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联群
刘某,女,76岁,出诊病人.患喘息性支气管炎20余年.接诊时病人已经昏迷,口唇、鼻尖部、四肢末梢紫绀呈黑褐色,双手紫绀已蔓延至手掌,呼吸急促,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体温36.2℃,血压18.7/8.66kPa.听诊:心律齐,心率136次/min,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湿性口罗音,腹部膨隆,叩诊呈浊音,双下肢足踝部及脚面指凹性浮肿Ⅱ°.
作者:李学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寿世保元>中广泛运用补中益气汤,通过对其中的医案及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总结了该书运用的补中益气汤在各科病症中的分布特点,适应证的病因、病性、病机、病位以及用药等方面的特点与使用规律.
作者:江耀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由于长期代谢紊乱控制不良引起下肢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的损害,加之感染就形成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DF是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DM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国DM患者并发足坏疽者占2.8%~4.5%.
作者:杜保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伤寒论>方的分类,古往今来有多种类分法,其中较有意义的一种,就是按八纲类方.按八纲类方,即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法早滥觞于宋*许叔微<伤寒发微论>,按表里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简略分类.
作者:杨金萍;罗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口渴,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反映着人体津液的盛衰及输布状况.根据<伤寒论>的记述,将口渴分成两大基本病机,一为热盛伤津,阴液不足;一为邪气阻滞,气失布化.按这两大病机,根据邪所在脏腑经络的不同及邪气性质的不同,结合<伤寒论>条文所描述的具体症状,又细分为不同具体病机进行归类辨析.另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机体水钠代谢失常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变化方面,浅要分析了中医各种类型的口渴,对有关口渴疾病的辨证施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蔡少娜;陈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临床比较难治疾病之一,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及遗传因素有关.自2000年7月~2004年10月,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该病4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淑美;赵先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2年来,笔者运用自拟中药消疒徵方内服加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灵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98年3月~2004年5月,我们对35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应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脑明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璇;陈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病人均为我科1998年12月~2003年12月住院病人,均符合1998年修订的国际标准(朱盛修,等.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2).其中男53例,女19例;年龄16岁~52岁;右上肢32例,左上肢18例,右下肢2例,其中包括双上肢离断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21例,电锯伤17例,三角带绞伤8例,铡伤4例,其他原因伤2例.
作者:任书信;逵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家父张德超老中医,少受庭训,后深造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曾师事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教授,尽得其传.家父对仲景学说研究造诣较深,擅用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及急重症,此择其验案6则,以飨同道.
作者:张荣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99年10月~2004年2月,笔者采用结肠灵Ⅱ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116例,获效满意,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魏明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82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白血病及其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概述如下.
作者:马东梅;陈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近5年来,笔者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因不能耐受或忌用硝酸酯制剂的病人35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谈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制作大鼠膜性肾病模型,观察健肾片对膜性肾病大鼠血清IL-6、TGF-β1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健肾片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组,用C-BSA免疫造模,以肾炎四味片为对照,灌胃给药,眼眶取血,代谢笼留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TGF-β1,同时测定相关指标及肾组织学检查,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健肾片组血清IL-6、TGF-β1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健肾片治疗慢性肾炎、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的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
作者:易岚;万晨旭;王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结合历代文献记载,对古胃病名归类分析.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不同,分别从气机逆乱、胃腑失畅、胃失受纳等方面,对16种古胃病名进行探讨,为发掘祖国医学,加深中医脾胃病的研究提供资料.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一切阻疽.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保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活血化瘀治疗的时间窗以及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活血化瘀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运用及一些关键性问题.
作者:聂斌;李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失眠的发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失眠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并且大大增加了罹患其他疾病的危险,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已经构成值得关注的医学及社会问题.
作者:林浩;老膺荣;李显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症.笔者自1995年~2004年,采用生物全息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勇;高洪英;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