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芝;李青
目的:探讨外感后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拟清热化痰止咳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结果:经过60例治疗观察,治愈48例,占80%;显效7例,占11.67%;有效4例,占6.67%;无效1例,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结论:自拟清热化痰止咳汤是治疗外感后痰热咳嗽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刘玉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当前危重病研究课题之一.它是由多种危重症诱发的以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对本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的研究已到分子甚至基因水平,但在临床治疗上并无突破性进展,死亡率仍为50%以上[1].近年来许多医家从中医药角度探求治疗ARDS的途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夏红梅;尹卫华;宋雅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呕吐是一个症状,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笔者10余年来将中医经络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指压刺激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治疗呕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岩;陈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3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益气健脾、补肾利水之剂治疗1周后,观察尿蛋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尿蛋白(++++)16例,占 44.44%;(+++)18例,占50.00%;(++)2例,占5.56%.治疗后尿蛋白(+++)3例,占8.33%;(++)28例,占77.78%;(+)5例,占 13.89%.经χ2检验,结果P<0.05.结论:温阳利水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有效的.
作者:滕政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鼻窦炎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用鼻窦炎汤口服治疗,1日2次:对照组182例,用0.9%生理盐水500ml加青霉素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日1次,配合用2%麻黄素滴鼻液滴鼻,1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鼻窦CT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鼻窦炎汤对慢性鼻窦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建;徐光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909年,俄罗斯人科兹洛夫率探险队在黑水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掘大批文献,席卷而走.这批文献现藏于俄罗期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共有8000多个编号,系宋、夏、金、元时期的写本和刻本,其中绝大多数是西夏文献,也有数量可观的汉文及少部分其他民族文字文献,均属珍本、善本、孤本.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俄罗期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合作,共同整理、拍摄,陆续公布了这批文献的原件照片[1],使国内学者有缘目睹和接触这批珍贵文献资料.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医药文献,既有西夏文字的,又有汉文字的.西夏文医药文献共7件,分别为:俄藏号NHB.NO.6476(共20页)、NHB.NO.2630(共8页)、NHB.NO.911(共14页)、NHB.NO.4384(共9页)、NHB.NO.4979(共7页)、NHB.NO.4167(共2页)、NHB.NO.4894(余1页).
作者:惠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2年~2004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256例,经6个月以上随诊,疗效满意,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克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合肿瘤转移的现代研究,探讨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思路与方法.认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治疗应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微循环障碍,控制血栓形成,减轻组织水肿,增强药物直接抑杀癌细胞的作用;将肿瘤转移的病机归结为虚、瘀、毒、痰、湿、风等方面,提出了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化湿利水法、软坚散结法、以毒攻毒法、熄风通络法等.并对当前抗肿瘤转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志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取患者双侧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86.7%,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周君;梁云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小46岁,大69岁;病程短1年,长25年.临床表现:腹泻反复发作,腹痛下坠,腹胀纳呆,腰膝酸软,粘液稀便,排便不爽,舌淡苔白,脉沉迟.辨证属脾肾阳气虚衰型.X线摇篮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作者:杨学芝;李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喘息性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于肺炎好发季节,在西药抗感染等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五虎泻肺合剂(由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1,2]加减组成)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取得近期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62例及单用西药治疗的56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战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小柴胡汤是为众多医家喜用的名方,后世医家多认为是和解少阳而治少阳半表半里之方,现今的<方剂学>教材亦作为和剂的首方予以讨论.其实,本方通过变通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此举验案3则以示其治.
作者:欧阳真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乳腺增生症是乳房的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胀痛加重,经后减轻.本病在病理上包括乳腺小叶增生和慢性囊性增生.笔者据家传秘方,采用中药外敷内服治疗该症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常晓;石景洋;杜玉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马云枝教授是河南省著名脑病专家,省中管局优秀专家,从事临床30余年,运用镇肝熄风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偏侧舞蹈症屡获神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多年,从中窥其一二,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左庆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药五味是中药性能的一个方面,它是直接从药物所具有的味来确定的,但实际上,它不仅表示药物的实际性能,同时还反映各种药物具有的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若干规律性的联系.随着祖国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有必要加强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此以<中药学>教材[1]为依据,以书中所载48种咸味药为研究对象,从药物来源及药用范围、咸味药与中药四性及归经关系、咸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咸味药的配伍作用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作者:于培明;田智勇;陈随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以升白汤为主的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3例作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芬;胡天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证候中一个常见的实性证候,在气候潮湿、高温多雨的地区容易发生,尤其在岭南地区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于纵恣口腹、偏嗜肥甘或嗜食辛辣等导致脾胃损伤、蕴湿生热者也逐渐增多.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脾胃湿热证的病因与发病,探讨其疾病分布规律,有助于推动中医脾胃学说理论的发展,提高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论治水平.
作者:吕冠华;劳绍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经筋指十二经筋.湿热痹阻经筋,是指湿热之邪痹阻十二经筋的循行线路所出现的痹证,称为湿热痹.桂白泽防汤是笔者在白虎加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当归、姜黄、防己、泽泻而成.该方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作用.笔者多年来用该方治疗湿热痹阻经筋所出现的腕、肘、肩、头、膝、股、踝、腰等部位的湿热痹上百例,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华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2001年以来,笔者试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乙型肝炎ALT升高6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仁义;蒋燕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脑震荡后遗症邓某某,男,40岁.6年前劳动时不慎摔伤,后脑着地,顿时昏厥,继之头痛、呕吐,即由亲属抬至当地医院救治.经治疗神智清楚,呕吐亦止,住院2个月,一般症状消失而出院.出院后仍经常头痛、头昏,甚则恶心欲吐,夜寐欠安,神疲乏力,屡服中西药物,仅收一时之效.
作者:于潇;张奉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