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1-01-2012-01-31期间,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一支或是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内径减少≥50%者,其中按照其主诉,体征诱因等选取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30例.收集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临床资料,并测定其冠状动脉造影前1d空腹12h的血清总胆红素.进行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组血清胆红素浓度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中存在着差异.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呈负相关,在冠心病病人人群中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相当的临床价值.
作者:仝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CT测定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症肺炎75例,其中细菌性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25例,支原体肺炎10例,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PCT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PCT值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CRP显著低于细菌性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WBC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P<0.01).重症细菌性肺炎上述三项指标恢复期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清PCT值,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血清PCT浓度与婴幼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可随病情的控制而逐渐降低,P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作者:刘红霞;王英宏;邓永洪;李小玲;刘仁红;肖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级、二级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三级康复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的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随访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FMA、MBI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三级康复技术可明显提升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早期同等病情的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34.1±18.7)h,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48.2±21.3)h,有9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4例.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湖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 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作者:卢增停;马钧阳;曾丽蓉;钟梅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严重踝关节骨折的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57例资料完整的严重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Denis-WeberAO进行分型,采用内外踝联合手术内外踝双切口,首先进行外踝骨折复位,采用1/3重建钛板或者管型钢板进行固定,内踝根据骨折情形选择1-2枚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如腓骨出现粉碎性多块骨折,可酌情采用多段固定的方法,对于后踝骨折位移不明显骨折未超出关节面的1/3位置可不予特殊处理,对于位移超过3mm或者超出关节面1/3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复位,再通过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患者术后3d后可指导患者酌情进行床上功能恢复性锻炼,术后6 周后酌情开始进行部分负重康复锻炼.结果:本组57例患者术后均进行了6月至24月回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在10周至12周,对患者按照Baird-Jackson 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57例患者中,优45例,良10 例,可 2例.结论:采用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手术效果比较满意.在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骨折分型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法,同时对患者韧带损伤情况也应进行统筹考虑,并进行对症处理,提升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定量检测的结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共对5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根据乙肝血清的标志物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5例,B组25例,C组10例,并对上述患者进行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乙肝血清标志物抗-HBc 、HBeAg及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100%,抗-HBc、抗-HBe及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76.6%,抗-HBe 、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 50.0%.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单纯的采用 ELISA 方法对五项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是难以对患者的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进行判断,容易导致某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漏诊的情况.而采用 PCR 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具有良好的乙型肝炎诊治效果,明显优于血清标志物检测,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及运用.
作者:东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有效缓解心绞痛的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经侧裂入路方式实施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经侧裂显微手术方法且作为试验组,同时再选取105例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患血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观察且对所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者107例、占99.07%,重残者1例、占0.93%;对照组恢复者68例、占64.76%,重残33例、占31.43%;恢复率、重残率分别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3.70%、对照组16.19%,二者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予以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蒙智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端粒酶活性(TA)、癌胚抗原mRNA(CEA mRN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 mRNA(CK19 mRNA)在判断NSCLC癌细胞血液播散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对象,比较对象外周静脉血液标本中TA、CEA mRNA、CEA、CK19 mRNA检测结果的差别.结果:NSCLC组TA、CEA mRNA、CEA、CK19 mRNA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别都非常显著(P<0.01),TA和CEA mRNA的阳性率都显著高于CEA(P<0.05)和CK19 mRNA(P<0.05),TA和CEA mRNA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都优于CEA和CK19 mRNA.结论:TA、CEA mRNA、CEA、CK19 mRNA可以作为实验室检查NSCLC癌细胞血液播散的项目,其中,TA和CEA mRNA的应用价值高于CEA和CK19 mRNA.
作者:孟广伟;任连峰;邸志强;侯继申;薛承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采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60例,用TCD和颈动脉彩超联合检查为A组,单独使用TCD检查的为B组,单独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为C组,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采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范围比单独使用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范围广,能清楚检查出患者的情况.结论: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影像依据,可将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测广泛应用于对短暂性缺血发作的诊断.
作者:牛庆东;王雪梅;李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下肢肿痛1例,超声检查阳性1例,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下肢肿痛8例,腓肠肌压痛6例,超声检查阳性9例,发生率为12.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X2=12.43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荷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平板运动试验中,T波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取运动后发生T波对称高尖,持续时间>4min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运动后T波低平或倒置,持续时间>4min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1-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冠脉造影阳性率.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研究组(90%)显著高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后T波对称高尖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对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初筛,从而早期发现冠心病,价格便宜,易于开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清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口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实施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实施修复前后的全程心理干预,并与仅进行常规修复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在戴用3个月后,与戴用1个月相比在外观、语音、固位、舒适性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咀嚼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干预组在戴用1个月和戴用3个月时与相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在外观、语音、咀嚼、舒适性等四个方面的临床效果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固定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全口义齿修复的满意度.
作者:郑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并选取同时期的健康自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升高值越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越明显,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也越高.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的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应用ERCP治疗7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70例,设为观察组,收集其病因、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观察者总体有效率为94.3%(66/70),对照组为95.7%(67/70);观察者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效果确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高龄不应作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禁忌.
作者:何永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治疗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仅使用腹腔镜手术,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使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有效为62.8%,复发率为8.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有效为33.3%,复发率为30%;对照组治疗后有9例患者受孕,有效率为64.2%,观察组治疗后有13例患者受孕,有效率为81.2%;对照组有7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检查转氨酶有9例升高,总计副作用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检查转氨酶有2例升高,总计副作用发生率为14.2%.以上情况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运用腹腔镜手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高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喉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SAS和SDS量表得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1.3%,与对照组46.9%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之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Ⅲ-Ⅳ)略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期延长,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覃莉;黄海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早产儿电解质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及时指导临床正确补充电解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55例早产儿进行常规血生化分析,分别于生后3d内、4d-7d、8d-14d进行血钠、钾、氯、钙测定.结果:255例早产儿中,3d内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99例,占38.82%,其中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4d-7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85例,占33.33%,其中低钾、低钠、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8d-14d血清电解质浓度异常者27例,占10.59%,发生率以低钠、低钙血症居高.结论:新生的早产儿易发生低钙、低钠、低氯、高钾血症,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低钙、低钠、低钾血症,并且胎龄及体重越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越高,同时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水电解质失衡.监测早产儿血清电解质有利于指导临床对电解质紊乱的患儿进行及时治疗.
作者:陈新瑶;莫焕桐;郭佳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