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王蜀;李显勇;杨家军;曾志远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患者29例,其中慢性携带者5例,慢性轻度患者11例,慢性中度患者13例.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与基线值相比的平均下降量、HBV-DNA阴转率(<3log10拷贝/ml),并同时检测ALT、AST复常率.结果 3组患者HBV-DNA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与基线值相比的平均下降量也相应增加,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携带者HBV-DNA阴性率为48.1%,轻度患者为62.5%,中度患者为99.8%.其中,中度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36周时,HBV-DNA阴性率显著高于携带者(P<0.05).仅在12周时HBV-DNA阴转率高于轻度患者(P<0.01).中度患者48周时有5例(38.5%)达血清学转换,轻度患者在48周时有3例(27.3%)达血清学转换.轻度、中度患者分别在36周、24周时ALT、AST完全复常.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有较高疗效,安全、耐药风险低,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d.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情况.结果 2组治疗14d后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个月后恢复良好率为61.3%明显高于对照组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庄汉森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的表达

    目的 观察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IL-6)阳性神经元的存在.结果 显示雌、雄大鼠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均存在IL-6免疫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于心内神经节,细胞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以小及中型为主.结论 提示IL-6在心内神经节的存在,为神经免疫网络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张少春;刘晓柳;李明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β-体甘草酸(美能)与α-体甘草酸(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临床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用药4周后观察2组的肝功能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周可使TBiL、ALT、AST等主要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好转,疗效优于国产同类制剂.

    作者:杨景毅;倪辉;冼永超;程书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健康教育,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

    作者:石丽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香菇多糖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对HEC-1B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HEC-1B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香菇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加香菇多糖高、中、低剂量于培养液中,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25g/L、0.5g/L、1.0g/L.采用MTT法观测香菇多糖对HEC-1B细胞增值的影响;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ax、Bcl-2、PCNA mRNA蛋白含量.结果 香菇多糖能抑制HEC-1B细胞的增殖,其低、中、高剂量对HEC-1B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46%、35.69%和40.18%.香菇多糖能明显升高HEC-1B细胞中Bax mRNA蛋白含量(P<0.05或P<0.01),明显降低HEC-1B细胞中Bcl-2、PCNA mRNA蛋白含量(P<0.05).结论 香菇多糖能抑制HEC-1B细胞的增值,其机制可能与升高Bax表达,降低Bcl-2、PCNA表达有关.

    作者:郑琼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超声检查对肝脏炎性假瘤与小肝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脏炎性假瘤与小肝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B型超声、彩色超声对23例确诊为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对比105例小肝癌的声像图进行鉴别.结果 23例肝脏炎性假瘤类圆形为87.0%(20/23),局灶性片状、不规则形13.0%(3/20),有血流8.6%(2/23),23例全无声晕;小肝癌呈圆形或椭圆形100.0%(105/105),有较丰富血流76.2%(80/105),有声晕57.1%(60/10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肝脏炎性假瘤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连军;徐璐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腓肠肌皮瓣临床应用11例

    小腿外伤易导致胫骨前软组织缺损.胫骨前软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外伤和手术后易发生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使骨、肌腱或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作者:曹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血压的病因及中医防治要点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可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找不到明确的发病原因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中以高血压表现突出.

    作者:蓝福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8例AIDS/NT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IDS/NTM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NTM占同期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肺病(AIDS/PTB)的25.93%.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47.79±32.17)×106/L,X线胸片异常17例,抗酸杆菌培养阳性28例,涂片阳性1例,治疗后死亡3例(10.71%).结论 AIDS/NTM感染率高,诊断困难.患者免疫功能差,并发症多,经过抗分枝杆菌、抗病毒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有明显好转.

    作者:刘爱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临床基础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抗痉挛护理、认知-语言训练、ADL训练、心理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结果 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ADL能力,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罗海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冯泽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方法 将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给予5-氨基水杨酸+益生菌,对照组给予5-氨基水杨酸,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内毒素水平.结果 2组内毒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能有效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且降低患者内毒素水平.

    作者:何劲松;王莉;查锦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扩张血管药物,同时加用肠溶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5.1%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玉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1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采用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86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的认识.结果 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开展标准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作者:安秀艳;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理咨询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sychological ounseling)主要是给咨询者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以解决心理上的疑难问题,使其解脱心理上的苦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各种事物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主动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身心健康和发展.

    作者:陈昌良;施凌英;张新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临床护士协作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之间工作协作现状及其影响的因素.方法 采用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50名临床护士工作协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1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33%.(1)护士协作表现好者占47.14%;一般者占34.29%;较差者占18.57%;(2)影响护士协作的主要因素性格占61.43%;工作方式占52.14%;年龄占37.14%;文化程度13.57%;(3)护士协作差导致工作效率低79.29%;身心疲惫感77.14%;产生心理压力58.57%;易发生工作失误55.71%;服务态度差37.14%;结论处理好临床护士的协作关系对于更好完成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作者:管继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板蒲银花汤联合外用药物面膜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板蒲银花汤联合外用药物面膜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167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2组患者均给予板蒲银花汤,20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组在中药内服基础上,每周加做1次药物面膜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板蒲银花汤联合外用药物面膜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地塞米松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SBO)是指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

    作者:谭献文;朱光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百草枯中毒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3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综合抢救后死亡20例,病死率为62.5%;存活12例, 存活率37.5%.结论 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是中毒剂量、就诊时间及早灌流和透析.

    作者:肖俊杰;陈恺;韩艳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心脏起搏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植入技术日趋成熟,但并发症难以避免,常见有囊袋血肿、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气胸等[1].

    作者:李开来;顼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