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加肿瘤基底部注射治疗喉乳头状瘤36例

胡建道;乐惠飞;吴海如;廖建春;高华珊;朱长发;金国荣;谢文娟

关键词:喉乳头状瘤, 手术, 5-FU, 基底部注射
摘要:目的:探讨喉乳头状瘤的治疗方式.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36例喉乳头状瘤患者在全麻高频通气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加肿瘤基底部5-氟尿嘧啶(5-FU)局部注射,术后常规给予α-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喉乳头状瘤复发率降低.结论:手术摘除加肿瘤基底部注射5-FU是较为有效防止复发的方式.
海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比灵联合舒血宁治疗颈性眩晕56例

    2000年6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应用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联合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5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刘必庆;柯孔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下颌后磨牙根分叉病变的分根保存

    下颌后磨牙根分叉部位因各种原因被感染后,常常会出现根分叉的慢性炎症,即使给患者做了完善的根管治疗也无法彻底解决根分叉的病变.患者一直有不同程度的咬合疼痛、局部红肿等症状.炎症导致牙槽骨不断吸收直到患牙松动脱落.笔者尝试将患牙牙根分开,并对根分叉病变进行彻底刮治,然后用修复的方法恢复牙外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淑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预贴敷伤湿止痛膏预防硬膜外穿刺后腰背痛临床观察

    硬膜外神经阻滞在我国应用极为广泛,穿刺后并发腰背痛也不少见.我们应用穿刺点预贴敷伤湿止痛膏预防硬膜外穿刺后腰背痛,效果非常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朱国强;王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层部队住院病历分析

    笔者整理了自1997年7月至2004年7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部队患者住院病历1 500份,并对疾病进行了分类.本文就基层部队的发病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张得辉;何存盛;张学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在冠心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进展

    目前已证明低程度的慢性炎症贯穿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从循环中细胞对动脉内层的浸润到斑块纤维帽的脆性增加,以及终导致了斑块的破裂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炎症在冠状动脉性疾病(CAD)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炎症标记物,包括IL、CRP、sICAM、TNF、MCP、INF等,很多实验都证明这些标记物与过去、现在或将来出现的CAD有关[1].

    作者:林碧珠;戚如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缺氧方式和程度对大鼠不同部位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及慢性轻、中度缺氧对大鼠血液、心肌、脑皮质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缺氧方式、程度时大鼠各部位NO调节的异同.方法: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中、重度急性低压缺氧和慢性轻、中度低压缺氧大鼠的血液、心肌和脑皮质NO含量.结果:急性中、重度低压缺氧后即刻,大鼠的血液、心肌、脑皮质NO含量均比地面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慢性轻、中度低压缺氧后,各组大鼠血液NO含量显著低于地面对照组(P<0.05或P<0.01);慢性轻度低压缺氧6 d组和8 d组大鼠皮质NO含量显著高于地面对照组(P<0.01),10 d组皮质NO含量与地面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中度低压缺氧4 d组和6 d组大鼠皮质NO含量显著高于地面对照组(P<0.01),8 d组和10d组则显著低于地面对照组(P<0.01).结论:急、慢性轻、中、重度低压缺氧后,大鼠各部位NO水平的变化不尽相同.

    作者:张慧;沈俊;司高潮;王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Er:YAG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的配合与护理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完善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广泛开展,近年出现了一种更新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Er:YAG激光乳化术.同超声乳化术相比,具有角膜切口更小、对角膜内皮损伤更轻、能乳化硬核等特点,是眼科一种新颖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1].我院自2000年起用德国Aesculap Mediter公司第3代激光乳化仪对76例患者施行Er:YAG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现将开展此手术的医护配合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赵若艳;羊海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核设施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质量控制

    核设施在建造或运行前,对其周围环境放射性本底进行调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以获得真实的环境放射性本底资料,为评价或解释核设施在建造、运行、事故期间或事故远后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充分的客观数据.为了使获得的本底调查资料准确、可靠,必须对调查的全过程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并实施质量控制.

    作者:范正平;鲁永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夜间行进着舰的航空卫生保障

    我海军某部舰载直升机在某海域进行夜间行进着舰训练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海军作战能力的又一次飞跃.本文主要讨论此次夜间行进着舰的航空卫生保障方法.

    作者:刘秋红;戴永红;马晓艳;陈林;孙鹏;张慧;沈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诊治体会

    我科于2004年7月1日收治1例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证实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已治愈出院,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彭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与静滴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肺癌的对照研究

    原发性肺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是抗癌药物进入肿瘤体的好途径.本文总结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05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静滴化疗药物148例进行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世周;王兵;吴秀忠;陈康乐;林俊平;于伟红;林晓玮;邓杨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军队疗养院转制后如何当好门诊部护士长

    随着中央军委关于部队编制调整计划的落实,有些军队疗养院的编制体制发生了变化,海军广州疗养院也从疗养院转制为医院,任务从以疗养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医疗服务为主,本人从疗养科的代理护士长调任医院门诊部的护士长.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就担任门诊部护士长以来的几点体会作一交流.

    作者:俞亚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级援潜实兵演练医学保障体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反潜技术和攻击手段在飞速发展,潜艇被发现和损坏的几率在增加,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提高援潜救生技术.2004年,某部成功组织了1次三级援潜实兵演练,现将医疗保障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曙光;梁满军;吴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军人癔症33例分析

    本文根据笔者所观察的33例驻地部队癔症病例并综合有关文献报道[1-3],对军人癔症发作特点作归纳分析.

    作者:帅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手术加肿瘤基底部注射治疗喉乳头状瘤36例

    目的:探讨喉乳头状瘤的治疗方式.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36例喉乳头状瘤患者在全麻高频通气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加肿瘤基底部5-氟尿嘧啶(5-FU)局部注射,术后常规给予α-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喉乳头状瘤复发率降低.结论:手术摘除加肿瘤基底部注射5-FU是较为有效防止复发的方式.

    作者:胡建道;乐惠飞;吴海如;廖建春;高华珊;朱长发;金国荣;谢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创建军队特色学习型医院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创建学习型医院是当今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如何创建学习型医院,笔者从军队文化体系着手,分析军队文化特色,阐明了创建学习型医院应该明确的理念,应该注重的方法,应该体现的智慧,应该确立的目标.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落实,建立起真正具有军队特色的学习型医院.

    作者:夏荣田;俞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军第七届医学信息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

    作者:陈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FQJA型潜用气溶胶监测报警仪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目的:监测潜艇舱室气溶胶浓度,浓度超限报警,减少气溶胶对艇员健康的危害.方法:研制H/FQJA型潜用气溶胶监测报警仪,采用光散射原理,对潜艇舱室气溶胶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系泊试验时报警仪的测量误差<4%;航行试验时的测量误差<2%;满足了设计指标<10%的要求.结论:该报警仪设计科学、合理,工作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测量快速,满足了研制任务书的要求.

    作者:鲁毅钧;孙新福;张森森;孙霖;肖存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5 d前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胸闷、心悸、腹泻、黑便,每天发作4~6次,每次持续1~2 h,缓解期无任何不适,当地医院给予法莫替丁、枸橼酸铋钾、山莨菪碱、抗生素等治疗,病情渐重,转入市人民医院.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春常;陈安文;董自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战伤喷剂部队现场试用效果观察与评价

    目的:检验战伤喷剂对临床战创伤早期抗感染的效果,验证在部队作战训练中的适用性.方法:在海军某部夏季海训期间,将战伤喷剂用于门诊创伤患者.记录医疗人员对战伤喷剂使用的临床判断和主观评价.结果:战伤喷剂共处理各类伤口369处,回收战伤喷剂使用的有效记录299份.在海训中战伤喷剂的使用频次为3.87喷次/伤口;接受战伤喷剂治疗创伤伤口愈合率为92.77%、延迟愈合率为7.23%;闭合伤口和已发生感染的创面治疗效果不理想;87.87%的伤员对战伤喷剂无不适症状,对战伤喷剂使用的方便性100%表示认可;医护人员对战伤喷剂使用满意率为93.4%,对战伤喷剂在部队适用性认可度为100%.结论:战伤喷剂能较好地应用于创伤早期抗感染治疗,是一种理想、适用的战场消毒救护器材.

    作者:巴剑波;刘兆波;孙锦程;徐雄利;冷朝阳;辜建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海军医学杂志

海军医学杂志

主管:海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海军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