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病变76例治疗体会

杨可扬;花志刚

关键词:腰椎间盘病变, 中药薰蒸汽疗, 介人治疗, 椎间盘摘除术
摘要:2005年4月~2005年9月,我院门诊收治76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病程、不同突出部位,治疗方法也不同,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根据腰椎间盘不同病变采取保守治疗、介入疗法以及手术治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①目的 调查社区糖尿病(DM)患者的遵医行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②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诊断为DM的患者128例,分为两组,即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组患者及家属进行遵医行为相关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③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

    作者:李卫红;耿小玲;张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性脊髓病9例临床分析

    肝性脊髓病,又称肝硬化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等,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995~2006年,我院共收治肝性脊髓病9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王艳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制霉菌素霜配制的改进

    制霉菌素是治疗皮肤和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常用于治疗手足癣、霉菌性阴道炎等.传统处方以凡士林为基质配制,临床反应其疗效不明显,且油腻性大,不易清洗,多数患者拒绝接受.

    作者:李呈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术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术(preserved subcutaneous vascular network skin graft,PSVNSG)为日本人琢田贞夫于1979年首先应用,皮片包含表皮,真皮全层,真皮下血管网和3 mm左右厚的皮下脂肪组织,它薄于游离皮瓣,厚于全厚皮片,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相类似,具有薄厚适中,不臃肿,外形美观,色泽自然,弹性良好而耐磨擦等特点,它优于皮瓣移植后需要二期手术去脂修薄及手术操作相对复杂,也优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需要二次手术断蒂及适应范围受限制等不足.

    作者:郭莉;张松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黏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易导致细菌的侵入.

    作者:陈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论新形势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更要面对新时代,开拓新思路,寻求新载体,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增创新优势.

    作者:伍志新;郑杉;王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两种联合治疗方案降压疗效比较

    ①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降压疗效.②方法 将入选的200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长效钙拮抗剂(B组)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A组)降压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下降的幅度及血压的稳定性.③结果 A组长效钙拮抗剂降压幅度大、降压迅速,但血压波动较大,而B组噻嗪类利尿剂血压平稳下降,2周血压达正常水平.④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能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

    作者:严红;何晓薇;林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青年干部血脂异常与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关系

    ①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与载脂蛋白ApoA1、ApoB的关系.②方法 对平顶山市平煤集团163名中青年干部进行血脂和载脂蛋白ApoA1、ApoB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 163名中青年干部中血脂正常者83例、血脂异常者80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49.1%.血脂正常组与异常组ApoA1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的ApoB检测结果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ApoB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OR=4.725).④结论 血脂异常者载脂蛋白ApoB水平升高.

    作者:陈丽;陈琴;孙彩云;艾庆利;孙梅芳;耿敏学;孟隽;孙淑英;吕全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首诊护士监测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2006年6~8月,我科共收治患者96例,通过首诊护士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血糖、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通过监测和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郭文敏;刘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以严重胸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

    重症胸外伤伴多发伤是胸部创伤的重要特点,为提高重症胸外伤并发全身多发伤的救治水平,1993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以严重胸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60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史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网络多媒体在全方位病理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侧重于形态教学与科研的基础学科.为了充分展示形态学的病理表现及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先后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omputer aided instrucion,CAI)和多媒体课程体系,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旭东;卢鹤翔;孙瑞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和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PHC)是一种病程短、发展快、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对于肝癌患者能否赢得佳治疗时机,延长生命,早期的准确诊断尤为重要.2005年6~12月,我院通过对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及血清铁蛋白(SF)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邢桂芝;周秀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与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关系

    ①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发生与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补体裂解法分离NK细胞,MTT法测定RSA组和正常妊娠组NK细胞杀伤活性,并比较两组NK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③结果 RSA组NK细胞杀伤活性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5).④结论 RSA的发生与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有关.

    作者:高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常见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这些细菌由于细胞膜通透性障碍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加之这些菌株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从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作者:胡锡池;严子禾;吴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癌MMP-2和TIM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

    ①目的 探讨MMP-2及其抑制剂TIMP-1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型的关系.②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38例肺癌组织中的MMP-2和TIMP-1表达.③结果 MMP-2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分类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关系,而TIMP-1蛋白表达与肺癌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但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④结论 MMP-2和TIMP-1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与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钟霭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强医患沟通的几点方式

    所谓医患沟通,即指医务人员运用情感、语言、行为、技能等方式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沟通,以期实现建立起双方的和谐关系,促进患者疾病得以顺利转归的一种过程.面对当前极为敏感的医患关系,医患矛盾日趋激化的局面,加强医患沟通尤显重要.

    作者:刘双林;杨玲;钱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E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淋巴瘤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电离辐射和基因突变有关.Epstein-Barr病毒(EBV)已确定是引起人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并与人类恶性肿瘤,如鼻咽癌、淋巴瘤、霍奇金病的关系非常密切[1,2],其中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密切相关性已被公认[3,4].

    作者:肖建忠;贺修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对鼻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也已得到专家的肯定.目前,有关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对嗅觉、鼻通气阻力及其它生理功能的影响等的研究正在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酒精性肝炎并发门脉高压症6例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3~2005年,我科收治酒精性肝炎并发门脉高压症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20~62岁.酒精性肝炎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1]:饮酒史大于5年,每日酒精量大于40 g;饮酒量增加为发病的诱因,AST为主的血清转氨酶升高,ALT增高>1.5ULN,GGT增高>2ULN,血清胆红素升高(>34.2μmol/L);上腹部CT及B超检查示:肝大、脾大、腹水,门脉内径大于13mm,脾静脉内径大于7mm,中重度脂肪肝,无肝硬化现象.

    作者:曹存梅;刘秀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新生血管形成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单个核细胞浸润,进而软骨侵蚀和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性关节炎明显特征是滑膜衬里层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生[1].

    作者:朱丽艳;杨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