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王冬梅;李志欢;严率;顾鸣宇;彭永德
目的: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6例进行临床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治疗,其中,有120例患儿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呈现正常状态;另外6例患儿通过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每个年龄段的患儿中都会发病,但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为常见,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为:皮肤黏膜出血、血肿、瘀斑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等一些不良反应,将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伟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口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实施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实施修复前后的全程心理干预,并与仅进行常规修复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在戴用3个月后,与戴用1个月相比在外观、语音、固位、舒适性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咀嚼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干预组在戴用1个月和戴用3个月时与相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在外观、语音、咀嚼、舒适性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固定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全口义齿修复的满意度.
作者:郑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有效缓解心绞痛的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发热待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评价PCT和hs-CRP对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 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2.4%、92.8%和75.7%,hs-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8.8%、83.9%和60.0%.结论: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二者检测可用于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因学诊断,PCT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
作者:徐志锋;余梅娟;李志全;陈荣健;李国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社区防治问题.方法:在徐州市泉山区泉山社区对其中35-75岁的居民作高血压普查,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二年的药物及健康教育指导的随防.结果:高血压管理率为75%,控制率为36.5%,服药率为70%.未治疗者中高血压控制率平均达23%,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高血压管理率增高,但控制率下降的趋势.结论:高血压从年轻时效果好,可提供药物干预.
作者:吴新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血清样本中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浓度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健康志愿者的复合血清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后,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总胆固醇(TCH)、尿酸(UA)、血糖(Glu)、肌酐(Cr)及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可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干扰.结论:胆红素、抗坏血酸、血红蛋白可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干扰,因此在解释检验结果时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干扰因素.
作者:梁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皮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75%是女性患者.我国患病率0.32%-0.38%,累计超过450万人,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RA的特征性改变是先引起滑膜的渗出性炎症改变,逐渐侵及软骨和骨,炎症对称性地从小关节进展到大关节,终在疾病后期导致关节损坏、并伴有软组织损伤.起初的症状包括指关节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部位有晨僵[1].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损伤,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部、神经系统疾病、心包炎、淋巴腺炎、血管炎等.因此,R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是非常重要的[2].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采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60例,用TCD和颈动脉彩超联合检查为A组,单独使用TCD检查的为B组,单独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为C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采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范围比单独使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范围广,能清楚检查出患者的情况.结论: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影像依据,可将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广泛应用于对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诊断.
作者:牛庆东;王雪梅;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71 亿人罹患糖尿病,到2030 年患病人数可能倍增达3.66 亿人,而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现已达4000多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入世界三大疑难病之一[1].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并积极有效的处理液体外渗,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方法:根据外渗的部位、程度、外渗液体的性质,有针对性的采用局部清创和选用特效外敷药物并加强对外渗部位的护理.结果:33例液体外渗患儿经局部处理后,除一例钙剂渗漏留轻微黑点外,其余创面愈合均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液体外渗并积极有效的处理,对促进其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文静;宋相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自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升高值越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越明显,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也越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级、二级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三级康复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的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访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FMA、MBI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级康复技术可明显提升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作者:卢增停;马钧阳;曾丽蓉;钟梅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自从2001年丹麦外科医生Kehlet率先提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这一理念以后,革新了近100年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思维和行为原则,迅速被欧美各国医生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一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结直肠切除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典范之一[1-3].
作者:邓选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严重踝关节骨折的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57例资料完整的严重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Denis-WeberAO进行分型,采用内外踝联合手术内外踝双切口,首先进行外踝骨折复位,采用1/3重建钛板或者管型钢板进行固定,内踝根据骨折情形选择1-2枚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如腓骨出现粉碎性多块骨折,可酌情采用多段固定的方法,对于后踝骨折位移不明显骨折未超出关节面的1/3位置可不予特殊处理,对于位移超过3mm或者超出关节面1/3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复位,再通过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患者术后3d后可指导患者酌情进行床上功能恢复性锻炼,术后6 周后酌情开始进行部分负重康复锻炼.结果:本组57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6月至24月回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在10周至12周,对患者按照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57例患者中,优45例,良10 例,可 2例.结论:采用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手术效果比较满意.在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骨折分型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法,同时对患者韧带损伤情况也应进行统筹考虑,并进行对症处理,提升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CT测定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症肺炎75例,其中细菌性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25例,支原体肺炎10例,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PCT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PCT值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CRP显著低于细菌性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WBC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P<0.01).重症细菌性肺炎上述三项指标恢复期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值,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血清PCT浓度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可随病情的控制而逐渐降低,P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作者:刘红霞;王英宏;邓永洪;李小玲;刘仁红;肖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小型实验室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方法:采用BHC-1300IIA/B3二级生物安全柜,可调式微量移液器,37±1℃电热恒温水温箱,KaytoRT-3900全自动洗板机,Multiskan Mk3全自动双波长酶标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抗-HCV.结果:各组抗-HCV阳性率分布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区流行基本稳定.
作者:张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置管加注入尿激酶对多房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多房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CT引导下微创置管加注入尿激酶,对照组患者直接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胸腔积液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多房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微创置管加局部用药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疗效高,时间短,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作者:潘德超;孙亚林;赵金英;贾瑞申;丁树宇;袁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社区人群预防和有效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为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控制率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在双桥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两个社区,对三十岁以上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健康教育,体检,建档,回访,再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总结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的防治中的作用.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24.0%,干预后为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相关危险因素也得到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提高知晓率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瑞华;陈红楠;朱松岩;唐小兵;付淑华;崔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