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量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Cbfα1表达的影响

汪丽丽;王强;武红梅;韦晓玲;高娜

关键词:氟, 核心结合因子蛋白, 大鼠
摘要:目的:了解过量氟对大鼠切牙核心结合因子(Cbfα1)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蛋白水平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饮用100mg/L氟化水)和对照组(饮用蒸馏水),饲养8周后,处死大鼠,获取切牙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比较Cbfα1在2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Axioplan 2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0.0软件包分别进行图像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bfα1在分泌期的成釉细胞胞核中明显表达,实验组阳性率(35.28±1.20)%显著高于对照组(14.41±4.0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过量氟有可能引起Cbfα1蛋白在分泌期成釉细胞中的表达增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釉质的矿化和发育,导致釉质发育障碍.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髓室固位的金属嵌体冠修复磨牙重度牙冠缺损

    目的:评价利用髓室同位制作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的效果.方法:对61颗磨牙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后,制作髓室固位的铸造金属嵌体冠,修复完成后,定期进行临床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经过1~5a的随访观察,61颗患牙经过修复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个别病例出现修复体颈缘密合不良、牙龈炎.或继发龋、食物嵌塞.结论:利用髓室固位的铸造金属嵌体冠治疗磨牙残冠,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惠、效果良好的修复方法,严格选择适应证以及准确的牙体预备和精确的加工制作,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学恒;马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贵金属合金及粗糙度对种植体龈下优势菌黏附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2种合金及其粗糙度对种植体龈下优势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用2种常用冠修复合金材料:金铂合金和金钯合金.将其制成2种不同粗糙度的试件,粘固于种植纯钛板上,分别与4种龈下优势菌Pg、Aa、Pi及Fn共同厌氧孵育,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量化测定培养试件表面的细菌黏附量.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试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值及试件上黏附的菌落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种菌在试件上的附着情况.结果:同种合金中.粗糙度大的试件4种细菌附着量均大于粗糙度小者(P<0.01);同种粗糙度的试件,金铂合金与种植体钛上各种细菌黏附量均大于金钯合金与种植钛上的附着量(P<0.01).结论:金钯合金对细菌黏附的影响比金铂合金大,同种合金粗糙度大者.细菌黏附量多.

    作者:冯莉;李雅娟;孟令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光动力疗法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IL-1β和MMP-8含量的影响

    目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在牙周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受到关注.该实验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龈沟液IL-1β和MMP-8的含量变化,评价PeriowaveTM光敏抑菌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1次PDT]、B组(SRP+2次PDT)和C组(SRP),PDT治疗选用PeriowaveTM光敏抑菌系统(675nm的二极管激光和0.01%亚甲蓝).治疗时以0.01%亚甲蓝作为光敏剂,二极管激光用140mW的功率照射60s.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治疗前、后龈沟液中IL-Iβ和MMP-8的含量.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6周时,A、B、C 3组龈沟液IL-1β和MMP-8的含量与治疗前的基线相比,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周,A、B 2组IL-1β及B组MMP-8含量变化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RP和SRP与PDT联合治疗在控制炎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中IL-1β和MMP-8的含量,但控制炎症的效果维持时间更长.因此.PDT可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葛琳华;束蓉;沈敏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髁突骨样骨瘤1例报告

    髁突较少发生肿瘤,髁突骨样骨瘤鲜见报道.作者报告1例髁突骨样骨瘤,对其临床表现、X线及病理特点进行总结,确定瘤巢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确诊需要病理诊断.

    作者:刘春栋;才晓慧;孙小平;杨林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上气道形态的变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问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机制主要是上气道形态的变化和神经肌因素等.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及上气道形态的变化作一综述.

    作者:金煌;卢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的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种植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内收前牙的量,以及牙槽骨改建的程度.方法:26例正畸治疗患者,上牙槽骨前突,UD-SN角、Ul-SN角大于正常一个标准差,轻度拥挤,正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分为实验组(种植支抗)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年龄20~54岁(平均25岁);对照组(传统强支抗)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18~30岁(平均21岁).正畸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测量前后牙及牙槽骨的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牙内收量2组比较.种植支抗组显著大于传统强支抗组,牙槽骨改建的变化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前牙内收时垂直方向的变化,种植支抗组无变化,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伸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磨牙近中移动,种植支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移动量无统计学意义.而传统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在近中移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中种植支抗辅助治疗牙槽骨前突和内收前牙,可获得大程度的前牙内收;支抗牙近中移动量微小;相应的牙槽骨改建变化在种植支抗组与传统支抗组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许燕玲;房兵;毛丽霞;冯贻苗;夏韫晖;娄新田;吴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套简冠固位力不同调节方式的体外比较

    目的:应用裂隙冠技术与常规技术制作的套筒冠进行体外模拟实验,探讨并完善非贵金属套筒冠固位力的调节方式.方法:制作标准金属试件27个,随机分为3组,常规钴铬合金组、钴铬合金裂隙冠组和金钯合金组,每组9个,循环摘戴后测其固位力值.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金钯合金组与钴铬合金裂隙冠组比常规钴铬合金组固位力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钴铬合金裂隙冠组的大固位力大于金钯合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金钯合金组和钴铬合金裂隙冠组比较,循环次数为800次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循环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裂隙冠技术使套简冠固位力下降的效果与贵金属相近,提示钴铬合金裂隙冠可以弥补非贵金属在固位上的不足.

    作者:史晓峰;曾利伟;喻四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工(牙合)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轨迹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工(牙合)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检查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运动轨迹随人工(牙合)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采用SAS 9.0软件包分析人工(牙合)干扰部位与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并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人工(牙合)干扰部位的后移,不论下颌向干扰侧或向非干扰侧运动,切点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无显著规律,与人工猞干扰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而在水平轴则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水平轴上得到人工(牙合)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向干扰侧运动时,(y)=8.2262+0.1082x1,δ=0.1786,P<0.001;向非干扰侧运动时,(y)=9.1098+0.07099x1-0.02650x2,δ=0.05989,P<0.001.配对t检验比较发现,下颌向干扰侧运动时,切点在水平轴的运动距离大于向非干扰侧运动时.结论:随人工猞干扰部位的后移,侧方运动中,下颌向外侧的可移动幅度增大,并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作者:程蕙娟;陈玉琴;耿屹;张富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臭氧对4种细菌的灭活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灭活作用.方法:用碘滴定法测定打开臭氧发生器不同机组及不同时间时的臭氧浓度,按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将经臭氧作用的载体与相同环境下未经臭氧作用的载体上的细菌洗下,各取洗脱液50μl,接种于TSA平板并置厌氧箱(90%N2,10%CO2,37°C)培养24~48h后,进行活菌菌落计数.所得数据采用SAS 6.12软件包进行X.检验.结果:臭氧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臭氧浓度2.73mg/L、作用45min时,对4种细菌的杀灭率达100%.结论:臭氧对4种细菌有良好的灭活作用,且杀菌效果有随臭氧浓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作者:汪饶饶;尚光伟;胡林凤;王小平;黄雯;李鸣宇;朱彩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种类饮料导致年轻恒牙牙釉质脱矿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饮料对年轻恒牙牙釉质的脱矿作用;比较饮料在不同作用时间和频率下导致年轻恒牙牙釉质脱矿的程度.方法: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定经4种不同饮料浸泡的年轻恒牙牙釉质的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采用Roche生化分析仪,测定4种饮料处理年轻恒牙牙釉质后饮料中钙、磷含量的变化.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种饮料均可导致年轻恒牙牙釉质钙、磷溶出和表面显微硬度下降.不同种类饮料对牙釉质的脱矿程度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饮料对牙作用时间和频率的延长,牙釉质的脱矿程度增加.结论:果汁类和碳酸类饮料均可导致牙釉质脱矿.茶饮料可以促进牙釉质的再矿化,是较理想的健康饮料.

    作者:钮晓勇;王晓丽;杨长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鼠釉质发育过程中成釉器中间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目的:观察小鼠釉质发育过程中成釉器中间层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其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 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TNSALP)的表达,探讨中间层在釉质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出生后1、3、5、7、9、11、15d的BALB/c小鼠56只,解剖分离含下颌第一磨牙区的下颌骨,脱钙,制片,HE染色进行牙釉质发育情况的组织学观察,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二步法观察中间层细胞的凋亡及检测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并对TNSALP进行组织学定位.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结果:出生后1d.中间层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由比成釉细胞表达高的强阳性表达逐渐降低;至7d时,其表达为阴性,而且中间层细胞随釉质的发育逐渐凋亡.中间层细胞先于成釉细胞表达TNSALP,出生后5d时即呈现强阳性染色,而后其表达又逐步减弱;成釉细胞7d时开始出现阳性,且呈逐渐增强趋势.结论:中间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及其TNSALP的表达与成釉细胞具有相关性,提示中间层细胞有可能参与成釉细胞的分化及釉质形成.

    作者:唐开亮;李纾;肖长杰;王建;于兰;于西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恒牙早期Ⅲ类错(牙合)上颌前方牵引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恒牙早期骨性反(牙合)患者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的疗效,确定矫形治疗的合适时机.方法:18例面中部凹陷的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10~13岁,平均11.5岁,均采用上颌固定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使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增加2.06°(P<0.001),A点前移3.94mm(P<0.001),U1-SN增加6.97(P<0.001),上前牙切点前移6.86mm(P<0.001);SNB减小1.39°(P<0.01),SN-MP增加2.64°(P<0.001),Y轴角增加2.42°(P<0.001),Pg点下降7.42mm(P<0.001).上前牙前移6.86mm,其中骨性变化占57.43%,牙性代偿为43.571%.结论:恒牙早期应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以显著促进上颌骨的向前生长,使下颌骨生长方向转为向下,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作者:陈林玲;杨一鸣;嵇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釉原蛋白基因转染牙周膜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含有人釉原蛋白(human amelogenin,hAm)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初步探讨釉原蛋白基因修饰种子细胞用于牙周组织工程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取hAm编码基因,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FUAmW,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聚乙烯亚胺(polytheylenimine,PEI)法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取重组慢病毒FUAmW FUGW,感染hPDLCs,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eene protein,GFP)表达,流式细胞仪flow cvtometer,FCM)检测慢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通过RT-PCR检测hPDLC中hAm基因的表达.结果:测序证实,RT-PCR产物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Am编码序列一致,双酶切证实目的片段插入重组质粒.293T细胞及hPDLCs感染72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FCM测得GFP感染2种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69.46%和33.99%.RT-PCR证实重组慢病毒FUAmW感染的细胞能表达hAm基因.结论:成功构建含有人釉原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质粒,经293T细胞包装.得到重组慢病毒可感染牙周膜细胞.

    作者:于光;束蓉;孙颖;程岚;宋忠臣;张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釉原蛋白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含人釉原蛋白(human Amelogenin,hAm)成熟肽编码区基因的慢病毒载体FuAmw,并观察在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中釉原蛋白的表达.方法: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QE30-Am为模板,采用PCR技术体外扩增hAm成熟肽编码区.将扩增产物与慢病毒载体转移质粒FUGW分别用BamH Ⅰ和EcoR 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转移质粒FUAmW,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通过聚乙烯亚胺(polytheylenimine,PEI)法将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得到重组慢病毒FUGW和FUAmW,然后分别离体感染293T细胞,培养 72h后,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感染效率,采用RT-R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釉原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插入片段与人釉原蛋白成熟肽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流式细胞仪测得重组病毒感染293T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ence protein,GFP)的阳性率为67.38%.RT-RCR和Western印迹均证实,重组慢病毒FUAmW感染的293T细胞能够表达人釉原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釉原蛋白成熟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以293T细胞包装得到的重组人釉原蛋白病毒能感染真核细胞并获得表达.

    作者:程岚;束蓉;宋忠臣;张秀丽;薛京伦;陈金中;田聆;黄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鳞癌的疗效评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头颈鳞状细胞癌广泛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因此作为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Cetuximab在治疗头颈鳞癌中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的临床试验对Cetuximab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鳞癌的方案进行了评价.本文对这些方案中Cetuximab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对该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头颈鳞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金忠;郑家伟;张志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链球菌对磁性固位体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磁性固位体在有、无血链菌存在的人工唾液中受腐蚀后金属离子的析出情况.方法:将磁性固位体分别置于装有人工唾液的培养瓶中,随机选取10瓶,加入血链球菌悬液.其余10瓶作为对照.培养瓶置于36℃培养箱内培养,分别于3d、10d和20d时取出5ml混悬液,送实验室检测混悬液中的Fe3+、Mn2+析出的量.分析磁性固位体金属腐蚀的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配对t检验.结果:在含血链球菌的人工唾液中,磁性固位体受腐蚀释放出的Fe3+、Mn2+在3d、10d、20d时的检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链菌会明显破坏磁性固位体金属的耐腐蚀性.

    作者:胡闻奇;陈良达;王益骏;孙敦方;韩栋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用于犬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目的:制作用于剩余牙槽嵴重建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构建犬下颌骨局部剩余牙槽嵴模型,3个月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后,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树脂模型,在模型上用硅橡胶重建剩余牙槽嵴,得到模拟支架,翻制模拟支架的阴模.相同烧结条件下制备个性化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和5个测试试样,烧结后,观察多孔支架的精确性.测定试样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晶相,扫描电镜下观测其孔隙结构.结果:制得与剩余牙槽嵴树脂模型形态吻合的个性化支架.试样孔隙率为74%,吸水率为48%,抗压强度为4MPa,主晶相为β-磷酸三钙,内部孔径150-400μm,孔隙连通径40μm.结论:应用快速成形技术结合传统工艺成功制备了与剩余牙槽嵴形态匹配的个性化β-磷酸三钙支架.

    作者:韩祥永;张富强;傅远飞;陈德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抛光方法对邻面去釉后牙釉质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抛光方法对离体牙邻面去釉区域釉质脱矿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颗离体前磨牙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牙的一个邻面作为对照组,另一邻面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邻面去釉后进行物理抛光,实验组邻面去釉后进行化学抛光.所有样本进行体外pH循环60d后,利用激光荧光诊断仪对样本实验区釉质脱矿程度进行定量测定,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另选取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结构.结果:对照组釉质脱矿程度较实验组更重,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化学抛光后的釉质表面较物理抛光后更平滑.结论:对邻面去釉后的釉质进行化学抛光较物理抛光可提高釉质表面的光滑程度,降低釉质脱矿的风险.

    作者:吴海苗;赵丙姣;陈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状况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同醇水平.研究数据采集完成后,以SAS 6.12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牙周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状况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有所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糖控制较好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下降不明显.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后,短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基础治疗有助其糖代谢水平的改善,但血糖控制良好者,基础治疗对其糖代谢水平无显著影响.

    作者:沈弛晶;尹元正;束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牙周膜细胞体外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方法:两步离心法制备PR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RP、激活后PRP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β1,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B,PDGF-AB)的水平.分别用2%、5%、105、20%激活后的PRP作用于人牙周膜细胞,以DMEM培养液为阴性对照.在作用24h和72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状况,以对硝基磷酸二钠为底物,检测细胞ALP的活性.用SPSS10.0软件包中的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活后的PRP上清中,TGF-β1和PDGF-AB的水平均高于未经激活的PRP和血浆.各浓度PRP促细胞增殖和ALP活性的作用均显著强于阴性对照组(P<0.001);各浓度PRP 72h时促细胞增殖和ALP活性的作用均高于24h时(P<0.01);不同浓度PRP组问存在显著差异(P<0.001),PRP浓度从2%渐增至10%时,细胞增殖和ALP活性随之增加;当PRP浓度达到20%时,促细胞增殖作用开始下降,而促ALP活性作用继续增强.结论:在1~3d内,PRP对人牙周膜细胞的体外增殖和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乔静;欧阳翔英;曹采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