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吴梅

关键词:儿童, 用药, 合理性分析
摘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是选择药品的基本原则,其中安全性为首要条件,体现了对合理用药在认识论上的提高,是临床用药的理想境界.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许多器官、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尤其在婴幼儿阶段.为达到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必须熟悉儿童药动学、药效学的特点,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下呼吸道感染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及其敏感药物,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住院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致病菌者752例按G+球菌、G-杆菌和真菌分组分析,并按种类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感染菌谱和耐药状况.结果 分离出的病原体中,以G-杆菌为主,占50.0%,其次是真菌和G+球菌,分别占25.0%和21.7%;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前3位;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为敏感.结论 明确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张海晴;刘成永;黄海滨;吴晓华;侯远沛;成松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6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能自行繁殖的小原核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有文献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0年我院儿科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106例,其中婴幼儿10例,学龄前儿童56例,学龄期儿童40例.

    作者:席二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心血管疾病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是多重心血管病危险防治的基础,现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介绍如下.1 不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主要有: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平衡膳食结构、过高的精神压力等.研究结果显示改善生活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可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效果,减少药物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顺从性.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老年患者手术中椎管内麻醉的应用体会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患者手术越来越多.老年人全身器官功能减退,组织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麻醉医师必须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老年患者麻醉的特殊性,才能使老年患者更安全的渡过围手术期.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50例老年患者施行椎管内麻醉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122例

    目的 探讨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122例,男72例,女50例;<10岁101例(82.79%);多发生在给药30min内;以一般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反应及心血管系统等反应为主.结论 细辛脑注射剂可导致不良反应,在儿童中使用更易发生,其不良反应有速发型和多系统损害的特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曾聪彦;戴卫波;梅全喜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晨起血压增高和体质量指数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晨起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选择124例OSA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单纯性鼾症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压、体质量指数情况.结果 观察组BMI正常率为17.7%低于对照组的63.9%,超重、肥胖、晨起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可引起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高血压,且其BMI明显高于正常人.

    作者:明莫瑜;黄翔;吴华容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眼球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34岁,主因左眼疼痛、视物不清、头痛、恶心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色素膜瘤继发青光眼收入院.患者1年前曾在北京某医院住院做色素瘤切除手术,具体情况不详.经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视力右眼1.0,左眼失明.左眼上下睑肿胀,球结膜水肿,巩膜表面可见多发性色素瘤,角膜水肿,前房内及虹膜表面有出血及新生血管,眼压73mm Hg,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缩,对光反射消失.入院后给予降眼压、止痛、消炎,后考虑行左眼球摘除术.

    作者:陈新苗;敦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门诊就诊患者心理情绪分析及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健康素质迅速提高的新时代,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护理服务的范围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这就要求门诊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作者:赵婷婷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不良反应2871例病例报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宿州市2011年上半年2871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该市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宿州市2011年1~6月份收集的2871例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累计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朱静;赵向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门诊儿童真空采血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小儿末梢采血逐渐被淘汰,使用真空采血针静脉采血的机会越来越多.但由于小儿静脉较细又不合作,易造成多种不良反应,引起患儿及家长不满.因此,我院门诊分析了门诊儿童静脉采血243例引起的不良反应并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康;毛宝凤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维胺酯维生素E乳膏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维胺酯维生素E乳膏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维胺酯维生素E乳膏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治疗,对照组仅外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胺酯维生素E乳膏联合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

    作者:吴少雷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研究

    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曾在20世纪60、70年代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发挥重要作用.80年代初,CK-MB成为首选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心肌酶谱在心肌损伤诊断方面的缺陷也逐渐凸显,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心肌蛋白标志物方面的研究.

    作者:牛海玲;陈庆勇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氨溴索与头孢曲松钠存在配伍禁忌1例

    2010年10月我院收治1岁肺炎患儿1例,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氨溴索化痰治疗.在头孢曲松钠输液完毕更换氨溴索液体时,发现莫菲氏滴管内出现乳白色混浊,立即更换输液器,中间以5%葡萄糖间隔,未见白色混浊出现.同时笔者对这两种药物进行试验观察,同一注射器先后抽取两种药物[1],立即出现混浊,静置2h仍呈现白色混浊,无絮状物,无沉淀.

    作者:杨金梅;张玉忠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产后出血522例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通过积极治疗,其中90%的产妇可以避免死亡[2].积极治疗及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52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池樱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妊娠剧吐的心理干预护理

    多数孕妇在妊娠早期可出现食欲减退、择食、倦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一般不需治疗,至妊娠12周后可自行消失,如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检查尿酮体阳性,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障碍,称为妊娠剧吐.我院2009-2011年对诊治的妊娠剧吐孕妇109例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小虹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对静脉输液致静脉炎从静脉穿刺技术的基础研究、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静脉炎的分类等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就护理人员应从注射部位的选择、避免操作中机械性损伤和污染、正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输注浓度、速度及方法等方面对预防和护理静脉炎进行综述.

    作者:杭秋菊;沈冠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6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结合有效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邓丽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护理工作者应该树立法制观念,懂法守法、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对自身严格要求,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各种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保障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马苗苗;高素珍;于婷婷;练练;魏玉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症状,也是绝经后妇科病主诉之一,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出现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占老年妇科病主诉的80%以上.PMB的病因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的各种炎症和损伤及生殖器官的良恶性肿瘤.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PMB患者82例(已排除外源性雌激素及阴道病变所致出血),PMB为阐明病因,现将其子宫内膜病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晓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江油市铁路医院1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集到的18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ADR的186例患者中,以≥40岁者多;药物种类以抗生素、注射用中成药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发生ADR频率高的是氨苄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所涉及的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其发生.

    作者:张朝;王春容;赵菊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