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杜崇军;林乐涛

关键词:瑞替普酶, 心肌梗塞, 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瑞替普酶(reteplase ,r-PA)与尿激酶(urokinase ,UK)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抢救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UK治疗组和r-PA治疗组各58例,观察2组患者溶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再通率、ST段回落率、出血发生率、急性期病死率等.结果 6、12h再通率r-PA治疗组分别为86.21%、89.66%,UK治疗组为72.41%、7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的出血率、急性期病死率、ST段回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A治疗组和UK治疗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25±1.08)d、(8.48±1.5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PA对AMI的溶栓总体效果优于UK,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率并缩短溶栓时间,且r-PA具有给药方便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胃黏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分离率和复苏率的研究

    目的 探索提高胃黏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分离率和复苏率的培养流程.方法 应用145例尿素酶阳性、布氏肉汤培养基运送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75例随机接种于布氏肉汤固体培养基、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和脑心浸液固体培养基中,在37℃微需氧条件下培养7d,比较各培养基H.pylori阳性率;H.pylori经30%甘油布氏肉汤、30%甘油脑心浸液保存液-70℃冻存、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复苏后,观察不同保存液对H.pylori复苏率的影响.另选70例标本,通过初次培养、2次及3次接种的方法增殖H.pylori, -70℃冻存后再复苏,观察接种次数对H.pylori复苏率的影响.结果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的H.pylori阳性率明显高于布氏肉汤和脑心浸液固体培养基(P<0.01,P<0.05);H.pylori的复苏率在30%甘油布氏肉汤冻存液中高于30%甘油脑心浸液(P<0.05);经2、3次接种后冻存的H.pylori复苏率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布氏肉汤培养基运送、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接种和多次传代培养、30%布氏肉汤培养基保存、复苏时用哥伦比亚培养基接种培养的程序,明显提高临床H.pylori菌株的分离培养阳性率和复苏率.

    作者:王娜;张牧霞;赵萌;张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应用与护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神经外科领域里的应用已越来越广,作用也较为肯定.我科于2003-2009年之间,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患者1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海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12月100例行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应用心理、体位、功能锻炼等相结合的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术后残余尿量、留置尿管的时间和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6、10 d,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尿管的时间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恢复.

    作者:谢月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比较分析瑞替普酶(reteplase ,r-PA)与尿激酶(urokinase ,UK)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抢救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UK治疗组和r-PA治疗组各58例,观察2组患者溶栓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再通率、ST段回落率、出血发生率、急性期病死率等.结果 6、12h再通率r-PA治疗组分别为86.21%、89.66%,UK治疗组为72.41%、7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的出血率、急性期病死率、ST段回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PA治疗组和UK治疗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25±1.08)d、(8.48±1.5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PA对AMI的溶栓总体效果优于UK,可以有效减少出血率并缩短溶栓时间,且r-PA具有给药方便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作者:杜崇军;林乐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早期控制血糖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目的 评价早期控制血糖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意义.方法 选择GDM患者50例为观察组,进行早期血糖控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自妊娠开始在本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治疗至分娩.结果 观察组50例GDM患者经治疗后无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无1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酮症酸中毒、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观察组总剖宫产率52.00%与正常对照组剖宫产率4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多发生率6.00%与对照组正常发生率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正常发生率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通过饮食管理合理地控制血糖对GDM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建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院内真菌感染48例分析

    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而某些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手术等有可能使其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加上院内感染源比较集中,因而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其中真菌感染较常见,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为了解肿瘤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状况,现对我科2006年4月-2009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真菌感染的48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书学;董可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造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182 例手术眼, 分别记录手术医生、核硬度、超声总能量、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黏弹剂类型、灌注液、人工晶状体类型.术后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变化, 计算术后1周和3个月后细胞损失率,并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在术后1周与手术医生、核硬度和灌注液类型密切相关(P<0.05); 在术后3 个月与手术医生、核硬度和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为了减少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有必要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对手术医生应提高手术技巧、手术中应稳定前房、减少能量和机械损失;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作者:杨君红;俞颂平;章征;施天严;范大军;陈战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抑那通和内美通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总疗效、血清糖类抗原125、总主观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0% vs 84.72%,P<0.05);治疗后2组血清糖类抗原125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53.88±16.90)U/mL vs (30.77±8.40)U/mL, P<0.05; (52.07±12.34)U/mL vs (36.89±7.98)U/mL, P<0.05)],且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的总盆腔症状评分、总阳性体征评分和总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总盆腔症状评分的改变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低雌激素血症,而对照组则出现了闭经、月经紊乱、肝功能转氨酶升高和痤疮.结论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有低雌激素血症不良反应,临床用药要合理应用并及时处理.

    作者:赖筱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干病房老年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高干病房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表对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高干病房老年患者112例中,存在焦虑症状26例(23.22%)名,存在抑郁症状16例(14.29%),焦虑合并抑郁状态者9例(8.04%).相关影响因素有住院时间、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配偶状况、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结论 应重视高干病房老年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进展

    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在正常呼吸道的中段制造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用来解决患者呼吸道梗阻、痰多难以排出以及长时间的气管插管等问题,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1].气管切开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3或3~4气管状软骨之间做横行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形成人工气道.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原有气道的结构,空气进入肺脏的呼吸模式改变亦使肺脏产生了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患者多会出现呼吸道干涩、分泌物增多、痰液不易排出等情况.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做了相应的护理干预与研究工作.

    作者:安聪娟;张林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在预测急腹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与急腹症患者病情严重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的关系,进一步观察SIRS评分对预测急腹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93例患者分别予以SIR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统计,并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SIRS评分≥2分组,APACHEⅡ评分增高显著,与SIRS评分=0/1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组患者SIRS评分显著增高(P<0.05).入院第1、3天APACHEⅡ评分与SIRS评分明显正相关(P<0.01).SIRS评分=0/1/2分组患者无1例死亡;SIRS>2分时,死亡例数逐渐增高(1例),以SIRS评分为4时高(2例).结论 SIRS评分与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尤其SIRS评分≥2分与病情及并发症发生关系更为密切.支持SIRS评分是一个简单、独立、有价值的预后评分标准.

    作者:朱世纯;杜建华;李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月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60例,134例行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126例采用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duct exploration,LCBDE),对2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及适应证;但与EST+LC组患者相比,LC+LCBD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术式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LC+LCBDE手术比EST+LC手术在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对并发症的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微创效果肯定.

    作者:蒋月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肺部真菌感染是真菌的一种病.我院针对老年患者进行了相关感染因素的分析,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05年1月-2007年12月358份呼吸内科患者住院病历,其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8例 (10.6%),男性27例,女性11例 ,年龄60~94岁,平均77岁.

    作者:丁晓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80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的症状消退情况明显不同,其中治疗组的治愈时间为(6.89±3.26)d,对照组为(10.24±4.96)d;治疗组的新疹停发时间为(1.96±0.85)d,对照组为(3.85±1.67)d;治疗组的止痛时间仅为(2.96±1.43)d,对照组为(10.26±4.67)d;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治疗越早,临床症状减轻越明显,治愈越有效,严重后遗症也可有效避免.

    作者:韩耀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结果 术后仅3例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为胃癌.结论 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贲门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大部分同时存在浸润性癌,建议临床手术治疗.

    作者:季霞;张军;安尔丹;于亚威;陆其明;杨志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效果的长期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大样本量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3年的修复效果及成功率.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6年11月行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患者161例204颗牙的修复结果进行随访.结果 全瓷冠位于后牙区168颗(78%).临床修复效果较好,未发生全瓷冠核破裂及继发龋.32颗义齿出现并发症(16%),其中12颗(6%)发生严重并发症而修复失败.5颗基牙被拔除,丧失固位力重做4颗,瓷面破裂2颗,持续疼痛1颗.3年总成功率为93%.结论 二氧化锆全瓷冠凭借其可靠的性能,应用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全瓷冠修复.同时也应继续进行更长期的临床随访,以确定其长期修复效果.

    作者:卢宇;杨枫;严齐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股骨颈骨折的CT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临床上常用的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包括Garden分型、解剖部位分型、AO分型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不能全面、科学地反应骨折特点,因此对指导临床医师治疗股骨颈骨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CT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CT三维重建的方法可以清楚、直观的显示骨折特点.我们以股骨颈骨折CT三维重建为基础,参考Garden等常用股骨颈骨折分型,制定了一种新的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初步应用能够提高股骨颈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质量,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勇;陈伟;张奇;张雪松;张英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胃大部切除术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采用Billroth I式吻合术式组41例,采用Billroth II式吻合术式组39例,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术后出血,近侧瘀积,输出梗阻,肠粘连及综合评分情况.患者预后情况采用Goligher修改的Visick分类手术治疗效果评级,Ⅰ级预后良好,Ⅳ级预后差.结果 2组患者病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I式组术后处于II级状态的患者显著多于Billroth II式组 (P<0.05).2组术后吻合口出血、近侧瘀积、输出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illroth I式与Billroth II式创伤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综合利弊,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

    作者:彭振秋;兰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已成为目前为常用和为重要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方法之一.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广泛受累的病变,早期诊断日益受到关注,用无创的颈动脉超声检测简单、易行,患者乐于接受,尤其适用于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消退[1,2].目前关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及左心功能变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检测观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章建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不典型肝脓肿2例

    例1 男性,33岁,以发热、右上腹痛、全身发黄7d就诊,查体,体温38.5℃、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8 U/L、总胆红素52.16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5U/L.[1] 闫剑锋, 彭永军. 肝脓肿的CT征象分析[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15(4):188-190.[2] 李妙玲,孙兴旺,王秋萍,等. 肝脓肿的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4):472-474.

    作者:赵青;刘冲;贾丽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