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伟;杜成旭;李冬瑞;刘三光;王文斌;刘建华
目的 比较乳腺区段切除术并腋淋巴结清扫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临床Ⅰ、Ⅱ乳腺癌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Ⅰ、Ⅱ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及乳腺区段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各50例.比较2组术后生存率、转移率、复发率、体力状况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1年及3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力状况评分均呈增高趋势,观察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生存质量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腺癌远期疗效优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江雨;郭炳勋;张静;马建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联合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肠梗阻诊治中的运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8-2012年收治的肠梗阻36例患者仅行腹部MSCT扫描(对照组),未行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2013-2014年收治的肠梗阻24例患者行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和MSCT联合诊断(泛影葡胺组).对比分析2种方法对肠梗阻诊断和确定梗阻部位的准确性.结果 对照组36例患者中,胃肠减压后肠梗阻症状缓解3例,其余33例肠梗阻未缓解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梗阻部位符合率69.7%(23/33);泛影葡胺组24例患者中,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后,X线立卧位追踪摄片示48h内肠梗阻缓解7例(24 h内造影剂进入结肠5例,24~48 h内肠梗阻缓解2例),其余17例肠梗阻未缓解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梗阻部位符合率94.1%(16/17).泛影葡胺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和梗阻部位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与MSCT在肠梗阻诊治中的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囊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解剖胆囊管实施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2例中顺利完成LC 138例,中转开腹手术1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无胆管损伤.结论 应用胆囊后三角入路有助于术中解剖和辨别肝外胆管的结构和变异,能有效预防胆管损伤及减少出血,是一种较安全、易掌握的LC方法.
作者:王付龙;侯爱军;刘岩青;肖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型糖尿病肠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2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肠病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便秘组(n=19例)、腹泻组(n=13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均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10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观察患者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粪便性状、伴随症状等参数,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便秘组总有效率84.21%,腹泻组总有效率100%;便秘组与腹泻组治疗后排便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型糖尿病肠病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且较安全.
作者:张晓娟;张洁;娄萍萍;宋庆芳;王战建;刘宽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包皮过长、包茎男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方法 因包皮过长、包茎行包皮环切术的成年男性70例(包皮过长男性50例,包茎男性20例),经包皮环切术后在包皮内板处取材2~3点,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检测及型别分析.结果 70例包皮过长、包茎成年男性患者高危型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45.7% (32/70);HPV18、16是主要的感染类型.按照≤29岁、30~39岁、≥40岁年龄段分组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型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年龄段间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0,P=0.258).包茎组男性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多重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包皮过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7、8.502,P=0.041、0.004).结论 包皮过长、包茎男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特别是在包茎男性中HPV多重感染更常见,出现持续感染的可能性更高.男性应尽早行包皮环切术,以减轻或避免高危型HPV对男性自身及其性伴侣构成的威胁.
作者:赵学英;刘学伟;翁韶波;杜昆;赵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又称低度恶性卵巢肿瘤,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是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BOT病理特点是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核分裂象及异型性,但缺乏破坏性间质浸润,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浸润性肿瘤之间,总体预后良好.BOT发病年龄比上皮性卵巢癌低10~15岁,目前对其治疗仍有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4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BOT,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琳;黄向华;张明乐;豆贝贝;张暄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蛋白结构域A(extra domain A,EDA)是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可剪切结构域之一,在机体的胚胎发育、血管生长、细胞迁移及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纤维化、血栓等多种疾病相关.现就EDA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EDA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蔡晶晶;王雅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室开展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圈活动,优化审方流程,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步骤,对静脉用药调配室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对比活动前、后平均每周审方环节差错件数,计算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并对效果进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结果 静脉用药调配室审方环节差错明显减少,由每周23件降至9件,同时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静脉用药调配室内部问题,减少了审方环节差错,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冯锐;郑颖;刘江;杜文力;高亚乾;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严重肺部感染的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危重症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患者82例,应用镇静和肌肉松弛剂配合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与病原菌目标治疗相结合,并采取积极的支持疗法.结果 82例神经外科危重症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病死率为14.6%(12/82).结论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的严重肺部感染,经积极的综合治疗能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陈鸿尤;曹作为;赵家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损伤,其中57.9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CT影像技术的应用加深了临床医师对跟骨骨折的理解,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跟骨骨折的类型,且随着手术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不断进步,对移位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常用的手术切口是经外侧扩展的“L”形切口,但此切口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连晓东;王海立;李升;骆阳;刘月驹;焦振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序贯式胰肠端侧吻合与传统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2种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方法 回顾分析95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组实施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65例,改良组实施序贯式胰肠端侧吻合30例,比较2组术后胰漏发生率.结果 95例术后共发生胰漏14例,其中传统组发生胰漏13例,改良组发生胰漏1例.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实施序贯式胰肠端侧吻合能够降低胰漏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边伟;杜成旭;李冬瑞;刘三光;王文斌;刘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肠道菌群因其庞大的数量、繁杂的种类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肠道微生态系统.无论是在肠道细菌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打破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小肠作为人体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菌群失调,将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赵东强;王泽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痛反应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预注生理盐水2 mL,B组预注0.1 mg/kg氯胺酮2 mL,C组预注0.2 mg/kg氯胺酮2 mL,D组预注0.3 mg/kg氯胺酮2 mL,30 s后静脉注射10 mg罗库溴铵.记录入室后10 min作为基础值,诱导药物注射完毕后0 min、1 min、2 min及插管后0 min、1 min、3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使用Chiarella法判定注射痛.结果 4组间注射痛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注射痛发生情况明显低于A组,D组注射痛发生情况显著低于B组(P<0.05).4组MAP、SBP、DB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HR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变化幅度明显减小,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氯胺酮可减缓罗库溴铵的注射痛,并且与注射剂量相关.随着剂量加大,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m,DACI)的关系.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突发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作为DACI组,同期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T2DM组,选取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入院后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压(blood pressure,BP),抽取空腹血检测血清镁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分析血清镁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DACI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及DACI组血清镁水平均下降(P<0.05);DACI组血清镁水平较T2DM组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ACI组血清镁水平与BP、FPG、HbA1c、TC、TG、LDL-C均呈负相关(P<0.05),与BMI及HDL-C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镁水平、BP、FBG及HbA1c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血镁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许金秀;郭宁宁;张云娜;王霖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治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个体化治疗的35例复治脊柱结核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10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5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8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原内固定物取出7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原内固定物取出再次内固定5例.术后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24个月,随访观察病灶治愈、植骨融合情况并分别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疼痛症状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28~4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治愈且术后植骨顺利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由入院后第1天(6.41±2.56)分降至术后第7天(3.20±1.48)分(P<0.05);患者终末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15.42士7.56)分较术前(65.34±25.48)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疗效.全面系统地评估术前状态、参考既往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药物及手术应对策略,可显著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是提高脊柱结核的复治疗效的关键.
作者:姚黎明;赵茜;刘丰胜;李卓;董昭良;贾晨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CST)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并确诊为AMI患者250例,采集其血液标本,检测CST水平,对比不同血浆CST水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ST高水平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CST低水平组(P<0.05);不同CST水平患者AMI后心绞痛或再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T水平变化是AMI患者治疗过程中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CST水平可准确反映AMI患者心脏功能,亦是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AMI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许涛;王慧莹;李莉;赵楚敏;宋月霞;徐爱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47.9%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前至少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7.1%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这些患者在围手术期停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可能发生血栓性疾病,而继续使用又会增加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在围手术期如何调整抗栓药物,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每个骨科医师面临的难题.现就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常用抗栓药物处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任玉腾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