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沈瑞子;叶红萍;黄玉香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补肾散寒方, 甲氨喋呤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散寒方.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DAS-28皆有下降,ESR、CRP亦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2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诸灵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病条辨》脾疟病证探讨

    《温病条辨》对脾疟病证的论述见于中焦篇,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睥不运湿,聚而生痰,复感疟疾而致.《温病条辨》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种汤证,分别为黄连白芍汤证、露姜饮证、加味露姜饮证.

    作者:张磊;李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癀片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89例

    目的:观察新癀片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局部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冲洗、外用碘甘油消炎、止痛及口服头孢他美酯片治疗.治疗组取适量新癀片研磨成的粉末置入盲袋内,再口服新癀片,每次3片,每天3次.两组均连治疗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癀片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疗效显著,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王忠献;蔡君;谢春回;卢惠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补肾散寒方.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DAS-28皆有下降,ESR、CRP亦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作者:沈瑞子;叶红萍;黄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体会

    痰湿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多见分型,其发病机理以肾虚精血不足为本,痰湿脂膜阻络为标.故在治疗中注重从痰论治,以补肾固冲为根本,兼以健脾利湿、化痰调经.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其月经周期变化,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洪芳;龚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障眼明胶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56例

    目的:观察障眼明胶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212眼)确诊为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100眼)和治疗组(56例112眼).对照组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及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障眼明胶囊口服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障眼明胶囊治疗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能疗效显著.

    作者:张健;欧阳云;翁小涛;文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常规应用抗凝血、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与低盐、低脂饮食,并配以心理疏导,嘱忌酒戒烟,适当运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MSE评分、SDS评分.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②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提高,SDS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王春梅;孟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低频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

    目的:观察低频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低频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婉容;黄臻;陈佩顺;高燕;陈家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普济消毒饮加外用大青膏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33例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加减口服加大青膏外用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普济消毒饮,另外用大青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有效率为88.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普济消毒饮加外用大青膏治疗腮腺炎性睾丸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杰;高兆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越鞠丸在皮肤科的应用

    越鞠丸行气解郁,主治诸郁,现代越鞠丸不仅广泛应用于因郁所致内科疾病中,而且还能治疗因郁而成的痤疮、黄褐斑、扁平疣、黑变病、斑秃等皮肤科病症.

    作者:郭锦晨;段雷;戴瑶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通法治疗虚寒型便秘验案举隅

    便秘的治疗,应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绝不能一味的荡涤积滞,一并通下.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主凝滞收引,阴寒凝结肠道则糟粕不行,肠道传导失常则发为虚寒型便秘.温通法在虚寒型便秘的治疗中病证相参,方从法出,药证相对,从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合理辨证施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途径之一,临床应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针剂和中成药应用于临床,配合针灸、康复疗法等治疗,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张贺;梁健芬;梁新安;张兴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灯盏花素.测定两组起病第3天、第7天血清SOD和MDA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前SO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增高,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SO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治疗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通过显著提高SOD活性和明显降低MDA水平,提高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作者:李晓阳;刘亚东;练生利;李德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学思路探讨

    目前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遗传学研究开展得较少.将NAFLD遗传学研究技术、方法、成果与中医药相结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基于转化医学的理念,将实验室与临床相结合,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探寻以临床实践为根本的中医药防治NAFLD的遗传学基础,将中医实践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二者相互影响,更能促进实现中医诊治NAFLD的客观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余瑶;杨钦河;王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布与影响因素关系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各种相关因素关系的调查,为缺血性中风病的早期诊治及长期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4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量表,按住院第1天、第10天,出院1个月、3个月,共4个时间点进行资料收集,结合病例的基线资料,观察各个证候分布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的合并病中以高血压痛多,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次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短暂性脑缺血所占比例偏低;证候与血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要分期而且要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有目的的进行治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李岩;孙景波;闫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以舒筋通络,益气活血、化瘀通经为治疗原则,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针刺所选外关交阳维脉,为手少阳经穴,可疏通肩、手部经络气血,起到通行经络气血消肿止痛作用;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肩髃为手阳明经穴,交于阳跷脉;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三穴对于,调节患肢血流,减轻疼痛反应等均有很好疗效.因此现代研究热点多为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手段特别是早期康复的综合治疗,并且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

    作者:励志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防治宫颈HPV感染的研究进展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面对HPV持续感染的治疗主要有HPV疫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但效果仍待进一步临床验证.综述近10 a国内外有关中医药对HPV的研究文献也为治疗HPV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静;任青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敦煌遗书中儿科医方阐述

    在以佛书为主的敦煌文献中保留着大量的医学文献,这些医学卷子中载有大量中医方剂.儿科医方只占一隅,但在少数的儿科医方中却阐述了大量儿科疾病,痢疾方中凸显清、涩治要;马骨灰外涂活血、凉血,治疗小儿疮;人参煎汤治疗小儿霍乱;小儿夜啼法术治疗有奇效;疫病治疗就地取材,并以经方佐证阐述敦煌医方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嘉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巴韦林联合釜底抽薪散治疗疱疹性咽颊炎50例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釜底抽薪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符合疱疹性咽颊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退热、口腔护理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喷剂联合贴敷釜底抽薪散,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釜底抽薪散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新春;冯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论述的养生理论丰富多彩,为人类健康、预防保健作出巨大的贡献.保持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营养均衡,情志得调,气血流畅,就会内脏机能平衡、协调,保持身体健康,人们要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主动地适应自然界,劳逸适度避免劳心劳体,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保持身心健康人体阴阳平衡,方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重视顺其自然、养肾精调脾、不妄作劳等,体现了自然而然的养生理论.

    作者:李菊芳;董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