侧壁的预备量4组间差异显著,Protaper预备后根管锥度变化大,Hero642小(P<005).Protaper在报管弯曲段的中心定位能力差:越接近根管下份偏移增大.K3与Prootaper各1例断针,K3有2例台阶,安全性能、不良形态、根管弯曲角度及半径的改变方面,4种器械无显著差异,但预备后根管工作长度缩短略有被拉直趋势.结论:Mtwo能快速预备根管:Protaper预备后根管锥度明显;4种机用镍钛器械均具备良好的切屑力且维持原始根管走向.

    作者:段艳艳;胡宁;江喆;肖喜梅;苏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种不同根管预备技术与牙根纵折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后牙根纵折的发生与不同根管预备技术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年间共1702颗(例)牙根管治疗术后病例进行调查,将其按根管预备技术分为镍钛旋转预备技术组(643例)和手用不锈钢预备技术组(1059例).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生牙根纵折32 例(1.88%);镍钛旋转器械预备组牙根纵折率显著高于于用不锈钢器械预备组(P<0.01);镍钛旋转器械预备组根管再治疗的牙根纵折率显著高于手用不锈钢器械预备组(P<0.01),但2组的根管桩核修复病例的牙根纵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镍钛旋转器械预备技术与术后根折并发症密切相关如合并根管再治疗史和(或)根管内桩核修复,牙根纵折的风险更大.

    作者:高小洁;徐维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并分析上每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为标准,对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上海市徐汇区8所小学7~12岁5698名小学生的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6.18%、患龋者龋均为1.80.女性患龋率和患龋者龋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7~12岁第一恒磨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第一恒磨牙总体充填率为56.04%,下颌第一恒磨牙比上颌易患龋,每天刷牙1次或以下者,第一恒磨牙患龋率显著高于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结论: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对第一恒磨牙龋患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苏红如;徐培成;钱文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牙种植采用引导骨再生术Bio-Oss吸收的定量分析

    目的:通过对牙种植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BR)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牙CT扫描,测量所植入的Bio-Oss的体积变化从而计算出Bio-Oss在人体内的剩余量.方法:选取9例牙种植Ⅰ期手术同期完成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种植区牙CT扫描、通过测量、计算得到Bio-Oss在植人人体后不同时期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出其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剩余量.结果: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io-Oss在术后3个月的剩余量为32.72%±18.35%,术后6个月的剩余量为15.75%±1673%.结论: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植入Bio-Oss的吸收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应用牙CT扫描测量Bio-Oss的吸收情况是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国世;李韶伟;蔡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镍铬合金烤瓷冠配戴者尿镍、铬水平和肾功能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烤瓷冠配戴者中的尿镍和尿铬水平是否与机体的肾功能损伤有关.方法:对795例镍铬合金烤瓷冠配戴者进行烤瓷冠修复的问卷调查,尿镍、铬测定和血、尿肾功能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尿镍铬水平与肾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尿镍水平,将研究对象均分为3组(< 38.38~90和≥90μg/mol肌酐)后,尿镍水平为38~90μg/mol肌酐剂量组,血肌酐明显升高,但肾小球滤过率的估计值(eGFR)明显下降,各组间不存在线性趋势,未观察到血和尿中其他各肾功能生化指标在不同尿镍剂量组间的差异.不同尿铬剂量组间(< 38.38-88和≥88μg/mol肌酐),血生化指标无显著改变,但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UNAG)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随剂量上升呈现下降趋势.各尿镍和尿铬剂量组间eGFR的异常率和各尿肾功能指标的异常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冠配戴者尿中镍和铬的排泄水平与机体肾损伤无关.

    作者:曹新明;王珏;夏刚;黄埔;姜庆五;陈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美国牙科教育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美国牙科教育发展至今,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已经较为成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通过持续培训、教学改革及培养科研人员,以保持高的学术水平;通过改进牙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成绩评估来满足目前及以后公共健康护理需要;将科技发展运用到临床诊疗中.了解美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情况,将有助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

    作者:王宁;王春玉;孙宇;郑家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毒力分析

    目的:利用啮齿动物模型,比较分析中国人群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os gingivalis,P.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小鼠脓肿形成实验,将6株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中分离获得的P.gingivalis临床菌株L2、L3、L4、L5、L11和L12分别注射至小鼠后背中央,观察其临床症状,并与国际标准菌株ATCC33277和W83进行比较,分析临床菌株的毒力特性.采用SPSSLL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3、ATCC33277和W83诱发小鼠产生原发性脓肿和轻微的全身反应L2、L5、L11、L12则诱发小鼠产生远处转移性病变和严重的全身反应.结论:中国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P.gingivalis临床菌株与国际标准菌株相比,在诱发实验鼠发生局部脓肿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临床菌株间的毒力特征具有较大差异.

    作者:李云鹏;刘大力;束蓉;周彦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舌平滑肌瘤1例报告

    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子宫肌层、胃肠道和皮肤.口腔缺乏平滑肌组织,所以发生于口腔的平滑肌瘤比较罕见.口腔平滑肌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表现为一缓慢生长的实性黏膜下结节.尽管有时会伴有疼痛,但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见的部位是唇、腭和舌.口腔平滑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舌的平滑肌瘤.

    作者:任美思;钟鸣;王兆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采用圆洞标记法测量不规则硅橡胶印模的形变

    目的:探索采用圆洞标记法测量口腔不规则硅橡胶印模形变的可行性.方法:模拟口腔临床基牙牙备体制作金属母模,表面有互成三角形的凸出圆形钢针.分别用2种硅橡胶材料制取印模在突出钢针的对应部位形成圆洞标记点.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圆洞的形态变化,用圆心模拟软件标定坐标并测量位移,后计算出2组印模的形变.结果,圆洞标记点边缘轮廓清晰、形态稳定,圆心坐标重复性好.2种硅橡胶样本48h的线性变化率分别为0.023%和0.042%.2个牙备体间,金玛克硅橡胶样本形变在1h时增大0.214%(45.1 μm),48h时减小0.019%(4.0μm);3M硅橡胶样本形变在1h时增大0.087%(18.2μm),48h时减小0.09%( 188μm).结论:临床可采用圆洞标记法测量口腔不规则硅橡胶印模的形变.

    作者:宫耀;陈洁;李烨侃;魏斌;沈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双膦酸盐类药物破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相关的骨骼疾病,引起颌骨骨坏死是其严重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或自然发生,或发生于简单牙槽外科手术后.本文报告1例静脉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致上颌骨骨坏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叶文成;李莹;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重力环境下Smads信号通路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了解Smads信号通路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对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自手术拔除的人牙周膜中培养获得牙周膜细胞,利用有限稀释法培养获得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hure system,RCCS)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重力组)、模拟微重力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ads信号分子表达及加入Smads抑制剂后成骨标志物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磷酸化Smad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微重力组Smads 2、3、4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在2h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Smads7在2h时开始上升,观测时间内未捕捉到其下降.流式细胞检测发现.p-Smads在30min时开始出现高表达(29 39%),2h时达到峰值,表达量为91.32%.加入Smads抑制剂后,p-Smads表达下降至5.3%,成骨标志物COL1、ALP、OCN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下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hPDLSCs成骨向分化.

    作者:李彦;李石;牛忠英;包博;石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降低垂直距离在老年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适当降低垂直距离对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法和降低3mm垂直距离法,为40例老年患者分别制作完成2副全口义齿.适应3个月后,测定咀嚼效能和压痛点.采用SAS6.0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降低3mm垂直距离制作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与传统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压痛点显著少于传统法(P<0.05).结论:降低3mm垂直距离法是临床上可行的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方法.

    作者:祁兵;罗卫;张景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