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赵纯成;周钢;李远洪;胡毅

关键词: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EVB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其中,出血组(n=36)和非出血组(n=56).统计分析EV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程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病因等其它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胆红素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预测EVB发生的重要指标.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6例进行临床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治疗,其中,有120例患儿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呈现正常状态;另外6例患儿通过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每个年龄段的患儿中都会发病,但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为常见,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为:皮肤黏膜出血、血肿、瘀斑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等一些不良反应,将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伟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全口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口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实施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实施修复前后的全程心理干预,并与仅进行常规修复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在戴用3个月后,与戴用1个月相比在外观、语音、固位、舒适性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咀嚼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干预组在戴用1个月和戴用3个月时与相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在外观、语音、咀嚼、舒适性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固定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全口义齿修复的满意度.

    作者:郑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级、二级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三级康复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的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访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FMA、MBI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级康复技术可明显提升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产儿血清电解质紊乱状况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早产儿电解质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时指导临床正确补充电解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5例早产儿进行常规血生化分析,分别于生后3d内、4d-7d、8d-14d进行血钠、钾、氯、钙测定.结果:255例早产儿中,3d内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99例,占38.82%,其中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4d-7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85例,占33.33%,其中低钾、低钠、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8d-14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27例,占10.59%,发生率以低钠、低钙血症居高.结论:新生的早产儿易发生低钙、低钠、低氯、高钾血症,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低钙、低钠、低钾血症,并且胎龄及体重越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越高,同时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监测早产儿血清电解质有利于指导临床对电解质紊乱的患儿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陈新瑶;莫焕桐;郭佳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应用ERCP治疗7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70例,设为观察组,收集其病因、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者总体有效率为94.3%(66/70),对照组为95.7%(67/70);观察者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高龄不应作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禁忌.

    作者:何永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平地行走状态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鞋内压力的特点

    目的:探索匀速直线平地行走状态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鞋内压力的特点.方法: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神经病变组及合并神经病变组.入组患者在恒定速率(1km/h)及斜率(0度)的跑步机上行走,取行走中间过程的6次步态周期.通过F-Scan分析软件对6次步态取足底压力各个参数的平均值.除常规足底分区外,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特点,本文将足底重新分为前足、中足、足跟及外侧足、内侧足.结果: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走中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明显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分别97.6±29.9cm2和80.2±20.2cm2,P=0.021),接触时间亦显著大于无神经病变组(分别829.8±85.3ms和768.1±69.1ms,P=0.002).但峰值压力、峰值压力出现的时刻、体重矫正后的大应力、应力出现的时刻及压力时间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力时间积分在神经病变患者中显著升高(分别69.7±8.5%BW/s和61.6±10.7%BW/s,P=0.003).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足/足跟应力、外侧足/内侧足以及前外侧足/前内侧足应力比值均显著升高.特别是外侧足与内侧足应力比值在神经病变组中上升为明显(0.73±0.21 vs.0.90±0.30,P=0.009).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平地匀速行走中足底压力向外侧足倾斜,外侧应力与内侧应力的比值较能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足底压力分布的异常.

    作者:方芳;王冬梅;李志欢;严率;顾鸣宇;彭永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发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发热待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评价PCT和hs-CRP对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 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2.4%、92.8%和75.7%,hs-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8.8%、83.9%和60.0%.结论: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二者检测可用于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因学诊断,PCT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

    作者:徐志锋;余梅娟;李志全;陈荣健;李国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中护士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目的:了解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胰岛素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胰岛素泵的使用技能.方法:选取我院10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其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的调查,总结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结果:大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不准确,小部分人对胰岛素使用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准确.结论:加强非专科护士对胰岛素泵的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作者: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75%是女性患者.我国患病率0.32%-0.38%,累计超过450万人,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RA的特征性改变是先引起滑膜的渗出性炎症改变,逐渐侵及软骨和骨,炎症对称性地从小关节进展到大关节,终在疾病后期导致关节损坏、并伴有软组织损伤.起初的症状包括指关节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部位有晨僵[1].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损伤,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部、神经系统疾病、心包炎、淋巴腺炎、血管炎等.因此,R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是非常重要的[2].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并积极有效的处理液体外渗,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方法:根据外渗的部位、程度、外渗液体的性质,有针对性的采用局部清创和选用特效外敷药物并加强对外渗部位的护理.结果:33例液体外渗患儿经局部处理后,除一例钙剂渗漏留轻微黑点外,其余创面愈合均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液体外渗并积极有效的处理,对促进其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文静;宋相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治疗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仅使用腹腔镜手术,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使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有效为62.8%,复发率为8.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有效为33.3%,复发率为30%;对照组治疗后有9例患者受孕,有效率为64.2%,观察组治疗后有13例患者受孕,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有7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检查转氨酶有9例升高,总计副作用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检查转氨酶有2例升高,总计副作用发生率为14.2%.以上情况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运用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高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自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升高值越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越明显,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也越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率.方法:对经过系统超声检查所发现的胎儿畸形96例的声像图进行研究,并将产前产后进行比较.96例胎儿畸形中共有92例诊断完全符合(仅4例漏诊),确诊率为95.83%,其中包括单发畸形有75例,复合畸形有13例,多器官畸形有5例.结果:96例胎儿畸形中共有92例诊断完全符合(仅4例漏诊),确诊率为95.83%.结论:系统超声可以有效观察到胎儿的发育情况,是诊断胎儿是否畸形的佳方法,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赖祝琴;杨振宇;黄芳;罗萍;汪玉丽;周杰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1.3%,与对照组46.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之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Ⅲ-Ⅳ)略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期延长,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覃莉;黄海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8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8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小儿支气管异物的特点、高发年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异物的取出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气管异物吸入以1-3岁患儿居多,与其它年龄段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本组86例患儿中来自农村的患儿77例,占89.53%,其分布与年龄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儿分别经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79例,直达喉镜取出异物6例,1例异物难以取出,转胸外科行开胸手术取出,异物所在部位分别位于左支气管38例,右支气管41例总气管7例,异物包括花生、碗豆、玉米、笔帽、动物性异物等,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重要依据是病史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及时确诊完善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麻醉方式及熟练的技术是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水平 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步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71 亿人罹患糖尿病,到2030 年患病人数可能倍增达3.66 亿人,而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现已达4000多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入世界三大疑难病之一[1].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社区综合性管理与控制高血压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社区防治问题.方法:在徐州市泉山区泉山社区对其中35-75岁的居民作高血压普查,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二年的药物及健康教育指导的随防.结果:高血压管理率为75%,控制率为36.5%,服药率为70%.未治疗者中高血压控制率平均达23%,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高血压管理率增高,但控制率下降的趋势.结论:高血压从年轻时效果好,可提供药物干预.

    作者:吴新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损伤预后良好率为67.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钠血症、合并伤和术后感染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康复训练到位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德胜;莫祖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控制和达标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为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控制率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在双桥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两个社区,对三十岁以上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教育,体检,建档,回访,再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总结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的作用.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0%,干预后为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相关危险因素也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提高知晓率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瑞华;陈红楠;朱松岩;唐小兵;付淑华;崔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对生化指标检测的影响

    目的:分析血清样本中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浓度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健康志愿者的复合血清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总胆固醇(TCH)、尿酸(UA)、血糖(Glu)、肌酐(Cr)及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可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干扰.结论: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可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干扰,因此在解释检验结果时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干扰因素.

    作者:梁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