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魏文智;李全义;王秋莲

关键词: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腰椎稳定性, 疗效,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70例.微创组患者给予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法评估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返岗情况和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腰椎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返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腰椎Cobb角、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明显低于传统组,腰椎曲度指数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创伤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腰椎稳定性,对患者返岗和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作用,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工作、缓解其疼痛症状和提高其远期疗效,且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地那非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呼吸内科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平喘、化痰、解除痉挛以及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地那非联合孟鲁司特钠,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变化、肺动脉压及心功能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aO2、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aO2、S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心率、Borg指数、PASP、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Borg 指数、PASP、6MW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降低肺动脉压,增强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小青;姜妤;陈曦;杨敏;许巧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艾滋病合并孢子菌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28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CT特征、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样影.呼吸道合并症主要为:合并肺结核2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2例、合并细菌性肺炎4例,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1043303唑片以抗肺孢子菌.有合并症患者予以相应治疗,2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病情重,合并症多,及时的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刘永芳;杨海峰;付惠杰;杨晓丽;么作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正常孕产妇中铅在母血清、脐血清中的含量.方法 选取产科住院分娩患者,采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血清、脐血清各100份(其中又分组为A、B、C 3组,即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40例)同期正常孕产妇母血清、脐血清各100例,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法测定母血清、脐血清中铅的含量,进行对照及分析.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血清、脐血清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血清铅含量与轻度子痫前期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脐血清铅含量与轻度子痫前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母血清铅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脐血清铅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母血清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脐血清铅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清铅与脐血清铅含量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害重金属铅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脐血清中均明显增高,说明铅在体内的蓄积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存在高铅现象,由此推断铅含量的增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铅影响钙离子转运系统及导致机体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王咏梅;尹洁;贾新转;范立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治疗的孕周>41周需进行引产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接受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产妇治疗为观察组,接受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治疗产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引产成功率、用药至引产成功所经历的时间、引产成功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引产成功产妇所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地诺前列酮栓和缩宫素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共89例(98.89%)完成研究,对照组产妇共88例(97.78%)完成研究;观察组产妇引产成功率为94.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成功产妇自用药至引产成功平均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成功产妇第一产程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引产成功产妇所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对照组为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地诺前列酮栓对足月产妇进行引产具有起效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等优点,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翠娟;刘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两种药物辅助腹腔镜手术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三烯酮与GnRH-a辅助腹腔镜手术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分别在腹腔镜术后给予孕三烯酮和GnRH-a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随访妊娠率,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主观症状评分、性激素水平、CA125水平,远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和主观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A组、治疗前(P<0.05);B组患者治疗后性激素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治疗前(P>0.05);B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妊娠几率,改善性激素和CA125水平,避免远期复发,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价值优于孕三烯酮.

    作者:刘慧颖;韦钰颖;高颖;吴珊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石家庄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14岁过敏性紫癜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41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0 ~3岁占13.7%,4 ~9岁占72.8%,10 ~14岁占13.5%.其中男:女=1.8:1,城区:农村=1.18:1.分型:单纯皮肤型占23.7%,关节型占28.8%,腹型占39%,肾型占13.6%.HSP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可发现病原体感染率及个人、家族史、环境因素的差异.其中HP、MP、EB感染,有明确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剖宫产,生活在二胎或多胎家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家庄市<14岁人群过敏性紫癜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以4~9岁年龄组多见,城区、农村发病率无差别;腹型紫癜明显增多;HP、MP、EB病毒感染成为HSP主要的感染诱发因素,有明确过敏史、食物不耐受、剖宫产、生活在二胎或多胎家庭成为HSP发病的潜在高危因素.

    作者:康天;孙伟力;王丹;孙敏;张艳格;葛胜华;史立端;马银轩;赵莉;王新良;魏从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西那卡塞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血液透析治疗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磷结合剂、维生素D类似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那卡塞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钙、血磷、iPTH水平、ALP水平变化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钙均显著升高(P<0.01),血磷、ALP、iPTH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甲状旁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2%(P<0.05).结论 西那卡塞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继发SHPT具有理想疗效,能够显著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同时缩小甲状旁腺体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李刚;王强;汪汉东;张卜;张春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术前营养支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术前有无行营养支持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8 d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估2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IgA、IgG、IgM、CD+4/CD+8等免疫学指标.记录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8 d时,干预组患者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时,2组IgA、IgG、IgM、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作者:杜一鸿;刘云莉;李明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抑郁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CHD患者中合并有情绪障碍,特别是合并抑郁的患者,比例较高.抑郁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对CHD的治疗、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在CHD患者合并抑郁后抗抑郁治疗是否有利于CHD的预后,目前仍有争论.本文就CHD合并抑郁的合并率、危险因素、抑郁对冠心病的影响以及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启耀;张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确诊后均及时采取措施,应用抗感染、护肝及补液多种对症治疗,防治纠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措施.观察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前后,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CPIS评分、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水平变化,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超声心功能的差别.结果 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CPIS,APACHEⅡ值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TNF-α、GPT、血清白蛋白、IL-6和IL-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TNF-α、GPT、IL-6、IL-8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MAP、PaO2/FiO2、CV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和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在SV、CO、LVEF等项超声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血清电解质平衡,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进展,改善患者全身血流动力学及预后情况,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选择优势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英;袁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低剂量直接法静脉CT造影评估下肢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100 kV条件下256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成像诊断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直接法低剂量下肢静脉CT造影(CTV)和DSA检查,对原始数据分别行FBP、iDOSE4处理,层厚1 mm,层距0.9 mm,将重建图像传至EBW工作站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图像后处理.将单侧下肢静脉分为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计算直接法下肢CTV检出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受累数,并与DSA下肢静脉造影对照,测量轴位髌骨前方的空气密度同时得出标准差SD作为图像噪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CTV与DSA两种诊断检出DVT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1例双下肢共372支血管受检,CTV检出DVT血管198支.DSA检出DVT血管共204节段;直接法CTV与DSA两种方法检出DVT数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5,P=0.1.94×10-74),以DSA为金标准,CTV敏感度为96.1%,特异度98.8%;FBP重建图像噪声为(3.49 ± 0.54),主观评分(3.87 ± 0.56),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为(2.61 ± 0.42),主观评分为(4.52 ± 0.63),iDOSE4重建图像噪声低于FBP重建图像噪声(t=7.12,P=2.13×10 -9),iDOSE4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高于FBP重建图像(t= -4.27, P=7.15×10 -5).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有效剂量(ED)为(7.12 ± 0.81)mSv,DSA有效剂量(ED)为(66.96 ± 11.48)mSv,低剂量直接法下肢静脉CTV辐射剂量明显低于DSA辐射剂量(t= -28.9,P=1.23×10 -23).结论 低剂量256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可准确诊断DVT,有可能替代常规下肢静脉造影.

    作者:康建丽;刘洋;袁涛;全冠民;耿左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生长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生长指标与孕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21~25周的孕妇214例,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胎儿心脏各生长指标.结果 不同孕周左心房横径(LATD)、左心房纵径(LAVD)、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房纵径(RAVD)、左心室横径(LVTD)、左心室纵径(LVVD)、右心室横径(RVTD)和右心室纵径(RVV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升主动脉(AAO)、肺主动脉(PA)和动脉导管(DA)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主动脉瓣(AV)、肺动脉瓣(PV)、动脉导管、卵圆孔、三尖瓣E峰和A峰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D、LAVD、RATD、RAVD、LVTD、LVVD、RVTD、RVVD、AAO、PA、DA、AV、PV、动脉导管血流速度、卵圆孔血流速度、E峰和A峰与孕周呈正相关(r=0.332、0.477、0.500、0.422、0.401、0.392、0.381、0.482、0.366、0.281、0.430、0.511和0.312,P<0.05).结论 胎儿心脏各房室腔、大血管及动脉导管内径以及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血流速度随孕周增加而增大.

    作者:李志海;李柳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津力达对2型糖尿病绝经期女性患者糖脂代谢、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津力达对2型糖尿病绝经期女性患者糖脂代谢、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2型糖尿病绝经期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方案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初始0.4 U·kg-1·d-1,早晚餐前5 min皮下注射,按1:1比例分配,后期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量)方案;研究组则联合津力达颗粒(9g/次,口服,3次/d)方案,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对比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代谢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HOMA-IR)、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血清降钙素(h-CT)]差异,分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受试者FPG、2 hPG、HbA1c等糖代谢指标,TG、TC等脂代谢指标及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GP、BMD及血清h-CT水平虽较治疗前略微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津力达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有效调节其糖脂代谢水平,还对骨代谢状态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乔静敏;张沉冰;张力双;赵志刚;魏曼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70例.微创组患者给予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法评估治疗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返岗情况和治疗前后腰椎稳定性(腰椎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治疗后3、6个月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返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腰椎Cobb角、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明显低于传统组,腰椎曲度指数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和JOA得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VAS得分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后路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创伤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有效维持患者的腰椎稳定性,对患者返岗和近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作用,但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工作、缓解其疼痛症状和提高其远期疗效,且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文智;李全义;王秋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合理性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平台辅助下回顾性研究呼吸内科住院部2012~2016年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513份病例资料,汇总分析销售金额、总消耗量、限定日剂量数(defined daily doses,DDDs)、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比值、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与用药合理性.结果 美罗培南的销售金额、总消耗量与DDDs值高,而厄他培南的销售金额、总消耗量与DDDs值低,提示临床对美罗培南的选择倾向性大,药物应用为广泛;而临床对厄他培南的选择倾向性小,药物应用频度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法罗培南与厄他培南均等于1.00,提示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销售金额与DDDs值同步性较佳,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法罗培南的DDDc值低,而比阿培南的DDDc值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用法不合理是主要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分别出现7、5、4例.结论 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期间对美罗培南的选择倾向性大,药物应用为广泛,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目前尚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开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物监管工作有助于为用药合理性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梁艳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微信在临床新护士操作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微信在临床新护士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研究方法,选取医院入职1~2年的新护士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观看现场操作演示及讲解,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微信公众平台学习方法.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新护士操作考试成绩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室及患者对新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操作考试总成绩、理论成绩、科室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新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临床新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康贤;侯桂英;刘珊;闫金茹;王瑞敏;杨淑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某二甲医院专项整治前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为医院自身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促进基层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医院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方法 按2011年1~6月(整治前), 2014年1~6月(整治后)2个时间段,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前后两段时期内住院抗菌药物医嘱进行分组,从而可以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及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进行对比,对不合格医嘱中用药不合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4.43%降为46.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6.54降为23.02DDDs·100人-1·d-1;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43.79%上升为53.21%;特殊级抗菌药物送检率由71.84%上升为88.99%.以上多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单用率由47.85%上升为4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菌药物联用率由28.17%上升为31.22% (χ2=8.488,P<0.01),三种抗菌药物联用率由23.98%下降为19.83%(χ2=19.133,P<0.01).结论 某二甲医院实施专项整治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已符合方案规定,整治活动收效明显;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仍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品遴选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适宜、使用疗程不恰当、联合用药不妥当及无理由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

    作者:李玉琴;唐洁;刘智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分子生物标记物在食道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放射抵抗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目前放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肿瘤细胞生物分子(凋亡因子、细胞周期因子、MMP、HER2/neu和c-kit)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改善食道癌预后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马晓洁;陈巧云;余曦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预见性护理方式,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方式,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和梗阻缓解时间、排气和排便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表(QOL)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梗阻完全缓解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排气、排便时间上快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是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方式且均有各自的优势,建议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有效结合效果更佳.

    作者:张瑞敏;王瑞;邓聪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193例.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Cornor Davidson韧性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分量表等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结果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中主要包括坚韧性、坚强及乐观三个维度,得分排在前两位为坚韧性和坚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总体较高,且对患者的支持主要源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单因素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主要照顾者年龄、工作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与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女性、年轻且家庭收入角度照顾者心理韧性水平,提高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照顾质量.

    作者:梁晓慧;王晓华;孟伟康;温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