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李德卫;秦红军
由于实质脏器破裂手术(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病情急、出血量大,来不急备血或血源紧张,手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十分重要[1].且目前肝炎、爱滋病等传染病日益增加,使得回收式自体输血日益受到关注;另外基层医院设备简陋,回输未处理自体血更加符合我国国情.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对20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未处理自体血回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俊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扁桃体切除术后口含中药冰块对患者局部疼痛及防止渗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于扁桃体切除术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和止血药以及漱口液漱口处理;试验组于扁桃体切除术后给予中药冰块口含的处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术后3h停止渗血率、术后6h进食率、术后12h白膜形成率、术后16h疼痛消失率及术后24h发音正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扁桃体切除术后口含中药冰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渗血,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郑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乳腺疾病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疾病,乳腺癌是中老年妇女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越来越城市化,乳腺癌越来越直逼中年妇女.我院开展社区服务以来,发现乳腺癌在中老年妇女人群中发生率不断上升,令人忧心.现报道如下.
作者:敬竹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年老体弱及急诊手术患者较多,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形成骨髓炎等.为了解我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对6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白爱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细菌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若剂量不足时,病原体会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作者:郑平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对2009年1月-12月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的228例小儿腹泻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端;彭资宁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皮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改良后缝后方式缝合皮肤,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褥式缝合法缝合皮肤.术后2个月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甲级愈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缝线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皮肤对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改良后缝合方式皮肤得到良好的甲级愈合效果,缝线反应率低,缝合后皮肤瘢痕美观自然,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婷;张瑞存 刊期: 2010年第10期
1985年Perry首先将羟基磷灰石(HA)作为眶内植入物应用于眼部整形.我国自1993年引进此类产品,近10多年发展至今,HA眶内植入手术技术已较为成熟,基层医院亦已广泛开展,但由于手术技巧的良莠不齐及外伤等眶内病情的复杂性,术后并发症仍然较为常见,义眼座暴露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本文对21例义眼植入术后义眼座暴露的患者进行义眼座抛光后联合羊膜遮盖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鲁红宇;许威;谭炬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化学药物治疗是当今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长春瑞滨(盖诺)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人体正常组织具有严重的毒性和刺激性,一旦外渗可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疡、坏死,甚至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我科对静脉滴注盖诺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患者3例,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局部用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灯盏花素和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63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联合用药组33例.对照组进行控制呼吸道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合理使用强心利尿剂,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改善细胞代谢,对症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联合用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4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入,每天1次和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灯盏花素和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战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6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直肠内置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82例,胎儿娩出后立即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20U.分别观察产后2h出血量、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及第3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能有效地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且用药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风姣;刘俊红;席鑫;宋应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3种不同钠离子浓度的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HD)患者低血压(IDH)、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HD中反复发生IDH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设计,每位患者分别接受常规透析(A组)、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UP1)(B组)、低温高钠(C组)模式,各进行HD 10例次.观察透析中IDH及肌肉痉挛症状出现的次数和护理干预次数.结果 B组和C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干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高钠透析模式可有效地降低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而高钠透析更可增加患者透析耐受性.
作者:阚蓉英;辜小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进一步规范及B型超声检查的普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前诊断率不断提高.由于肌瘤生长部位、大小、性质直接关系到妊娠结局,正确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成为产科医师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 12月间收治的6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燕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CHD患者1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微量免疫荧光法测量Cpn特异性抗体,用酶联吸附法测定vWF,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结果 AMI组、UAP组Cpn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vWF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Cpn特异性抗体阴性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vWF及TC、TG、LDL-C水平与Cpn特异性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Cpn致CHD的可能机制为:Cpn感染使体内vWF水平升高,协同血脂异常,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血栓发生率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丽杰;王春艳;欧番文;邝志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严重影响小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8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开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头孢菌素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主要有4方面:(1)有指征应用头孢菌素药物;(2)合理选择品种;(3)合理选择给药方案;(4)合理选择联用方案.
作者:刘春河;尹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儿科门诊115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因高热、精神差、呕吐、心电图提示ST-T段改变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外,其余病例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HFMD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例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有少数重症病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故应重视重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徐剑慧;谷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中各种劳损、交通运输导致的车祸、运动意外造成的运动伤逐年上升,农村中医骨伤救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个有高度责任心、医术精湛的医师是患者康复的保证,反之患者康复无望,甚至终身残疾.笔者从事农村中医骨伤工作近20年,现通过以下6个病例对农村中医骨伤工作谈几点见解.
作者:尹显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78岁.患高血压病,冠心病20余年.主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100次/min,心律不齐.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给予吸氧、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及灯盏花注射液20mg+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等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昏迷、口眼斜.经头颅CT示:大面积脑梗死.立即实施急救,1h后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作者:李淑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临床进展过程缓慢,但临床上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往往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有学者研究认为30%~50%的糖尿病(DM)患者会合并DN,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本病早期诊断,在严格执行治疗医嘱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知识宣教及时监测血糖和尿糖等护理措施,可以延缓DN的进展,提高生命的质量.现将DN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