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西红;许圣献;张宪生
我们总结了省立医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芳;陈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婴幼儿常规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常发生局部反应,表现为硬节、红肿,有的继而发展为无菌性脓疡,给孩子及家长增添了痛苦,为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多见.发生脓疡后,临床一般都采用穿刺抽吸脓液、冲洗处理,需7~15d才能痊愈,局部还要留有瘢痕.我们采用75%酒精湿敷,红花油涂抹的方法,红肿很快消退,防止了无菌性脓疡的发生.
作者:程萍;肖爱军;朱延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受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IL-2R和整合蛋白β2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IL-2R和整合蛋白β2表达水平分别为(15.94±3.21)%、(10.93±4.24)%和(12.87±4.79)%,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4.21±1.02)%、(1.49±0.47)%和(2.08±1.01)%(P<0.01);血清IL-2和IL-4水平分别为(21.14±8.24)μg/L和(43.56±10.24)μg/L,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8.73±4.02)μg/L和(23.04±4.78)μg/L(P<0.01);IL-10水平(8.34±2.01)μg/L则显著低于正常组的(12.01±2.34)μg/L(P<0.01);89例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13例患者激素治疗2周病情无缓解,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也逐渐恢复.结论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水平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在肾小球基底膜的病理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宏向;张纪云;杨剑辉;孙念政;郑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部分胸部病变因各种原因不能确定诊断,或因肿瘤放疗、化疗、介人治疗前取得细胞组织学诊断,以制订治疗计划的需要,常需对病变进行穿刺活检.
作者:王宝华;蒋丙坤;何乐芳;刘军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8-6~1999-6,我们应用泼尼松龙注射加按摩治疗腱鞘囊肿50例,效果好,治愈率达100%,随访1~2年,无复发.病人年龄12~60岁,平均37岁,女性35例,男性15例,囊肿大者3×3cm,小者1×1cm,位于手腕及足部.
作者:冯广杰;李相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热休克蛋白70与雌、孕激素受体在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癌增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例男性乳腺发育异常和2例男性乳癌进行检测.结果在28例男性乳腺增生病变中,热休克蛋白70阳性率为70.1%(20/28),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4.3%和60.7%(18/28和17/28);2例男性乳癌三种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结果提示,热休克蛋白可作为导管上皮增生及癌细胞增殖的一个指标.雌、孕激素受体失衡与男性乳腺增生及男性乳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秦军;刘厚才;李敏;孙丽娟;朱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9-05-01,在某市附近公路发生一起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我院在接到呼救电话后快速作出反应,出动医疗队赶赴现场救治,组织严密,抢救及时,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这次抢救任务,受到军地各级首长的高度评价.
作者:李炳臣;刘长伟;张吉新;王自然;王立泉;李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药物多种多样,但临床疗效不一.我们对1998-06~2000-06住院的117例急性脑梗塞病人予以长龙通注射液治疗,并与同期小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治疗者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向军;邝素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早期预防、治疗的方法.方法对35例临床确诊的该类病人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于出血后3d死亡.年龄、血浆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酸酐、血钙及血磷水平,红细胞压积,胸部平片,出血时间及营养状况均有有意义的改变.消化道出血前94%病人透析抗凝剂均选用普通肝素.结论通过分析发现高龄、贫血、低钙、高磷、营养不良、凝血机制障碍、心肺疾患、普通肝素的应用、透析不充分、NO合成抑制、血浆胃泌素水平增高等因素是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同时我们应建立该并发症的急、危、重症概念.
作者:胡峰;陈正波;杜莉;于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儿,男,8岁.肝脾大、肝功异常2年,发热、咳嗽1年,经抗感染、保肝等对症治疗无效,近1月因高热、多汗、鼻腔分泌物多臭入院.检查:T39~40℃,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鼻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臭.
作者:于丽;张维林;张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的多系统损害综合征,与浆细胞瘤关系密切[1,2].自1987年以来国内已有多篇报道,但本病仍属少见病.现就我们收治的2例及文献报道病例共36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许长春;张朝晖;滕亚娟;王黎荔;尹海磊;陈俊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年以来,成功地为22例胸腰段暴裂性骨折的病人施行了Kaneda手术,现就有关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前卫医药杂志>是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医学期刊.该刊创刊于1984年,1990年办理了准印证号.1993年由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办理了中国标准刊号,成为国家批准的正式期刊.
作者:于锦霞;张一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涉及脑及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萎缩和锥体束的损害.1986年以来,我院诊治16岁以下少年MND 21例,为了解其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常欣;禚洪云;周广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33岁.因进食阻挡感伴胸骨后疼痛1月,于2000-07-29入院.检查: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两侧对称无畸形,语颤相等,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徐其佐;凌保存;王春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维生素A类化合物(retinoid)是包括维甲酸、视黄醇在内的一大类天然及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类似结构或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红;郑英;张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例1患儿,女,10岁.因发热7d,伴颈部淋巴结肿痛入科.病程中,患儿不规律热型,体温波动于37~39℃,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无皮疹、盗汗、关节肿痛,否认结核及其它传染病接触史.体检:体温38.5℃,呼吸26次/min,脉搏100次/min,血压98/60mmHg(13/8kPa),发育正常,意识清楚,双侧颌下、颈部、左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约0.5cm×1cm~1.5cm×1.5cm的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无粘连,有触痛.
作者:刘一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34岁.1997-04-20连续大量饮酒后右上腹疼痛、伴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黄疸加重,伴陶土便,两次B超及CT检查均怀疑胰头癌,1997-05-20入院.以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病史及其接触史,有烟酒嗜好.
作者:范西红;许圣献;张宪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当前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护士开拓护理视野,描准整体护理工作的重点,把整体护理工作开展得更深入、更扎实、在内涵质量的提高上更有成效,这是护理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从以下几点和同道者商确如下.
作者:闫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同属芳香族抗癫痫药,是治疗儿童癫痫常用的药物.
作者:孙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