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威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同时用煎过的药渣热敷肩部,对照组给予西药局部封闭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
作者:司瑞超;黄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思想,总结治疗奔豚病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方法:在笔者的临床资料中通过循证的方法,选取奔豚病的5个特殊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案例有其代表性,足可说明奔豚病的特点、类型及其治法.结论:奔豚病从“惊发得之”者主要为肾气奔豚;肝气奔豚有复杂难治之证,李根白皮降奔豚气有独特疗效;肝火旺性躁之人可引发肝火肝气上冲之奔豚;奔豚病可与其他病并发,急跑致胸中瘀血可并发奔豚病,惊恐病亦可并发奔豚病.
作者:徐成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癌性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气虚发热的本质与内涵、中医对癌性发热的认识,探索癌性发热与气虚发热的相通性.结果:癌性发热多以气虚为基本病机,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病机而设的以温补脾胃、升阳散火为主的治疗方法,癌性发热在辨治上与其有相通之处.结论:李东垣针对气虚发热的相关论述为癌性发热的辨治提供了参考.
作者:文赟;尚静;侯天将;由凤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法:统计《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所有药物,按类别归纳总结.结果:《神农本草经》中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共计57味,占总数的15.6%.结论:《神农本草经》对中药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中医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陈慧;张治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冠心病的正规ABCDE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疗效显著.
作者:鲍益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实施中医方法治疗;取同期常规对症治疗的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83,P<0.05);在中医疗效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前为(7.5±1.2)分,治疗后为(3.6±1.2)分,对照组治疗前为(7.6±1.1)分,治疗后为(5.8±1.3)分,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姜建国主编《伤寒论教材》中关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脉微弱”的相关“词解”和“此无阳也”相关“释义”的不妥之处.方法:结合仲景原文及伤寒大家之论,对比《伤寒论》第23条、27条、38条,并参考《伤寒论》“平脉法”篇,对此《伤寒论教材》“脉微弱”及“此无阳也”的认识进行辨析.结果:《伤寒论》第27条“脉微弱”之“微”绝非“微微、略微”之意,而是指“微”为阴脉,为阳气不足;“脉微、弱者,此无阳也”意在强调阳虚不可发汗.结论:此教材关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之“词解”及“释义”存在谬误,《伤寒论》“平脉法”篇对此之认识更接近第27条“脉微弱”的含义.
作者:李登岭;孔强;李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结合穴位刺血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合穴位刺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合他扎罗汀乳膏外涂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8.06%、87.10%,对照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5.48%、67.74%.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结合穴位刺血疗法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远峰;孙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两组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补肾促卵助孕汤有补肾养肝、促卵助孕作用,是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雨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从心主神明入手探析郁证的诊治规律.方法:将古代较有影响的相关理论加以挖掘整理,分析古代医家对郁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和前期的实验初步结论.结果:医家多从心主神明入手论治郁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仅可以统帅九窍,更可以主宰情志思虑等人体的精神活动,随着“心神一体”观的成熟,历代医家用心主神明的思想指导郁证等与神志有关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心主神明对郁证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悦;徐雅;关梓桐;刘兵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养阴润肺汤加减佐治肺阴亏虚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单纯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将联合养阴润肺汤加减治疗的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咯痰、咽干、消瘦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CD8+水平比对照组低,CD4+、CD4+/CD8+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肺阴亏虚型肺结核患者行养阴润肺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成思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对近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方式,检索1995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纳入和剔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文献,利用Note express 3.0和Epidata 3.1软件纳入文献信息,借助SPSS Modeler14.1对清洗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系网络模型、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28篇,得到方剂33首;通过频数分析得出用药频次高的依次是当归、黄芪、川芎、桂枝、鸡血藤、牛膝、地龙;频率大于25%,药物功效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归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肝经、脾胃经;关联分析得到符合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药对和药组分别有9条和4条.结论: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法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首选.
作者:李健;张媛媛;孙新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一套新的诊疗方法.方法:跟师学习,分析临床案例,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诊疗思路.结果:侯师从“脾虚食滞”入手,分未病、欲病、已病、病愈四时论治,融预防、治疗、调护为一体,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侯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侯江红;王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作为症状的“不寐”与作为病证的“不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不寐”“病证”“症状”三者的含义以及症状“不寐”与病证“不寐”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上的区别与联系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症状“不寐”与病证“不寐”二者的含义不同,后者在临床表现中可以包含前者;在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上,二者有异有同;阴虚火旺是其常见的共同病机;补虚和清热是其治法上的共同点.结论:通过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为临床“不寐”的治疗提供针对性的思路.
作者:闫永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对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的64.29% (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项痹病效果显著.
作者:易献春;张群华;袁锋;高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裴正学教授治疗结肠癌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收集病例,查阅文献,综合分析.结果:裴正学教授认为正虚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扶正固本是其治疗的基本法则;手术、放化疗是祛邪安正的必要手段;中医扶正固本与西医手术、放化疗的有机结合是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结论:裴正学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肠癌疗效显著.
作者:王静;王鑫;党会芬;张顺贤;吕鹏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消肿止痛贴贴脐配服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消肿止痛贴贴脐配服小柴胡汤治疗,对照组内服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贴配服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作者:吴积华;刘天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蓝芩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肠泰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感冒患儿,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5例,并对其辨证分型,分别服中成药(蓝芩口服液等)及抗病毒类西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的退热起效时间要优于中成药(P<0.05),但中成药的体温恢复时间、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及治疗总有效率都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应用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小儿风热感冒,虽起效时间较西药慢,但整体疗效较西药更为显著,该结果为中成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特优势提供了佐证,也为其他证型感冒的中成药治疗研究与评价提供了临床思路.
作者:叶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肝纤四项、肝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观察扶正柔肝汤对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TGF-β和PDGF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靶点,为该专病专方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实验基础,为该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初步依据.方法:选择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具有慢性乙肝病病史患者80例,符合本实验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扶正柔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安络化纤丸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纤四项、肝功能、TGF-β和PDGF.结果:①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候积分(舌脉除外)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尤以肝区不适、食欲不振为显著(P<0.01).③肝功能变化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量(STB)等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肝功能白球比例(A/G)、ALB较治疗前稍升高,提示治疗有效(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肝纤四项及TGF-β和PDGF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肝纤四项及TGF-β和PDGF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变化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HBV-DNA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柔肝汤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显著.
作者:王宗明;刘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服用自拟抗眩汤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治疗,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抗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肯定.
作者:齐作战;杨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