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田军彪;万溪;高晶晶;牟萍;赵层闪;许斐;刘学飞;杨丽静;张允岭

关键词:化浊解毒活血通络,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Bcl-2, Bax
摘要: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通过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造局部梗死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运用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统计阳性细胞数并计算凋亡率,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Bcl-2及Bax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用药组细胞凋亡率、Bax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Bcl-2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及阿司匹林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Bcl-2基因表达升高,Bax基因表达降低(P<0.05);在调高Bcl-2基因表达方面,中药3组效果不如阿司匹林组(P<0.05),中药3组疗效与浓度呈正相关;在下调Bax基因表达方面,阿司匹林组及中药中、高剂量组3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中药低剂量组Bax基因表达较其余治疗3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凋亡基因Bcl-2、下调Bax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凋亡率,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MAPGIS平台的人体穴位可视化方法研究

    人体穴位信息是中医针灸理疗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医针灸理疗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这种以经验为主的传统临床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灸数字化建设,从而影响了针灸理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MAPGIS平台的人体穴位可视化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人体穴位的可视化空间查询和分析,并基于该方法设计实现了一套人体穴位信息系统,提高了针刺疗效,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人体健康乃至医学领域的新应用.

    作者:李斌;陈爱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排石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目的:建立排石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评价排石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nm,对11批排石颗粒样品进行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排石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6个色谱峰为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色谱峰.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53-0.998,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结果基本一致,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3年样品共有峰含量较一致,2014-2015年的样品含量一致性较高.结论:所建立的排石颗粒指纹图谱,可更好地评价排石颗粒的质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更有利于排石颗粒质量的控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黄萌萌;唐颂豪;陈彦;陈家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关于中医疗效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症状、证候、生物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生存期等.基于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期的疗效评价研究,既符合中医药的诊疗特点,研究结论又较易被国际医学界认可.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在不干预中医药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下,以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等指标作为中医药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应是构建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导向.

    作者:于东林;丁宝刚;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瑶药长蕊五味藤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瑶药长蕊五味藤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制定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长蕊五味藤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进行检查和浸出物项目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长蕊五味藤中五味子醇乙含量.结果: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五味子醇乙在进样量为2.0-300.0ng范围内与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长蕊五味藤药材的质量.

    作者:廖静妮;屈啸声;覃山丁;樊兰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十针”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老十针”防治乳腺癌患者发生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自2014年9月-2016年2月期间确诊乳腺癌且既往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32例(“老十针”+基础药物治疗)和对照(B)组32例(假穴浅刺+基础药物治疗),评价其恶心呕吐程度、中医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程度.结果:A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程度逐渐下降,化疗第1天和第3天缓解程度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腹胀症状,A组食少纳呆、体倦乏力症状评分第3天时较B组低(P<0.05);A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逐渐下降,化疗第1天及化疗第3天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比B组低(P<0.05).结论:“老十针”可减轻乳腺癌患者恶心呕吐程度,改善食少纳呆、体倦乏力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何佩珊;潘国凤;王笑民;杨国旺;杨公博;李琦玮;冯兴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李约瑟难题的文化解析——兼论中医是否属于科学

    通过对科学的孕育过程及形成机制分析发现,科学是西方的传统,西方科学是科学的典型形态,即以理论为牵引,技术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科学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中国传统文化也以理论建构为首务,而且博大精深,但表现在道学而非科学上.中国古代科学是自发性而非自觉性的,基本停留在技术层面,在理论上少有建树.中医属于道学而非科学,只有从道学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中医、弘扬中医,而从科学的立场只能想当然地将中医视为经验性的“术”,进而陷入废除中医或者改造中医的泥潭.

    作者:王振华;王志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VEGFR1介导的p38MAPK/PI3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纤方提取物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氯沙坦组、肺纤方大、中、小剂量组7组,除假手术组外,采用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3mg/kg进行大鼠肺间质纤维化造模;造模第2天予以药物灌胃干预.于14d及28d分两批进行动物处理,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R1、p38MAPK、PI3K蛋白表达.结果:肺纤方大剂量组均减轻VEGFR1、p38MAPK、PI3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纤方通过减少肺泡炎及纤维化修复时异常血管新生介导的胶原沉积而具有抗肺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王晨;张晓梅;尹婷;刘豫玥;刘哲;秦慧慧;王紫娟;张宇婷;关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消化不良[1]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还可包括其他,如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1].FD是临床常见病,一项研究表明,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经检查79.5%诊断为FD[2].FD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09年公布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3],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FD,在临床[4-5]和基础[6-7]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有必要对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胡希恕与冯世纶六经方证辨证治疗痹证探颐

    经方治疗痹证不是辨病论治,也不是某一经验方,而主要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病.文章结合临床常用方证阐释了胡希恕先生提出的“痹证多在少阴,但痹证六经均有”的治疗思路,同时结合冯世纶教授的临证验案对此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左黎黎;张家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金线风中7种有效成分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金线风中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C18(2.1mm×100mm,1.6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样品经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离子化后,通过安捷伦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多反应监测(MRM)对金线风进行分析.结果:木兰花碱、β-蜕皮甾酮、轮环藤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亭红碱、掌叶防己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5%,加样回收率均在96.7%-104.8%之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金线风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赟赟;李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阴阳五行学说与体温调控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内容类似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而SPAC的工质循环机制和系统构成类似于应用于航天热控领域的毛细泵回路(CPL).参照SPAC、CPL原理,笔者认为,中医的“气血、阴阳、五脏”理论将血液循环系统看作为由器官通过主血管连接构成的CPL系统,其负责维持人体温度恒定,且脾脏是其关键控温器官.

    作者:董晓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同仁堂儿童清肺丸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北京同仁堂儿童常用止咳类中药儿童清肺丸的镇咳、祛痰、平喘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构橼酸喷雾法观察儿童清肺丸的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出法观察其祛痰作用;采用磷酸组胺喷雾法观察其平喘作用.结果:儿童清肺丸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次数和枸橼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次数,延长小鼠和豚鼠致咳潜伏期;儿童清肺丸中、低剂量可使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而高、中剂量可使磷酸组胺喷雾所致豚鼠哮喘的引喘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儿童清肺丸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

    作者:杜莹洁;陈会丛;钟雨秋;闫晓东;杨海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高糖负荷ICR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高糖负荷下ICR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使用含0、20、40、60mmol/L葡萄糖的人类输卵管液培养液(HTF)对ICR小鼠胚胎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2-细胞率、囊胚细胞率、囊胚细胞数的变化.选择显著抑制ICR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适宜葡萄糖浓度同时添加5%或10%左归丸含药血清体外作用于胚胎1-细胞,观察2-细胞率、囊胚细胞率、囊胚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胚胎细胞在添加0、20mmol/L葡萄糖的HTF培养基中可正常孵化、发育,在含40、60mmol/L葡萄糖的HTF培养基中发育受到明显损伤(P<0.05),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降低含40及60mmol/L葡萄糖的HIF培养基对胚胎发育的损伤(P<0.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胚胎细胞发育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在分子水平揭示了中医滋阴补肾方降糖作用的科学内涵.

    作者:郝璐;洪洁薇;张晗;王颖莉;许凯霞;牛婷立;冯前进;牛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裘昌林以脾虚论治发作性睡病经验

    裘昌林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治疗神经系统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重点介绍裘昌林教授以脾虚论治发作性睡病的经验.裘教授认为,本病与脾的关系为密切,脾气亏虚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也是其他证型的病理基础;本病常因虚致实,多为虚实夹杂之候;临床分痰湿困脾、阳气虚衰、肾元亏虚、气滞血瘀四型;治疗善用“温药”“开窍药”“豁痰熄风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裘辉;张丽萍;裘昌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手法整复经皮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进展

    总结手法整复经皮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以推广其临床应用.综述相关文献,从撬拨复位原理、发展沿革、手术要点技巧及术后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明显优势.撬拨复位固定法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微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如能系统掌握其技巧及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海舰;姚啸生;智猛;戚晓楠;杨鸫祥;于冬冬;孙广江;袁伟;张彦龙;张洪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丹参通脉方激活内质网应激途径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通脉方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增殖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凋亡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通脉方的心血管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应用HCY诱导HA-VSMC增殖,使用丹参通脉方干预,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RS通路中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C/EBP同源蛋白(CHOP)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丹参通脉方促进HA-VSMC凋亡;丹参通脉方可促进BIP、CHOP蛋白及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丹参通脉方可促进异常增殖的HA-VSMC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ERS相关凋亡通路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曹珊;陈芳;刘紫阳;冯龙;孙洁;沈晓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整理规范探索

    为更精确实现名老中医经验挖掘目的,笔者总结近年来此方面工作的经验教训,从病例来源整理规则、病历资料整理规则、不能忽视专家访谈、必不可少的预分析、记录建规则过程等方面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挖掘整理规范.笔者认为,在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中应用以上名老中医经验挖掘整理规范方法,可以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对中医临床知识的客观发现和应用起到帮助.

    作者:王丹妮;徐立然;李鹏宇;李政伟;吴涛;郭会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甘麦大枣汤对“怒”模型大鼠行为学特征的影响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怒”模型大鼠行为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甘麦大枣汤组和香芍颗粒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社会隔离与居住入侵方法进行“怒”模型大鼠复制.28d完成造模后,各组开始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其中,模型组、甘麦大枣汤组和香芍颗粒组继续以造模方法给予相应的刺激.香芍颗粒组大鼠灌服香芍颗粒药液(浓度为0.1g/mL);甘麦大枣汤组灌服甘麦大枣汤浓缩药液2mL;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均1次/d.各组均干预28d.观察体质量变化情况,同时运用旷场实验、攻击行为测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情况.结果:造模28d后,模型组、甘麦大枣汤组、香芍颗粒组较正常组体质量减轻(P<0.01);水平运动距离明显延长(P<0.05,P<0.01);直立次数明显增多(P<0.05);攻击次数、攻击时间显著增多(P<0.01);攻击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1);攻击行为总分增高(P<0.05).干预后,甘麦大枣汤组、香芍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的差异性显著(P<0.01),而甘麦大枣汤组与香芍颗粒组比较,各项指标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麦大枣汤通过改善“怒”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对异常“怒”发挥调整作用.

    作者:徐铭悦;倪红梅;何裕民;郭盈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病证关系的基础研究现状及引入中医体质维度的必要性

    目前,病证关系基础研究主要采用疾病模式,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模型等,揭示疾病背景下证候差异的生物学基础、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及证候对疾病发展、转归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证候差异研究因受疾病因素的影响,不足以揭示机体个体差异的本质,脱离体质研究个体差异有失偏颇;证候模型难以兼顾动态性和个体差异性两个方面,兼顾体质、疾病、证候3个因素的模型亟待开发;证候对疾病的影响尚缺少疾病“发生”阶段的研究,引入“体质”维度可完善发生阶段的研究.提出,突破目前的疾病模式,开展“体质”“证候”“疾病”3个维度的研究,探索体质个体差异对疾病和证候的影响,完善病证关系研究,体现中医个体化和治未病优势.

    作者:李玲孺;王济;李英帅;侯淑涓;王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肥疮”及相关病名考辨与“黄癣”中医规范名词“黄癞痢”的提出

    “肥疮”一名在中医古籍中的所指内涵较为混乱,除了指黄癣之外,有时还指“黄肌疮”、或“黄水疮”、或“燕口疮”、或“脑疳”、或“奶癣”、或“肥粘疮”.文章梳理了“肥疮”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医古籍中的不同内涵,按照名词规范单义性原则,有必要将其他含义剥离出去,由相应病名来指称.同时,指出“黄癞痢”比“肥疮”作为规范名词更符合名词规范的科学性、单义性原则.

    作者:刘涛;朱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