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宇;朱明;吴燕倪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葡聚糖结合区段(GBR)基因的表达载体,探讨重组GBR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PCR、T-A克隆等技术,构建GBR基因表达载体pTriEx-4-GBR,对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进行DNA序列测定和酶切图谱分析;IPTG诱导pTriEx-4-GBR中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JM109(DE3)表达,纯化、浓缩重组GBR蛋白;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重组GBR蛋白经皮下注射免疫,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重组GBR蛋白;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GBR特异性抗体:用统计软件PEMS3.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载有GBR目的基因的表达质粒pTriEx-4-GBR序列及读码框架正确;诱导表达获得的重组GBR蛋白浓度和纯度均较高;用该重组蛋白对小鼠作皮下接种免疫后,诱导产生血清抗GBR特异IgG显著应答(P<0.005).结论:表达载体pTriEx-4-GBR构建成功,所获得的重组GBR蛋白能诱导小鼠特异免疫应答,为进行进一步相关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小华;姜广水;吴钦贞;姜萍萍;耿昭;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2种辅助治疗方案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生存分析.上颌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165例,分为3组:Ⅰ组,单纯手术作为对照组,50例;Ⅱ组:手术+干扰素-α2b治疗组,78例;Ⅲ组:手术+干扰素-α2b+氮烯咪胺治疗组,37例.所有患者AJCC2000分期均为Ⅱ、Ⅲ期.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因素筛选,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治疗措施下各组的3年累积生存率,Log-rank法用于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3年总生存率为4%,其中Ⅰ组为3%,Ⅱ组为4.5%,Ⅲ组为5.7%.肿瘤厚度(P<0.001,RR=2.696)、有无破溃(P<0.001,RR=2.068)、淋巴结转移(P<0.001,RR=1.710)和治疗方法(P<0.001,RR=0.395)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2种辅助治疗方法对提高生存率均有显著影响(P均<0.01),但2年后作用逐渐减退.2种辅助治疗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925).结论:2种辅助治疗措施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在2年内显著,随时间逐渐消失.干扰素-α2b+氮烯咪胺方法效果并不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α2b.
作者:刘云生;张文东;杨春惠;孙亚夫;耿波;袁奎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白屈菜提取物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防龋机制.方法:用二倍稀释法将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等倍稀释为不同的浓度,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并用液体培养基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0.16%氯已啶溶液作为阳性对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进行两组样本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白屈菜红碱乙醇溶液出现抑菌圈,而白屈菜碱乙醇溶液的各个浓度则无抑菌圈;100mg/ml的白屈菜红碱抑菌圈(25.8mm)大于对照组氯已啶溶液的抑菌圈(19.4mm);白屈菜红碱溶液浓度与变形链球菌抑菌圈大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P<0.01).白屈菜红碱的低抑菌浓度为0.78mg/ml.结论:白屈菜提取物白屈菜红碱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较强的防龋作用.
作者:程睿波;陈旭;刘淑杰;张晓芳;张光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变形链球菌(血清c、f型)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V+)的遗传状况,分析其基因中存在的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遗传信息.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血清型c、f型菌株117株(包括7株参考株),提取DNA,行PCR扩增,获得SrV+区片段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I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并与部分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归类.从所占比例较多的基因型中,各选一代表株的PCR产物分别测序,将测序结果用Clone3.1 version软件比较各型酶切位点.结果:117株菌株共分出5种基因型(A、B、C、D、E型);血清f型OMZ175为其中的一种;A型48株,B型45株,C型20株,D、E型则分别只有1株和3株,显示出明显差异;以参考株基因型为准,分别将A、B、C型定为p1样、spaP样或sr样、pac样;D型只有1株临床株,不排除实验过程中突发变异的可能;E型的3株也为临床株,尚无参考株与其相对应.结论:变形链球菌(血清c、f型)表面蛋白可变区呈多态性分布,有5种基因型,分布较为集中者分别为p1样、spaP或sr样、pac样,且血清f型属于血清c型的spaP样.
作者:何奎芳;刘建国;刘天佳;庄姮;杨德琴;潘乙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龈下菌群的分布情况.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8例,受试位点36个,检查记录各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采集龈下菌斑标本,经厌氧培养基培养、鉴定,分别进行义齿修复前、后的基牙组与非基牙组龈下菌丛的比较.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3a后,基牙组的GI和PD均趋于正常,非基牙组的GI和PD较基牙组高;基牙组与非基牙组龈下菌斑内各类厌氧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修复前,基牙组中,牙龈卟啉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基牙组内各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能有效控制牙周致病菌的聚集与附着,防止牙周病复发,可作为修复重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优选修复体.
作者:何惠宇;朱明;吴燕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成骨细胞离体培养试验,观察不同阳极氧化电压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及伸展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电压为140V、200V及260V,电流密度为70A/m2等条件下,在0.03mol/L甘油磷酸钙(Ca-GP)和0.15mol/L醋酸钙混合电解液中,对纯钛样本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对阳极氧化后样本的平均粗糙度进行测量,并在其表面进行人成骨细胞培养,对早期细胞黏附及伸展等情况进行研究.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纯钛表面平均粗糙度为0.17μm,经阳极氧化后,随电压升高,平均粗糙度分别为0.23μm、0.26μm及0.33μm,统计学分析表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h细胞培养后,阳极氧化处理后,纯钛表面细胞骨架发生形态学改变,且随阳极氧化电压的增高,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现升高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0V电压阳极氧化组,细胞黏附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极氧化处理可改善纯钛表面特性,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及伸展等早期细胞行为受阳极氧化电压的影响.
作者:陈俊;朱小龙;L. Scheideler;J. Geis-Gerstorfer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的影响,探讨其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5例牙列缺失后的老年人行冷弯卡环固位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记录和比较戴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和非基牙的龋坏率和缺失率,用x2检验分析其结果有无差异,并对影响基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戴用可摘局部义齿5a后,基牙的患龋率(17.38%)显著高于非基牙(7.10%);因牙折、牙周病松动及龋坏无法保留而拔除的基牙缺失率(27.01%)也显著高于非基牙(7.79%)(P<0.01).结论:冷弯卡环固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老年人基牙的患龋率和缺失率.
作者:李卫新;古丽波斯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上颌磨牙组合式铸造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牙冠缺损范围较大,牙根分叉角度大,难以取得共同就位道的上颌磨牙,采用组合式铸造桩核进行修复.结果:32例患者,35颗组合式铸造桩核,修复后与牙体组织密合;其后制作全冠或固定桥,使用1~5a效果良好,无1例桩核脱落.结论:组合式铸造桩核不仅解决了上颌磨牙根分叉大、难以制作铸造桩核的问题,而且利用了其倒凹,增加了桩核的固位力,增强了修复体的强度.
作者:李钧;许珏;王伟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16SrDNA结合膜芯片检测牙龈卟啉菌Pg、中间普氏菌Pi和变黑普氏菌Pn的价值.方法:利用Genebank中细菌16S rDNA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通过已知Pg、Pi和Pn的16S rDNA序列,设计合成对应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先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所有标准菌株的DNA,PCR产物和已点样有Pg、Pi和Pn的3种探针的膜芯片杂交,进行分析.结果:膜芯片上的Pg、Pi和Pn3种探针只能与相对应的Pg、Pi和Pn的PCR产物反应,而与其他标准菌株的PCR产物无反应.结论:用16SrDNA结合膜芯片,可准确检测Pg、Pi和Pn,有很高的特异性,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
作者:唐子圣;曹慧敏;刘正;赵淑娟;王蓓;梁景平;赵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用于预成根管桩的石英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石英纤维和环氧树脂,制备出不同的复合材料棒材,测量不同组分复合材料的纤维含量、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并计算不同组分的弹性模量,电镜观察截面和断裂面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对各实验组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弯曲强度范围在741~1165MPa之间,剪切强度范围在36.7~50.4MPa之间,相应的纤维质量含量范围在53.3~78.6Wt%之间,弹性模量范围在30.6~51.9GPa之间.电镜观察显示:纤维在树脂中分布均匀;纤维与树脂结合良好.统计学分析显示:各试验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试验组之间的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制备得到的石英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满足根管桩材料的要求.
作者:吴悦梅;张富强;宋宁;倪礼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牙周支持高度降低状态下施加舌向集中力时,牙周组织的应力变化、分布规律和牙的初始位移.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影像传输与转录方法,获得中切牙三维形态的原始数据.通过减少牙周支持组织的高度,产生代表6种不同牙周支持高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上中切牙牙周膜大等效应力和主应力逐渐增大.大拉应力位于舌侧根尖部,大压应力位于舌侧牙槽嵴顶.牙周膜的应力随牙槽骨高度的降低呈非等比增加.结论:随着牙周支持组织高度的逐渐降低,牙的旋转中心向根尖移动,牙周支持组织对牙的支持能力明显减弱.在正畸治疗中,所应用的力必须成比例减小,以维持正常生理的可耐受的运动而不造成支持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作者:房伯君;周倩;王金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牙科X线机探测钛、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铸件缺陷的可行性,同时分析金属铸件厚度对探测参数设置的影响.方法:按常规铸造方法制作3种厚度(1.0mm、0.6mm、0.3mm)的钛、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属片,选用激光点焊机在金属表面打孔,模拟金属铸件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调整牙科X线机各可调参数,在各参数下拍摄金属铸件照片,观察探伤结果.采用SPSS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钛金属厚度对探伤参数设置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厚度对探伤参数设置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钛金属铸件厚度对探伤参数设置的影响不大,可用牙科X线机代替专门的探伤机进行探测.
作者:徐侃;董正杰;王宇华;张富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摆式矫治器与口外弓头帽牵引2种方法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30例,按照配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分为2组,分别使用摆式矫治器(P组)和口外弓头帽牵引(F组)进行不拔牙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α取0.05.结果:推磨牙远中移动的治疗时间:P组为(20.6±4.0)周,F组为(26.0±3.6)周,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治前后,P组磨牙远中移动为(-3.1±0.53)mm,F组为(-2.2±0.82)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治前后,P组上颌切牙唇向移位(0.8±0.78)mm,F组上颌切牙腭向移位(-1.0±0.88)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摆式矫治器能更快速、有效地推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但需要加强对上颌前牙的支抗控制.
作者:叶静;王春玲;寇波;刘东旭;张凡;张本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长脉冲可调脉宽Gentle YAG 1064nm激光是新问世的医疗激光设备,探讨用其治疗颌面部血管瘤113例,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5年4月至8月,应用美国Candela激光公司生产的Gentle YAG 1064nm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113例.采用小激光凝固剂量方法,激光能量参数为170~240J/cm2,光斑直径1.5mm,脉宽30~60ms.激光脉冲前动态冷却(DCD)10~20次,脉冲后DCD10~15次.疗程1~2个(9例为2个疗程,104例1个疗程).随访3~6个月,随访率96%.结果:全部病灶清除85例,占75.22%;有效清除(50%~75%病灶清除)28例,占24.78%;部分清除(病灶清除<50%)0例,无效率为0.伴色素沉着11例(9.73%),色素脱失2例(1.77%),色素改变均自然恢复,历时4~5个月.瘢痕7例,占6.19%.结论:长脉冲Gentle YAG 1064nm激光小剂量照射是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的显著优点,宜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瑜;沈玲悦;田克斌;张志愿;梁军艳;朱玉兰;陈锦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2例6~8岁儿童的416颗健康恒牙,分为2组,分别采用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和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对窝沟进行封闭,比较2种封闭术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并通过自身对照,观察2种封闭术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3年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分别为85.4%、0.9%,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3年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分别为63.8%、6.7%,2组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封闭术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的防龋效果优于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
作者:季佩红;许全林;江中明;巴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TmRNA在65例口腔鳞癌、2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以地高辛标记,常规杂交后处理.阳性对照为口腔鳞癌,阴性对照为不加探针.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Kendall相关分析以及成组比较t检验.结果:hTRT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呈弱表达(4/20、20.0%),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表达增强(11/25、44.0%),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4/65、83.1%).hTRT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与其他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正常口腔黏膜与上皮异常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间,染色强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口腔黏膜与上皮异常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RTmRNA的表达与口腔黏膜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基因的重新激活,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周青;王晓华;姜又红;李瑞武;钟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畸过程中尖牙后移阶段,采用稳定弓丝和弹性工作弓丝组合控制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15例前牙严重拥挤的病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13.7岁,均拔除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应用0.018不锈钢丝和0.012NiTi圆丝,稳定弓丝依靠牙弓内多个牙的支持,发挥支抗力,同时利用弹性工作弓丝使尖牙后移入位.在矫治前、后模型上测量比较,判断支抗的控制效果.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牙弓长度和宽度在矫治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后牙的尖窝关系也未丧失.结论:稳定弓丝和弹性工作弓丝结合使用,在移动尖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支抗.
作者:王国华;刘萍;欧阳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牙科治疗中合作与不合作儿童气质的比较分析,了解不合作儿童的气质特点.方法:对87例3~7岁接受牙科治疗的儿童进行气质调查,合作组52例,不合作组35例.气质量表用中国标准化的<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2组儿童的气质类型及各气质维度得分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法)及t检验.结果:(1)2组儿童气质类型构成有显著性差别(P<0.05),不合作组儿童麻烦型气质比例(20.0%)显著高于合作组(3.8%).(2)不合作组儿童适应性和心境2个气质维度得分高于合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治疗中儿童的合作程度与儿童的气质有关;适应缓慢、心境消极及麻烦型气质儿童出现不合作的比例明显增高.
作者:苏吉梅;叶笑味;阮文华;吴志芳;黄晓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例先证者和200例对照及其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先证者的诊断标准为:ANB<0°,前牙反(牙合),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下前牙舌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先证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为9%,二级亲属患病率为1.88%,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为0.96%.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病率>对照一级亲属患病率.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74±0.092.分离分析认为,该病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爽;丰培勋;郭雄;王晓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腭扩展是正畸常用的矫治上颌横向发育不足及上颌牙弓狭窄的固定矫治技术.腭扩展分为快速腭扩展和慢速腭扩展,由于快速腭扩展矫治力较大,存在副作用,而慢速腭扩展可提供更接近生理性的力,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慢速腭扩展的矫治器类型、骨性和牙性改变以及与快速腭扩展的比较作一综述.
作者:潘晓岗;钱玉芬;王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