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皮加

关键词:早期, 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肢体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波改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平板运动试验中,T波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取运动后发生T波对称高尖,持续时间>4min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运动后T波低平或倒置,持续时间>4min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1-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脉造影阳性率.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研究组(90%)显著高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后T波对称高尖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对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初筛,从而早期发现冠心病,价格便宜,易于开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清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对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喉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SAS和SDS量表得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GOS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差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损伤预后良好率为67.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钠血症、合并伤和术后感染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康复训练到位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应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德胜;莫祖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医改后承德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的利用状况及群众的满意度,从群众的视角分析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河北省承德市某县所属的5个乡1200名居民进行医改前后医疗状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近百名村民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居民对于乡镇卫生院这一基层的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居民患病时首选机构的服务现状存在极大的不满,尤其是医疗技术人员的服务态度、诊疗技术水平及药品种类等.结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刘卫云;程志国;刘学军;安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是一组依赖锌的糖蛋白酶类,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与组织重构.MMP-9是MMPs家族中的一员,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动态平衡.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erand factor,VWF)是存在于血浆、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颗粒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浆成份参与凝血相关的生理功能.二者在一些病理损伤中,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现就此二者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袁加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71 亿人罹患糖尿病,到2030 年患病人数可能倍增达3.66 亿人,而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现已达4000多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糖尿病列入世界三大疑难病之一[1].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19例临床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早期同等病情的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34.1±18.7)h,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48.2±21.3)h,有9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4例.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湖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CD和颈动脉彩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采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60例,用TCD和颈动脉彩超联合检查为A组,单独使用TCD检查的为B组,单独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为C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采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范围比单独使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范围广,能清楚检查出患者的情况.结论: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影像依据,可将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广泛应用于对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诊断.

    作者:牛庆东;王雪梅;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多发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75%是女性患者.我国患病率0.32%-0.38%,累计超过450万人,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RA的特征性改变是先引起滑膜的渗出性炎症改变,逐渐侵及软骨和骨,炎症对称性地从小关节进展到大关节,终在疾病后期导致关节损坏、并伴有软组织损伤.起初的症状包括指关节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部位有晨僵[1].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损伤,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肺部、神经系统疾病、心包炎、淋巴腺炎、血管炎等.因此,RA早期、可靠的诊断对于采取适当的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不可逆的关节损坏是非常重要的[2].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产儿血清电解质紊乱状况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早产儿电解质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时指导临床正确补充电解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5例早产儿进行常规血生化分析,分别于生后3d内、4d-7d、8d-14d进行血钠、钾、氯、钙测定.结果:255例早产儿中,3d内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99例,占38.82%,其中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4d-7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85例,占33.33%,其中低钾、低钠、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8d-14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27例,占10.59%,发生率以低钠、低钙血症居高.结论:新生的早产儿易发生低钙、低钠、低氯、高钾血症,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低钙、低钠、低钾血症,并且胎龄及体重越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越高,同时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监测早产儿血清电解质有利于指导临床对电解质紊乱的患儿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陈新瑶;莫焕桐;郭佳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痛1例,超声检查阳性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下肢肿痛8例,腓肠肌压痛6例,超声检查阳性9例,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12.4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荷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血清胆红素浓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1-01-2012-01-31期间,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一支或是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内径减少≥50%者,其中按照其主诉,体征诱因等选取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30例.收集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临床资料,并测定其冠状动脉造影前1d空腹12h的血清总胆红素.进行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组血清胆红素浓度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存在着差异.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呈负相关,在冠心病病人人群中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相当的临床价值.

    作者:仝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作者:卢增停;马钧阳;曾丽蓉;钟梅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皮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小型实验室对丙肝病毒流行情况的监测

    目的:探讨中小型实验室近年来对丙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方法:采用BHC-1300IIA/B3二级生物安全柜,可调式微量移液器,37±1℃电热恒温水温箱,KaytoRT-3900全自动洗板机,Multiskan Mk3全自动双波长酶标仪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抗-HCV.结果:各组抗-HCV阳性率分布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区流行基本稳定.

    作者:张淑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8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86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小儿支气管异物的特点、高发年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异物的取出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气管异物吸入以1-3岁患儿居多,与其它年龄段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本组86例患儿中来自农村的患儿77例,占89.53%,其分布与年龄具有代表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儿分别经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79例,直达喉镜取出异物6例,1例异物难以取出,转胸外科行开胸手术取出,异物所在部位分别位于左支气管38例,右支气管41例总气管7例,异物包括花生、碗豆、玉米、笔帽、动物性异物等,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的重要依据是病史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及时确诊完善的术前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麻醉方式及熟练的技术是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水平 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条件

    作者:李步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进行临床研究,观察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的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6例进行临床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对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临床治疗,其中,有120例患儿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呈现正常状态;另外6例患儿通过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与治疗前的数据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每个年龄段的患儿中都会发病,但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为常见,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为:皮肤黏膜出血、血肿、瘀斑以及口腔黏膜出血等一些不良反应,将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伟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自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升高值越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越明显,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也越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自从2001年丹麦外科医生Kehlet率先提出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这一理念以后,革新了近100年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思维和行为原则,迅速被欧美各国医生所接受并应用于临床一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结直肠切除手术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典范之一[1-3].

    作者:邓选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T引导下微创置管及局部用药对多房性胸腔积液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置管加注入尿激酶对多房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多房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CT引导下微创置管加注入尿激酶,对照组患者直接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胸腔积液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多房性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微创置管加局部用药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疗效高,时间短,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作者:潘德超;孙亚林;赵金英;贾瑞申;丁树宇;袁卫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