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乳腺癌TAM疗后综合征68例

高绍荣;夏海平;张华;杨君田

关键词:乳腺癌TAM疗后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应用
摘要: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已上升到第二位.内分泌疗法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绝经前患者服用后出现月经停止,并随之出现情志异常、烦躁易怒、烘热汗出、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和记忆力减退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12月,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乳腺癌TAM疗后综合征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1].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在西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该病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80例

    近2年来,笔者运用自拟中药消疒徵方内服加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灵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概况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白血病及其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概述如下.

    作者:马东梅;陈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1例报告

    刘某,女,76岁,出诊病人.患喘息性支气管炎20余年.接诊时病人已经昏迷,口唇、鼻尖部、四肢末梢紫绀呈黑褐色,双手紫绀已蔓延至手掌,呼吸急促,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体温36.2℃,血压18.7/8.66kPa.听诊:心律齐,心率136次/min,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湿性口罗音,腹部膨隆,叩诊呈浊音,双下肢足踝部及脚面指凹性浮肿Ⅱ°.

    作者:李学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伤寒论》方按八纲分类法之滥觞

    对<伤寒论>方的分类,古往今来有多种类分法,其中较有意义的一种,就是按八纲类方.按八纲类方,即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法早滥觞于宋*许叔微<伤寒发微论>,按表里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简略分类.

    作者:杨金萍;罗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杨志敏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的观察认识和治疗经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失眠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失眠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并且大大增加了罹患其他疾病的危险,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已经构成值得关注的医学及社会问题.

    作者:林浩;老膺荣;李显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

    1998年3月~2004年5月,我们对35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应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脑明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璇;陈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寿世保元》运用补中益气汤评析

    <寿世保元>中广泛运用补中益气汤,通过对其中的医案及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总结了该书运用的补中益气汤在各科病症中的分布特点,适应证的病因、病性、病机、病位以及用药等方面的特点与使用规律.

    作者:江耀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临床比较难治疾病之一,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及遗传因素有关.自2000年7月~2004年10月,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该病4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淑美;赵先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不寐90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针刺、耳穴、中成药联合治疗不寐的疗效,将90例病例根据不同的病因分为5种证型(肝郁化火、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心虚胆怯),分别采用疏肝、补益、滋阴、清热、化痰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治愈率占87.8%,好转率占12.8%,总有效率为100%.表明上述综合疗法治疗不寐疗效确切.

    作者:韩红军;师祚;赵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拟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腹部疼痛、胀满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泛酸等为主要表现.笔者用自拟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12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炎;李金水;任金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生物全息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20例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症.笔者自1995年~2004年,采用生物全息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勇;高洪英;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方医学新论

    认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所指出的医经医学和经方医学是中医学的两大源头,而<伤寒卒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则是经方医学的代表著作.经方具有三定律:一是方剂是复杂成分药物;二是方剂的复杂成分在体内运动、变化和发挥作用符合药理学的基本规律,并有其特点;三是方剂的运用有一定指征.这三定律可以作为新时期经方医学的理论基础.后指出经方的剂量和煎服法有严格的规定,可通过测试进行现代计量描述.

    作者:贺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张德超老中医应用经方验案举隅

    家父张德超老中医,少受庭训,后深造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曾师事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尽得其传.家父对仲景学说研究造诣较深,擅用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及急重症,此择其验案6则,以飨同道.

    作者:张荣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议《外感温热病篇》顾护阳气的思想

    <外感温热病篇>为清代医家叶天士所作,叶氏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在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等方面成就卓著.其不仅对温热病治疗过程中养阴和护阴等有独创性的见解,而且对温病治疗过程中阳气的调护也有较详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有关养阳、通阳、温阳及针对体质用药、慎防伤阳等一系列顾护阳气的理论.

    作者:朱俊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法在急性出血性中风中的运用探讨

    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活血化瘀治疗的时间窗以及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活血化瘀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运用及一些关键性问题.

    作者:聂斌;李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医按摩发展史概述

    远古时代,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按摩可以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从而奠定了按摩医学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有10余篇论及按摩,说明按摩疗法在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后,按摩医学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出现了今天这样生机勃勃的局面.现就按摩发展史概况简述如下.

    作者:彭联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医古胃病名源流探析

    结合历代文献记载,对古胃病名归类分析.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不同,分别从气机逆乱、胃腑失畅、胃失受纳等方面,对16种古胃病名进行探讨,为发掘祖国医学,加深中医脾胃病的研究提供资料.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拟缩宫截血方治疗流产术后恶露不尽46例临床观察

    自2002年3月~2004年9月,笔者对人工或药物流产术后1周以上恶露未尽的病人46例,采用自拟缩宫截血方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赖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步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118例临床观察

    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觉知觉障碍等.近几年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118例,获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海燕;张秀范;张春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